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醫院如何高質高效救治患者?帶您一探究竟

2020-12-1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2月初,湖北省武漢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相繼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

一段時間以來,這兩家抗疫醫院強勁的實戰能力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和讚許。

其中,火神山醫院積極探索新型診療方法,對患者病情實施早預測和精準幹預,防範患者病情向重症和危重症轉化。

敢與「死神」較量的醫療團隊

據悉,火神山醫院的醫療力量來自全軍不同的醫療單位。其中,聯勤保障部隊所屬醫院抽組950人,先期抵達的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450人納入統一編組。此外,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共抽組15名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現場指導火神山醫院疫情防控工作。

3月5日14時許,火神山醫院又有88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火神山醫院已累計治癒新冠肺炎確診患者1009人。這組數據是醫護人員連夜奮戰的結果。量體溫、觀察患者身體狀況、輸液……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流程,對於醫療戰「疫」而言至關重要。

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工作場景。人民圖片

「在重症室行醫,必須有敢與『死神掰手腕』的勇氣與擔當。」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主任、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如是說。疫情暴發後,他主動請纓赴漢,扛起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任。除夕夜裡,在空軍醫療隊出徵誓師大會上,張西京堅定地表態:「我黨齡28年,入伍32年,又是科室領導,我不上誰上?組織選擇了我,我定不辱使命!」

在火神山醫院,張西京和同事們運用有創呼吸機成功救治了首位危重症患者陳大爺。現年65歲的陳大爺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多種基礎性疾病,再加上新冠肺炎病情一直沒有好轉,便被轉入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3天時間,張西京和同事們通過有創呼吸機對陳大爺加大呼氣末正壓、使用抗感染藥物並加強營養支持等醫療措施,使其氧濃度從100%下降到40%,最後成功「脫機拔管」,轉到普通病房。「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變化快,相關救治措施也必須精確到分秒。」張西京說。

5G網絡遠程會診,提高治療質量

5G網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當屬武漢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早在1月24日20時,中國電信便開通火神山第一個5G基站——張家渡5G基站。緊接著,三大運營商爭分奪秒,加快建設和保障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通信網絡順暢高效。

據了解,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採用華為捐贈的一體化高清視頻會議終端TE20視頻會議設備和管理平臺,支持1080P高清畫質,為遠程醫療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值得一提的是,該遠程會診平臺採用千兆有線光纜,配備了5G網絡備份。後期根據實際需求,5G網絡將全面支持火神山遠程會診。

那麼,火神山醫院在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助力之下,對患者就診方面帶來了哪些幫助?

「5G技術非常方便。從建院之初,我們就利用5G技術把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分診平臺和火神山醫院的遠程分診平臺連接起來。」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說,每個病區都有移動式的遠程會診車,這樣遠在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教授就可以看到每一位病人的情況,以及病人所使用的監護儀、呼吸機上的參數情況,以確保這些病人都能夠有最好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系統化診治,中西醫結合

記者了解到,近1個月以來,火神山醫院相繼成立了醫院專家組、中西醫醫學組、心理專家小組、臨床科研攻關組,為綜合施治、科學施治提供了強大支撐。不僅如此,火神山醫院堅持重症救治關口前移,嚴格遵循「早識別、早評估、早會診、早轉運」原則。從收治第一批患者起,科室主任首先組織醫生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然後對重症患者進行會診,提出救治方案;對病情複雜的患者,邀請醫院專家組會診討論,形成會診意見、優化救治方案;對會診確定的危重症患者,第一時間轉入重症醫學科進行救治。

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醫護人員正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民圖片

同時,火神山醫院及時貫徹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要求,制定了醫院中醫藥治療規範,建立健全中西醫協同機制。中醫專家組以會診的形式深入全院各病區,採用輕症、普通型患者協定處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方」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治療,讓患者服用中藥湯劑,服藥患者症狀及檢驗檢查結果明顯改善。為了鞏固中醫治療效果,火神山醫院又為每名治癒出院進入隔離期的患者贈送了6天的中藥顆粒衝劑。

