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國際輿論強烈批評川普挑起、升級貿易戰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川普一邊高喊「打贏很容易!」一邊駛向「貿易戰之路」,而路的盡頭是失業、虧損、政府稅收損失和便宜商品減少等惡果。 (漫畫均來自美國卡格爾漫畫網站)

  美國和國際輿論強烈批評川普挑起、升級貿易戰

  「不靠譜」讓美國不靠譜

  為了「美國優先」,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總統川普真是煞費苦心。頻頻舉起貿易大棒,目的是迫使眼中的「對手」坐到談判桌前,獲取美國利益最大化。面對美國民眾、企業,他語氣堅定,承諾實現美國的繁榮;面對盟友、「對手」,他聲色俱厲,要求實現美國的利益。然而,這個頭頂「交易的藝術」光環的商人總統,似乎沒有意識到,商業上或許行得通,在國際關係和國際貿易上卻行不通。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在川普的帶領下,美國與「不靠譜」開始形影相隨。

  貿易大戰

  能讓製造業回歸嗎?

  「買美國貨,僱美國人!」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一直反覆強調的目標。振興美國實體經濟也被認為是美國一意孤行對全球挑起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隨著美國在貿易戰中不斷加碼,結果如何呢?

  還記得因為貿易戰宣布出走並引發川普憤怒的摩託車生產商哈雷嗎?哈雷的季報顯示,其二季度摩託車出貨量下降11.3%。該公司2018年的運營利潤率被迫從10.5%降至9%—10%。此外,據最新消息,位於堪薩斯州北部的哈雷戴維森摩託車工廠即將關閉,邁出轉移生產的第一步。哈雷目前正在泰國建立一家新的工廠,還計劃把更多的產量轉移到印度、巴西和泰國來節省成本。

  哈雷當然不是唯一喊苦的美國企業。寶馬、通用汽車、惠而浦等紛紛表達不滿。

  美國《財富》雜誌稱,寶馬宣布將提高兩款美產SUV的在華銷售價格,這是川普貿易戰造成影響的最新跡象。《金融時報》稱,分析師表示,進口關稅是「行業盈利的主要威脅」,並警告稱,關稅給寶馬和戴姆勒造成的損失可能達到2019年利潤的4%至5%。寶馬、戴姆勒投入大量資金在美設廠,現在受到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影響,具有諷刺意味。

  通用汽車和家電巨頭惠而浦也相繼下調了業績預期。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金融界開始有聲音擔憂企業的投資意願和個人消費的萎縮。美國經濟目前保持強勁,但貿易戰有可能導致投資和消費的減退,從而擴大對企業業績的打擊,對實體經濟投下陰影。

  蘋果公司剛剛成為首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但是,就連蘋果也開始喊疼。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導,蘋果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稱:「關稅可能增加公司產品的成本,使產品更加昂貴,從而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圍繞國際貿易爭端和保護主義措施的政治不確定性,也可能對消費者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買美國貨」難以實現,「僱美國人」更成為「鏡花水月」。

  美國化學委員會執行長卡爾文·杜利預測,25%的關稅將「給美國的化學品製造商帶來毀滅性影響」。多家美國企業警告,如果局勢得不到緩解,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導致就業崗位減少。

  在貿易戰的硝煙中,美國洛杉磯市長埃裡克·加塞蒂緊急率團到訪亞洲。原因很簡單。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導,隨著白宮揚言要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美國諸多港口經理正準備迎接發貨取消和失業的可能性。而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估計為整個南加州提供了近100萬個就業崗位。

  這還是開頭。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如果美國真的對全球開徵25%的汽車關稅,19.5萬美國工人將在1—3年內失業,而在其他國家採取反制行為的情況下,情況則會更糟:美國將損失約62.4萬的工作崗位。

  物價上漲

  能讓民眾滿意嗎?

