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反攻到柏林,一個師選擇投降,交出一份足以改變世界的文件?

2021-01-19 一本劇818

大家好,這裡是又菜又愛玩劇本殺的小D,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本子是《-44℃》~

在人類歷史上,整個二戰可以說是最慘烈的戰爭了,中國,美國,蘇聯,德國,日本,整個世界都打成了一團,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不完全統計傷亡人數達到了9000萬。至於二戰的轉折點,有人認為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畢竟柏林是蘇聯打下來的),也有人認為是諾曼第登陸,反正不是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滑稽)。

今天我們要講的本子就是和二戰中蘇聯與德國的戰鬥有關的《-44℃》,這個本子最多可以6個人一起玩,3男3女。故事人物有甜美單純,陽光活潑戀愛腦的愛麗絲;倔強堅強,細膩機智的羅琳;敦厚細膩,勤勞能幹,如同大姐姐一般的蓋婭。

男角色則是左右逢源,野心勃勃,一心朝上爬的加西亞,善良溫柔,但卻是個紈絝子弟,具有兩面性的馬文;英俊冷酷,沉默滄桑,渾身散發著神秘氣息的約翰。

故事是這樣的,蘇聯人民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保住了史達林格勒,並乘勝追擊,突破多重阻礙,打到了柏林城下。在柏林郊外,德軍第197師332團被蘇聯部隊包圍,這支曾經入侵蘇聯,並屠殺平民的軍隊,現在瑟瑟發抖地呈上了降表。

降表從柏林一路抵達莫斯科,經過史達林批示後,這份文件又會由專人秘密送回柏林,而實際上這份足以改變戰局的機密文件已經被多方勢力盯上了,機緣巧合之下,六個素不相識的男男女女聚到了一起。

這些人各懷鬼胎,都想打這份文件的主意,於是在飯桌上就開始了明爭暗鬥。玩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種線索,然後通過交流之間的各種話術與證詞推斷出到底誰是敵對國家派出來的細作。

整個本子的劇情設計充滿了懸疑感與火藥味,仿佛一瞬間這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就能擦槍走火。緊張又刺激,有極強的代入感,同時又能讓玩家感受到二戰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艱辛,從而感慨和平的來之不易,感恩現在的美好生活。

一開始玩家可能會處於一個一臉懵逼狀態,但經過層層細膩縝密的推理後,就能揭開事情的真相,面對真相,玩家會為角色之間感情而感動,也會為了自己的抉擇而嘆息,只有當真相真正降臨的時候,玩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心思縝密。

作者創作這個劇本用了一周的時間,但刪刪改改,數易其稿則用了整整一年,經過了多次測試,和小夥伴們玩哭了好多次,甚至還就劇本內容與好友發生過多次爭執。

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部衛國戰爭倖存者講述歷史的書,所以他希望玩家能夠通過這個本理解到戰爭的殘酷性,珍惜當下的和平。

親愛的各位讀者,你們還玩過哪些有趣的"諜戰本"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中交流討論哦~