醫治之餘,醫院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也不容忽視。對此,火神山醫院部分醫護人員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實際情況展開特色護理,幫助患者調整心態,並引導輕症患者通過鍛鍊加快身體康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火神山醫院ICU病房裡的生死時速
    火神山醫院ICU病房裡的生死時速■解放軍報記者 王傳順 特約記者 王均波脫下防護裝具,醫生劉冬梅臉龐上留下了傷痕。3月24日,記者再一次進入位於武漢火神山醫院ICU病房,記錄下醫務人員生死時速,與疫魔搶奪患者生命的感人瞬間。ICU病房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斬殺疫魔這把尖刀上的刀尖。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疫情暴發之初,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與連連告急的醫院床位讓救治病患陷入困局。根據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新建集中收治患者的醫院能夠迅速扭轉被動局面。1月23日,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一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天後,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 南京版「火神山」醫院建成 醫療廢水、生活汙水如何處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月18日,由中建八局三公司建設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即南京市第二醫院應急工程項目)正式交付,這一應急工程也被稱為南京「火神山」醫院的升級版,用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 火神山醫院新聞發言人亮相(圖)
    央廣網3月15日消息(汪學潮)3月14日晚上8時許,火神山醫院新聞發言人、醫務部主任陸輝,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軍隊支援地方抗擊疫情特別報導」《軍事制高點》節目中接受主持人連線採訪,這是火神山醫院設置的新聞發言人首次公開亮相。
  • 張思兵已升少將、任空軍軍醫大學校長,曾任火神山醫院院長
    作為一家臨時建設的醫院,火神山醫院缺乏一般醫院所具有的後勤保障隊伍,張思兵帶隊1400名醫護人員,面對上千名患者的治療任務,責任重大。在接管火神山醫院後,張思兵從病人如何進出醫院到日常的消殺治療工作如何開展,都制定了嚴格的流程,使得病人救治質量達到高效,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他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初期,火神山醫院接收的主要為輕症患者。
  • 深圳「火神山醫院」,神一般的存在!
    前段時間,為了專門對抗疫情的武漢「火神山」醫院紅了!10天10夜,7000名建設者,2400名醫護人員,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其實,深圳也有自己的「火神山」醫院,它就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 [分享]火神山醫院進度資料下載
    今天(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10天左右就建成一所醫院是怎麼做到的?兩所醫院能否滿足需求?醫院對臨近的湖泊會不會帶來汙染?
  • 火神山醫院ICU裡,與病魔的生死較量正在進行……
    神山醫院是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陣地。1 ICU裡經常有患者好轉轉入普通病房,也有患者不幸離去上午9點,做好層層防護後,記者走進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二科病房。記者:「現在這14個患者,情況怎麼樣?」趙漢衛:「有一個17床的患者,在上ECMO,情況較重的病人還是挺多的,其中,插管的就有5個。」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科,經常會有重症患者病情好轉後轉入普通病房,也會有患者不幸離去。
  • 從小湯山到火神山,它們如何擋在城市與病毒之間
    這座「與時間賽跑」的醫院項目「火神山」,讓人想起了當年六天七夜建成「小湯山醫院」的傳奇。「小湯山醫院」在SARS風浪最嚴峻時刻成為一艘「方舟」,接納北京SARS定點醫院無能力收治的病人。這座接近於野戰醫院的臨時建築,在51天的使用時間裡,收治了680名非典患者,佔當時全國患者數量的1/7。經過救治,最終,672名患者康復出院,全部1383名醫護人員無一感染,被譽為「世界奇蹟」。
  •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你的信任是我最大動力趙玉英49歲,火神山醫院八科一病區主任2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一病區,剛結束查房的趙玉英仍穿著防護服在病房裡打轉。70多歲的李大爺入院時病情很重,救治效果並不理想。幾天下來,吃不下飯,喝不了水,情緒越來越差。情急之下,他拔掉吸氧導管,扔掉口罩,喘著粗氣說「不活了!」見狀,趙玉英小跑來到床前,快速撿起導管消毒,並幫他戴好導管和口罩。「大爺,我知道您想家了。」趙玉英一邊安撫老人情緒,一邊講起自己父母的生活瑣事。
  • 高空大片帶您俯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
    高空大片帶您俯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與每天的疫情變化圖一樣備受人們的關注,施工進度現場直播超過千萬人觀看,火神山醫院今日正式交付,明天投入使用!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從衛星影像上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快速建設!點擊放大,全屏查看!
  • ...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優質高效建成背後的秘密
