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槓鈴策略與「固收+」

2020-12-22 騰訊網

如何投資才能在當下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可能是近年來大部分投資者都在困惑的問題。

今年以來,整個投資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哪怕是基金中的王牌橋水旗艦基金Pure Alpha II在今年截至8月也累計下跌18.6%,創十年來最大跌幅。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仍舊有一隻基金創下了爆賺40倍的強勢記錄。

基金公司Universa Investments在一封內部投資者信中寫道,該公司管理的採取「尾部風險策略」的對衝基金在3月份產生了3612%的淨資本回報,今年以來回報率高達4144%。

什麼是「尾部風險策略」?其實就是紐約大學理工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所提到的「槓鈴策略」。

同時,塔勒布也是Universa Investments公司的投資顧問,他還是著作《黑天鵝》、《反脆弱》、《非對稱性風險》等全球暢銷書的作者。此前塔勒布曾在911和次貸危機前通過兩次做空股市身價暴漲。

「槓鈴策略」是什麼?為什麼它可以在這時候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國人的投資理財方式又是怎樣的?國人要如何投資才能穿越牛熊?

一、槓鈴策略

「槓鈴策略」又被稱為黑天鵝策略,該策略由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首次提及,即摒棄模稜兩可的中間路線,由兩個截然不同的方案組成一種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具有反脆弱性。

槓鈴策略可以有更高的概率去捕捉正向黑天鵝事件。

世界的發展是非線性的。9·11事件、雪災、洪水等極端事件,這些不可預料、超乎尋常有影響極大的事件,推動了市場產生諸多或正向或負面的變化。

槓鈴策略會通過減輕脆弱性、消除傷害導致的不利風險來增強反脆弱性,也就是減少不利事件帶來的痛苦,同時確保獲得潛在收益。

具體來看,槓鈴策略就是將10%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餘下90%安排在零風險的穩定領域,這樣一種分散式的投資策略。

「90%安排在零風險的地方」,為的是確定的複利積累。沿既定模式走,把90%的資源押在高價值的有複利效應的地方,用耐心用時間獲取這部分確定的收益。「10%安排在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地方」,意思是說,拿出10%的資源去像蒼蠅一樣誤打誤撞,要麼極端保守,要麼極端激進,去隨機,去混亂,去冒險,去遭遇挫折,去擁抱不確定,去打開你整個系統引入新的負熵。

換句話說,槓鈴策略就是在穩定的基礎上去用10%的資源來尋求爆點,但冒這個風險的前提是不會過分地影響自身且風險可控。

同樣,在做出投資選擇時,沒有人能100%看對市場,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專業投資人也在應用槓鈴策略來控制風險、擴大受益,特別是對於那些受人之託的公募基金經理來說,獲取穩定的投資價值就至關重要。

工銀瑞信基金經理張洋說,「如果說我們這個判斷可能錯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保證即使我們看錯了或者說我們做錯了,我們所能夠付出的代價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代價。」

這是一個投資界的常識,但是它在中國國內形成共識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二、從存款到「固收+」

事實上,國內大部分投資者的理財觀念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間才養成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金融產品的豐富,普通老百姓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初,國人在理財上的可選項非常少,少到只有一個方式——銀行存款。

除了銀行存款外,購買房產、金條、珠寶等高價值物品在當時也可以說是一種理財方式,但整體受限於經濟條件,銀行儲蓄更加符合大眾對於理財的預期。

銀行儲蓄在當時具有明顯的普遍性和剛兌性,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想法,雖然收益不高,但確實迎合了大部分人的投資特性。

近年來,隨著國內投資市場逐漸活躍,中國金融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國債、股票、基金等新的投資方式相繼湧現。

1981年,中國恢復國債發行;1984年,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997年,中國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

相比於之前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改革開放後,國人迎來了更多的投資渠道,但在本質上仍沒能建立起完善的投資理念,大多數人只是在股市裡看著K線圖叫好。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上證指數從07年的6124點直接滑落到08年最低1664點的谷底,國人才開始意識到,在投資理財上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但在金融危機前,被股市衝昏頭腦的投資者們哪裡會看見基金這些產品,當投資者們還在迷茫要如何投資時,網際網路大潮襲來,信息爆炸,投資理財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際網路金融把各種投資品塞到了國人面前,年化利率高達24%的P2P、輕易撬動槓桿的股票配資、過山車一樣的比特幣們。

