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位「鍾愛」中國石窟造像的美國人以「考察」的名義來到洛陽龍門石窟。他在為石窟造像「帝後佛」拍照後返回北京。
據《魏書》記載,明初,北魏宣武帝為紀念已故父親孝文帝和趙皇后,在龍門開鑿賓陽中洞。造像內容為北魏孝文帝和孝昭皇后的佛像儀式。它持續了24年。
夢想得到《帝後禮佛圖》的蒲愛倫找到了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商嶽斌。經過一番合謀,兩人決定由蒲愛倫出資4萬銀元,從嶽斌手中買下《帝後禮佛圖》石像。交付期為五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嶽斌選擇鋌而走險盜賣國寶。
1896年出生的嶽斌,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從河北通縣張各莊到北京琉璃廠一家小古玩店當學徒。1917年,他開始與曾任法國駐華公使的魏武大牽線搭橋,幫助魏武大採購漆器,法國花器和景泰藍。
嶽斌在人為計算,善於搜集文物信息,從而逐漸掌握了古玩市場的內幕和行情。他還總結了各國「顧客」的喜好。美國人偏愛青銅器和鈞窯瓷器。法國人偏愛法國的花,漆器和景泰藍。日本人偏愛古玉和龍泉瓷。英國人和德國人更傾向於考古價值高的文物。
他更關心中國新出土的東西。清末,東溪永寶齋古玩店從山西大同購得七尊北魏石佛首。嶽斌了解到,日本收藏家收藏石刻和木雕,西方考古學家也非常重視中國古代造像的研究,這些被盜的北魏石質佛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肯定會贏得買家的青睞,於是嶽斌以400多元的價格將這7尊佛首全部買下,然後以800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山中一家商會。喜愛中國文物的外國古董商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向嶽斌買佛首。這7尊佛首在嶽斌手中陸續變賣,一賣就是10多年。
賣了這麼多年佛頭,就是因為他託人幫他仿製了很多假石佛頭。仿製的北魏石佛首已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假貨卻以高價賣了真貨。此後,嶽斌挖到了第一桶金,不僅靠賣假佛首發了財,還嘗到了盜賣佛教文物的甜頭。
通過苦心經營,嶽斌在琉璃廠開了一家「斌記」古玩店,店內經常擺滿各種珍稀文物。斌記也成為北京首屈一指的古玩名店。
嶽斌接到蒲愛倫的命令後,嶽斌到洛陽東關聯繫當地一個綽號「馬聾」的人,幫他偷鑿「帝後禮佛圖」。兩人最終以5000元的價格達成交易。馬聾真叫馬龍圖。馬龍圖在龍門附近一直與土匪勾結。土匪從馬龍圖處獲得2000元。土匪脅迫當地三名石匠盜鑿「帝後禮佛圖」。斷斷續續地偷鑿了兩個月後,幾箱零碎的石頭交給了嶽斌。
看到只是一堆石頭的嶽斌失望至極,蒲愛倫也趁機砍價,最終價格定在1.4萬元。為了不讓蒲愛倫再反悔,嶽斌主動提出要做合同。嶽斌請人將碎石貼了一年多後修復。精美的《帝後禮佛圖》竟然被嶽斌毀了!
之後,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分別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館。蒲愛倫也因在中國收藏文物有功,回到美國後由大都會博物館遠東館長升任博物館館長。
1953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檢舉信,詳細敘述了嶽斌勾結蒲愛倫盜賣《帝後禮佛圖》的犯罪事實。他也因此被關進了監獄。直到嶽斌被抓獲,他家地下室裡還有幾箱救災碎石。1954年4月22日,嶽斌因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一年後,嶽斌在獄中病逝,落得身無分文。
嶽斌雖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想要追回流失海外的《帝後禮佛圖》卻十分困難。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帝後禮佛圖》能夠回歸中國,在龍門石窟變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