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市月山鎮白龍村:就業扶貧託起村民穩穩的幸福

2020-12-16 騰訊網

紅網湘鄉市分站9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譚浪 吳明惠)就業,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在如何「拔窮根」的問題上,湘鄉市月山鎮白龍村精準發力,開出「促就業、活血脈」的藥方,著力唱好就業扶貧重頭戲,讓貧困群眾就業有門路、能掙錢、真脫貧,過上穩穩的幸福生活。

「技能培訓」促進就業

「師傅,我的車子壞了,快來幫我看看」

「好的,是哪裡壞了?」

「輪胎沒氣了」

「我先看看是哪裡的問題」

……

劉太白在修理摩託車。

一大早,月山鎮白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太白的摩託車修理鋪就陸續迎來好幾名顧客,他熟練地拿起修車工具開始維修。「劉師傅的維修技術好,我們的車子有點什麼問題,總是來找他。」等待修車的顧客告訴記者。

如今生意興隆的景況,劉太白以往不敢想像。劉太白因小兒麻痺症致殘,為了謀生,他初中畢業後就跟著當地一名修車師傅學習維修摩託車,由於只學了一些初級的維修知識,再加上身有殘疾,他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成家後,其妻子也患有心臟病,一家人的生計主要靠年邁的父母維持。2017年,劉太白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摘掉窮帽子,2018年下半年,劉太白在離家不遠的太平街上開起了摩託車修理店。開店容易守店難,由於技藝不精,劉太白只會處理一些簡單的摩託車故障,店裡的生意也一直冷冷清清。經營過程中,他還發現,經常有村民到店裡詢問家電維修的事兒,由於不懂電工技能,他只能一一回絕。劉太白意識到,要想把維修店開下去,必須提高維修技能,拓寬業務範圍。

正當劉太白為提升技術的問題一籌莫展時,白龍村駐村幫扶隊把促進就業作為扶貧「重頭戲」全面推開,根據貧困戶意願,開展「點菜」式技能培訓。在駐村幫扶隊的協調幫助下,劉太白參加了免費電工培訓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訓操作,劉太白學到了專業的電工技能,順利拿到了全國通用的電工合格證。持證上崗的劉太白掌握了家電維修的一技之長。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培訓合格後,可以放心大膽地接家用電器方面的修理業務了。

劉太白的摩託車修理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勤於思考的劉太白觸類旁通,對摩託車的修理技術也有了更多的領悟。憑著過硬的修理技術和熱情的服務態度,如今,劉太白的修理鋪成了太平街人氣最旺的商鋪之一,他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產業上崗」靈活就業

農業專家為白龍村村民進行苗木嫁接技術培訓。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提升貧困戶勞務技能是就業扶貧的關鍵,白龍村年輕人積極學電工、學焊工、學廚師,拓寬就業出路。一些年齡偏大的村民,世代以務農為生,對農業技術情有獨鍾,白龍村依託村上的產業基地,邀請專家免費傳授苗木嫁接、田間管理技術,提升村民的種養殖能力。

時下,正是獼猴桃掛果期。一大早,貧困戶彭和平和夥伴就來到白龍村紅心獼猴桃基地幹活。他們今天的工作是將一大塊地裡的雜草清除乾淨。

彭和平一家屬於典型的因病致貧。幾年前,妻子、兒子相繼患重病,彭和平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不少債務,落入了貧困戶行列。這些年,彭和平由於要照顧家人,不能出遠門,家庭經濟每況愈下。兩年前,村上發展獼猴桃產業,彭和平與基地籤訂了長期用工協議,有了一份穩定的經濟收入,這讓他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與彭和平家庭情況相似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彭上,因為要照顧半身癱瘓的妻子,不能出遠門。去年,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彭上與村上的君安種植合作社瓜蔞子基地籤訂用工協議,一天100多元的收入助力他順利脫了貧。

據湘鄉市君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竹軍介紹,今年基地產值可達到40多萬,請了十多個人幹活,開出去的工資就有十五六萬,每個農戶每年能夠增收1萬多元。

據悉,目前白龍村已經建立了明日見柑橘苗圃、紅心獼猴桃、瓜蔞子、紅薯粉、黑斑蛙養殖基地、水稻種植合作社等多個特色產業,3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在這些產業基地務工,每個月平均收入2500元左右。

「公益崗位」保障就業

幫扶良方,因人而異。白龍村16歲以上60歲以下的貧困勞動力,通過上門授課、田間地頭培訓、群眾「點菜」培訓等多種形式,學會1項至2項實用技能,找到了合適的就業門路。針對部分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的貧困戶,白龍村就提供公益性崗位來保障就業,促進脫貧。

