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亦舒的小說,其中尤為偏愛《喜寶》,所以當得知電影版《喜寶》要上映時,內心裡激動萬分。
可是走進電影院,看到電影版的《喜寶》時,總會忍不住去拿原著進行對比。郭採潔飾演的女主人公喜寶還是很好看的,把喜寶的清純和張揚飾演的很到位。
但比起原著裡的喜寶,郭採潔電影版的《喜寶》結局更令人憂傷,失去了原著原本要表達的精髓。
01.小說裡的喜寶,性格更豐滿
女作家亦舒筆下的喜寶是生動且富有靈性的,在小說中喜寶的母親遠嫁到了澳洲,在後面的故事發展中鬱郁死去。而電影一開始,喜寶就面臨了喪母之痛,讓她的身世顯得更為悲慘。
也許這樣處境中的一個孤女在面對富家女勖聰慧的邀請時,是為了彰顯喜寶拜金的一面,但是這樣未免顯得太為刻意了。
至少小說中的喜寶一開始是孤傲的,她也有著自己內心的堅持和底線。面對好友的父親勖存姿曖昧的表示時,是有一個很微妙的心理過程的。
一個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想要很多很多的錢的女人,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下,才讓喜寶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而電影中的喜寶角色,只表現出了物質的一面,人物性格太過於單薄了。
02.宋家明的改寫是一個敗筆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裡,宋家明都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角色。在勖家,宋家明和喜寶都是外人。所以當喜寶一開始接近勖聰慧的時候,宋家明心裡是抗拒的,並認為喜寶這樣的女孩子就是為了錢才和自己的未婚妻成為朋友。
宋家明在勖家的地位不可小覷,且十分有能力。在和喜寶的一次談話中,宋家明得知喜寶並沒有吊金龜婿的想法。喜寶選擇年老的勖存姿,拒絕年輕的勖聰恕,這些做法讓宋家明不禁對她刮目相看,也引起了他的興趣。
和未婚妻勖聰慧相比,喜寶聰明智商高,她的身世和獨特的氣質開始讓宋家明著迷。兩個人雖然接觸不多,但是在言談舉止和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情侶之間的默契感。
一個身為勖存姿的女婿,一個是勖存姿深愛的女人,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暗生情愫。小說中,喜寶在拒絕宋家明的愛後,宋家明或許是失意,亦或是醒悟,他離開了勖家,成為了一位神父。
但是電影裡勖存姿不滿宋家明對喜寶的那份愛,借著在馬場遊玩的機會,把宋家明開槍打死了。電影版本的宋家明,是集多個愛慕喜寶的角色於一身,烘託出了勖存姿對喜寶強烈佔有的愛。
但是在我看來,宋家明的改寫是一個敗筆。因為看過原著後會明白,亦舒是偏愛宋家明這個人物的。他有著出色的能力、高貴的職業、高超的洞若人心的觀察力。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宋家明,卻被勖存姿一槍打死了,實在是死得可惜。
03.喜寶的出走,真的意味著獲得新生嗎?
小說的結局中勖存姿給喜寶留下了很多很多的錢,她終日沉浸在紙醉金迷中。電影裡的喜寶卻把這些錢留給了勖聰慧後,堅決離開了。
喜寶的離開,也許是電影想傳遞一種價值觀,那就是在洗淨了頹廢和鉛華後,獲得了內在力量的重生。不再過腐朽的衰敗式生活,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開始新的生活。
電影的寓意是好的,但是這樣的結局,喜寶真的會獲得新生嗎?
其實,未必。
喜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深入人心的話:「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孤身一人離開的喜寶,沒有愛情,也沒有錢了。至於健康,看她當時離開的狀態就可想而知了。一個正當妙齡的女人,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在未來的日子裡還有什麼能再觸動她心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