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四大戰役,它還能不能買?

2021-01-08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在上海千兆工廠運營活動中激情熱舞的馬斯克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張假假/安琪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

出品:遠川研究所製造組

2020年,特斯拉股價一飛沖天,馬斯克也打敗蓋茨,成了全球第二大富豪。然而,對於特斯拉的質疑,卻始終縈繞:特斯拉到底是不是泡沫?5000億美金的市值,不能用PE、PS估值,只能用PD拼膽率了。

那麼,特斯拉到底值不值?還能不能買?監測點是什麼呢?

研究圈對特斯拉有個比喻,車輪上的iPhone,這句話,既對,也不對。特斯拉的確很像蘋果,比如蘋果的三大寶:終端、系統、晶片,特斯拉如今也都有了。這也是特斯拉過去十七年的三大戰略主線:「產品-軟體-晶片」。

圍繞這三大戰略,這17年,特斯拉一共推出了標誌性的三代產品,

第一代Tesla Roadster

第二代Model S, X

第三代Model 3,Y

以這三代產品為基石,基本上以每5年為一個周期,特斯拉在每一代產品上分別建構了「產品力、軟體力、晶片力」。而且,這三場戰役特斯拉都打贏了,是非常成功的上半場。

但僅憑前三場戰役,特斯拉只能說是半個蘋果。如果要成為汽車圈蘋果,挺近萬億美金俱樂部,那麼特斯拉還需要打贏最後一戰:生態之戰。

終端開局之戰:

Roadster如何差異化突起?

特斯拉第一個讓人驚豔的產品是2008年推出的Roadster跑車。這是特斯拉生產的第一輛純電動零排放跑車。

Roadster由英國蓮花汽車的Elise改裝而來,特斯拉用了現成的底盤和車身結構,借鑑和引用其設計理念。它的外部車身採用了碳纖維材料構造,而底盤則由模壓鋁構成。這樣賦予了Roadster 一個超級時尚的外觀造型,還確保了車身的堅固性。

這輛車不僅外形夠靚,性能也不錯。特斯拉為Roadster設計了全新的電氣動力系統,保留駕駛樂趣的同時,動力性能顯著優於Elise,當時第一版可以在4.4s內完成零百加速。

2.0版本加速僅需1.9 秒,除超強加速性能外,升級版電動超跑搭載200千瓦時電池,續航達到620 英裡(1000公裡),「裡程焦慮」的問題大大緩解。

在當時電動車還是個新鮮事物,Roadster的營銷策略也獨樹一幟,它瞄準了美國的精英階層和社會名流,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兼具科技感和社會責任的網紅科技產品。比如大明星馬特·達蒙就是Roadster的忠實粉絲。

這部分人典型特徵是:愛環保、追潮流、不差錢。但有錢人的玩具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Roadster能爆紅,還跟起家位置脫不了干係,總部位於加州矽谷,而CEO馬斯克又把家安在了洛杉磯,一個是極客勝地,一個是娛樂天堂,坐擁兩個頂級流量天堂,可謂是出生就自帶buff。

2018年2月,埃隆·馬斯克把自己的紅色特斯拉Roadster放在獵鷹火箭裡成功地送入了太空,那張Roadster太空遨遊的照片成了汽車營銷史上的巔峰,前無古人,後面也很難見來者。對此,威馬創始人沈暉曾表示,特斯拉不是不打廣告,只是它的廣告你學不了而已,特斯拉是真·凡學鼻祖了。

Roadster是特斯拉進軍電動車領域的開山之作,也是埃隆·馬斯克入主特斯拉第一個比較能拿出手的成熟汽車終端。Model 3大放異彩之前,Roadster算是獨撐特斯拉的孤獨戰士。到2012年停產時全球累計銷售了2450輛。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這麼評價Roadster的歷史地位:「Roadster讓特斯拉掌握了自己開發一個終端的能力。」

但Roadster開局之戰背後也是不小的代價,整個開發過程耗時4年半,研發投入達1.4億美元,2000多輛的銷量,連豐田的小數點都趕不上。接下來要上場的第二代產品Model S和X,不僅要在產量、綜合性能上更加突出,他們還肩負特斯拉更重要的一個任務:做汽車軟體集成。

軟體之戰:如何從打工人翻身做老闆?

