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數年輕人對養老保障不安心

2021-01-14 人民網

原標題:近半數年輕人對養老保障不安心

近期,雙軌制如何並軌、延遲退休是否可行、養老金缺口怎麼彌補等有關養老的話題不停地被熱議。公眾如何看待養老問題,2013年9月,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全國(港澳臺除外)範圍內,隨機抽取3000位城鎮受訪者進行電話訪問,了解全國城鎮居民對養老保障的評價。

老年人對養老保障水平的評價降幅最大

「如果只滿足溫飽需求,退休金是夠花的,但只要有個小災小病,錢就捉襟見肘了。」67歲的黃大叔每個月能拿到2000元的退休金,他說目前自己的日子還過得去,但周圍一些朋友,要是孩子不爭氣的,靠爹媽補貼,日子就過得很艱難了。

調查顯示,對目前老年人的生活費用,認為「貴」與「比較貴」的受訪者合計為57%,較2012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而認為便宜者只有6%,還有28%的人認為「適中」。而且受訪者對「養老金水平」評價較差,不滿意度較去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達31%,並超過了滿意度。

「我們的繳費水平並不低,可企業退休的人拿到的養老金並不高。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收入要高得多」。黃大叔一談到養老金,就不停地抱怨「雙軌制」的不公平,他希望國家能儘快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此次調查中,有一項變化特別明顯——老年人對養老保障的評價大幅下降。調查顯示,對「個人繳費水平」和「養老金水平」兩個事項,61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滿意度,均比去年明顯下降7至9個百分點,為31%和30%;且老年人對政府養老保障工作的滿意度,在各人群中降幅最大,比去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降至49%。

51歲的陳阿姨也關注到近期網絡上關於延遲退休的討論,而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她盼著能儘快退休,拿到一份養老金在家帶帶孫子。

今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對解決退休後的生活,59%的受訪者肯定政府養老保障功效,認為政府養老保障「能」讓民眾安心,但比去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而「不能」安心者升至24%,基本每四人中就有一人。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嶽經綸教授解釋: 我們養老政策方面透明度、信息公開有所增加,再加上有爭議性的政策議題,令大家對養老保障的可靠性有一些擔心。養老金缺口的討論、相關延遲退休的爭議,都令大家覺得是不是制度存在問題。

近半數年輕人對養老保障不安心

老年人對政府養老保障的不滿在增大,而青壯年對養老保障安心的更少。

調查發現,越年輕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養老保障「能」安心的人越少,30歲以下的年輕人認為「能」安心的比例最少,為48%,比去年大幅下降13個百分點。

「我對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很不滿意。每個月的工資,扣下這險那險的幾乎都沒了,物價又連連上漲。」陳小姐大學畢業後留在廣州工作。調查顯示, 對目前養老保障,多達85%的受訪者認為「值得」參保,與去年基本持平,但陳小姐就不這麼認為了。

「政府的養老保障不值得參與,我是想不參加都不行的,每個月自動就幫你扣了。我們現在辛辛苦苦掙的錢是在響應政府辦養老,但可能我們將來會拿不到,現在已經開始說養老金缺口大了,還不如買商業保險。」

嶽經綸表示:中國整個養老金制度、退休制度不夠完善,是基於不同職業、群體來安排制度的,所以工人有工人的,農民有農民的,公務員有公務員的,事業單位有事業單位的,這種情況下養老制度不公平的感覺比較強。特別是考慮到有一大批職工是從國有企業退休或下崗失業的,他們的生活很艱難,都等著拿退休金,日子已經很艱難了還要他再推遲幾年拿退休金,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低收入者對政府養老保障最不滿

調查顯示, 在不同收入人群中,低收入者對「個人繳費水平」和「養老金水平」評價最差,不滿意度高達40%和52%,較去年上升10個百分點左右;而對政府養老保障工作,低收入者不滿意度同樣在各人群中最高,為28%,比去年也上升了6個百分點。

有網友抱怨說,她媽媽交社保15年,但退休後,每月只能領取600元的退休金。低收入者每月屈指可數的工資扣去各種保險後所剩無幾,生活更是捉襟見肘,而老來得到的養老金更是少得可憐。

