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奧荷德混戰 3000元級HIFI耳機橫評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橫向評測】最近5、6年,高端HIFI耳機市場格局已經經歷了全面的清洗。原本動圈旗艦耳機價格已經從原本的3000元級別一躍上升到了萬元級,平板、靜電耳機也在近2年悄然普及(感謝漫步者的收購)。加上消費力的膨脹,目前許多發燒級玩家對於耳機購買,都會直接聚焦在這類萬元旗艦上。而相對的,曾經的旗艦價格段的產品,則成為了許多新入門用戶的選擇,通過將3000元價位段產品聚集在一起做一個橫評,則是筆者本次的目的所在。

  本次橫評的目的,無非是為一些初入門,但是又有錢買耳機的,提供一個參考與對比。事實上,到了這個級別的耳機,聲音素質個個都是非常過硬的,但每個廠商對於聲音或者產品定位的理解都有所區別,所以不同品牌不同型號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在此我們評測室也特意挑來了7款市面上依然在售的耳機進行評測,務求提供一個可靠的選擇參考。

  本次橫評帶來的產品包括(名字順序僅代表產品送到評測室的順序):HIFIMAN HE400I、鐵三角AD1000X、飛利浦 Fidelio X2、AKG K712 Pro、漫步者STAX 407、拜亞T90、森海塞爾HD650。這七款耳機目前售價均為3000元附近(前後不超過500元),可以說大家都是屬於同一個級別的產品。

  而音源方面,則選擇了EMU-1212M與Cayin DAC作為解碼輸出,搭配琥珀II耳放以及STAX407專用的006耳放。在此也特別鳴謝廣州訊禾和珠海斯巴克對這次橫評提供的大力支持。

HIFIMAN HE400I


HiFiMAN HE400I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HE400I相對上一代HE400在外觀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頭梁設計完全顛覆了原有的設計形式,整體造型更加豐滿,不再像上一代一樣顯得單薄。而耳罩部分則保持了HIFIMAN一貫琤亮外殼加上明顯的網格。而且不要忘記,HE400I是一款平板式耳機,在同類型產品中,HE400I的價格已經算是非常親民了。

 

  HE400I的頭梁部分改變明顯,假如了自適應頭帶同時以一條長條鋼條進行作為加固的頭梁。保證了耳機的牢固同時提升了舒適度。

  碩大的原型耳罩,蜂巢狀網格,隱約可以看到內部的平板單元。而耳罩部分也有特別設計,耳罩外圍用皮革包裹,接觸耳朵的部分則露出舒適的天鵝絨,這樣做法可以讓耳罩更加耐用同時不減低舒適度,另外仔細觀察能看到耳罩下方是有一個凸起部分,也算是一種更貼合耳朵的設計。HE400I為雙邊出線設計,接口屬於改良型的MMCX接口,加入了特別的螺旋固定設計,能杜絕線材接觸不良的問題。

鐵三角AD1000X


鐵三角 ATH-AD1000X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鐵三角ADx系列開放式耳機是鐵三角幾年前發布的全新系列,一貫愛做封閉式耳機的鐵三角難得有開放式產品,對筆者而言是喜聞樂見的。這次評測的AD1000X也是該系列中高端的型號。在外觀上,ADX系列其實並沒有太大分別,主要是從AD1000X開始,耳機腔體的外殼都改用了金屬材質,在重量上會有稍微的增加。

 

  通透的開放式網格,以及獨特的自適應頭帶,都是ADX系列的標誌,而鐵三角的頭帶設計,也可以說橫評耳機中最舒適的。

 

  貼合耳朵的絨質材料與一般常用的天鵝絨不同,而是選用了麋皮絨質。AD1000X阻抗很小,只有40歐姆,加上102靈敏度,在本次橫評中算是最好驅動的耳機在之一了。所以AD1000X默認的插頭也設計成3.5mm,方便轉換。

飛利浦 Fidelio X2


飛利浦 Fidelio X2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事實上Fidelio X2在外觀上相比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依然是沉穩深邃的全黑色外形,實際上X2帶來的更多的是細節上的變動。如果沒有對比的話,第一次見到X2的人相信並不那麼容易說得出X2的外觀有那些改變。

 

  Fidelio X2造型上與X1並無太大區別,但是細節上的變動還是很多的,首先是X1的連接腔體和頭梁的一圈銀色的固定環,從銀色變成了黑色。而網格部分,則從X1的黑色變成了X2的銀色。此外頭帶的硬皮革也從X1的深褐色變成了黑色,整體視覺印象也就更加沉穩了。耳墊部分以一如既往地高規格,絲絨質地的外襯包裹著記憶海綿,舒適度恰到好處。

 