  「美國消費者已經開始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刺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主席埃琳·恩尼斯說:「大約半數來自中國的商品需要面對更高的關稅。增加的成本會被傳導給美國消費者,將影響大多數美國人的錢包。」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導稱。

  從可口可樂到房車,從玩具到服裝,漲價風暴已經雷聲陣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可口可樂已經提高了碳酸飲料的價格,因為最近對進口鋁實施的10%關稅使可口可樂罐的生產成本更高。執行長詹姆斯奎西承認,漲價是「破壞性的」,但卻是必要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剛剛享受了一輪銷售旺季的房車製造商溫納貝戈工業公司的執行長麥可·哈佩說,由於近期一些產品的價格上漲,公司開始考慮提價。儘管該公司不願透露自己的提價幅度,但表示為了削減成本,已作出改動,比如修改房車地板設計等。

  玩具也即將成為「重災區」。在擬加徵關稅的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中,包括兒童玩具122億美元。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玩具消費市場,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基地。據廣東省玩具協會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國玩具28.8%的產品出口到美國,而美國玩具市場80%產品由中國製造。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這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日用消費品佔比太大,而且可替代性非常有限。若真對此加稅,美國大多數消費者都能立刻感受到,「只要一宣布,美國日用消費品等價格都要上漲」。

  英國科學新聞網站報導引用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主席裡克·黑爾芬拜因的話表示,川普對美國進口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導致中方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相當於對美國勞動者、消費者及美國經濟徵收巨額「川普稅」。

  諾貝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也認為,川普準備與中國全面開打貿易戰的舉動會導致「稅收無處不在」,大幅增加的成本要由老百姓去承擔,而美國最貧困階層會因此遭受最沉重的打擊。

  「這些懲罰性關稅將傳遞給美國消費者,並抵消最近幾個月美國經濟取得的所有積極成果。為了洩憤而害自己,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例子了。」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執行長馬修·謝伊如是說。

  削減逆差

  能讓美國更繁榮嗎?

  削減美國貿易逆差是川普掛在嘴邊的承諾之一,這也是川普政府挑起貿易戰的重要理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宏觀研究部副主任陳晨晨指出,川普上臺以來,歷次貿易談判中,從未放棄過自己1980年代以來根深蒂固的政策立場——通過把握交易底線和精明談判,把屬於美國的工作、產業、市場機遇、貿易利益統統拿回來。他要用絕對的利益取代規則,用絕對的美國優先取代全球考量。川普最想企及的「公平貿易」,是最為低階的、以最大程度的美國利益為核心的貿易。與以往的美國政府相比,眼下主導美國權力核心貿易政策思維的,是商業世界裡的「零和經驗」。

  然而,幾乎所有的分析都認為,他不可能兌現這個承諾。

  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貿易逆差達到了463億美元,比上個月劇增7.3%,為4個月以來首次擴大;而且,這個逆差數據也是19個月來最大的數據。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貿易逆差,比川普上臺時還要高,而且達到了最高。

  不知道川普是否會感到一絲尷尬。但是,無論是媒體還是專家都並不覺得意外。

  《華盛頓郵報》網站報導指出,經濟學家們認為川普把關注焦點放在減少貿易赤字上的做法是錯誤的。要真正減少貿易赤字,唯一的辦法是讓美國人少買。他們認為,美國人並沒有在貿易上「吃虧」:美國人從國外得到更便宜的商品,而流向其他國家的美元大部分都以外國投資或購買美國債券的方式回歸了美國。他們強調,川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稅的做法不太可能減少貿易赤字,因為美國人還是會購買所有這些加稅的商品,所以企業可能會採取兩種解決方式:一種是購買加過稅的商品,另一種是從其他國家購買。

  美國全球發展中心客座研究員金伯莉·安·埃利奧特在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發表的文章就指出,川普似乎沒弄明白有關貿易政策的三個基本事實:首先貿易政策不能打敗廣泛的宏觀經濟力量;其次,貿易政策所帶來的主要影響是重新布局經濟;第三,貿易政策如今遠比過去要複雜。

  哈佛大學教授、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為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撰寫的文章也認為,川普把進攻性貿易政策放在治理經濟的核心位置,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大部分經濟學家一致認為,貿易政策的調整不大可能對就業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給貿易鬆綁反而比操縱貿易更能促進美國的繁榮。

  揮舞大棒

  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是川普的競選口號,也是川普的最終目的。然而,迄今為止,川普政府的各種做法卻引起了廣泛的質疑。

  「川普正在剝奪使美國偉大的東西」,《華盛頓郵報》文章的題目簡單直接。文章指出,二戰以後,美國繁榮的基礎是強大創新體系推動的科技突破。美國的創新政策曾在歐洲和亞洲被成功效仿,近年來也被中國效仿。如今,川普對華發動貿易戰,目的是拖慢中國科技崛起,但其實誤入歧途,註定失敗。相反,美國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在國內創新並與世界其他國家貿易往來,如此才能常保美國繁榮。