嶽經綸提出,我們要努力改變目前這種基於戶籍、基於職業身份的制度設計。要努力建構起一種基於公民身份基礎上的社會保障制度,打破消除目前存在的這種城鄉戶籍身份、職業身份。

嶽經綸認為,比較合理的養老制度設計應該是從中央政府入手,在全國各地導入國民年金制度,人人都有退休保障,然後再在這個平等的起點之上,設計好不同的補充養老制度。

(記者 林潔 實習生 陳瑾)

相關焦點

  • 國人養老焦慮難平:近半年輕人對養老保障不安
    國人養老焦慮難平:近半年輕人對養老保障不安 公眾如何看待養老問題,2013年9月,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全國(港澳臺除外)範圍內,隨機抽取3000位城鎮受訪者進行電話訪問,了解全國城鎮居民對養老保障的評價。  老年人對養老保障水平的評價降幅最大  「如果只滿足溫飽需求,退休金是夠花的,但只要有個小災小病,錢就捉襟見肘了。」
  • 新規下,養老壓力將減輕
    3億人的養老問題無疑是一個熱議的話題,不管是誰,總會有老的那麼一天。 實際上,不僅僅是老年人,許多年輕人都開始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了。 根據《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6萬多名受訪者中,超過半數的「85後」在為退休儲蓄。
  • 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商業保險迎發展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支持商業養老保險的制度接連出臺。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
  • [個論]馬紅漫專欄: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發力
    事實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並不是我們通常所提及的由單位和個人繳費構成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而是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等構成的專項基金。就此看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戰略地位更高,堪為社保體系的「兜底保障者」,其成立目的就是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作拾遺補缺,全方位提升社會宏觀保障能力。
  • 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聚焦基層養老照護問題
    歐陽智鴻委員指出,養老照護從業人員大多來源於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偏遠地區農村勞動力等,流動性大,且未能將養老照護當成長期職業對待,這些是造成養老照護服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議通過提升行業薪資來促進服務水平提升。此前,張嘉默前往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調研時發現,涉老專業學生大多是調劑來的,「零報考」現象時有發生。並且,這些學生對涉老專業的了解少、從業意向薄弱,未來總體缺口仍舊很大。
  • 「新型養老三件套」已出爐,50歲前準備好,晚年幸福指數有保障
    文|文兒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民政部發布了養老保障三件套,說的是養老院設備智能化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為解決老年人在信息化社會遇上的種種困難,畢竟之前出了老年人被拒絕收現金的案例,這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晚年。醫保和退休金:子女孝順新保障記得剛上班的時候,父母三令五申讓我找個有五險一金的工作,尤其是醫保和退休金,絕對不能含糊。當時我還嫌麻煩,後來才知道二者對養老的重要性:醫保讓我避開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退休金」幫我延長了子女的孝順時間。
  • 年輕人為何不「生」了
    這則消息告訴我們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育。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同比2018年下降了58萬人。這還是之前的數據,2020年結束時出生人口會更低。所以,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生育了?生育首先就是婚姻。
  • 2020「退休金等級表」出爐,5級以上養老無壓力,兒女也省心
    由此看來,對於5級以上的老人來說,養老完全是無壓力的,兒女也非常省心。因為家裡年輕人每年收入在10萬以上的話,差不多每個月有8000元以上的收入,這樣的收入即使是支持一家人一個月的支出也沒有很大的問題。而老人能有這樣高的退休金收入,每個月負擔基本生活支出再加上看醫問藥等用途,都能輕鬆搞定。老人自己有錢能夠生活,這也給兒女省了不少心。
  • 面對2.5億老人,不願結婚的年輕人,到底誰給他們養老呢?