肖羅根在村道上撿拾垃圾。

今年4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肖羅根有一個女兒在讀初中,妻子患有腦膜炎需長年照顧,無法外出務工。針對肖羅根的特殊情況,村裡聘任他為村衛生保潔員,負責15個村民小組的村道清掃和日常保潔。他只需每天工作四個多小時,把村道兩邊打掃乾淨,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照料家庭。肖羅根說:「我不能外出打工,在村上搞衛生也輕鬆,五六千元一年的收入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和肖羅根一樣,在白龍村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還有7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在保障困難家庭持續穩定就業增收脫貧的同時,不斷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動了就業脫貧與基層治理「互促雙贏」。

就業是民生之本、脫貧之路、扶志之策。白龍村通過「技能培訓+產業上崗+公益崗位」的促就業模式,目前白龍村67戶71個貧困勞動力已全部實現就業,生活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託起了穩穩的幸福。

來源:紅網湘鄉市分站

相關焦點

  • 記者在扶貧一線丨湘鄉市月山鎮白龍村脫貧攻堅工作見聞
    (記者 陳旭東 攝)三輪驅動 「白龍」騰飛——湘鄉市月山鎮白龍村脫貧攻堅工作見聞湘潭在線8月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龍香玖 曾曉蓉)褒忠山,湘潭最高峰。遠遠望去,雲繚霧繞;走進山間,林木蔭蔽,美不勝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煥然一新白龍村
    湘潭在線12月15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興安 通訊員 楊鷹)村口新建了牌坊,之前狹窄到無法會車的村道,如今兩臺車可相向而行,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像衛士一般屹立兩旁……位於褒忠山下的湘鄉市月山鎮白龍村變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且有看不到的變化更讓人欣喜。
  • 落實湘鄉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月山鎮:沃野湧春潮 產業促振興
    月山鎮白龍村「明日見」柑橘苗木培育基地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譚浪 吳明惠人勤春來早,實幹正當時。湘鄉市月山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組織引導農戶搶抓農時,大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掀起大抓「三農」新高潮。工人們在月山鎮白龍村「明日見」柑橘苗木培育基地除草3月18日,我們走進月山鎮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春潮湧動。
  • 浠水穩就業惠民生,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浠水穩就業惠民生,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2021-01-07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為困難群眾託起「穩穩的幸福」?河南就業創業扶貧為貧困勞動力...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申華)「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9月22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就業創業扶貧專場,介紹河南省就業創業扶貧行動開展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青海黃河岸畔「脫貧戰歌」:村民感受「穩穩的幸福」
    圖為常牧鎮曲丹峪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顏軍 攝中新網西寧1月12日電 題:青海黃河岸畔「脫貧戰歌」:村民感受「穩穩的幸福」作者 才讓本 潘雨潔冬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曲丹峪集中安置點內,寬敞的柏油路兩旁樓房林立,便民服務大廳門前的小廣場上,幾位牧民正在聊天,遠處白雪皚皚的草山上,牛羊悠閒漫步,山腳下的校園傳出朗朗書聲…2020年4月,該州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
  • 「抓「六穩」 促「六保」」就業託起穩穩的幸福——臨洮縣穩就業保...
    【抓「六穩」 促「六保」】就業託起穩穩的幸福——臨洮縣穩就業保民生紀實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長期以來,實現穩定就業,是許多農村家庭最迫切的盼望。今年以來,臨洮縣把穩就業作為重要工作,著力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拓展就業空間,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讓許多就業困難群眾實現了穩定就業,全縣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 威海市文登區:人社扶貧 託起穩穩的幸福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為提升幫扶質量、鞏固脫貧成效,文登區人社局以黨建為引領,緊抓扶貧工作落實,推進人社扶貧工程,讓人社政策惠及萬家。文登區人社局還搭建就業扶貧對接平臺,開展扶貧調查、專場招聘、定向送崗活動,精心打造「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100個,幫助貧困群體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已有65人上崗;發揮「精準扶貧直通車」品牌效應,緊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老、病、殘、貧困學生和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群體,扶貧日前夕,組織9家企業在米山鎮集市開展「送崗位下鄉」「送政策下鄉」活動,發放政策宣傳頁和崗位招聘信息表600餘份,20
  • 「小愛理髮」穩穩託起「家門口就業」
