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a Mater》高分辨觀測揭示鋼中碳氮化物的析出和生長機理!

2020-12-22 騰訊網

析出強化是改善金屬合金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冶金學和晶體學中一直受到密切關注。例如,納米級析出物可有效的提高鐵素體/貝氏體鋼的強度,而不會影響其延展性和可成形性。在煉鋼過程中,通過微合金化元素(例如Ti,Nb和V)與鋼中的碳和氮形成碳氮化物可實現這種納米級析出物的成核和生長,例如碳氮化鈦(TiCN),碳氮化鈮(NbCN)和碳氮化釩(VCN)。

強化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此類納米析出物的微小粒徑和高密度。因此,在鋼加工過程中以及在高溫服役期間,合理的調整和保持這些析出物的尺寸對於獲得和維持最終部件的強度至關重要。所以進一步了解這些析出物在原子級尺度上的形核與生長機理,將能夠為開發更好的合金和解決合金機械性能退化的問題提供新的視角。

近日,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研究者(王紅才博士和李玉嬌博士)通過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結合三維原子探針層析成像(3D-APT),揭示了鋼中碳氮化釩(VCN)在鐵素體中行核和生長的早期階段機理。相關結果近日以題為「Revealing the two-step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vanadium carbonitrides in microalloyed steels」發表於Scrip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0.06.041

研究發現,碳氮化釩(VCN)的形成始於V原子在局部取代基體Fe原子而形成的體心立方(bcc)先驅體。這些先驅體與基體保持共格並在其周邊產生彈性應變能。在析出物隨後的生長過程中,彈性應變能隨之不斷增加。孿晶狀面心立方(fcc)中間結構的形成則是析出物自適應應變從而降低能量的途徑。隨著粒子的不斷生長,析出物逐漸失去與基體的共格能力,並成長為圓盤或片狀。同時,孿晶狀的中間晶體結構也轉變為平衡的fcc碳氮化釩(VCN)結構。

這項研究獲得的見解,不僅對於原子尺度模擬鋼中碳氮化物的成核和早期生長過程具有巨大的價值,也同時為其他體系從體心立方到面心立方的晶體轉變過程提供了啟示。

圖1. 鐵素體晶粒中[001]晶向納米尺寸VCN的HR-TEM顯微照片。(a)鐵素體晶格。(b)VCN前驅體。由於Fe被V原子取代而引起的晶格畸變。(c)-(e)VCN沉澱物的生長過程中孿晶狀中間結構的形成。(f)較大的VCN沉澱物與基體失去共格並逐漸變成球形。

圖2. VCN顆粒的3D-APT分析。(a)-(b)用於確定bcc-Fe [001]極(左)和VCN粒子(右)位置的極圖分析。(c)顯示bcc-Fe(200)晶面和VCN析出物的原子分布圖。