2012年特斯拉交付了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汽車——Model S。提起Model S,不少老車主會首先想到那個17寸的中控大屏,全液晶儀錶盤,觸屏操作……這些都顛覆了以往對汽車內飾的認知,這背後依賴於它的軟體系統Version。

汽車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被比喻為「汽車的大腦」,而足夠智能的作業系統,是汽車下半場的競爭的重要戰場。過去功能車是一塊板磚,往後智能車是一個機器人。

特斯拉的作業系統 Version 基於 Linux 內核深度改造而成。這是一款開源系統,因此,特斯拉可以不再依賴於軟體供應商,而是自己掌握堆棧開發,一旦發現問題即可通過 OTA 進行快速修正與升級,提升用戶體驗。

特斯拉的作業系統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1],探索——綻放——競爭。

第一階段:V4-V6(2012—2015)

第二階段:V6-V7(2015——2018)

第三階段:V8-V10(2018——至今)

有趣的是,2012年第一版軟體系統並不叫做V1,而是V4。V4-V6可以看作是特斯拉軟體進化史的第一階段。2015年,特斯拉首次在Model S上使用了Version5,並通過 OTA技術對其作業系統進行了多次重大升級。

接下來一個關鍵點是2015年10月特斯拉推出的V7.0版本,可謂一箭雙鵰。不僅起到了給1個月後發布的新車Model X造勢的作用,並且V7版本加入了新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包含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和自動泊車三大輔助駕駛功能。

軟體功能的推出,也讓特斯拉的硬體設備有了用武之地。其實在V7.0推出之前,每一輛Model S就已經配備了前視攝像頭、雷達、360度超聲波傳感器,只欠V7.0這個東風。

過去,整車廠就是一個製造業公司,加上軟體系統後,現在逐漸向「出行服務公司」靠攏。比如,2020年和 2025年特斯拉軟體收入預計分別為19 億美元、216億美元,分別佔汽車銷售業務營收的7%、18%[2],軟體收入賦予特斯拉遠超同行的盈利能力。

以OTA為例,Model 3車主只要付費3000美元,即可將汽車的百公裡加速性能從4.6s提升到4.1s。只要錢交夠,速度隨便秀。

以後造車的都是打工人,做軟體的才是老闆。

特斯拉的系統也像蘋果一樣,僅供自己使用,試圖打造一個商業閉環。特斯拉想當蘋果,也有人想當安卓。這個安卓天團包括:NVIDIA、Mobileye、美國黑莓、華為、百度等科技網際網路巨頭。

傳統主機廠中,大眾算是比較積極尋求轉型的,2019 年正式成立「Car.Software」車載軟體開發部門,開發自己的車聯網作業系統VW.OS。但這個時間點,跟特斯拉比,也已經落後了三五年。而且,從2012年起,特斯拉已經進行40多次OTA升級。

打造智能車,有四大招:晶片、作業系統、算法、數據,環環相扣。如果把智能車看做一支部隊,作業系統堪比整個指揮系統,算法是排兵布陣的兵法,那晶片就是核心武器。打勝仗,不僅要有好的謀略,還得手裡有硬貨。

所以指揮系統建立後,特斯拉又開始準備另一個重要軍糧:晶片。

晶片之戰:渣男如何上位 ?

蘋果在科技圈有個不太好的暱稱「渣男」,全稱「蘋·洪世賢·大明白·果」,對待硬體合作商,見一個愛一個拋一個。

2007年推出iPhone時,喬幫主說了一句名言,「真正認真對待軟體的人,應該自己製造硬體。」這句話就像咒語一樣預測了蘋果硬體合作商們的命運,IBM、摩託羅拉,英特爾……蘋果翻臉和翻牌一樣快,合作商心驚膽戰。

在這一點上,馬斯克致敬了喬幫主,梳理特斯拉和它歷任自動駕駛晶片供應商的感情史,也是妥妥「渣男」本尊,洪世賢二度附體。

特斯拉的晶片迭代歷史可以分為3個階段:Mobileye、英偉達、特斯拉自研。

傳統汽車功能簡單,與外界交互較少,但智能車不僅需要與人互動,也需要大量與外界環境甚至雲數據中心交互,未來將面臨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需要處理,這種情況下,具備高強算力的AI晶片成了各個車廠的心頭好。

但特斯拉早期勢單力薄,別說造晶片,造車都是九死一生,怎麼辦?必須靠外援。

2007年,以色列公司Mobileye順利研發出了EyeQ2晶片,發布當年就獲得了BMW7系的青睞,後續還完成了毫米波雷達與視覺融合系統的開發,用於沃爾沃、通用以及現代起亞的好幾款車上。一個有需求,一個有技術,兩者搭線成功。

