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高燒奶奶摸著額頭不燙,憑自己感覺衡量孩子,容易誤傷孩子

2020-12-14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對於隔代育兒有利有弊,在弊端中有一點就是:有的老人愛用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這種做法容易誤傷孩子或者引來孩子的反感,所以,家有老人看娃兒,在感激的同時要適當提醒。

大多數的媽媽在有了寶寶之後,還是會選擇正常上班,這就需要有人來幫著看寶寶。而多數情況下是家裡的老人來帶孩子,老人看完容易憑經驗,憑自己的感覺,雖然看孩子有經驗,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時的經驗拿到現在好多都經不起考驗了,所以老人看孩子千萬不要憑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因為容易誤傷孩子或者引來孩子的反感。不妨看看下面幾個例子,你就有了解了。

孩子發燒,奶奶摸著不燙

有個孩子有點咳嗽流鼻涕,媽媽要上班就讓奶奶注意著孩子的情況,有發燒給她打電話。在媽媽走了後,奶奶摸了摸孩子的額頭覺得不燙,對孩子說,如果覺得不舒服就跟奶奶說。孩子正在玩玩具,很敷衍的跟奶奶說,沒事。過了一會兒,奶奶給孩子洗了一個蘋果吃,孩子不吃,也不想動彈,摸摸額頭覺得不燙,就讓孩子睡覺自己去做飯了,後來又摸了摸孩子的額頭還是沒覺得燙。

中午媽媽給奶奶打電話,問孩子情況,奶奶說沒事,現在睡覺了,摸了幾次沒覺得熱。媽媽說得用體溫計測一下,奶奶說體溫計上次打碎了還沒有買新的呢。還讓媽媽不用擔心。

掛了電話後,媽媽不放心,請假買了體溫計趕回家給孩子測了體溫,發現孩子都38.5度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了。

奶奶還叨叨自己摸著不熱了,是不是體溫計有問題?

醫生檢查發現體溫比在家裡時還高,是病毒和細菌感染造成的,需要降溫消炎。

分析:

不要憑手感去摸孩子的體溫,每個人的觸感不同,容易拖延孩子的病情。

另外還要提醒一下,孩子小的時候感覺他是不是冷,穿得衣服是否合適,要摸孩子的後脖頸部位才合適,溫熱正好,如果覺得熱可能是穿衣服多了。

判斷孩子的體溫,不要去摸孩子的手腳,因為小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摸著涼涼的,其實正好,而不能因為涼就多穿衣服,反而會讓孩子熱。

新生兒喝3歲孩子的奶粉,出現腎衰竭

有個姥姥在女兒生了孩子後,因為奶水不夠,就想到之前買的進口奶粉3歲的孫子不愛喝,就想著浪費了怪可惜,就給女兒帶去了,正好彌補一下奶水不足的缺憾。

但是過了幾個月之後,發現孩子的肚子脹得厲害,還發燒了,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經過檢查發現是腎衰竭。

這可真是讓家人搞不懂,小孩子還腎衰竭了?

經過仔細詢問,原來就是奶粉導致的,寶寶喝奶粉最好是喝相應階段的,大孩子能喝小孩子的,而小孩子可不能喝大孩子的,因為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高,導致小寶寶的腎臟負擔重,而出現了嚴重的症狀。

分析:

作為家人本是好意,但是一定要在給孩子食用各種入口的食物前,考慮好是否可以給孩子吃。不要憑著自己的感覺,自以為是,這樣很可能害了孩子的。

孩子重複看一集動畫片,爺爺認為孩子有問題

有個孩子總是重複的看一集動畫片,爺爺發現這個問題後,就給孩子換了一集,沒想到孩子不幹了,要爺爺給撥回來,爺爺不幹,說孩子怎麼這樣,光看一集是不是有啥問題啊。奶奶趕緊來勸,給孩子播到了之前的一集,說爺爺跟孩子鬧啥,他愛看啥看啥,把爺爺給氣跑了。

後來爸爸媽媽回來後,奶奶跟他們說了這事,媽媽說這是很正常的。

分析:

對於孩子來說,經常的會重複一件事情,比如重複看一集動畫片看不夠,看一本繪本反覆看反覆聽你講都不帶煩的,重複一句話也不嫌煩。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現象,如果不了解孩子成長規律的話就很容易認為孩子有問題。

而孩子出現重複性的行為,說明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想像力等還有限,所以會做重複性的行為。

老人帶孩子千萬不要憑感覺來衡量孩子的行為,為了避免隔代育兒的弊端,下面四點需要掌握。

1、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

不管是老人還是父母,都應該提前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這樣在遇到孩子的一些情況時就能知道是否正常,也能夠對孩子的特殊情況給予正確的對待。

2、老人要意識自己的不足

作為老人精力上肯定不如年輕人,另外聽力上也有可能差一些,孩子說話聲音小老人聽不到。有的老人怕冷,就覺得孩子也冷給孩子穿很多,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對的。老人應該正視自己的不足。

3、別把孩子當成大人

有個孩子發燒,奶奶自己在家著急,就給孩子吃了成人平時吃的退燒藥,給掰了一半吃的。等著父母回家後看孩子渾身是汗,問是怎麼回事,奶奶說吃了平時的退燒藥,父母趕緊送孩子去醫院。

雖然有得時候要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但是在一些行為上不能把孩子當大人對待,尤其是藥物可不能隨意給孩子吃,這可是很危險的。

4、多學習育兒知識

之前碰到過一個老人,人家說專門去家政公司參與了月嫂和育兒嫂的培訓,就是防止自己的經驗不足帶壞了孩子。這種做法真得挺好的,可以了解新鮮的育兒知識,還能夠化解育兒矛盾,大家都放心。