  《日本時報》網站近日刊登《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塞繆爾森的文章也指出,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帶來一種錯覺:我們依然能夠通過奉行孤立主義來實現繁榮。美國曾經「偉大」,但那是通過軍事聯盟和貿易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得以實現的。

  曾經,美國是當之無愧的西方世界的領袖,一呼百應。然而,如今,西方盟友對美國的心態或許只能用「苦澀」來形容。

  7月底,一場反對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國際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參加者都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這些國家之所以抱團「抗美」,是因為美國今年5月開始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可能在8月完成,白宮極可能由此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配件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德國財經網強調,此次日內瓦聚會透出的信息是歐盟「對川普承諾的不信任」。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川普想要破壞世界秩序,那又怎樣?各國會聯合起來,保護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

  美國前副國務卿理察·阿米蒂奇在日本《讀賣新聞》上撰文指出,川普在不給別人看底牌的情況下公開聲稱要進行交易。這種手法在商業上或許有效,在外交上卻行不通。美國大部分對外關係因為川普明顯缺乏信譽的外交而弱化,盟友對美國領導力的信賴正在下降。

  《華盛頓郵報》網站文章直白地指出,川普看重的是他的自豪感、他對關注度的需求、他製造災難的能力——如果他需要對西方聯盟予以重重一擊,以說服自己他比他的所有前任都聰明,那麼他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宏觀研究部副主任陳晨晨則指出,在川普的政策思維中,「佔盡美國便宜」的盟友並不值得信任,唯有通過精明的外交政策談判,包括向盟國產品徵稅,才會「再次擁有出色的盟友」。

  美國的形象已經受到了損害。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的文章就直接稱美國為「一個流氓無賴超級大國」,「積極主動、強勢有力、徹頭徹尾地尋求一己之利」。

  威逼訛詐

  能讓美國成贏家嗎?

  「貿易戰很簡單。打贏很容易。」這是川普的判斷。

  「川普認為貿易是一場『零和遊戲』。他相信貿易戰『很容易打贏』。他對許多國家發起貿易戰,目的是迫使他們坐到談判桌前。」《華盛頓郵報》網站報導指出。

  按照這個邏輯,川普政府最近打出了「組合拳」。美國國會剛剛通過的2019年「國防預算法案」,直接將中國定位於長期戰略對手;川普政府命令美國商務部以「對美國國家安全存在顯著風險」為由把44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單,進行技術封鎖;川普政府又在貿易上威脅要對中國2000億的產品徵收25%的進口關稅。

  但是,沒有多少人相信美國能夠輕鬆打贏貿易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引用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專家菲爾·萊維的話指出,提高對中國商品的稅率與總統持續對中國施壓的戰略一致。在川普政府成員中,似乎有這樣一種感受:只要你對中國的打擊夠狠,中國就會屈服。然而,萊維說:「並沒有任何跡象證明這一點。」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美國對中國採取「301條款」,有時似乎意在迫使中國消除對美貿易順差,有時似乎意在阻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時似乎意在糾正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的做法。第一個目標很荒謬,第二個目標沒有談判餘地,第三個目標很難實現。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文章則認為,在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戰中,川普採用了17世紀重商主義時代的古老武器——關稅,而中國拿出的是21世紀的武器——人民幣。中國選擇的武器威力更強大,因為中國在全世界範圍的投資活動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受到人們熱烈歡迎。

  美國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批開明派美國學者,認為美國用貿易戰等封殺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和科技發展的做法「註定會失敗」。

  美國媒體認為,川普政府或許運用了尼克森「瘋子理論」。它是指對手因為懷疑美國總統不可預測、偶爾魯莽、有可能發瘋般危險而小心翼翼。但是,《華盛頓郵報》網站文章以「『瘋子理論』不會幫川普打贏貿易戰」為題指出,從貿易戰的邊緣退回,對中美雙方都好,但是,這需要雙方的合作而不是衝突。自以為是的「瘋子理論」需要讓路給更冷靜的頭腦。