但Mobileye作為第一任的時間只有短短2年。兩者在產業陣營、技術路徑上都存在著不少分歧。

首先,Mobileye選擇站隊傳統車企陣營,這跟特斯拉幾乎是對著幹。

2016年CES大會上,MobileyeCTO將完全自動駕駛廠商分為兩大陣營——以谷歌為首的科技公司和傳統車廠。Mobileye站到了傳統車廠陣營中。而特斯拉呢?它正是傳統車廠強有力的挑戰者。二者所處陣營的分歧,也許註定他們不會有完美結局。

Mobileye的陣營劃分

其次,「渣男」一般都具有強烈的大男子主義,它始終想成為一家之主,而不是受制於人。

特斯拉自動駕駛部門一位骨幹成員曾表示:我們在用 Mobileye 的晶片做測試的時候就發現,算法不能改、無法實現快速迭代。我們希望把晶片和算法剝離開,採用可編程的晶片,在這個晶片上進行算法研發,跟場景結合[3]。

一場事故的來臨加速了兩者分手的進程。2016年5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 Autopilot 模式下發生致命車禍,這是全球第一起因自動駕駛引起的死亡事故,這讓 Mobileye 和特斯拉再生嫌隙。

靈魂上本就無法共鳴,再加上這次意外事故,2016年7月兩家徹底say goodbye。此後,Mobileye 150億美元被英特爾收入囊中。

拋棄舊愛之後,特斯拉又看上了新歡英偉達。但英偉達的好日子也沒過多久。英偉達的晶片解決方案主要依靠GPU,功耗較大,曾被馬斯克嘲笑「性能一樣的耗電更高、耗電差不多的性能弱雞」,無法滿足特斯拉對於成本功耗算力平衡目標的要求。

對此,狠人黃仁勳也惡作劇了一回,直接從烤箱裡拉出一盤晶片回懟。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特斯拉不想受制於人。

在與英偉達的合作中,特斯拉並沒有貢獻太多的技術力量,英偉達已經提供了自動駕駛各個環節所需要的運算平臺[9],這樣不平衡的關係讓特斯拉感受到了危機。

2018年,特斯拉自研晶片正式推出。但實際上,2015年特斯拉就開始鬼鬼祟祟地謀劃自研,2018年的一次電話會上,馬斯克公開表示,過去兩三年的晶片工作都是」semi-stealthmode」(偷偷摸摸地搞),如今終於可以「let the cat come out of bag」了[5]。

特斯拉自研FSD晶片全過程

對此,有人調侃,蘋果和特斯拉有一個共同點,對自己是天使,對他人是魔鬼,苟富貴,馬上忘。

但實際上,「終端-軟體-晶片」三部曲步步為贏的背後,特斯拉仍難高枕無憂,這就涉及到了第四場尚未開打的戰役:生態。

生態之戰:萬億俱樂部的門票

前段時間馬斯克和何小鵬兩人又槓上了,馬斯克親自在twitter上點名小鵬,大動幹戈。按照常理馬斯克不會這麼容易動怒,所以就有輿論說,馬斯克動怒,其實正反映了特斯拉的焦慮:

現在還沒有生態,所以它必須保持自己永遠最優秀,要時刻警惕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

美股萬億俱樂部的5巨頭,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逼近萬億)、都不是純粹靠賣硬體/軟體服務的公司,而是各自具有明確的生態護城河。蘋果是iOS,微軟是win和雲,亞馬遜是電商平臺和雲,谷歌是搜索+安卓,臉書則是鎖定了社交關係。

所謂生態是指地基和上面的衍生物,兩者會互相加強。比如windows是地基,各種基於win的軟體是衍生物,win的用戶越多,win上的軟體的潛在客戶就越多,就越容易賣錢,軟體就會開發越多,就會導致用戶因為win上的軟體多而選擇win,進而導致win用戶多.....如此循環加強。

總結一下有生態的系統的規律:

1. 大家用的不是地基而是衍生物。

2. 生態基本上很快就會湧現。

3. 生態一旦湧現,會出現和地基的互相正反饋循環加強。

商業模式深刻轉變的關鍵是要讓用戶幾乎無法離開,特斯拉現在的服務還做不到這一點。

這裡要區分兩個概念。

首先,產品和生態是兩回事。

生態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產品不需要100分,大家也無法離開。就好像windows可能並不是最安全的,但一旦生態建立,其他作業系統就是幹不贏它。