在隔代育兒這事上,年輕父母不要總是抱怨,多感激,如果遇到了矛盾問題,不妨趁著他們高興的時候提一提。

相關焦點

  •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倍加寵溺。有的小孩從小到大的玩具加在一起,都可以裝下一個卡車了。尤其是芭比娃娃,很多女孩看到了簡直走不動路,非得買一套回家。對於這些人形娃娃,網絡上一直都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表示,比起動物玩偶,這些仿真人的玩具給人的感覺"瘮的慌"。那麼在小孩的眼裡也是如此嗎?有個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聽完以後不少寶媽都表示,再也不敢給孩子買洋娃娃了!
  • 急死了,孩子發熱,不讓測體溫,怎麼辦?
    今天在門診上遇到一位很著急的媽媽,他說孩子額頭摸著很燙,然後就匆匆忙忙的帶孩子來醫院了,在家沒有任何處理措施,路上花了四十分鐘才到醫院。問這位媽媽孩子發熱了,那麼到底多少度呢?因為我們醫生只有知道了孩子的溫度之後,才能夠給予及時而準確的建議,但是這位媽媽說只是用手摸了摸,感覺孩子很燙,然後認為孩子發熱就過來了。他說孩子哭鬧厲害不配合,沒有辦法給孩子測量體溫。那麼就涉及到了一個怎樣給孩子測量體溫的問題。我們傳統的測量體溫的用具是水銀溫度計。這個水銀溫度計呢,需要把孩子的腋窩先擦乾,然後讓孩子夾著5分鐘後才能夠測出孩子的體溫。
  • 「奶奶,我要看動畫片」,2位奶奶不同做法,孩子短短幾年有差距
    奶奶估摸著一集動畫片的時間大概在5分鐘,同意了孩子觀看。但是,奶奶告訴林林,只能看一集,看完後要去吃飯。接下來的時間,奶奶便陪著林林一起看動畫片。在看的時候,奶奶好奇的問林林:「佩奇正在做什麼呢?」林林興奮地告訴奶奶:「佩奇要給媽媽過生日,有蛋糕……」在一集結束後,奶奶便告訴林林要吃飯了。林林雖有些不舍,但在長期形成的習慣下,便跟著奶奶去吃飯了。
  • 媽媽把孩子寒假作業炒成了菜,大蒜日記被強行終結,孩子泣不成聲
    特別是那些比較難的家庭作業,如果家長不配合、不關注,那麼孩子的努力很可能被「誤傷」了。媽媽聞言忍不住回道:那是,你奶奶新種的蒜苗,還沒長熟我就給你下鍋炒了,能不新鮮嗎。也有人覺得家長應該重視起這件事,孩子好不容易完成的作業,就這樣被毀了,即便老師不批評,孩子心裡肯定也是難受的。的確,如果家長抱著「不過是幾棵蒜苗被摘了,大不了重新種出來」的想法那就錯了。
  • 孩子是親生的,但長得像爺爺奶奶一樣是啥感覺?這組圖笑翻網友
    同是婷婷自從有了孩子,就把工作辭掉,在家專門照顧孩子。有一天婷婷把孩子哄睡著了,婷婷自己一個人在客廳裡有些無聊,就把家裡的相冊拿出來翻看。這一看不要緊,婷婷看到一張婆婆年輕的照片,突然發現這長相和自己女兒如出一轍地像。
  • 4歲孩子玩手機不離手,奶奶用了這招,成功戒掉孩子的手機癮
    4歲寶寶手機不離手,奶奶用了這招成功戒癮詩詩是一名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新時代女性,而且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上班時間孩子由奶奶照顧,但往往下班之後詩詩還要忙著洗衣做飯等,能與孩子玩的閒暇時間很少。為了讓孩子乖乖待著,詩詩會在忙其他事情的時候將手機拿給孩子看動畫片。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孩子每次都會被手機吸引,甚至拿開手機就會開始大哭大鬧。
  • 評價孩子不只有成績,家長要綜合評價自己的孩子
    趙小姐的女兒讀小學一年級時,她說:「這次回到溫州去看孩子的爺爺,我們在那兒整整五天,爺爺壓根兒就沒有提到我女兒讀書的事。在離開的時候,我實在憋不住了,我問爺爺為什麼不問問孩子們讀書、考試的事,爺爺說,這還用問嗎?咱們佳佳這麼聰明,看書一定很好。」趙老師一臉無奈地說:「我對自己的孩子沒辦法。事實上,她根本就不想讀書,連寒假的作業每天都在磨磨蹭蹭的不肯做。
  • 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就是從「我覺得你冷和我覺得不燙」開始的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愛叫做「我覺得你冷」,其實還有一種愛叫做「我覺得不燙」。上周末突然降溫,我帶著小花去泡溫泉,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在一個42度的池子旁有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她奶奶一直把孩子往水裡按,孩子燙得哇哇大哭,周圍人勸說:「這個水溫孩子受不了的。」可奶奶依舊拉著孩子:「我覺得還好啊,不燙,她就是嬌氣。」
  • 孩子被開水燙傷,怎麼辦?寶媽的處理方式很明智,讓孩子少受了罪
    這不,同事小陳家就出現了驚險一幕:小陳這天剛加完班回家,就聽見孩子哭得很慘,她循聲走向廁所,只見媽媽抱著2歲的孩子,身上冒著熱氣,一旁的老公嚇得臉色煞白,一地都是滾燙的開水。應該是老公在給孩子洗漱時,不小心燙到孩子了。