  X2耳機的頭梁依然是用上了自適應設計的頭帶,頭戴選用了3D立體式網格的尼龍纖維,這種設計在坐墊以及背包肩帶也比較常用,透氣性更加優秀。

AKG K712 Pro


AKG K712 pro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K712 Pro,算是AKG一款公布得比較低調的產品,外觀上可以看得出,是由K702周年紀念版小改而來,但其官方定位是和K240HD等監聽耳機同屬專業級產品,這也意味著它的聲音以及定位,都和消費級HIFI的K701和K702略有不同。

  K712 Pro依然是保持了AKG經典的外觀造型,但是在視覺上則用上了黑色+橙色這樣略顯低調又帶有一點亮騷的搭配,似乎比較適合悶騷型用戶。

 

 

  自適應頭帶、天鵝絨耳罩,這些都是標配了,而K702的可換線設計也得到保留,發燒友可以自行更改線材來玩,而錄音室用戶也可以不用擔心線材損壞。

漫步者STAX SR407


漫步者 STAX SR407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來自日本的STAX一直以來都是發燒友心中的神話產品,主要原因是STAX產能不高,加上缺乏國內的代理使其產品一直無法在市場上流通。而在2011年漫步者正式收購STAX之後,終於給STAX在大陸的普及帶來了強大的支持。而本次橫評就是選則了STAX中端靜電耳機——STAX SR407。

 

  STAX SR407算得上本次橫評的一個「異類」,原因有二:一個是其外形特殊,長方形的耳罩腔體,就像兩個音箱放在耳朵上。

 

  其二是由於其特殊的靜電換能原理,一般動圈耳機使用的耳機功率放大器根本不能驅動靜電耳機,所以STAX耳機必須搭配專屬的耳機功放才能正常使用。所以STAX耳機的線材和插頭都是經過特殊設計的。

  另外,STAX SR407的頭梁設計比較簡單,本身採用塑料材質頭梁,內部自適應頭戴接著一個滑軌就是SR407的佩戴設計了。由於整個耳機結構較為單薄,所以佩戴時最好雙手拿起和雙手放下,比較注重使用者的後期保養。

拜亞T90


拜亞動力 T90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T90的外觀與DT880其實非常相似(應該說拜亞大部分耳機樣子都很像...),最大區別其實是耳罩的網格,但整體依然是拜亞一貫亮銀色,在視覺上就已經給人一種乾淨直白的感覺。

 

  拜亞動力T90耳機的發聲腔體製作工藝顯得非常精緻。褐色的網罩搭配銀色的外殼顯得更加高貴,雖然網格的密度很高,但T90依然是一款開放式耳機。

 

  T90的阻抗較高,250歐姆,102db靈敏度的設計使得他依然是一款需要耳機功放來驅動的產品,不過其插頭依然是3.5mm的設計。

森海塞爾HD650

  森海的HD650還需要介紹嗎?這款從2004年發布至今已經10個年頭的產品,由於HD650阻抗高達300歐姆,必須使用耳機功放驅動,而當年為了如何能伺候好這款耳機,發燒友都在沒日沒夜的進行討論。而隨著HD800的發布和現在人們錢包的逐漸膨脹,HD650也不再像當年那樣顯得有點高高在上了,所以即便十年後,HD650也依然是眾多發燒友討論的焦點之一。


森海塞爾 HD650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本次評測的HD650由於是試聽樣機,在外觀上相對來說會顯得比較老舊。不過其經典的鵝卵石造型耳罩還是讓人一眼就認得出。

  可換線也算是森海旗艦耳機的一個經典設計,所以它為發燒友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折騰」門路,相信也是很多人是通過森海耳機,來認識到「卡達斯」這一國外的發燒線材品牌。

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與音樂

回放設備

EMU-1212M 音效卡
Cayin DAC11 解碼
Golden Wave Amber II 耳放
STAX SRM-006TS耳放

音樂曲目

Bullet For My Valentine - Scream Aim and Fire
Hans Zimmer - Mountains
澤野弘之 - Mobile Suits
Miles Davis - So what
孫燕姿 - 渴

硬體介紹:

 

 

  本次橫評主要使用的Cayin的DAC11作為主要音源,該款解碼USB部分為XMOS方案,解碼晶片為德儀的PCM1792,最大支持129db的動態範圍,支持24/192高清音源自然不在話下,由於內部使用了採用2隻6922EH電子管作緩衝放大,所以整體聲音相對比較溫暖。

 

  琥珀II耳放,是近幾年廣受發燒友喜愛的琥珀耳放升級版,這個由高登音頻工作室生產的耳放,無論做工還是設計都超越了一般國產品牌的水平。該款琥珀2耳放相比一代最大的特色是將整個電源模塊獨立,同時在接口數量上大幅度增加,總共支持兩組RCA模擬輸入和兩組XLR平衡輸入。而在輸出方面也支持兩組RCA加一組XLR的前級輸出,以及前面板的兩組平衡耳機輸出口加6.35MM輸出,可以說是一款全能型耳放。

