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烏鶇!汨羅一農家發現「天外來客」

2020-12-14 瀟湘晨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00:45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3日訊(通訊員 謝江)「看我家陽臺上,居然養了一窩鳥!這是什麼鳥呢?」5月2日,汨羅歸義鎮門樓屋村民楊意波在自家三樓發現了一個鳥巢,旁邊安靜地站著三隻黑色的鳥。

這三隻鳥一身深灰羽毛,翅膀上的羽毛髮黑,撅著黃色的小嘴,胖乎乎的模樣,很是可愛。記者將現場小鳥照片發給林業專家進行諮詢,經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和中南林科大專家確認,這是烏鶇——屬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

中南林科大專家介紹,烏鶇分布於亞、歐、非洲,被譽為鳥中的歌唱家,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是瑞典國鳥,也是人類的朋友,以吃害蟲為主,對當地的林業和農業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是益鳥。

「三樓長期無人居住,也不知道它們何時在陽臺壘了巢。」楊意波告訴記者,發現這三隻「天外來客」後,周圍許多小朋友跑來圍觀,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驚擾,或許是小鳥翅膀已經長硬了,現在三隻鳥兒齊刷刷飛走了,三樓陽臺已鳥去巢空。

「鳥類屬於天空,回歸大自然才是它們的天性。」中南林科大黃由衡老師介紹,一般有人入住,它們是不會久待;要是長期無人,它們也可能成為房主。

【來源:新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與「天外來客」親密接觸
    來自淄博、德州、青海等地隕石愛好者歡聚一堂,大家在共同交流傳播隕石文化的同時,也讓市民一睹了「天外來客」的風採。  在現場,數百顆「天外來客」集中亮相,其中既有超級大塊頭,也有微型小顆粒,每一顆隕石都是獨一無二,無不展示著隕石豐富的科學文化內涵。  據介紹,大汶河隕石來源於2700多年前的一次流星雨,隕落區為山東大汶河流域,故被稱之為「大汶河隕石」,萊蕪區是當時流星雨的主隕落區。
  • 湖南汨羅一餐館發生爆炸已致34人受傷
    湖南汨羅一餐館發生爆炸已致34人受傷 視頻來源:封面新聞(00:46)@新華網11月18日消息,記者從湖南省汨羅市多方了解到,18日12時許,汨羅市新市鎮一餐館發生爆炸起火。
  • 嫦娥奔月請回天外來客
    月壤作為地球之外的天外來客在地球已經很多年了,不過那是美國人和蘇聯人把它們請過來。月壤作為國禮,美國人饋贈給中國一克。在這天外來客落地的時刻,整個地球的人類都向它投來熱切的關注,真誠的期待。根據國際間制定的共享外太空科技的相關規則,一些國家將會獲得中國請回的月壤的饋贈。我突然想到,小時候在老家的一個風俗,叫「請媳婦」。
  • 喜聞家鄉通高鐵 天外來客
    【正宮 塞鴻秋】 喜聞家鄉通高鐵 天外來客
  • 它叫烏鶇!徐州4年級學生記錄鳥兒繁育過程,被老師當課件
    這是什麼鳥,跑到新城區聶明遠小朋友家的陽臺外築巢、生兒育女?陽臺「來客」的忙碌生活被細心的聶明遠從頭至尾記錄下來,並與科學老師分享。沒想到,科學老師用聶明遠採集的素材做成了課件,上了兩節課……   4月初的一天,還沒開學的聶明遠,意外發現自家南陽臺外的水泥臺子上,有一個鳥窩的雛形,之後慢慢變大、完善,最終變成一個真正的鳥窩。
  •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無意在陽臺發現的鳥窩,讓她獲得平生第一次觀鳥經歷小沈家住在7樓,今年2月29日這天,沈爸爸突然在陽臺外兩個空調外機間20釐米左右的空隙中,發現了一個搭了一半的鳥窩。「後來經過我們觀察,發現有兩隻鳥在對面樓的樓頂朝著我們這邊看,我們就猜想這鳥窩是它們搭的。」
  • 它不是烏鴉,是烏鶇
    小烏鶇被巡防隊員發現    □記者李嵐實習生苗斌文圖    本報訊5月18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鳳凰臺辦事處巡防隊員邢永志和魏建業,在商城東路與建業路交叉口附近的熊兒河邊巡邏時,發現草叢中有隻小鳥在拼命拍打翅膀,卻飛不起來。
  • 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原標題: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 天外來客?青海玉樹現不明飛行物,點亮夜空
    國家相關部門有發文解讀此事,這可天外來物的原本體積可能不小,與2013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發生的隕石事件尺寸差不多。目前基本排除了是人造太空垃圾再入大氣層的可能性,如果真的是一顆地外天體進入大氣層的火流星,落地時亮度極高,說明在空中沒有燃燒殆盡,會有大量的隕石到達地面。不知道這神秘的天外來客能不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 軒轅黃帝迷路了,遇到一個少年,秦始皇說那其實是天外來客
    鬧了半天,這少年竟然是個天外來客啊!各位,古人遇到外星人會怎麼做?這裡還有個例子。據《華陽國志》記載,秦始皇有一次出巡時,偶遇了一個身高25丈6尺的巨人。據史料記載,那會兒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而一丈則是2.3米。這麼算下來,此巨人得有五六十米高!秦始皇當即表示,那其實是天外來客(原話是蓬萊仙人)!