  • 因擔心沒錢上幼兒園,孫女不讓奶奶買草莓,別讓「哭窮」毀了孩子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換而言之,只有讓孩子適當的吃一些苦頭經歷過一些挫折,孩子才知道現在的物質生活來之不易,進而也就懂得了節約和珍惜,所以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學會了和孩子「哭窮」。李奶奶有個5歲的小孫女叫可可,由於李奶奶和兒子兒媳並不在同一個城市生活,所以李奶奶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自己的小孫女了。
  • 孩子,你被燙了多少次才學會炒這碗蛋炒飯?
    中間還不忘記給乖乖坐在小凳子上的弟弟,塞一塊小西紅柿解餓。有條不紊的操作和嫻熟的握鏟動作,讓人一看就是經常炒飯練習出來的。不少網友稱讚小哥哥能幹,這麼小就會照顧弟弟,小哥倆你一口我一口分享一碗蛋炒飯感情很好,非常溫馨。可這麼小的孩子就自己做飯真的很讓人心酸。曾經不知道有幾次被油濺到、燙到,才學會自己做飯填飽肚子。我們自己的孩子5歲時在幹什麼?
  • 孫子半夜突然耳朵進蟲,奶奶一個動作救了孩子,醫生對此讚不絕口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耳朵進了飛蟲怎麼辦?手足無措?還是及時的去醫院?今天這位奶奶的一個做法,就連醫生都讚不絕口。因為孩子是一個十分脆弱的個體,稍不留神就會遇到外界的各種危險。
  • 姥姥帶了外孫6年,孩子卻不喜歡自己,是老人做錯了嗎?
    每家老人帶孩子的原因不同,媽媽心疼自己的女兒太忙、年輕父母實在沒時間帶孩子、或者孩子的父母根本不在國內。 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帶孩子,目的都不是得到錢或者是什麼回報,只要孩子跟自己親近他們就會很開心。
  • 孩子學校調皮,媽媽教訓孩子,奶奶攔下孩子身上多處被打出血手印
    有位媽媽在幼小銜接群裡對我孩子媽媽說我家孩子在學校踢她家孩子了,我孩子媽媽看到後就直接把剛睡下的孩子拉起來就是一頓暴揍,孩子奶奶聽到揍孩子和孩子的哭聲起床攔下了孩子沒讓孩子媽媽繼續打下去,卻又把孩子媽媽給氣的摔東西說:「是啊,我一個人天天帶著倆孩子寫作業,你們一家子就像隱形人一樣,
  • 這3種家庭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還想讓孩子以後會孝順你?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我們就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但是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叛逆,不孝順的孩子出現在人們眼前,父母生病了不願意去照顧,更多的是在父母的病床前瓜分財產,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當時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來,養育成人之後,自己卻落得這樣一個結果,這不就是白眼狼嗎?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坑」了孩子
    而且雖然多數人都認為開水燙奶瓶就算是給奶瓶消了毒,但實際上根本不能達到好的消毒效果,開水消毒雖然方便了大人,但是卻會坑了孩子。開水燙奶瓶的弊端清洗不乾淨,寶寶容易生病僅僅用開水燙奶瓶,根本沒有辦法殺死細菌,因為生活中,大人眼中的開水有很多都沒達到98-100度。
  • 寶爸抱怨:憑啥我媽帶孩子倒貼,你媽帶娃就得付工資啊?
    @想當然:要我說讓你媽帶娃倒貼這都是便宜你了,要知道人家是給你生孩子,憑啥還得搭上自己的老媽啊。你去產室門口看看,見到孩子出生眉開眼笑的都是奶奶,人家親媽都在一邊等姑娘平安出來呢。哎,別抱怨了,要是你不滿意,那你就自己帶孩子唄。
  • 孩子高燒不退、退了又燒怎麼辦?家長不要過度恐慌,這些要知道
    「孩子」是每個家長滔滔不絕的話題,說起育兒,每個家長都有著不同的經驗。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家長也是不停地與這些事情周旋,尤其是對於孩子生病,家長更是頭痛不已。如果孩子出現高燒不退、退了又燒怎麼辦?家長不要過度恐慌!
  • 讓孩子看見你的不容易
    父母賺錢不易,孩子花錢卻大手大腳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家庭條件?是應該隱瞞自己工作的艱辛,還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易?今天我們一起聽聽特級教師王崧舟的看法——有家長求助: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非常有優越感,有時候明明沒有需要的東西還是要去買,家裡父母變著花樣的做早餐,也一定要出去買來吃。
  • 看懂孩子的真實需求,不否定、不打擊,讓孩子擁有自信人生
    由於步行的人比較多,老人的車剛進廣場門口就停住了,坐在後面的小女孩估計是以為奶奶停車讓她下來,就起身下車了,剛好車前的人群散了,奶奶又發車了,小女孩感覺不對勁,就跳下了車,然後摔倒在地。這時,奶奶也驚慌地回過頭來看。好在車速很緩慢,小女孩也只是輕輕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