  既然帶上STAX耳機,自然需要有STAX耳放了。官方搭配SR407的耳放型號為SRM-006ts,把它和SR407放一塊,就是一個名為SRS-4170的套裝了,最後說一句題外話,SRS-4170價格為9999元。

主觀聽感分析(1)

  本次聽感,依然是兩名編輯分別對7款耳機進行試聽並獨立評分,由於編輯使用曲目或者個人音樂風格欣賞取向的不同,評分難免會有衝突之處,但作為一個參考,也希望各位能看完我們的評語。

HIFIMAN HE400I


 

  頻響:HE400I的聲音屬於比較醇厚和平衡,他的低頻厚實不會發散,中頻質感酥鬆不會糊成一塊,中高頻帶有一點點拉高使其聲音有點亮感,美中不足是高頻延伸並不算特別出彩,但整體的三頻的平衡銜接度而言,比起上一代HE400要做得好許多。屬於非常耐聽、雜食類的聲音,適合小編制古典以及流行人聲等。

  聲場,HE400I聲場為典型的橢圓形,橫向聲場明顯,縱向聲場不算突出,在這次橫評產品中屬於中等級別。

  解析,HE400I本身非常平滑順暢加上偏向低頻的聲音會讓人忽略掉解析,但是該有的解析還是能做到,作為平板耳機而言,信息量豐富而又耐聽本身也是非常難得的。

  音色:厚實偏暖,是HE400i的主要風格,同時高頻調音恰到好處是的整體聽感都有所提升,也是筆者對HIFIMAN耳機改觀的一大原因(估計又要被教育聽音觀了)。

拜亞T90

  頻響:T90作為特斯拉的次旗艦,在音質上與T1的差距其實並不算大。高頻亮麗、清晰,帶有一定顆粒感,延伸在本次橫評中也算是非常出色的(不過小編還是更喜歡DT880的高頻)。拜亞全新的特斯拉系列的中頻都比之前上一代旗艦顯得更加厚實,但是整個的中頻的細節依然都非常豐富,雖然T90低頻相比上一代經典DT880系列要多了一點,但是整體下潛還有量在橫評耳機中都不能算多,到了30Hz就衰減明顯,但勝在低頻瞬態比較快。

  解析:T90聲音細膩,解析力度在本次橫評產品中屬於中上水準,細節、泛音都比較清晰和豐富。

  聲場:T90聲場適中,橫向聲場明顯,縱向一般,適合古典器樂。

  音色:直白偏冷的音色,一向是拜亞的特色,但直白之中又聽著非常舒服,一點都不乾冷。

STAX SR407

  頻響:STAX407雖然只是一款中低端的經典耳機,但是他的聲音在同級別的競品中依然保持了很大的優勢,高頻不算太刺激,顆粒感明顯,聽起來非常舒適。缺點是速度並不算快。中頻輕快寬鬆、不肥厚,同時保持了一定的通透。可以說是保持了一個很適中的狀態。靜電耳機似乎低頻量都不多,STAX 407亦如此,低頻下潛到40hz,量也並不是特別地多。

  解析:解析可以說是靜電耳機的強項,407也算是本次橫評中解析力最好的一款產品,聲音細節在407面前都被刻畫地恰到好處(當然解析最好的還只能是009了)。

  聲場,407的橫向聲場屬於比較自然的,不會特別誇張,在橫評耳機中也並不是最寬廣的,但是難得的是他的縱向聲場非常出色。這一點在耳機中還是比較難做到的。

  音色:407音色整體就是非常地溫潤、舒適,在不影響解析和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耐聽,是傳統HIFI發燒友都會非常喜歡的銀色。

AKG K712 PRO

  頻響:整體而言,K712 Pro的三頻分布顯得他的聲音屬於非常中庸,沒有太明顯的特色,三頻沒有太明顯起伏,K712 Pro的高頻與大家熟悉的K701有所區別,而與K702比較相似。相對會變得硬朗一點,而延伸等方面則基本相似,整體柔順不刺激,而沒有顆粒感。K712中頻厚度要比K701等要顯得厚實許多,加強了這個頻段人聲以及樂器細節的演繹,這也是為了成為一個專業錄音室參考耳機而做的修改吧。不過這也只是相對的,雖然整個結像也不像K701那麼飄逸,但人聲部分其實還是算比較清秀的,K712PRO的低頻是有所加強的,所以也導致了中頻顯得比較厚實,但速度並不算特別快。

  解析;既然是錄音室用的參考耳機,解析力自然不能太差,K712 Pro能較好的區分好樂器的層次,大動態加多重奏時也能hold住不混亂。

  聲場:AKG高端耳機的聲場一向寬鬆大氣,K712 Pro自然不例外,定位比HD650要遠一點,但空間感塑造不如HD650。

  音色:由於是針對錄音室的產品,中正就是K712 Pro的音色特點,不偏冷不偏暖,就是走中間路線,或許有些發燒友不一定能接受。

森海塞爾 HD650

  頻響:HD600相對偏暗的高頻,在HD650上有所改善,相對增加了一定亮度以及顆粒感,使得聽感更加舒服,但高頻延伸而言,HD650依然並不算特別出彩。中頻偏厚,質感較鬆軟,同時比較溫潤,但也因此有人覺得HD600和650低頻太多顯得整個聲音很肥厚,不過使用一個較好的耳放後,HD650的低頻其實還是可以表現得比較自如的,速度不算快,但也至少不會悶。