  本報記者 張 紅

相關焦點

  • 貿易戰:美國非裔豆農的「悲歌」
    約翰·波伊從來沒想過,他會被捲入一場國際貿易爭端,還成為受損最慘重的人群之一。54歲的波伊在離首都華盛頓300公裡的維吉尼亞州中部,耕作約1400公頃的農地。大豆與小麥是他最主要的農作物,麥子冬種春收,大豆夏種秋收。父親曾跟他說過,農民只要對土地好,土地自然會給予回報。但父親當年沒預料到的是,還有一種叫貿易戰的特殊風險。
  • 唐駁虎:上一場中美貿易戰,美國這個產業直接被打殘
    但這個數據有很大問題,每一條都讓川普的政策打折不少。  第一,美方把從香港轉口的國際貨物,也算作是中國出口。中國海關修正了轉口貿易的誤差,測算出中國出口4497億美元,進口1607億美元。順差2890億美元。  第二,作為最大的服務貿易順差國,美國卻一直避而不談。過去10年間,美國服務業對華出口增長了5倍。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541億美元。
  • 川普對華貿易戰持續三年,美媒細數戰果發現,到頭來美國輸慘了
    日前,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在梳理川普在任期間政績時候發現,川普當年上任後高調地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三年後細數得失卻發現到了得不償失境地! "中美貿易戰"讓美國得不償失 由於中國經貿發展突飛猛進,國際話語權也日益增強,這也讓有著"一貫優先"優越感美國虎視眈眈。當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和建設小康社會藍圖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就更坐立不安了。18年時,川普將貿易戰槍口對準中國,稱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就此中美貿易戰打響。
  • 川普新推特什麼意思:那幫只盯著俄羅斯的傻瓜,快抬眼看看中國!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張飛揚】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又提到中國了,這次似乎有為「通俄門」調查轉移注意力之嫌。據美國《國會山報》18日報導,川普當天在推特上建議那些「盯著俄羅斯」不放的人將注意力轉向中國。川普在18日的這條推文中寫道:「那幫只知道盯著俄羅斯的傻瓜應該抬眼看看別的方向,中國。不過,如果我們夠聰明,夠強硬,又準備得當,到最後能跟所有國家好好相處。」
  • 不好意思,又讓川普失望了!中方還未反擊,美媒已經回懟了
    美國不但沒有發揚大國的風範,反而對中國進行各種打壓,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在世界各國積極應對疫情的時候,美國卻不顧自己國家疫情的嚴重和民眾的生命安全,熱衷於挑起「政治戰」。導致美國的疫情不斷的惡化,死亡人數不斷飆升,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從去年的「貿易戰」開始就不斷對中國進行攻,對中國的科技企業進行打壓,疫情期間更是想方設法的對中國進行政治污衊。
  • 川普白白放棄機會?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面,國際社會這次也怒了
    有輿論分析認為,川普政府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在押注其他公司將很快成功研製出疫苗。美政府野心暴露,想獨吞首批疫苗?國際社會怒了但不可思議的是,川普政府雖然不願意與輝瑞公司有更進一步的合作,卻也不想讓其他國家與其達成協議,甚至絲毫不掩飾自己想獨吞疫苗的野心。
  • 川普不堪輿論終於認輸,2大負面影響正「襲卷」美國
    據環球網報導,1月6日,美國華盛頓爆發了大規模「暴亂」。在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之前,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白宮外集會現場對大批支持者發表了演講,他稱「我們永不退讓」。 在他喊完口號後,現場一片歡呼。
  • 揭秘美國貿易戰推手:川普身後這群自私的「鷹」!
    【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唐鈺 陶短房 本報記者 李司坤 丁雨晴】美國總統川普22日在白宮籤署備忘錄,宣布對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有評論稱,這是現代史上美國對中國開出的最大一筆貿易「罰單」,也掀開了美國喧囂已久的對華貿易戰的序幕。
  • 中國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館符合川普的期待?
    中美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紛爭早已有之;中美圍繞經濟和就業崗位的紛爭伴隨著整個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疫情的指責伴隨整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世界各國使領館都有安全人員,各國情報部門都掌握有對方的間諜證據,一般情況下,誰也不會拿間諜說事。表面看情況很突然,理由不充分,實際上閉館事件是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單方面策劃的助選事件。
  • 小林分析:敗選之後會離開,美國總統川普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人說,川普能夠戰勝希拉蕊擔任總統,入主白宮,是幸運,是偶然。是啊,當時的媒體有9成都一直對選民說:不要選川普,他是個災難。鋪天蓋地的輿論新聞,都是在攻擊川普,一邊倒地為希拉蕊站臺。連部分國會的共和黨人都說:最好不要選擇川普。