    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項目技術組組長葉建介紹,這種構型能夠嚴格劃分汙染區和潔淨區,實現「雙分離」設計:患者從「魚刺」外圍進入病區,醫護人員則從中軸「魚骨」通道層層防護後進入病房,進行檢查診療看護,實現「醫患隔離、通道分離」。此外,醫護人員與患者在活動空間上也進行嚴格區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緊隨火神山醫院開工的雷神山醫院施工面積翻番,工期卻相差無幾。
  •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武漢戰「疫」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紀實
    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一批高水平醫院先後被確定為重症患者集中收治醫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緊急啟動建設……多管齊下,武漢新增重症床位1.1萬餘張,超過全市在院重症患者總數並留出餘量,實現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轉變。
  • 和時間拼速度 與死神搶生命——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裡的「生死...
    這裡「鍛造」出送瘟神、戰死神的火神山醫院,會聚了來自全軍的1400名醫護人員,成為這場戰「疫」一把緊急作戰的尖刀。ICU病房——這把尖刀上的刀尖,也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重症醫學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為衡量醫院救治水平的重要標誌。
  • 中國如何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
    (抗擊新型肺炎)中國如何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 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 題:中國如何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中新社記者 周銳在八千萬「雲監工」在線督戰下,備受期待的「火神山」醫院2日正式完工交付。在一片荒地上,只用短短十天,中國如何建設出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圖為火神山醫院一角。
  • 真正可以生命相託的人——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火神山醫院...
    作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春節前毛青一直忙活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準備,農曆大年三十凌晨兩點多,剛回到家休息的他接到醫院領導的電話。 「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徵求你的意見。」「當然是我去,不去我放心不下。」「好,你去大家都放心,一定要把每名隊員都平安帶回來。」 就這樣,已近退休年齡的毛青毫不猶豫選擇「逆行」。
  • 科創新動力丨科技支撐創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奇蹟
    各參建單位全力以赴、攻堅克難,以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極速建造服務能力,分別以10天和12天時間完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應急防疫醫院的建設任務。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成為中國抗疫戰場的標誌性陣地,更是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患者的見證,詮釋著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
  • 小湯山醫院親歷者講述:武漢火神山醫院該注意些什麼
    7天7夜,建起一座醫院。這個奇蹟發生在2003年的北京小湯山醫院。17年後的今天,武漢將再度演繹這一幕。1月24日,武漢的「小湯山醫院」——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正在加緊施工。為有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武漢市開建專門醫院,用於收治新型肺炎患者。院址位於武漢市四環外的蔡甸區武漢職工療養院旁。
  • 抗疫中最難忘的床號——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38床
    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李王平地點: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第一個38床如果說援鄂抗疫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那麼在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的38床,絕對是這次抗疫中最難忘的床號。38床,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就是一位有冠心病、冠心病支架置入、高血壓及乳腺癌術後的重型患者。老伴去世,無兒無女。第一次查房,我喊了三聲阿姨,她都沒有睜開眼睛,後來我告訴她我們是從陝西來武漢支援的部隊醫生,她睜開眼睛看了我一下。她的入院檢查各項指標都很差,我報了病重,心情非常沉重。如果她的病情不能很快緩解,心臟就會首先報警,這對我們的救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關於火神山醫院的七個細節|戰疫日記
    2020年2月4日上午9點26分,備受矚目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收治了它的第一批患者,一共50位。據媒體報導,他們分別來自漢口醫院、武昌醫院等三所醫院,轉運任務由武漢市急救中心負責。從武漢城區,到遠郊的蔡甸知音湖邊,這50名病人將在火神山醫院的感染七科度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