令投資者們始料未及的是,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和之前的銀行儲蓄完全不同,但與之相應的風險也不容小視。

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家倡導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財行為,強調「去剛兌,風險自擔」的理財方式,投資理財進入到理性的階段。

資產配置成為投資人重點考慮的因素,好的投資是根據自身的財富狀況與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找到與之匹配的投資行為。

有報告顯示,現在有超過9成的人傾向於選擇基金理財;超過5成投資者對持有理財產品年收益有理性預期,預計在10%以內。

這個時候,主打淨值投資、盈虧自負的基金公司們開始嶄露頭角。

數據顯示,2020年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在這之中,權益及「固收+」爆款基金層出不窮。有業內人士指出,若僅從財富管理客戶的訴求看,「固收+」很可能是缺口比較大的品種。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雖然投資者意識已有改變,但受近些年黑天鵝事件頻發和市場「去剛兌」的影響,投資者理財觀念開始改變,「固收+」市場相對活躍。

在「固收+」的市場中,由工商銀行控股和瑞士信貸合資設立的工銀瑞信基金是佼佼者。工銀瑞信基金成立於2005年,是我國首家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具有強大投研能力、團隊經驗和資產配置能力,其固收+團隊也被稱為基金業的王牌團隊。

截至12月11日,工銀瑞信旗下「固收+」策略產品中,15隻近一年的收益超10%,成立滿五年的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均達6%以上,7隻固收+基金成立以來總回報翻倍。

三、為什麼是「固收+」?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剛兌被打破,傳統的穩健理財產品逐漸被固收、固收+為代表的基金產品取代。但更加明確的趨勢是,投資者更加青睞在穩健增收基礎上,還能隨著市場變化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

原因在於,「固收+」基金的基本方針為「債打底,股增收」。

以工銀瑞信近期發行的工銀聚利18個月定開混合(A類:009927,C類:009928)為例,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 0%—30%,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的比例佔基金股票資產的比例為0%-50%。在固定收益類證券安全墊的基礎上適度配置權益類資產,力求增厚收益;長期來看,偏債混合型基金波動較權益基金明顯平滑,而收益較純債及二級債基金有較大提升,風險收益性價比突出。

具體來看,債券資產短期波動小,收益較穩健,但長期收益低,股票短期波動較大,但具有長期高收益可能性。股債結合可以優化風險收益曲線,固收部分貢獻穩定票息,積累安全墊,平滑淨值波動;權益部分通過承擔短期的波動追求長期的較高收益。這樣可以在承擔較小的波動風險的前提下,依然有機會獲取相對穩健的收益回報。

換句話說,工銀聚利18個月定開混合等「固收+」基金的策略實際上就是前文提到的槓鈴策略的升級版,通過類似的策略模型為投資者提供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理財產品。

另一方面,從市場環境的角度出發,「固收+」也有望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更好的收益。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中國市場在逐步擺脫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也給股市帶來了極佳的發展空間,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股票資產仍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

為此,工銀聚利18個月定開混合特別配置了「固收+」策略實踐經驗豐富的「海歸學霸」張洋擔任基金經理。

需要指出的是,「固收+」基金能取得更好的收益不僅是要緊跟股市節奏確保權益型資產的收益,也需要基金經理有長期發展的眼光來保證基金的穩定收益。

這對於張洋來說,恰恰是他擅長的投資風格。《孫子兵法》裡一句話,叫善者之戰,無奇勝,無勇功,無智名。在張洋來看,基金經理需要做到的也和這類似。

「能夠大概率地去做對,持續地去做對,相當於積跬步以至千裡,積小勝為大勝,就是不斷對市場做增強,給投資人帶來好的策略或者說優秀的固收+產品應該有全天候的特徵。」張洋說。

展望後市,張洋進一步指出,從固收角度來看未來仍存在諸多機會,「固收+」產品一方面可以獲得債券收益率下行時債市的長期受益,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市場的逐步優化,去有針對性的投資部分護城河比較好的,有穩定賺錢能力的公司。它是兩邊的收益都能夠得到,而且它的風險相較於股票基金而言,會更小一些。

同時獲得債市和股市的收益,而且產品風險相較於股票基金更小,這也恰恰是「固收+」產品的強勢崛起的原因。

尤其在未來一段時間,風險資產的波動率可能會持續提升,如果盲目地追求高收益並不可取。這時,採用合適的投資策略,選擇類似工銀聚利18個月定開這種長期穩健的「固收+」基金,用槓鈴策略來實現投資價值,才是穿越牛熊、抵抗黑天鵝事件的關鍵。

