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白日焰火》讓大家認識了一個影帝廖凡的演技和英姿。
在介紹《白日焰火》之前,阿樂樂倒是想帶大家了解一下廖凡的另一部大作 --《師傅》
阿樂樂認為,在2013年以後,《師傅》是國產武俠最好的電影。
近年來,中國武俠電影都有點走極端。
只有本片在武打動作和江湖文化的表達上做到了較好的統一;
整個故事情節也頗為流暢。
徐浩峰和他獨特的武俠世界
徐浩峰的名字最早被人所知在2006年;
當年他所發表的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在網絡上引起轟動。
在寫這部作品時,徐浩峰也被中國武林落寞的境況和大師身上的精神所觸動。
從此,徐浩峰開始走上武俠創作的道路。
很快,《道士下山》等作品紛紛出現。
之後,徐浩峰就作為編劇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
比如王家衛那部《一代宗師》就是徐浩峰的作品。
從2011年開始,徐浩峰開始了自己的導演之路。
在這裡說明一下,徐浩峰大學讀的就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從《倭寇的蹤跡》開始,徐浩峰成為了中國武俠電影一個標誌;
在《師傅》之後,他又繼續推出了《箭士柳白猿》和《刀背藏身》等武俠電影。
徐浩峰的電影不講究那些恢弘凌厲的招式和千奇萬妙的變化;
他更講究武俠世界的「規矩」和氣度,在搭建武俠世界上也是頗費心血。
影帝廖凡
廖凡作為一個生長在湘江邊的漢子,卻有著西北男人那種桀驁不馴的氣質。
阿樂樂認為,廖凡身上那種十分出色的男人味讓他成為了內地男演員不靠顏值靠自己的典型。
廖凡在電影圈裡能夠出頭,完全靠演技,廖凡是個百變人物,他能夠準確拿捏人物的氣質,演什麼就像什麼。
在集結號裡,廖凡飾演的焦大鵬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裡的皮條客王耀,是廖凡成為電影圈實力派演員的起步之作。
在此之後,廖凡的事業不斷發展。
在2010年,他在《讓子彈飛》這部擁有周潤發、姜文、葛優、陳坤等眾多大明星的男人戲也能殺出重圍,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2014年,一部《白日焰火》讓廖凡成為柏林金熊獎影帝,也讓廖凡的電影事業上了軌道。
在廖凡的作品中,除了《師傅》和《白日焰火》;
小編更加喜好廖凡和胡歌所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
這部電影不僅劇情出彩,而且廖凡飾演的警察更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南方車站的聚會》,在2019年,廖凡擔任大反派的《邪不壓正》;
更是讓廖凡成為了徐崢、段奕宏級別的影帝。
平和卻講究的劇情
民國時間,拳腳師傅陳識(廖凡飾)為了弘揚詠春,來到了天津。
在當地師傅鄭山傲(金士傑飾)的教導下,陳識知道了要收徒弟踢八家館才能開門收徒的規矩。
在踢館成功之後,這個徒弟則要被逐出武林。
為了能在天津紮根,陳識迎娶了天津本地人趙國卉(宋佳飾)。
在陳識的教導下,徒弟耿良辰進步飛快,成功的完成了踢八家館的目標。
在踢館之後,耿良辰被害,而陳識在長期交往中已經和耿良辰產生深厚感情。
最終,陳識用自己的方式為耿良辰報了仇。
影片有一種氣質
《師傅》總體來說是一部優秀的武俠電影;
特別是動作場面上,徐浩峰延續了自己不用特技,不用吊威亞,不用替身的傳統。
這種拳拳到肉的觀感在華語動作片中已經很難看到了;
而影片中的人物雖然是江湖人物,卻都有一種氣質;
在動作間追求技術,卻不置人於死地。
徐浩峰對影片的追求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
他在編寫《逝去的武林時》採訪了許多北方形意門的傳人;
這些人對功夫的理解讓徐浩峰也形成了自己的功夫理想。
為了功夫拼命練習的廖凡
為了拍好師傅這個角色,廖凡做了不少犧牲。
在接戲後,他每天4點鐘就起床,每天花費16個小時,一共堅持了兩個月。
據統計,廖凡練習詠春拳的時長超過700小時。
雖然練習時間很長,徐浩峰和廖凡對練習的成果還是沒有把握。
為了不讓影片失色,兩人曾約定,如果廖凡練不出樣子,就把拳術改名,不叫詠春。
影片中扮演廖凡徒弟的演員宋洋其實也不是專業的武打演員,為了能讓宋洋學到本事。
徐浩峰把宋洋送去了山東泰安的一所武術學校學習武術。
廖凡輕傷不下火線
除了前期的練習,在拍攝時,廖凡要承接多場打鬥戲。
這些武打動作讓廖凡受了不少傷,他的膝蓋,肩膀、肘部都受過傷。
影片大量使用兵器,廖凡也好幾次被兵器所傷,有一次還差點被打成骨裂。
雖然頻繁受傷,廖凡總是輕傷不下火線,堅持帶傷拍攝;
拍攝完之後才去醫院處理傷口,這種敬業精神讓人讚嘆。
影片的其他花絮
在拍戲時,正值盛夏。
在盛夏,演員們要穿著長袍馬褂、盔甲、西服等厚重的服飾進行動作拍攝。
在拍攝時,演員們大汗淋漓,卻沒人喊累喊熱。
影片中使用了多種奇特的兵器,比如廖凡所使用的八斬刀。
這是詠春秘傳之人才能得到練習八斬刀的技術;
這也是詠春宗師葉問的絕招之一。
在拍攝最後一場巷戰戲時,演員們可謂是精雕細琢,為此整整拍攝了11天。
這場戲動用了兩臺攝影機,單機鏡頭和雙機鏡頭高達數百個。
整部電影共拍攝了三個月,共92天。
作為一部故事地發生在天津的電影;
劇組卻分別到了北京、南京、天津、上海等四個地方。
徐浩峰 中國武俠電影未來的希望之一
在《一代宗師》之後,中國武俠電影已經走入了一個十分平緩的時期。
一方面是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故事已經被電視劇「拍爛」,大家都覺得不新鮮了。
一方面是市場對武俠電影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而徐浩峰敢逆流而上,拍攝中國武俠電影,這種勇氣本身就十分可嘉。
阿樂樂認為,徐浩峰的導演藝術或許還不成熟;
對藝術片和商業的區別把握也還不到位。
但是中國武俠電影的未來,還得靠他出一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碼字不易,歡迎點讚評論,最後不要忘記關注樂楓電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