其次,軟體收費和生態也是兩回事。

現在不管是OTA,自動駕駛還是車聯網,他們的共性是:這是Tesla的收費項目,和生態(用戶粘性)不是強關聯,就類似於你買個椅子你也要花錢,但是你對椅子沒有粘性,它沒有生態。

生態是一個很難被替代的強獨特性優勢,轉化成大白話:什麼導致一個車主買了 Tesla 後就幾乎無法擺脫 Tesla ,這種衍生物是什麼?不是新上線的鬥地主遊戲,也不是目前看到的輔助駕駛功能。

監測生態好不好還有一個指標就是:開發者大會。回顧下蘋果生態的發展歷程,第二代iPhone就有了 app store ,而且還推出了營收模式,鼓勵開發者。換句話說,一旦意識到生態,立刻就會大肆推廣宣傳,所以每次apple的發布會都會宣傳自己有多少開發者,多少app。

特斯拉目前還沒有生態。沒生態,意味著它必須永遠最優秀,而且要優秀別人很多,它才能維持這樣的市值。實際上,燃油車霸主如豐田,市值最高也才2500億美元,美國車企一直就不太行,福特和通用徘徊在500億左右。

按這個邏輯,特斯拉是不是可以絕對看空了?

且慢。特斯拉現在還沒生態,但它手裡握著一張贏取生態之戰的關鍵一票:自動駕駛。

一方面,未來利用自動駕駛把駕駛員逐步解放出來後,車艙內這個超級智能空間才可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網絡效應載體。比如特斯拉可以轉型提供駕駛服務,不再賣車而是利用自動駕駛提供交通服務,那麼規模越大,服務成本越低。

順著這個邏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透露了整個行業商業模式未來就兩種,

1. 賣車送司機(自動駕駛),司機當服務來收。

2. 賣司機送車,車當服務費來收。

未來,很有可能會進化出一批公司會純粹只提供交通服務,按次或者包月包年收費即可。

尾聲

馬斯克脾氣差一點、歷任女朋友多一點、說話直一點,但不妨礙他是一個好CEO。過去17年的發展史,特斯拉的戰略極其清晰,這讓特斯拉一步步朝著蘋果的模式邁進。

但現階段的特斯拉,只能說是半個蘋果,如果未來打贏了生態之戰,特斯拉才是汽車界真正的蘋果。而這個戰略空窗期,也是國內新勢力們要把握的。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極客公園,特斯拉軟體迭代史:三個階段、六大版本,和無數創新

[2]. 申港證券,特斯拉產業鏈:汽車科技化變革領軍者

[3]. 雷鋒網,Mobileye為何終止與Tesla合作?

[4]. The Verge: Here are Elon Musk’s wildest predictions about Tesla’sself-driving cars

[5]. 億歐網,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晶片進階之路

[6]. 黃細裡,東吳證券:軟體定義汽車,作業系統是汽車之魂

[7]. 黃細裡,東吳證券:軟體定義汽車,AI晶片是生態之源

[8]. 黃細裡,東吳證券:軟體定義汽車,全棧自研國產龍頭華為

[9]. Geekcar,你以為特斯拉與英偉達正在熱戀,他們卻與AMD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晶片

