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十三五」以來養老...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這幾年,老年人享受到的養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老形式火了起來,「網際網路+」打造的智慧養老平臺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

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完善養老護理體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缺失的一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普遍開展;養老與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產業融合發展,業態不斷創新;從居家、社區到機構,從公辦到民辦,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初步形成,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制度體系基本成形

在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的華雅老年人康養中心,今年83歲的謝文驊正在書畫室練字。老人說:「能夠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謝文驊享受的「家門口養老服務」,得益於「十三五」期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作為試點之一,衡陽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須同步規劃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政府無償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用房等措施,積極打造小區養老「毛細血管」。一批小而美、專又精的社區養老機構逐步興起,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願望。

自2016年11月到2020年2月,全國共有200多個像衡陽這樣的城市被納入試點範圍。

「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民政部等部門積極跟進,推動養老服務快速發展,初步實現了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的轉型,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轉型,為構建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制度體系基本成形。從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制度,到民政部修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到各部門制定發布養老機構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養老機構標出安全「紅線」、質量「基準線」、服務「等級線」,我國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成形。

——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取消對20張床位以下小微養老機構的消防建築設計要求,取消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取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審批……一項又一項簡審批、降門檻措施的實施,推動全面放開的市場發展環境基本形成。

——資金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以來,中央預算內投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超134億元,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支持開展包括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在內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2014年至2019年,民政部累計投入本級彩票公益金85.46億元支持地方養老服務發展。在中央財政資金逐年加大投入基礎上,社會資金投入更加踴躍。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政策已實現整體性突破,對推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養老需求,聚焦高質量養老服務,起到了關鍵作用。」南京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閩鋼說。

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優化

九旬高齡的周奶奶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西裡,平日裡最喜歡到家附近的社區養老驛站,享受助浴服務。

「家裡衛生間小,老人洗澡不方便,這個驛站離家近,空間大,設施先進,洗得舒服。」家門口有這樣一個社區養老驛站,周奶奶的女兒也很高興。

這個佔地600多平方米的養老驛站有8張日間照料床位,康復區、餐廳、閱讀區、活動室、助浴間等設施一應俱全,附近社區老人的服務需求基本都能滿足。從2016年啟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試點至今,北京市已建設起1000多家這樣的養老驛站,政府無償提供場地支持,由專業化養老服務企業負責運營,著力打通大城市養老服務「最後一公裡」。

在江蘇省南京市,為破除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問題,當地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通過一鍵呼叫等設備,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養老護理員上門護理服務。

「像這樣的家庭養老床位,南京已設置5000多張,相當於新建50家中型養老機構。」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說,不僅如此,政府還給符合條件的困難老人家庭按照2000元標準進行適老化改造,「算下來,比住養老院便宜多了。」

「照料很周到!」享受著養老中心貼心的服務,年近八旬的江西省興國縣良村鎮西嶺村失能老人郭爺爺說。為解決農村失能特困老人長期照護問題,興國縣創新實施公建民營、集中供養的方式,通過以獎代補、給予經費補貼引入有專業護理能力和醫養結合條件的團隊,將失能、半失能農村特困老年人集中養護,保障全縣失能特困老年人享受優質服務。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優化。截至2020年2月,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19.6萬個,床位761.4萬張,其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2萬個,佔比82.7%。截至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達54.7%,床位數佔比達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辦養老機構佔比不低於50%的發展目標。我國基本建立起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服務日趨精細化、多元化、智能化

人工智慧陪伴機器人、智慧護理床、遠程監測手錶……「十三五」以來,隨著養老市場的繁榮發展,智能化適老產品正走進千家萬戶。

「您好,王阿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一家養老院調度指揮中心,話務員於倩正在與獨居老人王阿姨視頻連線。為解決老人居家養老但子女不在身邊的難題,當地創建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

在虛擬養老院的藍色大屏上,實時播放著養老服務的運行狀況,實時監控、遠程醫療、大數據分析……「通過虛擬養老院的『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臺,我們能及時掌握老人健康等各項數據,為他們及時準確地提供定製服務。」城關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秦田田說,「網際網路+」為老人的養老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更趨精細,更趨多元。