    尤其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給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衝擊,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推進穩崗就業工作變得愈加重要和凸顯。「小愛理髮」按照「你好小愛」全域治理理念,有力塑造「你好小愛」品牌,統一形象和服務標準,將黨建力量集聚在「家門口」,搭建就業服務下沉平臺,積極探索和實踐「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橫向拉伸服務緯度,縱向深化服務力度,激活就業「造血」功能,努力應對疫情影響,守護群眾「穩幸福」。
  • 家門口就業,沙洋光芒村合作社託起村民「致富夢」
    楚天都市報6月25日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李梅妮)6月24日,在荊門沙洋縣李市鎮光芒村光馨蔬菜合作社,前來務工的村民們正忙著採摘玉米、豇豆、辣椒等蔬菜,來自周邊縣市的菜販正在過稱、裝車。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湘鄉市中沙鎮和諧村:小小傘骨撐起脫貧夢
    村民將做好地傘骨架送到扶貧車間。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吳維 王智雄湘鄉市中沙鎮和諧村地處偏遠,竹木茂盛,當地人民一直有著手工做傘骨的傳統。2015年,駐村幫扶隊來到和諧村,因地制宜發展扶貧車間,量身打造機械傘骨加工廠,一步一個腳印,形成「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方」的扶貧格局,用「小傘骨」撬動「大扶貧」。一大早,68歲的黃衛國推著手推車來到車間領取竹胚。一捆捆切割好的原材料,只需要通過鑽孔、開槽、削薄三道工序就能製作成一根小傘骨。
  • 「放不下」的饒隊長 用心用情用力 託起馬王村村民「穩穩的幸福」
    「饒隊長,饒隊長」,村民們這樣親切地叫他,也喊出了馬王村村集體發展壯大、村民早日脫貧的希望。而對於饒秦嶺來說,更是他作為扶貧隊隊長的幫扶責任與無法割捨的情懷。「如果效益好,村民也可以自己拿去賣,如果怕賣不好,咱們集團還有太陽鍋巴廠來收購花椒,做最後一道保障,解決了村民銷路上的後顧之憂。我們要把產業園變成馬王村的『村民銀行』和幸福園。」饒秦嶺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在馬王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工投集團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2019年集團投資80萬元援建花椒產業園。
  • 月山鎮原水口村村主任張賤平一審獲刑三年六個月
    日前,湘鄉市人民法院對湘鄉市月山鎮原水口村村主任張賤平貪汙案,作出一審判決。以貪汙罪判處張賤平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二十萬元;追繳張賤平違法所得174350.9元,上繳國庫。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張賤平在擔任湘鄉市月山鎮原水口村村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便利,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與他人採取虛報項目或虛增項目成本套取、截留資金的方式,將472263.77元財政資金私分或供個人使用,其個人所得310063.77元(其中未遂135712.87元)。
  • 涪陵這個就業扶貧車間666!「村民+景區+遊客」良性互動發展
    4月16日,涪陵藺市美心紅酒小鎮就業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在勞作,製作出的麵條、米線、榨菜、豆乾,陣陣飄香,吸引著遊客前來挑選購買。 一座兩層樓、「大敞篷」的就業扶貧車間,是景區內一處特殊的風景,不僅遊客可以在這裡直接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貨,附近的村民也因此受益——他們在這裡獲得工作崗位,並將土貨賣到這裡來加工。
  • 「月山鎮」三項民生實事項目獲「滿意」評價
    中國湘鄉網12月8日訊(通訊員:李颯)近日,月山鎮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現場會議聽取並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人大主席團工作報告》《20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會上,代表們還聽取了《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報告》,並對年初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票決產生的擴建新橋和石柱農貿市場、打造月山鎮文化中心、建設月山鎮秸稈中心收儲站三項民生實事項目進行滿意度測評,三項民生實事項目均獲得滿意等次。
  • 安徽懷寧月山鎮:決戰貧困共赴小康路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月山鎮發揚「工匠精神」、狠下「繡花功夫」、做足「精準文章」,統籌「輸血補養」與「造血增能」,注重在就業、健康、教育、金融等方面有機統一,既「脫窮帽」,又「拔窮根」,確保貧困群眾穩定持久脫貧共赴小康路。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 通水通路通幸福,虎跳峽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如今,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和精準扶貧暖風的吹拂下,老藥山村民小組修建了水泥衛生路,村民出行方便了,到虎跳峽鎮裡只需1個小時左右,村民徹底改變了過去人背馬馱的歷史,各種物資運輸成本降低了,交通的改變徹底解決了全村人出行難問題,託起了全村人對新生活的新希望。「過去由於交通不發達,我很少出門,現在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生活條件好了,每年都可以回家看看。」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十三五」以來養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 新疆尼勒克縣:扶貧車間託起群眾就業致富夢
    近年來,尼勒克縣始終堅持把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有效措施,通過發展鄉村優勢產業,建設扶貧車間,把就業機會送到家門口,託起了群眾的致富夢。 走進尼勒克縣尼勒鎮納爾木食品加工廠,工人們在忙著和面、揉面、烤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