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當下非常時期,搏擊圈的「武僧」一龍,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聲呼籲道: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呼籲不推薦吃野生動物!有些人說吃野生動物怎樣怎樣對身體好……都是胡說八道,危害會更多……吃了還能升天咋滴?不過也能升天、升西天!」。
武僧一龍的這前四句詩,當然不是他寫的,而可能是某一得道高僧的偈語吧?——其含義顯然是佛家倡導的「不殺生」,這也與一龍的「武僧」名號很是相響應了。
當然,一龍亦非真的和尚!——本名劉星君的他,初中畢業後,就在山東打工,因從小與練柔道的姐姐學習過,劉星君一邊「搬磚」打工,一邊練習武術。
但劉星君卻從未到過少林寺或其周邊習過武,而是在南方打工時,因本來就有練武的身體基礎,又學了詠春、泰拳,於是才能走上實戰擂臺,在武林風的「百姓擂臺」上,被包裝成「少林寺武僧」的人設形象,從而一炮走紅。
不過,後因少林寺官方稱:「少林寺武僧」一龍與己無關,一龍不得不改成「武僧一龍」,但並不是和尚的一龍,仍被廣泛質疑之下,在他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於是改成了「行者一龍」。
當然,劉星君雖改「武僧」為「行者」,顯然是不甘放棄與「武僧」搭點邊的形象人設宣傳,因為,這是其成名的重要噱頭宣示。
雖然武僧一龍與和尚並不搭邊,但他宣傳的這種「不殺生」的佛家思想,倒是無可指摘——不是和尚,當然也仍可以擁有和宣示這種佛家思想的自由了。
且不言佛家的「不殺生」之論客觀與否,但就言一龍面對肺炎病情,所宣示的「不吃野生動物」之觀點,還是能贏得大多數人的共鳴。
不過,也有個別網友稱:也別矯枉過正了,是不是全部野生動物都不能吃了呢?——比如,野生魚,能吃嗎?海洋野生動物能吃嗎?顯然,「呼籲不吃野生動物」,難以完全做到,也不太可能。
如果嚴謹點表達,或許應說:不要亂吃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保護動物——畢竟,人類的飲食歷史中,可以說肉食來源,最初都是從野生動物而來;如今仍有很多野生動物,如江河湖海中的野生動物,仍是人類的一大肉食來源。
一龍所稱「不吃野生動物」,或許就如他引用的那四句詩,是其提倡的一種「不殺生」觀點,以此提醒人們,也當然會有益處——只是,有網友稱別「矯枉過正」了,也有一定的道理,二者所站的角度,或許各有不同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