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得授權,來源王崧舟(ID:wangsongzhou2018)。
父母賺錢不易,孩子花錢卻大手大腳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家庭條件?是應該隱瞞自己工作的艱辛,還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易?今天我們一起聽聽特級教師王崧舟的看法——
有家長求助: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非常有優越感,有時候明明沒有需要的東西還是要去買,家裡父母變著花樣的做早餐,也一定要出去買來吃。買東西都一定要好的,別人有的東西他要比別人好,別人沒的東西他要先擁有,這該怎麼辦?
當然這孩子在學校裡也是很大方,誰喜歡他的什麼東西他就毫不猶豫地送了。出手闊綽,總覺得自己家裡不缺錢。
大方是好事,但是沒有分寸就不對了。家長很焦慮,第一花錢如流水實在不應該,第二家裡父母賺錢也很不容易,家境也並不是孩子表現得那麼「豪」。
我對孩子的家庭情況有所了解。孩子是獨生子,家長很疼愛,這也是自然。從小家長就給孩子買大品牌的衣服,每天都穿得很帥氣。
日常買東西也是給孩子最好的,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家不缺錢。有時候也會直接對孩子說:家裡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是不會缺你的, 爸爸媽媽再累也會給你提供好的條件的,只要你好好學習。
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這種大方的性格,孩子其實對金錢沒有什麼概念,很多時候都是大人給他輸入的。家長也告訴我:我對孩子說了,家裡其實不富裕,爸爸工作也很忙很辛苦,為什麼還是沒用呢?
因為,「說」遠沒有「做」來得有效。你對孩子這樣說的,但是孩子從你的言行中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狀態。
所以,如果家庭條件沒有很好,就沒有必要給孩子營造出家庭條件很好的錯覺。
家長有時候還會刻意隱瞞自己的辛苦,不讓孩子看見。家長覺得自己辛苦工作都是為了孩子,如果都給孩子看見了,孩子難免擔心或者難過,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所以我們習慣性隱瞞,在孩子稍有察覺或者想來幫忙的時候,對孩子說:媽媽不累,你去看書吧。
家長不想讓孩子承擔更多,同時也覺得孩子自己是能體會的,他能夠體會到父母對他這份深沉的愛。其實不然, 有這樣覺察力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更何況現在在蜜罐裡泡大的孩子,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輕鬆,你們的應該也一樣。
因此, 不妨讓孩子看到你的不容易。回家很疲憊,先休息一會兒,加班到深夜,喜歡某件物品卻捨不得下手, 這些都是生活最原本的狀態。
如果我們去粉飾,去隱藏掉這樣真實的生活,讓孩子生活在一種虛假的氛圍中,孩子對生活、對家庭的認知就停留在他感受到的那個層面上。
不要期望孩子有像成人一般敏銳的目光,透過現象看本質,那對他們要求太高了。
孩子在我們營造的環境中不可逆地成長著。當他的某種意識已經形成,想再去更改就很難了。
孩子是家庭中一員,因為他小,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對待是可以的,但終歸也要像家庭成員裡的一份子一樣正常生活。 全家人都把最優質的條件給他,孩子反而不懂得包容和體諒。
讓孩子看見家長的不易,學會為家庭裡的每一位分擔,這種成長比專寵要好得多。
來源 | 王崧舟(ID:wangsongzhou2018)
【來源:廣東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