    他們在為國家作出貢獻後,終究到了年老的時候了,那就需要養老了。那麼,養老就需要年輕人了。一般來說,這個年齡的年輕人都是無法擔負起兩個老人的養老,就需要結婚了,可尷尬的問題出現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那麼,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成本高的婚姻、老人又要帶孫子的情況下,到底誰給他們養老呢?03、面對2.5億老人,不願結婚的年輕人,到底誰給他們養老呢?前段時間,有個鄰居家的老人主動要求去養老院養老,理由很真心又心酸無奈。
  • 殺死美國養老院老人的不止是病毒:西方養老體系出了啥問題?
    在總結和反思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歐美國家又探索出了改革的「第三條道路」——既要保障社會公平,又要緩解政府壓力。為保障社會公平,英國布萊爾政府於90年代推出「國家第二養老金」計劃,以滿足窮人的養老需求,近50萬老年人因此擺脫了絕對低收入貧困。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盤點全球養老保障體系最佳十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根據美世諮詢公司發布的2014年全球養老金指數,養老保障體系最好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丹麥、澳大利亞、荷蘭、芬蘭、瑞士、瑞典、加拿大、智利、英國和新加坡。這些國家養老體系雖各具特色,但一般都建立得比較早,並且經歷了數次改革完善。對於正在探索多元養老模式的中國而言,這些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和改革中的許多經驗都十分值得借鑑。
  • 獨生子女家庭有「福」了,新規下,養老壓力將減輕
    但當獨生子女家庭逐步邁入老齡階段,他們才發現壓力來了,好不容易大學畢業,面對房價高漲和就業競爭,養育孩子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獨生子女家庭中,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爸媽的體檢報告讓我們不得不從童年的安逸生活中醒來。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預計到2048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5億。在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會達到近40%。
  • 聚焦養小養老、精準救助 暖心保障兜底美麗幸福「有底」
    「養小養老、社會救助、扶貧幫困……只有做好這些兜底保障工作,美麗幸福揚州建設才能更加『有底』。」揚州市民政局黨委書記陳小浩表示,揚州市委七屆十次全會提出,民生改善是美麗幸福的基礎。「我們將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的工作思路,加強低收入和特殊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工作,滿足『養小養老』需求,為城市的幸福底色築牢民生底板。」
  • 殺死美國養老院裡那11000人的,不止是新冠病毒……西方養老體系出...
    在總結和反思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歐美國家又探索出了改革的「第三條道路」——既要保障社會公平,又要緩解政府壓力。為保障社會公平,英國布萊爾政府於90年代推出「國家第二養老金」計劃,以滿足窮人的養老需求,近50萬老年人因此擺脫了絕對低收入貧困。
  • 漳州抽檢紡織類和運動鞋類樣品 近半數不合格
    原標題:漳州抽檢紡織類和運動鞋類樣品 近半數不合格   近日,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本年度流通領域紡織類和運動鞋類產品及建材產品、電動車蓄電池產品的質量抽檢結果。抽檢樣品共130批次,經檢驗,合格96批次,不合格34批次,總體合格率為73.85%。
  • 「打工人」如何養老,小雨傘保險推出了這款產品
    「如果人活這麼長,以前養老規劃的『三段式』人生是不夠的。」李用虎分析,「建議大家在做養老規劃時,不要用平均數來做衡量維度,也就是計劃存20年的養老金,在長壽化問題面前,根本不夠用。」養老還需考慮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社會的出現。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元 關注中金在線:
  • 要個性,更要安心
    由於各國邊境管控等因素,Z世代對境外遊由熱轉冷,但對國內遊的熱情空前高漲,旅行的整體預算不降反增。報告顯示,北京、成都、上海、重慶、西安在最受Z世代關注的國內遊目的地中排名前五。旅行預算不降反升疫情一度捆綁了Z世代旅行的腳步,但卻放飛了他們旅行的渴望。
  • 智能手環、地面巡邏……讓老人安心度暑,北京街道社區在行動
    為了應對防範此類問題,全市各區、街道紛紛出臺多項措施,不論是為老人免費發放智能呼叫手環、安裝居家智能感應警報,或是設立地面巡邏防護隊提供應急救助,抑或是建立區域養老聯合體提供暖心服務,都從應急和常態化多重角度提供了保護,讓老人暑期居家或外出更加安心,也讓不能在身邊陪伴的子女更加放心。
  • 「不給我養老,生你幹啥」?兒媳婦的回答,深深戳痛兩代人的心
    「不給我養老,生你幹啥」?婆婆看了,對兒子指桑罵槐的說 「不給我養老,生你幹啥」! 從來沒正面衝突的小李忍不住了,正面回答婆婆說「我憑什麼給你養老,當初我日子過不下去、月子裡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你在哪裡?你沒善待過我,也別指望我給你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