  • 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 ...理工大學博物館看恐龍化石 還能和「天外來客」體驗時空穿越...
    4月16日,「2016奇妙博物館之旅·走進高校」第二站,將走進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這裡,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化石,清乾隆年間的隆昌鐵隕石這個「天外來客」,將讓孩子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體驗「穿越」。  恐龍化石和「天外來客」  帶你從遠古穿越到「天外」  始建於1960年的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是中國西部最大、全國高校最大的地學類自然博物館。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外表小巧玲瓏的蜜獾,卻是位敢「懟天、懟地、懟空氣」的主,橫行於非洲大地,是連獅子見了都打怵的傢伙。性格兇猛好鬥,是它的基本特點,幾乎會攻擊所有的動物。管你是獅子、獵豹、豪豬、眼鏡蛇,還是鱷魚、斑馬、野牛和羚羊,它統統不認慫,一個字就是「幹」,哪怕為此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它的一生,「不是在幹架,就是在去幹架的路上」。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窗臺外放的有米、水、水果。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昨天,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兩隻幼鳥飛走了昨天下午,程女士小心翼翼地靠近南側窗臺,只見窗臺上的烏鶇鳥窩裡,兩隻幼鳥先是蹦到窩外側,抖了抖雙翅,不時向四周張望。接著,又跳到了邊上的鋁合金支架上,繼續環顧四周。稍作停留後,兩隻幼鳥突然用力振動雙翅,向天空飛去,盤旋幾周後,再次落回到窗臺上。
  • 烏鶇寶寶飛出窩了 再有幾天就能獨自飛
    給烏鶇寶寶餵食4月18日,本報刊出了《烏鶇安家育娃記》一文,綠楊新苑一戶居民樓,一對烏鶇在這裡修築了愛巢,產下了5枚鳥蛋。經過20多天孵化和哺育後,烏鶇寶寶昨天終於出窩了。烏鶇寶寶飛出窩了凌晨5點,天剛蒙蒙亮,記者就聽見屋外有烏鶇嘰嘰喳喳的吵鬧聲。大鳥的聲音清脆響亮,而小鳥聲音稚嫩且略顯沙啞。相比之前,這陣吵鬧聲持續時間很長。難道烏鶇要出窩了?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如果發現所養的烏鶇,腹部和背部羽毛,換羽後顏色不黑,為偏紅色或棕色或褐色,總之只要腹部和背部羽毛不是純黑色,那就要考慮可能是只母鳥(外表僅是輔助,最終還需要結合其他特徵綜合判斷)。如果發現所養的烏鶇,眼圈和換羽前相比,一直沒什麼大的變化,就要考慮有母鳥的可能。 二、頭部(含脖子)和腳底板皮膚顏色的變化 嘴巴和眼圈的變化,非常好觀察,一看便知。
  • 烏鶇為什麼要壓口?白舌鳥不壓口可以嗎?
    烏鶇(白舌鳥)小黑烏鶇是一種黑色的小鳥,體長似八哥。烏鶇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是瑞典的國鳥。在我國,從新疆到海南都有分布。是其貌不揚的歌鳥。歌聲悠揚洪亮,是著名的大嗓門。烏鶇除了歌唱的不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舌,能夠學習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如各種鳥叫蟲鳴,可謂惟妙惟肖。特別是清早的樹林裡,遠聽可能百鳥在鳴叫,走近了可能就會發現,整個樹林裡只有樹梢上的一隻黑鳥。這就是烏鶇的本領,因此也叫白舌鳥。家養的烏鶇,讓其學習聲音的過程,就叫壓口。籠養烏鶇和自然界不一樣,通常缺乏各種鳥叫的聲音。因此需要對烏鶇進行壓口。不壓口的烏鶇,不僅叫聲只有本口,單調。
  • 烏鶇幼鳥險成家犬美餐
    民警趕到現場發現這並不是貓頭鷹,而是一隻烏鶇幼鳥。救下烏鶇鳥「你這也不像是貓頭鷹啊?」報警群眾張先生稱自己飯後帶著自家的三條狗散步,突然三隻狗猛地向路邊追趕起來並狂吠,張先生立即上前將狗拉住,發現一隻小鳥在路邊。「看著不像普通的鳥,我以為是貓頭鷹,又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報警了。」
  • 寵物知識之烏鶇的習性特徵及管理
    寵物知識之烏鶇的習性特徵及管理文/愛萌寵之大偉烏鶇:另名:百舌、反舌、中國黑鶇、白舌、黑鶇、黑山雀。一、形態特徵三、 觀賞價值烏鶇雖然相貌平平,雄性烏鶇除黃色眼圏和喙外,全身基本為黑色。可它的歌聲嘹亮,尤其在繁殖期鳴聲不斷,聲音變化無窮,還能模仿各種鳥鳴,簡直惟妙惟肖,故有「百舌」之稱。其鳴叫時挺胸垂翅,邊鳴叫邊點頭扇尾,姿態優美。烏鶇為著名的觀賞鳥,是我國南方喜歡飼養的寵物鳥,瑞典人將其選為國鳥。雄烏鶇為什麼會有如此美妙的歌喉?
  • 天外來客惡作劇:天降「蛛絲」落手即化,來源成迷至今未解
    好奇的人們伸手接住這種白色物質,卻發現它落手即化,看起來既像是白色絲線,又像是蓬鬆的棉花糖。而這種奇怪的物質並非第1次出現在人類的視線當中。早在18世紀時,英國著名的作家懷特就曾描述過這樣的物質。而在1954年10月,義大利一名男子稱自己在天空中看見不明飛行物,飛走之時「蛛絲」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