  解析:解析或許是HD650的軟肋之一,相比其他產品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層次感以及細節表現都只能算是不錯但還談不上優秀。

  聲場:眾所周知HD650以大聲場而聞名,所以驅動完善的HD650,聲場並不需要太過擔心,不過雖然還是沒有新一代旗艦HD800那種誇張的聲場,但是對於一般的交響樂,其大氣的聲場還是應付有餘的,放在本次橫評中,HD650依然能在聲場這方面佔有很明顯的優勢。

  音色:HD650最大的優點就是音色溫暖、溫潤大氣,雖然解析能力一般但整體聽感非常更舒服。

飛利浦 Fidelio X2

  頻響:X2的聲音有點像典型的微笑曲線,高頻比較亮,透明度相較前一代產品有進步,延伸性也比較出彩,不過高頻由於前端的變化,容易控制不住變得粗獷起來,這次琥珀2對X2的控制還算靠譜,高頻不會變的特別尖銳刺激,中高頻泛音也保持了細節。X2對比X1最大改變在於中頻,整體中頻還是變得更薄了,不再是X1的肥厚聲。首先結像相對拉開了距離,質感相對而言比較密實,整體聽感也做得更好了。X2低頻量充沛,同時低頻瞬態反應也很快,下潛到了30hz依然比較明顯。

  解析:X2的細節展現能力非常充足,不過聲音線條偏硬,不算耐聽。

  聲場:X2空間感營造得比較寬廣,縱深感都非常明顯,個樂器的層次表現亦頗為出色。

  音色:雖然整體偏中下盤,但加上比較亮的高頻,X2整體可以說屬於非常有激情的一款耳機。

鐵三角 AD1000X

  頻響:高頻比較飄逸、延伸性佳,另外不會特別刺激的高頻是鐵三角的特色。中頻偏薄、質感比較脆,整體不會顯得厚實而是非常清秀的中頻,女聲會顯得比較空靈,中高頻部分泛音比較豐富。低頻量偏少,下潛也只去到40hz,鼓聲會有點偏幹,可以說是調音的問題。

  解析:雖然偏向高頻,但AD1000X對於細節的表現能力不算特別,層次感不會特別明顯。

  聲場:AD1000X聲場表現比較自然,但不算寬廣,屬於該是哪兒就是哪兒,另外雖然AD1000X很容易推響,但是前段素質較弱的話(例如用MP3),聲場會顯得小了一圈比較不自然。

  音色:雖然三頻表現在本次橫評中並不是特別出彩,但是AD1000X的獨具特色的音色還是能夠抓住不少人的耳朵,帶有一定音染的整體小清新的風格適合輕音樂以及部分小編制協奏曲或者爵士的演繹,當然也有不少人稱其是「ACG神器」,雖然筆者喜歡AD1000X的音色,不過對這稱號就不發表意見了。

主觀聽感分析(2)

STAX SR407

  靜電耳機的赫赫大名,相信對耳機有所了解的朋友都會聽過。而本次STAX SR-407送測,對於小編來說的確是一件相當值得高興的事情。在搭配自家SR-006st耳放的情況下,這套官方西裝的表現可以用「恰到好處」來形容。相比於本次參選的T90,西裝下的SR-407聲場要更大一圈,達到音樂廳的水準。在足夠偌大的聲場下,音樂元素的定位更加從容細緻,使得整體聽感有了寬鬆的基本保障。

  SR-407的三頻表現真正做到了均衡,能量分布在本次橫評的耳機中顯得相當合理,無論是古典樂還是流行樂都能有還原度相當高的表現。且中頻稍微進行了潤色,使得人聲演繹帶上了幾分感情,流行樂的表現相當出色。在SR-006st耳放的驅動下,無論是解析力、分離度還是結象都相當出色。使用STAX這套西裝欣賞音樂,很容易就忘記了周遭的環境和時間,全身心投入其中。唯一阻礙入手的,或許就是整套西裝的價格了。

AKG K712 PRO

  K712pro作為K601的後續作品,其聲音表現繼承了前面型號K701的整體風格,顯得大氣且淡靜。如同AKG以往的旗艦耳機產品,K712pro致力於人聲的表現,還原度在本次的橫評產品中屬於中上的位置。人聲距離適中,在這樣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中低頻厚度並予以調色,使得更加適合欣賞音樂。唯一不足的是考慮到聲音整體性,高頻延伸和亮度稍微遜色,因此對於弦樂的表現有所不足。

