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下午,埃及古物部部長哈立德·阿納尼博士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行題為《埃及考古與近期項目》的講座。講座由張海副院長主持,考古文博學院書記、院長雷興山教授向哈立德部長致歡迎詞並贈送禮物,考古文博學院、外國語學院等院系的諸多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之後,哈立德部長熱情地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
哈立德部長在講座中介紹目前共有來自25個國家的340支考古隊在埃及各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其中包括一支在卡爾納克神廟遺址工作的中國考古隊。北京大學已經向埃及遞交了考古發掘申請,很快就會成為第二支在埃及進行發掘的中國隊伍。中國與埃及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埃及方面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考古隊到埃及來進行發掘和研究。
近年來,埃及考古研究取得了很大發展,不斷有舉世矚目的考古發現問世。例如,2017年4月,一支埃及考古隊在盧克索地區發現了一座十八王朝的官員墓葬,其棺槨與木乃伊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同年5月,又有埃及考古隊發現了希臘羅馬時期的一座墓葬,其中埋葬的木乃伊有17具之多。2018年2月,埃及考古隊在吉薩地區發現了一座第五王朝時期的墓葬,這座墓葬距今已有四千餘年,但其墓室壁畫保存十分完好。同年11月,在與吉薩臨近的薩卡拉地區,埃及考古隊還發現了聖甲蟲(蜣螂)的木乃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此類木乃伊。同年12月,埃及考古隊又在薩卡拉地區發現了一位名叫瓦提的古代官員的陵墓,墓室中的雕像十分精美,這是2018年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同一年,埃及-德國聯合考古隊在薩卡拉地區發現了一座木乃伊工坊,這一發現被評為2018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今年4月,埃及考古隊在薩卡拉地區發現了一座第五王朝時期的墓葬,這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屬於一名叫做胡伊的官員。與此同時,在上埃及盧克索地區工作的埃及考古學家則打開了一座十八王朝的大型巖刻墓。10月,埃及考古學家在盧克索所發現了一座後期的墓穴,並出土了30具彩色木棺。這是繼1898年以來,首次在盧克索地區發現數目如此龐大的木棺。封印完好的木棺打開時,棺內的狀況與三千年前入葬時並無二致,其良好的保存狀況令在場的專家學者驚嘆不已。就在今年11月23日哈立德部長來訪前夕,埃及考古學家在薩卡拉地區發現了動物墓葬,其中包括幼獅的木乃伊,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幼獅的木乃伊。
這些考古工作絕大部分都是由埃及本土的學者完成的。從前只有外國考古隊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埃及本土的學者也能參與主導,埃及的考古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埃及學者希望能與世界各國熱愛考古的研究者一同工作,正是有基層的考古工作者不斷努力,才能取得這些偉大的成就。
哈立德部長認為,中國和埃及都面臨著文物流失與追回問題。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文化遺產,然而不少文物都流散於世界各地,通過非法途徑流入了文物市場。與中國一樣,埃及也在積極的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在過去的三年中,埃及從15個國家追回了超過一千件文物。文明古國之間應相互溝通協作,共同面對文物流失與追回的問題。
為了推動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埃及定期將文物送往世界各地進行展覽,其中包括2015年至2017年在日本舉辦的「金字塔建造者的黃金年代」展,在美國、法國、英國等地舉辦的圖坦卡蒙系列展覽等。埃及也將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行相關展覽。
在過去的三年中,埃及各地有許多遺址與博物館第一次或重新對遊人開放。2017年,第五王朝法老烏納斯的金字塔重新開放。麥地那工匠村墓室經過修繕後第一次對遊客開放。亞斯文博物館在象島的分館自2011年關閉以來,於2017年重新開放。同一年,孟菲斯地區遺址管理工程完工,迪爾·艾爾-巴哈裡的阿蒙-拉神廟也重新開放。2018年9月,塔尼斯遺址開發工程第一階段完工。埃及各地的遺址保護工程也相繼展開。例如,今年4月,阿拜多斯的奧賽裡斯宮地下水位工程順利完工,這項工程可以更好保護遺址免受地下水位上漲所帶來的侵害。同年6月,法尤姆地區的艾爾-拉胡恩金字塔也重新對遊人開放。在過去的三年中,許多在恐怖襲擊中遭到破壞的遺址與博物館也經過整修重新開放。埃及文物部還在各地展開修復工作,修復受損的古蹟。目前在埃及,還有很多在建項目。吉薩金字塔高地的遺址開發項目首次與埃及本土的私人企業合作,後者負責遺址景區內的服務與設施建設。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49187件展品將送往新館,室內展廳面積超過四萬平方米。新館的落成將是埃及為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所做的最大貢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