在江蘇蘇州,當地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增設家庭夜間照護床位,解決居家養老夜間照護難題;在杭州、成都等地,通過大數據建立老年人需求評估體系,推動實現養老服務供需的有效對接,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分類服務,養老服務正向著個性化精準服務升級……新時代,更加精細化、多元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正讓老年人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領域改革「實招」「硬招」不斷落地,為老年人託起穩穩的幸福。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願景,正化為一幅幅現實的幸福圖景。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完善養老護理體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缺失的一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 【十三五我們一起走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開啟幸福生活
    【十三五我們一起走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開啟幸福生活 2020-10-29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成就美好生活 翠屏區民生改善有力度
    系列報導《「回眸『十三五』 聚力再出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五年翠屏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為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年輪,鐫刻著奮鬥的榮光;希冀,昭示著美好的未來。充滿活力的翠屏正一步步走向輝煌。
  • 回眸「十三五」丨《養老嘉峪關 幸福無死角》孝老飯莊 品味老年...
    回眸「十三五」丨《養老嘉峪關 幸福無死角》孝老飯莊 品味老年「幸福味」 2020-10-13 10:1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2021-01-0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瀘州「十三五」成就|完善養老服務 守護最美「夕陽紅」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關係家庭幸福、社會穩定的大事。「十三五」期間,瀘州市抓住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兩大機遇,著力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天更藍 地更綠 水更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地處茫茫戈壁的哈密,生態環境脆弱,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哈密市「十三五」期間牢牢聚焦總目標,堅決打好生態保護組合拳,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哈密指明了方向。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優化升級教育資源 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金沙縣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教育均衡高質量發展。金沙縣民興學校「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這是民興學校九年級一班的學生在唱歌,歌聲嘹亮又充滿朝氣,班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來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織牢社會「保障網」 託起群眾...
    「十三五」期間,一項項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舉措,一筆筆增進人民福祉的資金投入,化為百姓心中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暖心的醫保單飽受胃痛折磨多年的海南澄邁縣金江鎮菜農徐鳳金,今年踏實地住院治療了。對她而言,早年治病是「3個月藥錢要種1年菜來墊」,算起藥帳時「驚心」,多年積蓄,一朝病盡,想起來「痛心」。
  • 烏當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繪就幸福民生畫卷
    ,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也讓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亮麗。「十三五」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烏當區把抓教育作為振興烏當的根本大計,推進「百校攻堅」計劃,優化公辦學校規劃布局,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事業發展,向著教育強區目標砥礪前行。
  • 重慶:補短板、強弱項,奮力託起山城幸福夕陽紅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築牢民生底線 託起幸福生活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築牢民生底線 託起幸福生活「十三五」時期,全區民政事業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和民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脫貧攻堅
  • 原標題:創造人類反貧困史的中國奇蹟(「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中國大地,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匯成決勝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全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投入更給力,措施更精準。
  •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我家故事】70歲「豬倌」脫貧記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我家故事】70歲「豬倌」脫貧記 2020-12-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 「十三五」成就巡禮 泰安:推動老幹部工作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市深入推進全市老幹部工作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助力老同志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廣大老幹部歸屬感、榮譽感、
  • 居家智慧養老,託起幸福晚年
    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依託現有網際網路資源,開展居家智慧養老服務,以「智慧養老」助力「老有所依」,託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工作人員 鄭倩接聽之後,我們可以根據老人的服務需求,來創建工單,記錄老人所需要的服務項目,之後再下達至我們的第三方,由我們的第三方去執行,比方說老人需要點餐,就由我們洽談的第三方酒店的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服務,再比如說老人需要理髮或者說打掃衛生,那麼就由我們洽談的第三方家政人員上門為老人服務,我們這一系列服務項目的完成度與滿意度如何
  • 城市人才吸引力全國第八、全省第一……「十三五」濟南這樣保民生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壯「十三五」以來,全市人社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聚焦群眾期待,深入推進「假如我是他」服務實踐,持續擦亮「溫暖人社」服務品牌,統籌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才開發、人事管理、勞動關係各項工作,奮力奪取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勝利,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服務保障民生
  • 輝煌「十三五」丨堅持人民至上,把幸福故事寫進老百姓心中
    回眸「十三五」,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做細做實民生工作,抓好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拼出美好生活的圖卷;一個個暖心的故事,寫在齊魯大地上,更寫進人民心中。
  • 【「十三五」成就巡禮·鹹安篇④】奏響民生幸福新樂章
    【「十三五」成就巡禮·鹹安篇④】奏響民生幸福新樂章 2020-12-12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