  在聲場方面,K712pro的聲場不大卻規整,類似於常見的小舞臺表現。在有限的聲場範圍中,聲音的分離度仍然有著一定保證,加上不錯的定位感,能夠較好地還原小編制音樂的臨場感。加上將聽者聽感置身於皇帝位的感覺,K712pro的聲音相當適合聆聽泛流行和小編制音樂。

拜亞T90

  繼承拜亞動力的聲音傳統,T90的中高頻表現相當優質,延伸度和亮度的優勢使得其高頻表現相當清澈舒適,對於弦樂的表現相當出色。同時,T90的解析力及分離度的表現在本次橫評產品中相當優秀,僅次於SR-407,配合比712更大的聲場,以及到位的瞬態和動態表現,使T90相當適合聆聽古典樂。

  在其餘兩個頻段的表現上,T90的低頻屬於保證質量不重量感的調教,下潛為先量感隨後的調教能夠為古典樂提供足夠的底氣,但對於泛流行來說則顯得偏少。在中頻表現上,其人聲中性偏冷,聲音距離略近,間或會有齒音。結合其中高頻和聲場等元素考慮,喜愛聽流行樂的朋友如果對T90有興趣的話,最好先試聽再購買。

鐵三角 AD1000X

  鐵三角之前的產品都給人女毒的形象,AD1000X的調音去向自然也不例外。AD1000X聲音整體能量感充沛,其人聲距離較K712要更貼頭一些,且在中低頻有明顯的量感增加以便對聲音整體進行染色,使得流行樂的聽感更有味道,尤其是在人聲的演繹上顯得相當甜潤。高頻延伸和712類似,都是為了配合中低頻表現延伸度有所削減,但亮度要出挑很多,抓耳朵同時也更加容易造成聽覺疲勞。

  在聲場上,AD1000X的聲場要較K712更小一些,類似於小酒吧聲場,因此在表現小編制的時候只能到達剛好的程度。另外,AD1000X雖然有著比較飽滿亮澤的聲音,但其解析力和分離度其實比較一般,聲音殘響偏多,使得聲音聽起來感覺不夠乾淨。因此,最為適合AD1000X發揮實力的場合,是在泛流行樂上,尤其是側重人聲演繹的音樂中。

HIFIMAN HE400I

  小編對於HIFIMAN以往的產品並不是那麼認同,其調音總是讓小編覺得聽起來有些煩躁。但HE400i的表現卻和之前的HIFIMAN耳機有著明顯的差異。HE400i第一耳感覺是三頻均衡,從容大氣的聲音,和往常hifiman平板耳機強調「松潤甜」的偏向中低頻調音呈現出差別。對於音樂元素的還原也較為中正直白,無論是高頻的延伸還是低頻的下潛都有較為不錯的表現,人聲也擺脫了之前較為甜潤的模式,感覺比較直白。

  在聲場上,HE400i的大小與T90類似,能夠保證在演繹小編製作品的時候營造出足夠的空間感。但與聲場形成差異的是,耳機的分離度不足,音樂元素顯得有點擁擠,讓人納悶為何已經有了這樣的聲場但為什麼聲音還要擠在一起。同時,耳機的解析力也顯得不足,聲音的清晰度不夠到位。值得一提的是,HE400i上述的表現是在推力充足的前端驅動下達成的,否則聲音會顯得輕薄,發虛無力,表現要打上一個折扣。

飛利浦 Fidelio X2

  第一耳聽飛利浦X2,小編認為它和和之前提到的HE400i類似,同樣是有著比較均衡的三頻表現。在仔細聆聽之後發現,相比於HE400來說,其聲音要更加飽滿熱情的同時中頻稍微有點凹,而高頻的延伸和低頻的下潛也要更加明顯。這樣有力的聲音對於演繹交響樂團的作品相當出色。而在人聲演繹方面,低頻量感稍微有點多且生硬,高頻亮度略明顯。這樣的聲音會很抓耳朵但也會帶來一定的聽覺疲勞。

  至於在聲場方面,X2的聲場大小在本次橫評產品中處於中遊位置。而在聲音的解析力上,X2演繹下的音樂元素稍微有點粗糙,聲音的分離度也顯得有些不足,這可能是受到了其飽滿聲音的影響。總體來說,X2在評測的過程中呈現出對於流行樂和古典樂更為兼容的特性,對於認為自己聽歌較為雜食的朋友來說,X2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森海塞爾HD650

  作為一款已經銷售超過十年的耳機,雖然森海塞爾已經推出了HD800取代其旗艦地位,但HD650仍然被許多朋友所喜愛。放在本次橫評中來說,即便我們也聆聽了改換平衡線的版本,但仍然覺得其解析力、分離度和聲場表現和本次參選的某些產品比較已經處於下風。對於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新入燒的朋友來說吸引力也許會沒那麼充足,那麼為什麼仍然會有那麼多朋友會喜歡這款耳機呢?

