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一手機、一帳號即可直播的「低門檻」,一面是百萬年薪、千萬粉絲、六位數商家合作的「高誘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博主加入了「吃播」的行列。
為了給觀眾不斷帶來新的感官刺激,向流量看齊的很多「吃播」不僅內容上越趨荒唐,更在效果上衝擊了珍惜糧食、愛惜食物的基本價值底線,「吃相」難看,實應整治。
「吃播」「拼命」出位為吸金
2009年起,一種「我吃飯,你觀看」的直播模式在日韓等國率先發展起來,後在國內流行,被人稱為「吃播」。具體而言,就是主播坐在家中或餐廳的網絡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吃下巨量食物的過程。
因在16分20秒內直播吃完10桶火雞面而走紅的「大胃王密子君」是國內涉足「吃播」較早的主播。她憑藉超大胃口直播進食各種食物,頻繁刷新紀錄,還因與普通人不同的胃部條件參加過某知名綜藝節目的錄製。
「密子君」走紅之後,許多人跟風直播吃飯,效仿她的成名之路。主播通過與美食商家合作、探店試吃、貼片廣告等形式,在快速漲粉後,實現了流量的靈活變現,延伸了網絡「吃播」的產業鏈。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豔玲等學者認為,「吃播」將主播個人的進食行為搬上屏幕,在互動中使受眾獲得了代償性滿足、好奇心滿足、虛擬陪伴、娛樂消遣等體驗。
「吃播」視頻短時間內成為「吸睛」的內容種類。在各平臺搜索「吃播」,大量專職從事「吃播」的「美食達人」「美食博主」已通過平臺V認證。短視頻平臺抖音以「吃播」為標籤的內容分類下,有39.3萬個視頻,播放量達到287.2億次。
「虐式吃播」傷身辣眼睛
為了「吸睛」,憑藉出位、無下限的表演刷新觀眾認知,「吃播」亂象在網際網路場域中愈演愈烈。
隨著競爭的白熱化,為爭奪粉絲注意力,主播紛紛「進階」內容,推出「10分鐘吞下36個粽子」「一口一個,直播吃100對雞翅」等高感官刺激的內容。
短視頻行業工作人員透露,有商家曾對主播提出過「成功挑戰30人份該品牌漢堡並拍宣傳片,獎30萬元」的合作要求。
市場需求觸發主播不斷挑戰「難以置信」的食量。有人辭職成為專職「吃播員」,每天在攝像頭前進食3小時。有主播為鍛鍊食量,持續過量飲水進食,讓胃部增大一倍。
從視頻彈幕中可見,廣泛存在於「吃播」中的先吃後吐或邊吃邊吐,帶來巨大食物浪費的同時,也引起網民的不適。
北京一名主播告訴記者,她去年已靠「吃播帶貨」過上了「日進鬥金」的生活。但直到今天,「為不讓粉絲離開直播間,要以最快速度把食物送到嘴裡,嚼三四下就要吞下去,胃病不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主任醫師魏紅濤說,暴食會帶來急性胃擴張,所致的嘔吐將加大窒息風險。而催吐則無異於「自殘行為」,對食管和咽喉都會造成傷害。
直播平臺務必儘快整治「吃播」亂象
「向流量看齊」「一切為了娛樂」的庸俗內容,不斷消解著主播的底線,違背了勤儉節約的文明風尚,也降低了大眾的審美趣味。
以食量驚人、以假吃催吐為噱頭的「吃播」內容正受到網友的抵制。記者在一些熱門直播視頻下看到了網友「強烈要求封號」「別為賺錢糟蹋身體」等評論。
「向流量看齊的『吃播』內容,既給主播帶來不可逆的身體傷害,也將誤導觀眾的飲食習慣。」魏紅濤說,暴食不僅會導致肥胖、脂肪肝等,還易引發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還可能誘發急性心腦血管意外。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尚未成形的階段,容易被此類具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內容帶偏,產生模仿行為,養成不良嗜好。希望平臺生產更多倡導健康飲食理念、傳播優秀飲食文化的視頻內容。
受訪學者認為,「吃播」不能止於展現食物的表層符號,更要著力挖掘傳統美食的文化價值。王豔玲建議直播平臺對主播提高內容發布門檻,採用身份識別等認證方式,加強內容審核和考核,篩選過濾掉獵奇、低俗的「吃播」內容,對上傳不當內容的用戶實行封禁制度。
目前,部分視頻平臺正加大對「吃播」內容的監測和管理。在B站搜索「大胃王」「吃播」等詞時,出現了「珍惜糧食,合理飲食」等提示語。直播平臺鬥魚表示將加強對美食類直播內容的審核,杜絕餐飲浪費,營造清朗的直播氛圍。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