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養老焦慮嗎?這個話題借著今年的疫情,以及退休延遲,衝上了熱搜。
之前曾有一個報導,是說一位做司機的日本大叔,多年來一直有儲蓄習慣,最終攢了一億日元(約646萬元人民幣),用來養老。
這就引發了中國網友的思考,中國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
圖片來自網絡
算上衣食住行的花銷,還有醫療娛樂,大概需要百萬。如果通貨膨脹的話,則需要數百萬之多。
一
目前來看,中國的養老問題,主要在農村老人方面。
圖片來自網絡
他們沒有太多的經濟收入,生活在農村,各項設施都跟不上,最主要的是醫療方面很成問題。
如果進入城市生活,錢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子女也可能負擔不起,自己也不好意思給子女增添負擔。
城裡的老人狀況還是不錯的,養老金年年漲,甚至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金比年輕人的工資還要高。
真正可能會出現問題的是80,90這兩代人日後可能出現的養老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的養老金已經出現了缺口,人口老齡化嚴重,生育率持續走低,導致延遲退休。
首先將男女退休都延遲到60歲,也有專家提出最終要延遲至65歲。意圖很明顯,就是需要一部分人多交幾年保險,少拿幾年養老金,來補窟窿。
延遲退休的出臺,加深了年輕人的養老焦慮。有人覺得交了的錢可能領不回來,變得不合算。更有人開始略帶戲謔的表示,依照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可能活不到退休。
二
在我小的時候,趙本山老師曾在春晚上貢獻了一句,經典且富有哲理的語句,「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但錢沒了」。
中國人一直都以勤儉為美德,中國人的儲蓄習慣,也可以說是在世界首屈一指。
但一輩人的儲蓄,可能只需要一個房子就耗光,生了大病,更可能拖垮一個家庭、。
再加上新一代的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據調查,年輕人中只有13%沒有負債。從前最愛儲蓄的中國人,未來手裡可能真的沒有太多積蓄,並且還有債務。
圖片來自網絡
這都會使年輕人產生焦慮,怕自己未富先老,被負債壓得喘不過氣。
日本曾有位女士,一直過著極端的節省生活,最終攢下數棟房子。讓人覺得只要勤儉節約,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可媒體在關於她的報導裡,卻從未提過,她的工資換算過來,一個月大概是將近十萬人民幣。
她能夠攢下豐厚家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因為她自身賺得多。
我們的養老焦慮,來源也是我們賺得並不夠多,漲工資的幅度遠低於通貨膨脹的程度。
這種焦慮,會從30歲就開始,先是「中年焦慮」,上有老下有小,怕給不了孩子好的環境,怕父母生病卻無能為力,也怕公司將三十幾歲的自己掃地出門。
「養老焦慮」則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我們所倚仗的養老金可能不在合算,當然也支撐不了我們年邁後的病痛。
城裡的年輕人,甚至開始極端的說羨慕農村有地可以養老。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隨之而來的也必定是大不如前的精力,以及病痛。
我們對未來的擔憂也是有道理。但只有擔憂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的是在能奮鬥的時候,好好經營自己的事業。
做好職業規劃,步步為營,與時俱進的學習新的技能與知識。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這樣我們才可以無懼未來,擺脫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