[10]. 特斯拉馬斯克:在流言裡成長在顛覆中生存

[11]. 申萬宏源,特斯拉中國化之路(一)探究特斯拉供應商的選擇標準及未來的投資邏輯

[12]. TechSugar。蘋果:渣,就要渣的明明白白

相關焦點

  • 讓空頭血本無歸的特斯拉(TSLA.US),還能入場嗎?
    美股 讓空頭血本無歸的特斯拉(TSLA.US),還能入場嗎?前言:風口浪尖的特斯拉,買不買?你一看就會的特斯拉期權策略。說起特斯拉(TSLA.US)的股票,我總想起一句話:沒有最精彩,只有更精彩!最近特斯拉的表現讓我再次想起這句話,當然,還有下半句:好戲在後頭。這一年內特斯拉股票有多瘋狂,我就不贅述了,咱們邊看數據邊說:
  • 脫下皇帝的新裝,特斯拉還能走多遠?
    資本市場,向來是個講故事的最佳場所,特斯拉的故事很美好,超級電池,豪華品牌,自動駕駛,一套一套的講。然而,所謂的超級電池講了多年仍然無法落地;所謂豪華品牌也不停降價割韭菜讓人望而生畏;自動駕駛在歐洲評測中也被評為最差,更為奇葩的是,原車並不含自動駕駛,還要加錢買。
  • 特斯拉一夜暴增2600億 分析稱還能漲300%
    特斯拉一夜暴增2600億 分析稱還能漲300% 字號:TT 2020-12-09 09:12但如果特斯拉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特斯拉的股價將可能「瞬間崩盤」。 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截至當日收盤,納指報12519.95點,續創收盤歷史新高,漲幅0.45%;道指報30069.79點,跌0.49%;標普500指數報3691點,微跌0.19%。
  • 特斯拉Model 3車主:開了它我回不去了
    為什麼買特斯拉Model 3? 預算50-100萬很多人會選擇汽油車,小傑選擇特斯拉是看中這個品牌,喜歡它的科技感。 特斯拉檢測到後面的車速過快,覺得有可能碰撞,車自動加了腳油打方向盤避讓,嚇了小傑一跳:車怎麼自動開了。 跟我聊天時,小傑雙手離開方向盤,演示了一下特斯拉自動駕駛模式,這個過程中人可以主動介入,接手方向盤後,自動駕駛模式會自動取消,自動駕駛模式下要求人的手能隨時接觸到方向盤,眼睛不能離開路面,這樣有突發情況的時候,人可以介入。
  • ARCFOX品牌總裁於立國:買特斯拉的消費者都是崇洋媚外?
    而他看到的本質是:作為跟Model 3一樣的小車,特斯拉Model Y一下子降了十幾萬,還賣三十萬,其不光價格虛高,而且仍存在割韭菜的嫌疑。首先,Model Y並不是一臺小車。其擁有4750mm的車長和2890mm的軸距,定位中型SUV完全合理。
  • 殺到空頭丟盔棄甲 特斯拉還能漲多高?|特斯拉|adamjonas|johnson|...
    來源:金融界網站兩個特斯拉大空頭正在向特斯拉股票投降——某種意義上。巴克萊銀行分析師 Brian Johnson 和摩根史坦利的Adam Jonas 對特斯拉股票的評級相當於賣出。但在周二的研究報告中,兩個人都對這家公司表示了一些積極的看法。
  • 5年前90萬買的特斯拉,現在續航是多少?車主有話要說
    導讀:5年前90萬買的特斯拉,現在續航是多少?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年前90萬買的特斯拉,現在續航是多少?車主有話要說汽車尾氣排放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為了保護環境,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並為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車中,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自然是最環保的,與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通常具有更強的加速性能,並且電動機的噪音要比傳統的內燃機更大。發動機。小多了。
  • 給特斯拉加裝聲浪排氣,買電動車的人都這麼會玩?
    如果你問一個普通人,他為什麼不買電動車,他可能會回答你電動車技術不成熟、充電不方便等等,但是如果你問一個性能車迷他為什麼不選電動車,那他的答案恐怕就只有一個:缺乏激情的聲浪!畢竟即便是電動車領域的頂尖比賽——FE方程式,全場你所能聽到的都只是一群「嚶嚶怪」在彎道中發出奇怪的聲音。
  • 和平精英特斯拉哪個平臺可以買?特斯拉交易平臺推薦[多圖]
    和平精英特斯拉交易平臺有哪些?特斯拉皮膚上線之後,由於抽獎的難度太大,很多人都願意直接花錢購買,那麼在什麼平臺上買特斯拉更可靠?小編在這裡推薦幾個安全可靠的特斯拉交易平臺,方便大家能快速的購買特斯拉皮膚。
  • 特斯拉居然跑去賣酒了!瓶子設計自帶「電」?
    它就是特斯拉牌龍舌蘭酒Tesla Tequila▼沒錯,特斯拉賣酒了!喝酒不能開車這跨越多多少少有點「賭」的成分啊然而,據了解Tesla Tequila一上線在開售後數小時內被搶購一空來看看這酒的設計有什麼過人之處?
  • 到底是什麼人最後買了特斯拉?