  在聆聽一系列的器材和樂曲並進行比較之後,小編認為HD650仍然能有很多朋友鍾愛的原因,是其整體的聽感。就三頻分布來說,其實HD650是偏向於中低頻的,這使得其在演繹古典樂的時候顯得相當飽滿有力,不過其高頻便相應顯得有些黯淡,延伸度也顯得不足。但森海將聲音的分離度和結象處理得相當巧妙,使得聽者很容易被其從容淡定的聲音所吸引。可以說,HD650有其經典的價值,但其硬素質表現的確已經脫離了時代需求。

橫評小結:

STAX SR407:

  SR407由於其換能原理使得它的外觀以及使用都與常見的動圈耳機有很大區別,雖然耳機單個售價僅為3099元,但是必須搭配另外的耳放使用,整個系統價格為9999元,這一點,使得這款耳機的購買門檻實際上會比其他耳機要來得更大。但是付出總是有匯報,本次橫評中,SR407獨特的魅力同時抓住了兩名編輯的耳朵,雖然其素質在STAX耳機中只是中等偏入門耳機,但是對比同級別的動圈耳機中已屬非常優秀的水準。而要更好地使用它,除卻門(qian)檻(bao)要求高,靜電耳機對前端音源較為敏感的特性也需要用戶使用較高素質的音源才行。

  相信每一個燒耳機的人,在最早都夢想擁有一款HD650或者HD600,作為當年動圈耳機的皇者之一,HD650的聲音至今依然很受歡迎,不過其素質,在今天看來已經稍顯不濟,或許是整個行業對於耳機的調音方向都有所改變了,就連森海自己的新旗艦HD800都走向了與HD650完全相反高冷風格。但優異的聽感,依然是你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對於AD1000X兩位編輯的意見還是有點出入,一位比較喜歡其清新的調音風格,而另一位則認為其失真比較明顯,所以鐵三角的耳機調音向來都是非常有特點的,註定只能迎合一部分受眾的喜好。但不可否認的是,AD1000X是橫評中佩戴舒適度最高的一款產品,耳機戴在頭上幾乎可以忽略其重量。另外,不要忘記AD1000X是本次橫評價格最低的一款產品。

  早期T90上市時價格非常高,如今已經進入3000元級別的行列,作為一款新系列的次旗艦而言性價比非常之高,兩位編輯對T90的聲音都非常滿意。就筆者認為,T90單邊出線加上無法換線的設計,使它更適合一些不太愛折騰的入門燒友選擇。

  早些時候筆者寫這款耳機首發評測的時候,Fidelio X2官網售價為3999元,而在上周的國內發布會上已經更改為2999元,所以這次X2也能順利參加到這次橫評當中。對於這款耳機,可以看得出近幾年來飛利浦對於發燒市場的重視,無論是調音還是設計都是符合Fidelio的用心之作。而X2最大的問題,也就只剩對前端較為挑剔了。選擇好的耳放和音源的話,X2不會讓你失望。

  雖然國內有部分發燒友對HIFIMAN的耳機頗有微詞,但事實上這款HE400I均衡的素質的確能做到在與國外同級別對手對比也無所畏懼,也讓筆者對HIFIMAN的耳機大大地改觀,HE400I在直推也能發出不錯的聲音,但是接入臺式耳放,其聲場的提升也是非常之明顯的,總體來說適合喜歡各種音樂的發燒友作為初嘗平板耳機的選擇。

  

  相信還是很多人會吐槽,為什麼不拿「大手辦」——也就是K701評測呢?雖然K701上市之初高達3000元,但如今這款耳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已經跌破2000元大關,另外秉著測新不測舊的原則,我們還是選擇了AKG更新的產品K712 Pro進行評測。而事實上K712 Pro的素質雖然沒給人太巨大的驚喜,但也至少不會讓你失望,中正的聲音也符合其參考機錄音室使用的定位。

 

  編輯們雖然水平有限,但依然希望能為各位買耳機提供多一個可以進行評判的參考。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在評論中留言我們將稍後進行解答(另外歡迎批評指正,但說咱收錢之類的噴子還是請回吧)。這次橫評能夠順利進行,也要感謝廠商以及經銷商們的支持(再次鳴謝珠海斯巴克和廣州訊禾)。