*感謝王紅才博士等人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Z-Wear鋼—高韌性、高硬度、高價值的粉末冶金工具鋼
    它的耐磨性優於A2鋼和D2鋼。同時它也有著很強的抗壓強度、抗斷裂性和抗碎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較高的抗壓強度也能提高工具的抗疲勞性。而且Z-Wear鋼具有出色的機械加工性、易磨性和熱處理性能。比如氮化、蒸汽回火,或者是塗覆上鈦氮化物塗層。常見的塗層和表面處理能很好地粘附在該鋼材上。
  • 鋼包用含碳耐火材料的侵蝕機理研究
    熔渣在鋼包時間長,含碳耐火材料的損壞程度較大;熔渣主要通過耐火材料中的氣孔滲透和液相滲透,使此材料的結構組成發生變化,導致產生剝落,加快耐火材料的損毀;因此,耐火材料的損蝕程度與其結構組織,性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進而影響鋼包使用壽命。
  •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6:20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文銳團隊從調節均勻鋰沉澱和柔性固體電解質界面演變方面揭示了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 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在最近開發的第三代Al-Li合金中,Li含量已降至2wt%以下,並且其他合金元素也經過優化得以改善其機械性能。除Li外,Cu是添加到Al-Li基合金中以形成強化析出相的主要合金元素,包括T1(Al2CuLi)和'(Al2Cu)相。但對新開發的Al-Li-Cu基合金的相變和強化機理仍知之甚少。對不同初始微觀結構的Al-Li-Cu合金的熱變形行為關注有限。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然而,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循環充放電下氧化和還原的可逆性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針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崔屹組史菲菲博士從鋰金屬的沉積和剝離著手,以兩篇PNAS論文,深入揭示了鋰金屬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形貌、結構、和晶體學特性的演化及其機理。請看知社的深度介紹。
  • 邢鋼高碳鉻軸承鋼達高級優質鋼級別水平
    邢鋼高碳鉻軸承鋼達高級優質鋼級別水平 2020
  • 鋼中碳含量的測試方法+鋼中碳含量的七種測定方法
    鋼中碳含量的測試方法「碳」位於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四族,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在自然界的地殼、大氣和生物中主要是以單質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伴隨著選礦、礦物冶煉、材料製造等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引入金屬材料中。碳元素對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微觀組織結構、工藝有著重要影響。
  • 影響鋼包滑板損毀的機理和常用幾種材質的優缺點
    滑板用耐火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接觸高溫鋼水和爐渣,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造成化學侵蝕。依據不同鋼種對滑板的化學損毀機理不同,再依據不同的使用條件,選擇相應材質的滑板,這樣可提高滑板的使用壽命,降低耐材成本。Al₂O₃-C和ZrO₂-Al₂O₃-C質滑板損毀的化學機理:(1) 碳的氧化。
  • 很全面,滲碳+滲氮+碳氮共滲表面處理工藝
    得到表面高硬度心部高韌性的耐磨抗衝擊零件。 滲氮應用最廣泛的氣體滲氮,加熱溫度500-600攝氏度。氮原子與鋼的表面中的鋁、鉻、鉬形成氮化物,一般深度為0.1-0.6毫米,氮化層不用淬火即可得到很高的硬度,這種性能可維持到600-650攝氏度。工件變形小,可防止水、蒸氣、鹼性溶液的腐蝕。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氮化層薄而脆,不宜承受集中的重載荷。
  • 江西理工大學《APL》:揭示電流誘導晶體擇優生長的機理
    在對擴散界面形成的金屬間化合物Co3W晶粒的取向進行表徵後發現,相同熱處理條件下採用兩種方式獲得的Co3W晶體生長行為存在顯著差異。電流作用下Co3W為典型的柱狀晶且具有擇優生長取向。而無電流作用下其晶粒呈無規則生長且無擇優生長現象,證明了高密度電流影響了晶體的生長取向。
  • 高碳鉻軸承鋼的特性與用途
    GCr6--特性:具有較好的冷變形塑性和可紹削性,耐磨性較碳素工具鋼高,但對形成白敏感性高,焊接性差;熱處理時有低溫回火脆性傾向;淬透性差,在油中臨界淬透直徑約為5~20mm(50%馬氏體)。一般經淬火及低溫回火後使用。
  • 雲南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咖啡抗腎癌分子機理
    近日,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們發現了咖啡因健康功能的兩個新靶點,揭示了咖啡抗氧化和抗腎癌的分子機理,為咖啡因的廣泛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咖啡是天然健康飲品,具有醒神、抗氧化、抗炎症、降血糖以及抗癌等多種健康功能,是世界三大天然飲料之一。
  • 範先群團隊揭示脈絡膜黑色素瘤中癌增強子構象異常致癌新機制
    還揭示了CTCF-EP300指導的染色質重塑觸發了癌基因轉錄和腫瘤發生。該研究揭示了脈絡膜黑色素瘤中癌增強子構象異常致癌新機制,對染色體異常構象在腫瘤發生中的功能及轉錄調控機理有了全新的認識,還表明靶向糾正異常染色體相互作用在腫瘤治療中有效,可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
  • 科學家揭示鐵甲蟲鞘翅的增韌機理
    科學家揭示鐵甲蟲鞘翅的增韌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1:56:15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David Kisailus研究團隊發現鐵甲蟲鞘翅的增韌機理。
  • 清華大學李曉雁課題組在超輕、高強韌熱解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對於結構材料而言,材料力學性能之間通常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互斥,如高強度與低密度互斥、高強度與大變形互斥、高強度與高韌性互斥等。這些力學性能之間的矛盾和互斥成為嚴重製約結構材料發展的主要瓶頸。近幾十年來,如何實現結構材料同時具有超輕、高強度、大變形等優異力學性能是現代材料設計和製造的一個巨大挑戰,也是固體力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 鋼中碳含量的7種測定方法,又學了一招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金屬及其複合材料的開發研製與應用,常常要求有效地控制及準確地測定其中的碳硫含量。金屬材料中碳主要以游離碳,固溶碳和化合碳等形式存在,還有氣態碳和表面保護的滲碳及塗敷的有機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