    我是一名特斯拉的深度觀察者,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因為閒,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發現大家對於特斯拉車主這個人群,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心。這些年,我跟很多特斯拉車主有過深度交流,因而,對於「什麼人會買特斯拉」這個有趣的問題,有不少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 未來10年,中國的房子還能不能買?怎麼買?該去哪買?
    作者:香帥 編輯:向東大叔 這是我在得到APP學習香帥老師的財富報告的課程 中國的房子還能不能買
  • 27.155萬元就能買特斯拉了!國內新能源車企會怕怕嗎?
    今天來看,官方價格進入30萬元以內,對特斯拉來說只是便宜了3萬多元,但補貼的金額可以達到大約「2萬多元」從而真正的做到「20多萬」買特斯拉。我們回想燃油車企業大約30萬元左右的車型近幾年終端優惠動不動就給五六萬元的優惠來看,特斯拉僅僅是給入門版車型降價3萬元這對它本身來說應該並不算是一個大動作,畢竟都升升降降那麼多回了...。但對目前的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來說...邦老師認為確實會有重要的影響,一顆石子落入湖水中一樣會引起整個湖面的萬千波瀾,更何況這是顆很硬的大石頭。
  • 富途牛友故事|炒股半年賺一千萬,買5輛特斯拉,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富途最新資訊 > 正文 富途牛友故事|炒股半年賺一千萬,買5輛特斯拉,他是如何做到的?
  • 蔚來十月交付量再創新高,它的成功秘訣,就是做特斯拉的絕對反面
    作為和劉備一樣的後起者,蔚來對抗特斯拉的思路也是如此,做特斯拉的反面,反而路越走越寬。(1)成本控制VS極致奢華雖然在市場上針鋒相對,但實際上蔚來和特斯拉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特斯拉其實是一個走平民路線的品牌,只是在特定時期,因為種種原因,把它捧到了豪華品牌的位置。比如國產Model 3剛剛上市的時候,很多人是抱著體驗高端美式豪華品牌去的。
  • 「我不是韭神」:和特斯拉打官司的這一年 | 每經網
    之前我開的是一輛奔馳E級車,花50多萬元買的新車。2019年5月,那輛車出了點問題,我就想換一輛。我覺得沒必要去買新車,二手車價格低比較划算。而且我家有廠房,院裡可以自己裝充電樁,所以也考慮買輛電動車,但不是一定要買特斯拉,我不是特斯拉的鐵粉兒。5月下旬我開始看車,先是到二手車市場看了奔馳S級、保時捷帕拉梅拉等,然後在特斯拉官網看到Model S。
  • 吃雞:特斯拉載具雙重形態?破損還能變身,光子有點過分
    光子在7月20日,放出了與特斯拉聯動的預告片。從預告片來看,新載具一定會在7月24日更新。不過在光子放出預告片之前,已經有不少玩家,在遊戲中成功體驗到了特斯拉,據說還有專門的電車音浪。雖說光子爆料有點晚,但是準確性最高。畢竟玩家爆料只有皮膚外觀,並不確定什麼時候上線。然而在最近的爆料中,小叔還發現一個新東西,一起來看看吧!
  • 16萬能買Model 2?關於特斯拉2021年N大猜想
    不出意外,特斯拉2021年銷量仍將大幅上漲,而韋德布希等證券公司看好特斯拉的發展上調了目標價格,其預計2022年特斯拉就能出貨百萬輛,以特斯拉目前的強勢而言,這個時間點能否提前,目前還猶未可知。該工作室不僅有助於汽車設計的概念化,還能提供模型的最終形狀——數字三維數據,這些數據最終可能會移交給特斯拉位於加州北部的車輛工程師處理。其實早在去年Model Y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製造Model 3交付儀式上,馬斯克就表示非常欣賞中國的汽車設計能力,表明在中國本土設計電動汽車非常酷,而在特斯拉的內部會議中馬斯克也表示希望特斯拉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或者說是一輛完全中國風的車。
  • 特斯拉是不是最大的泡沫?
    5000億美金的市值,不能用PE、PS估值,只能用PD拼膽率了。那麼,特斯拉到底值不值?還能不能買?監測點是什麼呢?研究圈對特斯拉有個比喻,車輪上的iPhone,這句話,既對,也不對。特斯拉的確很像蘋果,比如蘋果的三大寶:終端、系統、晶片,特斯拉如今也都有了。這也是特斯拉過去十七年的三大戰略主線:「產品-軟體-晶片」。
  • 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戰役,中國兩大戰役上榜,第一實至名歸
    文/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戰役,中國兩大戰役上榜,第一實至名歸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第四,驚天動地的空前大屠殺——長平血戰。長平之戰由於趙國領導者趙王的決策失誤。過於求急求勝,中了秦國的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