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裡的花
讀《孽緣》有感
梁豔青
請允許我塵埃落定,用沉默埋葬過去,滿城風雨,我從遠方來,才隱居在這沙漠裡,千山萬水在人海相遇,卻是一段孽緣……
鮮花有沃土滋養才能綻出世界最美的景致,然而生命的降臨、成長最終都將歸於塵埃,有的曾精彩怒放,有的卻卑微可憐,當一切塵埃落定,花曾開過,只是錯了時節,錯了地點。
鮮花常被用來形容少女,花季少女有美麗的容顏,笑容燦爛,靈魂有趣,有不同的花名散發著獨特的芬芳。生命是平等的。然而,命運之花在塵埃中卻又太渺小了,讓你不經意悟到:人不過滄海一粟,人生不過是塵埃裡開出的花,以不同的方式降落人間,參與一段命運冥冥安排的人生,以另一種方式苟活亦或與世界決絕。這就是命運,一朵開在塵埃裡的花。
曾經,有這樣一群少女,還沒來得及觸碰那精彩的未來,她們的命運便被風吹雨打四處孤苦飄零,命運就這樣跟她們開了一個荒誕的玩笑。
有這樣一本書,正是為您講述這樣的故事。
很榮幸為本土作家馬舉先生的長篇小說《孽緣》擔任校對,我有幸多讀了兩次,卻慚愧不能將書中的精髓精煉提純,並分享出來。
拿到書認真讀的那一刻,這部作品的構思及內容的編排,便讓我深感驚詫;同時也為書中人物的命運驚嘆;更為馬舉先生的成書動機感動。
《孽緣》是一部報告文學作品。講述晉北地區五、六十年代農村偏遠山區因貧窮落後娶不到媳婦兒的光棍漢買媳婦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事情。然而在故事的背後卻有一張可怕的大網,網羅著人販子、花季少女、光棍漢以及更邪惡虛偽的勢力。犯罪分子鋌而走險,不擇手段,威逼利誘,將他鄉花季少女誘騙、綁架、欺凌、侮辱並販賣。
在販賣的過程中,有利益糾葛;有人性使然;有冷漠麻木;有助紂為虐;還有那張可怕的、無法逃遁的大網,將那些花兒般的少女的命運握在掌心,肆意蹂躪踐踏,以滿足惡魔的恐怖欲望……這些情節都在作者的筆下再現。《孽緣》中的三位主人公就是在這張大網中不幸落網的魚,任她們掙扎,生命卻始終悽慘無望。正如那浩渺煙波裡的一粒微小的沙塵,一陣風吹過,一個浪花打來,遍尋不見蹤影,茫茫然何處是歸路。
此外,小說中大段的人物對話簡短幹練,刻畫人物性格拿捏到位。反映人物命運多舛的環境描寫也十分出彩,分分鐘便將讀者拉進情節,讓讀者為主人公的悲慘遭遇捏著一把汗,攥緊了拳頭,甚至想鼓勵她們反抗,最後卻忍不住落下眼淚,隨塵埃絕去。
豔霞讓人心生疼愛,又心生憐憫。她倔強不服氣的個性,對生活無望後,選擇跳崖了斷一生,最終也算是給自己的命運扳回一把。然而作者對於這個結局,深感無奈又深感痛心。這也正是《孽緣》這部作品精彩又令人佩服的地方。
豔霞的逃跑遭遇直接反映了人性的黑暗。村長和上頭領導的齷齪行徑;村民們愚昧無知的行為簡直令人扼腕。那些麻木的吃瓜群眾啊,像是被施了法術一樣,成為了可恨的幫兇,出現在豔霞生命最美的時刻。他們像一群魔鬼,用他們骯髒的手按壓了那朵塵埃裡開出的小花,並讓她走向萬劫不復。可憐豔霞,是塵埃裡隕落的小花。
翠芳讓人讀著既同情又欣慰,波波折折,悽悽惶惶,受盡蹂躪虐待後,最終留得青山在,向命運妥協並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翠芳被拐的過程中,作者筆觸微妙,卻深刻揭露了社會的亂象,鞭撻了權利和欲望驅使下扭曲變態的靈魂,抨擊了人性的醜惡和虛偽背後的「真」面孔。是那些戴著面具的人,將這樣一朵稚嫩的小花無情地攆壓至塵埃裡。
春梅天真執著,相信了渣男甜言蜜語的誘騙,步入惡魔設置的圈套,身陷囹圄。在短暫的屈服後換來片刻安慰,最後導致痴傻並得以保命。這朵卑微到塵埃的花,是命運之手的挑釁,還是罪惡欲望的使然?愚昧落後的人性,哪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好端端的高雅精緻,硬是被折來摧殘到失去生機,悲慘凋落。
她們從父母的掌心被乾坤大挪移,開啟了慘無人道的受踐踏、被蹂躪的生活。家,本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有人陪你並肩坐;有人為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念你心頭暖,可是她們卻成了別人掙錢的工具;傳宗接代的工具;是那個時代無奈沉默的工具。
那些可憎的人販子,人人皆想得而誅之,至少在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你會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吞活剝,食其肉啖其睛剔其骨挑其筋。《孽緣》不只是一部小說作品,更是真實的生活,是歷史中一枚入土的塵埃生花的結晶。歷史是進步的,因為有語言、文字的記錄,有些痛便能避免。好在「九五打拐」圓滿成功,一段段孽緣也隨塵埃落定。
該隱瞞的事總清晰/千言萬語只能無語/用盡全身力氣/卻是半生回憶
事隔多年,那些沉痛的記憶或許已被塵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新型的誘騙販賣仍屢見不鮮。女性一直都是弱勢群體,也是犯罪分子直接首要利用的工具。希望馬舉先生的《孽緣》問世後,可以給廣大婦女一個正確的警示。
若不是你拾筆寫起/若不是我救贖心情/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孽緣》值得一看。願馬舉先生的《孽緣》能喚醒人們的情感,理解、包容人間不易,給塵埃裡開出的花一份真誠接納。也願這朵新銳之花在塵埃裡生的璀璨,久長……
請尊重任何一種生命,塵埃裡開出的花也有吐露自己的芬芳和選擇陽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