相關焦點

  • 角逐「固收+」賽道 鵬華再推「固收+」新基
    據了解,為布局「固收+」賽道,鵬華基金於近期發行了新產品鵬華安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010725)。該基金的固收投資將以期限匹配策略為主,以獲取穩定票息收益;權益資產投資比例維持在0-30%水平,覆蓋到A+H兩地市場標的,通過精選個股,力爭實現超額收益。
  • 銀行理財子合作機構,博普科技:「固收+」』是非常好的策略
    3、十年積累,細分賽道領頭羊:股指期現套利策略,「固收+」氣質明顯目前博普科技開發了多元化的產品線,包括期現套利、CTA系列、指數增強、股票多頭產品。博普CTA策略具備多品種、多策略、多周期、容量大的特點。目前這部分策略產品規模5億。
  • 這對黃金拍檔,再次聯袂出擊「固收+」
    震蕩格局下,「固收+」類基金憑藉風險較低、收益率有競爭優勢的特質再度受到穩健投資者關注,多家公募基金也在下半年繼續布局「固收+「產品。其中,行業頭部平臺大成基金在持續深耕的「固收+」領域再度出擊,其旗下「固收+」策略基金大成卓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A類:010369;C類:010370;下稱:大成卓享)11月9日發行,這是大成基金今年發行的第8隻「固收+」策略基金。
  • 三大特色打造另類「固收+」 20年固收實力派女將餘紅攜新品重磅來襲
    宏觀利率低位令老百姓投資理財需求旺盛,然而股市波動大、投研實操難度高,傳統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主打穩健理財的「固收+」產品雖應運而生,賽道也日漸擁擠。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偏債混合基金、二級債基等「固收+」類產品發行總數為70隻,募集總規模為690億元。
  • 凝聚投資大咖,明星產品群星閃耀,深度解密王牌固收團隊的鍊金術
    截至2020年10月底,工銀瑞信旗下的固收類基金(除次新基金)成立以來均實現了正回報,滿五年的「固收+」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均在6%以上;近一年公司「固收+」產品一半以上收益超10%;連續11年都有「固收+」產品獲得「金牛獎」的基金公司,斬獲三大報權威獎項31座……《投資時報》記者 湯巾
  • 「固收+」持續火爆 規模業績雙增長
    在經歷連續兩年的超高增長之後,多位基金人士表示,要適時調低對2021年的預期收益率,構建防禦與進攻更均衡一些的「固收+」資產。「固收+」規模業績雙增長「固收+」基金一般以債券為主,「+」的主流策略是權益、轉債、打新。
  • 凝聚投資大咖,明星產品群星閃耀,深度解密王牌固收團隊鍊金術
    截至2020年10月底,工銀瑞信旗下的固收類基金(除次新基金)成立以來均實現了正回報,滿五年的「固收+」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均在6%以上;近一年公司「固收+」產品一半以上收益超10%;連續11年都有「固收+」產品獲得「金牛獎」的基金公司,斬獲三大報權威獎項31座……《投資時報》記者 湯巾
  • 反脆弱,「黑天鵝」事件中的終極自保指南
    希望用這短短幾千字的文章將這一震撼分享給屏幕之前的你,與大家共同提升反脆弱性,在「黑天鵝」頻出的世界裡,依舊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一.不確定性和「黑天鵝」事件頻發,世界變得越來越脆弱1.如果能夠重啟2020,會變得更好嗎?
  • 太平基金陳曉:追求絕對收益 打造「固收+打新」精品
    「『固收+』產品希望能承接投資者分享資本市場長期紅利的需求,陪伴客戶的投資之路。」陳曉表示。   「固收+」應運而生   在陳曉看來,當下市場上的「固收+」熱潮是行業發展進程中的順勢之舉。具體到『固收+』策略來講,因為權益資產波動比較大,固收類資產收益偏低,所以投資者想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動態調整股債配置,優選個股個券,較好的平衡收益與波動,『固收+』產品就是這樣的定位。」陳曉表示。   不過,陳曉指出,市場上不同的「固收+」產品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固收+』策略有著不同的風格特徵。
  • 首發規模是去年的4.3倍,「固收+」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固收+」產品成為今年基金市場的又一類爆款。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經發行的「固收+」產品數量突破160隻,募集規模向3000億大關逼近。而在去年全年,該類產品發行數量為70隻,募集總規模為690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固收+」產品新發規模將至少是去年的4.3倍。
  • 是時候安利「固收+」了!