相關焦點

  • 這才是真消費級HiFi耳機 smabat x1 帶有手動調音濾波電路入耳機
    2021年即將到來,小蝙蝠科技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20年是充滿危機和機遇的一年,對於小蝙蝠科技來說更需要一款真正普惠的產品,給大家和小蝙蝠科技都帶來一些喜運,20年即將結束,我們正式發布旗下第一款消費級hifi耳機smabat x1。
  • 千元HIFI耳機新星——山靈AE3體驗
    有時候想帶上耳機聽聽歌,我覺得這份獨處的靜好來之不易,便打算給這5分鐘的歌曲裝進hifi播放器裡,戴著新入手的三單元動鐵耳機ae3,感受著來自高、中、低頻的律動。關於我的AE3包裝方面很簡潔、乾淨。這次的「星空藝術面板」,讓我想起了梵谷的《星空》,又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畫畫的那段日子。
  • 2020年 618大促 千元級最值得買的幾款有線HIFI耳機評點
    618最值得買的5款千元hifi耳機文/聯合測評:618快到了,一年兩度的剁手盛會又來了,各大廠家都拿出了自家旗艦或者是明星型號,做了非常多的促銷,很多都是歷史最低價。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並非打折厲害的就好,也要看產品是否本身值得購買,本文中主要還是依據耳機是否好聽為基本原則,再結合價格給大家推薦,本文推薦的產品不一定是折扣最大的,但一定都是歷史最低價。綜述:森海塞爾作為老牌hifi企業,一直以來以動圈見長,如今推出了ie40pro,官方定位為不適合便攜設備入門監聽產品。
  • 日本發燒HiFi品牌final推出首款VR遊戲耳機VR3000 售價為524元
    日本發燒HiFi品牌final日前推出旗下首款針對VR遊戲的耳機——VR3000 for Gaming,目前已經上架Audio46等零售商店,售價為79.99美元(約合人民幣524元)。  成立於1974年的final,已經有超過40年歷史,雖然在坊間的名氣不如家電品牌般響亮,但對很多專業級玩家而言,卻與高品質音樂畫上了等號。  說回產品。作為藉由「雙聲道立體聲(Stereo)錄音技術與雙路立體聲(Binaural)錄音技術所生成的音源差異」這項final自研成果而生的VR系列產品,VR3000注重重現雙路立體聲聲場,從而帶來沉浸式的音頻體驗。
  • 千元級HiFi耳塞初燒向攻略
    對於對音質有一定要求、又擔心在水很深的網上買錯的初燒進階向玩家,通過發聲單元來判斷耳機的大致走向不失為一個有助消費決策的捷徑,本文提供的僅僅是一種選購思路,必存在「以偏概全」之嫌,但仍有理可循,若結論涉及型號有所偏頗,請勿對號入座。
  • 各有千秋:橫評五款主流千元HiFi耳機
    根據筆者所在的多個HiFi交流群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有高達40%的HiFi玩家會選擇處於1000-1500元價位的耳機產品。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參考,本次筆者在千元價位挑選了五款主流HiFi耳機進行橫評:qdc天王星/1441元、水月雨KXXS/989元、飛傲FH3/998元、飛朵小行星/1234元、天使吉米HANA/988元。
  • 日本發燒HiFi品牌final推出首款VR遊戲耳機VR3000
    日本發燒HiFi品牌final日前推出旗下首款針對VR遊戲的耳機——VR3000 for Gaming,目前已經上架Audio46等零售商店,售價為79.99美元(約合人民幣524元)。
  • 售價199元!日本奢侈耳機品牌Final發售 E 1000
    小眾奢侈品耳機廠商-Final,繼去年推出了E系列耳機後,讓不少用戶對這家一直以把耳機打造成奢侈品形象的品牌有了新的認知,E系列深耕入門級耳機市場
  • 2020年最值得購買的3000-5000價位段hifi入耳式耳機大橫評
    曾經3000到4000這個價位段是當之無愧的旗艦耳機價位,而如今動則上萬的hifi耳機已經脫離了普通發燒友的視線,而3000-4000價位作為守護普通發燒友利益的最後尊嚴,一些好產品也拿出了真旗艦的技術水準,甚至一些方面達到了萬元級水平。
  • 英國HIFI媒體最愛的中國耳機品牌 推出便宜到死還腰斬價的黑耳機
    聲美soundmagic,這個佛系了十年的國產耳機品牌,最近推出一款準入門級入耳式(三鍵線控)耳機——ES30C,官方售價139元。記憶中,這是該品牌迄今最便宜的型號。由於近期各電商平臺都在預熱618大促,目前這款新品的價格也是極具誠意——下到了「腰斬」級別的59元,具體的可去天貓旗艦店看。
  • 百元級HiFi藍牙耳機,波耳BO-T1S分頻三單元平民HiFi耳機評測
    現在藍牙耳機使用越來越廣泛,無論大小廠家都推出自家產品的藍牙版本,而藍牙耳機分為真無線藍牙耳機和掛脖式兩種,而後者的連接穩定性、待機時間甚至防丟性都超過前者,對於一些對於便攜沒有極致要求的人群非常實用。
  • 西方不亮東方亮,一文看遍2020年HiFi圈
