前兩天我們介紹過AMD對Full HD極致畫質玩家的殺手鐧Radeon RX 5600 XT ,不過2千多元的價格對於有些玩家可能還是略高了些,不過對龐大的AMD粉絲還有更實惠的選擇,即是當前Navi架構的入場券Radeon RX 5500 XT ,此次拿到兩款同質產品,包括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與華碩 Dual Radeon RX 5500XT EVO OC 。
▲兩款GPU 的風扇設定截然不同
Radeon RX 5500 XT 採用AMD 新一代架構RDNA 與臺積電7nm 工藝,具備22 個CU ,共1,408 個流處理器,在官方的規格上,由於電晶體數量較RX 5700 XT 少, AMD 也放心地把官方最高頻率設定到最高1,845MHz ,不過TDP 仍控制在130W 的層級,通過一個8Pin PCIe 即可供電。
▲技嘉 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使用三風扇搭配較薄但較寬的散熱片
▲可看到風罩比PCB板長了不少
雖然性能由於架構的提升而有相當大的變化,不過筆者認為RX 5500 XT 的產品定位很像Polaris 系列的RX 570 ,同樣也是提供4GB RAM 與8GB RAM 版本,以兩者的價差還有定位在入門Full HD 體驗之下,即使這次測試的兩張GPU 都為8GB顯存,但筆者認為購買時選擇4GB 版本較為合情合理。
▲華碩Dual Radeon RX 5500XT EVO OC 採用大型雙風扇和超過2Slot 的散熱片。
▲背面仍可看到略突出風罩的熱導管。
華碩與技嘉兩張Radeon RX 5500 XT 的格局不盡相同, 華碩Dual Radeon RX 5500XT EVO OC 採用雙大型風扇設計,而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則是採用較狹長的三風扇設計,不過從側面看會發現華碩的PCB板實際上較長也較寬,風扇厚度高於2 Slot ,但技嘉的三風扇雖然較長,不過高度與寬度都控制在2 Slot 與不超出檔板大小。
▲可看到技嘉的PCB板顯然較短
而在實際層面,顯然華碩的Dual Radeon 5500XT EVO OC 的散熱器擁有較大的散熱片面積與較粗的熱導管,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雖有著三風扇設計,不過散熱片較薄、熱導管也相對細一些,但以這樣產品定位的晶片組,兩者的散熱設計應該都已經相當充裕,該注意的仍是是否符合選擇的機箱空間與風道。
此次搭配的平臺是AMD Ryzen 5 3600 ,採用的主板是華碩ROG Strix X570 -I Gaming ,搭配芝奇幻光戟DDR4內存,用技嘉AORUS PCIe 4.0 1TB SSD安裝系統,並以聯力PC-TU150裝機。
▲各項測試數據
由於AMD 方告知這張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曾被拆裝風扇過,由於無法確認後續散熱高的使用與安裝情況,溫度不太確定是否為正常現象,故主要進行測試的卡則是華碩的Dual Radeon 5500XT EVO OC ,不過仍提供兩者在3D Mark 的溫度作為參考。
▲華碩的風扇與背板的四個端點設計有支撐架,風罩底下為開放設計
由於定位在入門Full HD遊戲體驗, Radeon RX 5500 XT的性能自然與Radeon RX 5600 XT無法相比,不過對僅希望特效能開到中層級的玩家也非常充足,如果是電競類型的Full HD等級輸出的玩家這樣的性能也不成問題,此外畢竟是AMD顯卡技術加持,亦可搭配市場上平價的FreeSync顯示器提升遊戲體驗。
▲技嘉風扇遮罩將尾段封閉、風道以上下兩側對流而非四方向對流
受到頻率設定較高的影響,顯然最高可達1,800MHz 以上的Radeon RX 5500 XT 的發熱並不遜於更高一級的Radeon RX 5600 XT ,全速大約在63 到65 度左右,不過還是比較合理的運行發熱,而這張曾拆裝過的技嘉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溫度則比華碩的Dual Radeon 5500XT EVO OC 高出3度左右。
▲兩張顯卡的散熱器都提供了良好的散熱,不過適合的機箱類型略有不同
雖然Radeon RX 5500 XT 的性能次於RX 5600 XT ,無法如Radeon 5600 XT 那樣逼近Radeon RX 5700 ,不過如果把目標設定在4GB 版本,則兩者的價格差距就相當明顯,對預算比較有限的玩家還是很具性價比的選擇,同時對於電源的功率要求也更低,適合電競類與對遊戲畫面要求不高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