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秀區有了第一家區慈善組織。記者了解到,廣州市越秀區齊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於11月獲得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認證,成為首家認定為慈善組織的越秀區社會組織。
記者了解到,2016年,《慈善法》出臺,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慈善組織的概念、範圍、權利義務,明確了慈善組織可以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釐清了慈善組織與社會組織現有的三種形式的關係。
作為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形式的全新類別,並且涉及到後期稅收優惠、捐贈票據領取、公開募捐資格申請等一系列問題,慈善組織需要統一認定。但這並不意味著未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組織並非從事慈善事業。
齊志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該機構成立於2014年2月,一直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類別,致力於連結社會資源增進兒童福祉,開發了山區扶貧助學、社區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城鄉兒童融合教育等三大服務項目以及「廣州公益網」和「齊志公益課堂」網際網路公益平臺。
過去,該機構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家庭及志願者前往廣東省欠發達地區學校開展了100多場助學扶貧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已建立36間公益書屋,累計送出愛心書包9300多套,愛心校服3200套等超過300多萬元的各類捐贈物資,為近萬名學生改善學習和閱讀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一家民間草根機構,在致力於保障困境兒童成長發展的相關權利同時,隨著時間的積累,機構也面臨著自身的專業化挑戰,在信息、財務、項目運作、可持續發展、資源連結力等方面均需要考量。
而認定為慈善組織後,該機構需要向社會公開每年的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向捐贈人告知募捐情況、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在專業化路上也有更大的推動力。上述負責人表示,齊志將進一步打造「政·企·社·志」多元化的公益平臺,連結社會資源,為留守和困境兒童提供專業支持。
此外,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廣州全市共有慈善組織174個,具有公開募慈善組織捐資格的慈善組織14個;備案慈善公開募捐項目810個,而齊志是首家獲得認證的越秀區慈善組織,也是廣州首家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名稱的社會服務機構獲得慈善組織認證。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數量佔全市社會組織比例並不多。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投身慈善事業的社會組織很多,但沒有認定為慈善組織,一方面是原有機構自身的定位和規劃,另一方面也是源於認定工作的複雜。」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