    國內燒友自創說法之"耳機四大廠"——森海、拜雅、AKG和歌德,甚至沒有拿得出手的hifi新品: 森海還在吃ie800系列和hd800系列的老本,結果沿用了7mm XWB微動圈單元的ie500pro持續翻車、價格崩盤,2020年唯一有看點的新品也僅有75周年版HD800s,可惜只是包裝了一個土豪金外殼;
  • 千元級藍牙耳機上佳之選——簡評拜亞動力BLUE BYRD無線耳機
    無線藍牙耳機對於每個成熟的耳機廠家來說顯然是必不可少的產品線,就算是作為德系耳機巨頭的拜亞動力,除了通過旗艦級有線產品鞏固自身HiFi耳機界的地位外,如今也順應了市場潮流推出了一系列的無線耳機。隨著無線大潮的來臨,拜亞動力如今考慮的則是進一步拓寬自家無線耳機的產品線,除了上面說的無線版阿凡圖和無線版謝蘭圖這兩個佔據高端領域的產品外,近段時間推出了一款千元級的無線藍牙耳機——BLUE BYRD。從定位上來看,BLUE BYRD似乎由拜亞動力的SOUL BYRD隨身耳機繼承和轉化而來,但明顯更為高級。
  • 2020年千元國潮耳機最值得買4款耳機大橫評
    對500~1500這個千元價位區間的最熱的便攜入耳式耳機進行系統性的評測。同時針對各耳機的特點,進行風格分類,幫助大家挑選符合自己喜好的耳機。性價比鐵拳弱水科技qt7pro 中華699RMB特點:低音勁性價比高 雜食女毒 不適合不喜歡低音的用戶隨著國內耳機行業的發展,國產hifi耳機越來越知名,佔據了全世界hifi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 這3款HiFi器材即將絕版
    索尼「金磚」WM1Z自2016年發售以來始終堅挺,後繼機型遲遲沒有消息,耳機產品線裡的「雙旗艦」——IER-M9和IER-Z1R與上一代高端圈鐵XBA-Z5同樣間隔了4年有餘;大耳機則更為誇張,AKG的旗艦K812PRO已過「7年之癢」,森海塞爾的HD600s與HD650相差了13年,索尼過了14年才「想起來」要更新自家的萬元級頭戴大耳……
  • 史上超強15款真無線藍牙耳機橫評
    尤其像真無線藍牙耳機這樣的貼身之物,非常的追捧。放眼望去,地鐵裡一半以上的小夥伴都戴著各式各樣的藍牙耳機……到底是新趨勢還是玩噱頭?讓我們一起看看時下流行的15款真無線藍牙耳機橫評,真面目到底如何?省去了線材的束縛,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運動時的佩戴,佔據絕對性優勢。  第二 聲音傳輸原理不同。  和傳統的有線藍牙耳機依靠線纜進行聲音的傳輸不同,真無線藍牙耳機左右耳功能有著截然的不同,其一為發射器,另一則要和發射器連接,才可以發聲。  第三 續航和充電問題。  由於真無線藍牙耳機的耗電量較大,因此續航通常不會特別長,充電頻率會比有線耳機多。
  • 這家日本品牌可讓你的女友放棄耳飾 選擇耳機 FINAL E3000評測
    E3000的外殼是一眼就能讓人愛上的,這一點有些超我預期。對比印象中的E2000,E3000視覺上似乎顯得很大(實際一樣大),而且很有價值感。E3000僅憑樣子也能吸引不少人。體驗這耳塞期間,內心無數次感嘆FINAL的設計水平真是太強。它是可以作為一種首飾出現在你耳朵上的。對比E2000。僅以肉眼觀察的話,E2000是不如E3000顯得貴。
  • 3000元左右的耳機哪個牌子好,5款熱銷性價比型號推薦
    一款靚麗炫酷,音質優良的耳機,可以陪伴您度過愉快的運動時間。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3000元左右的耳機品牌,一起來看看三千元左右的耳機哪個型號好,哪款性價比高。3000元左右的耳機熱銷性價比型號推薦:1.索尼XBA-Z5,參考價格:3499元2.森海塞爾HD660S,參考價格:3339元3.鐵三角ATH-LS400iS,參考價格:3288元4.寶華韋健PX7,
  • final 發布 VR3000 VR 遊戲用入耳耳機,售價約 500 元
    IT之家12月4日消息 日本耳機製造商 final 於近日發布了一款 VR 遊戲專用耳機——VR3000。耳機外觀採用了低調的磨砂黑ABS材質,為 6mm 直徑微動圈驅動單元,不可換線設計。該款耳機預計於 12 月上旬發售,定價 7980 日元,約合¥500 元人民幣。
  • 1599元真無線&真HiFi耳機 森海塞爾CX400BT評測
    真無線耳機的音質為何會被詬病?從體積上來說,真無線耳機要做到非常小巧(單邊大約10g以內)才能佩戴舒適,這意味著廠商需要將HiFi耳機和HiFi播放器以1:50的形態將電路、元件、電池進行濃縮。注意,濃縮≠簡化,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音質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過度簡化和成本限制導致的。就好比工程師給耳機、播放器調音一樣,想要給真無線耳機調出好聲音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不僅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支持,成本也是個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