相關焦點

  • 俄解密二戰柏林戰役檔案文件
    俄羅斯國防部本周末在網上公布的這些文件將提供有關持續數周的柏林戰役的細節,其中包括時任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朱可夫的報告。其中一份報告寫道:「敵人正在對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區、每一幢樓房公寓、每一個房間和每一個地下室展開奮力捍衛。」
  • 二戰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已經山窮水盡了
    一、柏林百萬守軍。 蘇聯發動柏林會戰時,共集結了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270個師,其中包括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在內的250萬參戰部隊。 而德軍為了抵抗蘇聯的進攻,先後調集了包括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坦克師共計100萬人的軍隊。
  • 第二次世界大戰:柏林戰役蘇聯攻佔德國首都
    美國將軍德懷特·艾森豪認為沒有理由為最終陷入戰後蘇聯佔領區的目標而蒙上損失。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可能急於擊敗其他盟國到柏林,以便獲得德國的核機密。作為德國的主要防守強將之一,海因裡奇選擇不沿奧德河進行防守,而是大力防禦柏林以東的西洛高地。這一陣地得到了連續的防線的支持,這些防線一直延伸到城市,還通過打開水庫淹沒了奧德的洪泛區。保衛首都的重擔被指派給赫爾穆特·雷曼中將。雖然他們的部隊在紙面上看起來很強大,但海因裡奇和雷曼的師已經嚴重耗盡。
  • 蘇聯解體之後,秘書送來一份機密文件,曝出一個大秘密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形成了以美國和蘇聯兩極分化的趨勢,而也正是在這個趨勢之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要選擇自己究竟是站在哪一方,是代表社會主義的蘇聯,還是代表著資本主義的美國?但是在長期的冷戰當中,蘇聯還是漸漸地落入了下風。
  •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而德國的陸軍,在當時的世界上用頭號交椅來形容,應當沒有太大的爭議。當然,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也極為強悍,雖然以傷亡為代價從其對手德軍手中取得了一場場的勝利,不過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也是足以拱衛歐亞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的。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1945年五月一日在二戰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場沒有留下痕跡的最後血戰在德國柏林帝國大廈開始展開,1944年下半年由於希特勒再一次錯誤的指揮導致了德國失去了最後談判的餘地,進行有條件的投降,這一次指揮上的戰略失誤發生在1944年11月,當時形勢是東線戰役德蘇雙方,在波蘭的華沙對峙
  • 以兵威正盛對強弩之末,柏林一戰蘇軍為何折損三十餘萬?
    柏林嚴密的防禦體系綜觀柏林戰役時的德軍,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退而未潰」,即使從蘇聯境內一路退卻到德國腹地,德軍的士氣並沒有垮,仍然保持著強大戰鬥力。以維斯杜拉集群領軍人物海因裡希上將為例,曾被古德裡安盛讚:「他有對付蘇聯人的豐富經驗,而且他們還沒有戰勝過他」。出色的指揮、嚴謹的布置,能從很大程度彌補力量的劣勢。在沿奧得河—尼斯河一線,德軍部署了縱深數十公裡的防禦帶。重點地段每3公裡部署一個師,每1公裡600餘門火炮和一百多臺坦克,簡直就是用鋼鐵鑄成的堡壘。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在國內,蘇聯人不斷地製造飛機大炮。為了打敗敵人,每一個蘇聯公民都傾盡全力。稍加改裝,拖拉機廠就能製造坦克。一聲號令,百萬青年踴躍參軍。面對蘇聯集體化的巨大優勢,希特勒毫無勝算。1944年9月,在柏林一線,納粹開始了瘋狂築城。德軍高層預感不妙,他們沒有反攻的本錢了。只能選擇堅守。一系列戰鬥的失敗,希特勒也擔憂極了。
  • 二戰時,如果日本選擇和納粹德國南北夾擊蘇聯,蘇聯真的扛得住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芬蘭,以其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紅鬍子計劃),集結了190個師共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從北方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柏林戰役中,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部隊。德軍方面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有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約80萬人。
  • 1945年3月底德國為什麼不調庫爾蘭集團軍群回援柏林?
    希特勒用兵固執,不肯調回部隊馳援德國本土,導致柏林最終失守。庫爾蘭集團軍駐守在波羅地海的庫爾蘭半島。本屬北方集團軍群,全軍大約二十六個師,約二十萬人。這支部隊由百戰老兵組成,戰鬥力極強,德國參謀部將其視為德國最後重要武裝力量。
  • 精銳中的精銳——黨衛軍五大王牌師,最終的結局!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的消息猶如潮水般擴散而去,而在同時,德軍統帥部在短暫的震驚後,都鬆了口氣,他們立即商討投降事宜,並在5月7日電令所有的德軍部隊儘量向盟軍投降。 1.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警衛旗隊)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到1945年4月,阿道夫·希特勒仍然擁有一個名義上的帝國,疆土包括易北河東部到奧得河,丹麥和捷克仍在帝國版圖內(儘管這個疆土從1944年起已經被壓縮掉了80%)。荷蘭、挪威和義大利仍有部分領土在德軍控制下。不過,支撐德軍士氣的唯一因素只有柏林了。如果柏林失守,那麼德軍的士氣將轉眼間土崩瓦解,同時也意味著戰爭的結束。
  • 二戰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數百萬大軍,可為何要選擇投降?
    前一段時間一個好朋友問我,他說二戰結束的時候德國還有700萬大軍,那既然如此的話,為什麼要著急投降呢?按照當時德軍的狀態來看,再堅持一小會兒,似乎也是有可能的。今天就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二戰時期德軍是如何投降的以及在投降的過程當中有著怎樣的顧慮和考量。
  • 德軍兵臨莫斯科僅四個月,蘇軍反攻至柏林為何要四年?有五點原因
    這麼說其實有點埋汰蘇軍了,一直到1943年夏天之前,德國軍隊都還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蘇軍仍然處在恢復元氣、補充裝備和提高戰術水平的狀態下,以庫爾斯克會戰結束為臨界點,德軍才徹底喪失戰略主動權,而此時距離柏林被攻破乃至於希特勒自殺,僅僅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了。
  • 納粹地方行政長官,黨衛軍第十四師創建人瓦赫特
    1934年他參與了奧地利納粹發動的「7月政變」,失敗後逃到德國,奧地利開除了他的國籍,他加入德國國籍在柏林的奧地利難民救濟署工作,專門幫助從奧地利逃亡到德國的納粹分子。德奧合併後,瓦赫特衣錦還鄉,回到奧地利在英夸特政府中擔任清算委員會主任,專門負責解僱或強制政府中不配合納粹的官員退休,權利很大,可以隨便打碎別人的飯碗。
  • 日本舉手投降,除了熟知的蘑菇雲,到底還有何內幕?
    ,這裡面不免有點疑問,日本明知道最終還是得選擇投降,為什麼被原子彈打擊過一次知道其威力還硬挺著,讓長崎成為第二個受害城呢?日本原本寄希望於蘇聯,讓蘇聯出來斡旋和英美之間的關係,但是蘇聯已經做好了對日宣戰的準備,同時日本國內也陷入兵員枯竭,資源窮盡的狀態,甚至為了打仗日本不得不動員老少婦幼上陣,資源枯竭到最後拿松樹根來提煉航空油,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天皇和內閣不得不承認只有投降是最好的決定。
  • 1945年柏林戰役黨衛軍第32志願擲彈步兵師
    ,在匈牙利方向的蘇聯烏克蘭方面軍,在蘇聯軍中當時屬於二流部隊,在側翼方向作佯攻運動,意在分兵德軍守衛柏林的兵力,該戰役也蘇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防禦的行動,最終希特勒完全落了蘇聯人的圈套,正當德軍主力在匈牙利方向深陷泥潭時,希特勒最後一場無關勝負的賭注最終也以失敗告終,250萬蘇聯正規精銳,突然在4月份正面向柏林方向掩殺而來,當時德國柏林地下室內部,希特勒的全部高級參謀官,將軍等都覺得一切都完了,柏林無兵
  • 如果二戰期間,抽調2個師的八路軍去支援歐洲戰場,德軍會提前投降嗎?
    雖然武器裝備簡陋,後勤保障不足,但是憑藉著對侵略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八路軍最終在敵後戰場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傲人戰績。雖然還是頂著三個師的番號,但是經過數年的發展,八路軍的人數早已超過建軍時的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