    如果擺在面前的是只股票基金,難免有人覺得風險太大;換成貨幣基金麼,零星收益又讓人心有不甘…其實,不願擔大風險的朋友,可以關注下「固收+」基金。它應該是目前基金行業最熱門的產品之一。固收+基金,其資產大部分投到了債券。考慮到債券價格波動小,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這類產品又小比例增配了股票等風險資產。
  • 「固收+」有何魔力?寶盈「祥」系列再推新品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採取「固收+」策略的二級債基與偏債混合基金新發規模同期增幅達185.28%、775.11%,遠高於其他基金新發規模增長。 作為當下的受到熱捧的理財概念,「固收+」到底有何魔力?我們需要先了解, 什麼是「固收+」?
  • 千人千面「固收+」,還看如何理財有招,穩中求利有門道
    那就是「固收+」基金。若說今年是權益類大年,那麼無論是從高質量增長角度,還是市場火熱情緒,2020年都可以稱得上是「固收+」的爆發元年。千人千面 「固收+」產品如何選?先來看看什麼是「固收+」基金。這個可以分為兩部分看,首先是「固收」,即為固定收益,通常是指收益確定性相對更強、風險更小的債券類資產。配置低風險債券資產作為底倉,為組合提供安全墊,獲取風險小的票息收入保證一定收益率。
  • 「固收+」配置能手譚昌傑擔綱,廣發恆信1月6日起發行
    無風險利率不斷下行,「固收+」產品獲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等「固收+」產品規模增長超過4000億元。從投資角度看,「固收+」策略的執行並不容易。一方面,產品中涉及多資產、多策略;另一方面,產品的目標客戶是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他們既不願承當較大的淨值波動,又希望能獲得超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
  • 中歐基金黃華:插上翅膀的「固收+」,切記三條優選邏輯
    日前《大眾證券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歐基金多資產策略組投資總監、固收+團隊負責人黃華。 股債疊加的獨特設計 「固收+」策略股債疊加的獨特設計賦予了這類產品天然的對衝優勢,使得其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尤為如魚得水。 「固收+的核心是用股票和債券的對衝模式,爭取達到整個產品的業績穩健。
  • 上半年「固收+」基金髮行超千億 博時恆盛助力開啟下半年投資
    「固收+」「持有期」雙優策略集結 絕對收益投資副總監坐鎮 「固收+」策略基金是指通過主投較低風險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構建一定的基礎收益,同時輔以小部分權益資產來增強收益,並滿足一定回撤控制要求的基金,主要分布在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中
  • 孫魯閩:南方基金「固收+」領軍人,穿越牛熊的投資攻守道
    來源:互金咖資產荒下,「固收+」產品應運而生。所謂「固收+」是指固收打底,即以信用資質較好的投資及債券標的作為底倉,可獲得穩定的票息收益;權益類資產則採取多策略增強,通過股票、可轉債、新股申購等增強收益。
  • 鵬華王石千管理多隻「固收+」口碑力作新品鵬華安悅即將發行
    在低利率周期和理財淨值化的大背景下,契合穩健理財需求的「固收+」產品站上風口,成為投資者廣泛配置的品種,尤其由行業頭部公司出品、明星基金經理執掌的「固收+」產品更是備受追捧。作為鵬華固收新銳力量,王石千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突出,有「固收+」投資專家美譽。
  •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而在發展資管業務時,又會選擇發展「固收+」的產品,在整個大資管環境下做出特色。萬聯證券這幾年大投入發展的資管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19年行業排名第38位,資管業務的發展卓有成效。崔秀紅稱,公司選擇以資管為發展方向,與時代背景和居民需求的變化緊密相關。「我國改革開放40餘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 吐血整理,「固收+」是什麼、值不值得買,怎麼選……
    來源:七七讀財今年來以固收為基礎,權益來添彩的「固收+」策略產品成為公募界的投資新勢力。雖然「固收+」沒有非常精準的概念定義,但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共識,一般是指通過主投固定收益資產追求基礎收益,同時精選權益資產或通過進攻型策略增厚收益,實現「穩中有進」投資目標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