  • 中美貿易戰:海外投資哪國最安全?新加坡排第一,美國排名下滑
    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到今天時間可是不短了,以至於這個問題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熱度。美國自從川普擔任總統以來,一直想要打壓中國發展,川普認為中國發展給美國國際地位帶來了威脅,為了掐滅所有潛在威脅,川普頒布一系列政令打壓限制中國發展。
  • 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撕裂的美國」排第一
    在這份名為"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的報告中,該公司將"撕裂的美國"排在了第一位。據報告稱,美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主要由政治極化、民主制度陷入困境、社會不公、失敗的外交政策等引起。種種問題都使得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難以回歸正軌",而這些可能會成為"所有人的麻煩"。"世界第一強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世界頭號風險"的地步呢?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 「不靠譜」讓美國不靠譜
    為了「美國優先」,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總統川普真是煞費苦心。頻頻舉起貿易大棒,目的是迫使眼中的「對手」坐到談判桌前,獲取美國利益最大化。面對美國民眾、企業,他語氣堅定,承諾實現美國的繁榮;面對盟友、「對手」,他聲色俱厲,要求實現美國的利益。然而,這個頭頂「交易的藝術」光環的商人總統,似乎沒有意識到,商業上或許行得通,在國際關係和國際貿易上卻行不通。
  • 川普還在「搞破壞」,全球給拜登釋放強烈信號,接下來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美國在近四年中"退群"頻繁,已經惹怒了國際上一些國家。目前美國正值權力過渡時期,當選總統拜登會如何收拾川普留下的"爛攤子",這值得人們深思。而美國政府未來的政策方向,也至關重要。日前,拜登曾公開表示,會在自己就職日當天令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在美國政府交接之際,四年的"退群"之路將何去何從,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 川普又要特赦?這次意在拜登,美國輿論瞬間沸騰
    卸任之際即將到來,川普仿佛放飛了自我,開始琢磨怎麼使用特赦這一權利來為自己牟利。此前,川普先是赦免了自己的支持者,在「通俄門」中作偽證的弗林,之後,又有媒體報導稱川普想要為家人和助手尋求特赦,引得輿論一片譁然。
  • ...川普暫停向世衛組織繳納會費 國際社會批評稱其「蓄謀已久」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宣布,美國暫停向世衛組織繳納會費。他說,美國每年向世衛組織繳納超過4億美元會費,作為世衛組織的主要贊助方,美國有責任對世衛組織在疫情中的行為問責。此舉引發國際輿論譁然,遭致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專業人士的批評。
  • 「綠巨人」浩克發推批評川普說「中國病毒」:反科學政治言論...
    「綠巨人」浩克發推批評川普說「中國病毒」:反科學政治言論,煽動敵視 2020年03月21日 19:59:00來源:環球網 美國演員、「綠巨人」浩克 馬克·魯弗洛20日發推批評川普。此前,川普曾多次把新冠病毒叫作「中國病毒」。
  • 電影《狩獵》上線美國流媒體,曾被川普點名批評
    電影《狩獵》本周登陸了美國流媒體平臺,這部電影自去年以來惹了不少爭議。這部電影是環球影業出品,原本打算在去年暑期檔上映,但因其政治上不太不正確,又加上趕上了美國當時發生槍擊案,引發較大的社會輿論,因此,直到今年三月份才上映,選擇這個時間點上映,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又趕上了新冠肺炎大爆發……影片上映後,首周票房僅僅只有600萬美元,而本片的製作成本1400萬美元,為儘快收回成本,環球影業在這個周末選擇了上線流媒體
  • 美國精英們拋棄川普的10大理由_商者無疆_晉商資訊_中國晉商...
    二、fake news 敵視主流媒體川普對待媒體、記者的態度讓人很困惑。他只回答他喜歡的問題,稍有不滿就拒絕回答或者對記者惡語相向。動不動辱罵CNN等美國主流媒體。這些媒體以往可是控制著美國輿論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些主流媒體認為是他們而不是政客統治著美國。川普最終為他的蠻橫付出了代價。
  • 國際思想周報|「雙重否定」川普;「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
    但與國內輿論對俄羅斯的批評不同,總統川普沒少向普京示好,而在通俄門又出新的力證之際,川普在赫爾辛基會如何面對普京就成了美國乃至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會談之後,川普對外表示,普京並沒有幹涉美國總統大選,而且他的否認「強而有力」——「普京總統說那不是俄羅斯幹的,我想不出來任何理由為什麼會是他們(doesn’t see why it would be Rus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