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飛,和面的方法有很多,有加蜂蜜的、用加白糖的、加紅糖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面更好吃、更筋道 更圈軟更蓬鬆。和面你加入過植物油嗎?我加入過植物油,而且是經常。
和面是製作麵食的必要步驟,不過對於不同的麵食製作來說,需要和面製作的麵團也有很大的區別。比如饅頭、麵條、包子、麵包、餅乾、酥餅等等,雖然它們都是需要和面製作的麵食,但是所需要的麵團差別不小,加入油脂的方法和目的也並不一樣。
那麼針對不同麵食的製作,和面時加植物油的好處也是有所區別的,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和面與植物油」之間的問題吧。
【一】和面時加入植物油有什麼好處?
製作麵食和面的時候,一般我們印象中必須的物質就是麵粉和水而已。但是根據不同的麵食製作需求,可能還會用到酵母、泡打粉、鹽、糖等來改變、賦予麵團一些特性,植物油的加入也同樣是這個目的。通過簡單總結一下,和面時候加入植物油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⑴油脂可以增強麵團柔軟度,避免筋性過強
麵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和穀物蛋白,我們常說的「筋性大小」主要指的就是穀物蛋白與水結合之後的效果。筋性越強,麵團的彈性越好,但是蒸煮烘烤出來的麵食就會更有彈性和韌性,質地會稍微偏硬;而筋性越弱,麵團就越柔軟,蒸煮烘烤出來的麵食就會更輕柔、更綿軟。
⑵油脂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增強麵團的保水性
如果大家去過蘭州拉麵等麵館,看到師傅們現場和面、拉麵,就會發現他們每一塊面上都抹了薄薄的一層油。這是為了讓油脂隔絕空氣、阻斷水分蒸發,從而讓麵團中的水分保持得更久一些。
⑷油脂可以帶來香醇的風味
在古代的漫長時期,油脂都是十分寶貴、美味的食材。我們古代流傳下來的詞彙中,與油脂、脂肪有關的幾乎都是象徵某種美好的褒義詞,比如豐腴、肥沃、肥美、膚若凝脂等等。可見古代人民對於油脂的喜愛,而這種喜愛就來自於油脂能夠提供香醇、醇厚的美食體驗。
所以麵食中適當加入一些油脂(植物油、動物油),雖然不會產生明顯的味覺變化,但是會為麵食增添上油脂特有的香醇風味,越吃越嚼就越香濃。
【二】不同類型麵食中加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⑴饅頭和麵包等發酵製品和麵條等需要筋性的麵食,建議後加油進去
做饅頭和麵包在和面的時候加入適當的油脂,可以讓蒸出來的饅頭和烤出來的麵包更加鬆軟、保水性更好,濃香耐嚼不乾燥;做拉麵揉面的時候加入一點油,可以讓麵條在拉伸的時候延展性更好,配合上適當的鹽和鹼,能讓麵條更加柔韌不易斷。
但是與此同時油脂也會阻礙麵團中的麵筋生成、降低麵團的筋性(筋性和彈性不是一回事哦),所以在製作這些麵食的時候,油脂要等到發酵完成或者至少揉面完成之後再加進去。這樣一來我們需要的麵筋程度已經被揉出來了,之後加入油脂就不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了。
⑵酥餅、酥皮點心等不需筋性的起酥食品,油要先加進去,而且要多層揉疊
商業化的生產中有專門的起酥油,而我們家庭製作的時候,一般都是以油和麵粉混合,製成酥油麵或者水油麵來使用。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在具體操作的時候都是將混合了大量油脂的油麵包裹在普通麵團裡,然後重複擀平、堆疊、再擀平、再堆疊的方式。以此來讓麵團中形成由密集油膜分隔的多層結構,在受熱的時候疏鬆的效果就產生了。
不過植物油雖好,但在麵團裡也只是輔助作用,使用的時候也有注意事項,比如:
製作饅頭、拉麵等需要一定筋性麵食的時候,油脂不要加得太早。要在發酵或者揉面完成之後再加,不然的話油脂會阻礙麵筋的形成,導致麵團綿軟無力。製作酥軟、柔軟、起酥的麵食的時候,油脂就可以提前在麵粉階段加入,阻止大量的麵筋形成,以此達到讓麵團更柔軟的目的。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和面加植物油」的全部內容了,歡迎評論分享你的技巧和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