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肩練寬是個「體力活」,但是要想把肩練厚,那就是個「技術活兒」了。為什麼這麼說?
把肩膀練寬:三角肌中束「多」練
影響肩膀寬度的因素較多,想要從訓練上改善,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是強化三角肌中束。說它是個體力活,是因為:練寬肩膀的動作相對單一,需要大量的訓練次數、高頻繁刺激,才能讓中束變得飽滿。
三角肌中束訓練,主要的動作是側平舉,運動軌跡在肩胛面上,即將手臂從身體兩側、向著斜前方角度抬起,這樣既能有效鍛鍊三角肌中束,減小肩峰撞擊風險,又能減少上斜方借力。
最常見的動作是啞鈴側平舉,需要我們雙手握住啞鈴完成動作。但你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兩隻手抬得越高,練肩效果越好。
這是因為肩肱節律,簡單來說,大臂肱骨上抬的位置越高,肩胛骨會隨之發生旋轉,上斜方肌帶動肩胛骨上迴旋,參與到動作中是無可避免的。一般將啞鈴舉到「肩高於肘、肘高於腕」的程度即可。
同時,我們的胳膊長度也會影響動作效率,影響肌肉募集程度。這是由於力臂不同,導致動作難度不同。更有效的方式是:啞鈴放到肘部甚至是更接近肩膀的位置,將阻力全部施加到中束上。
對於中束的訓練,推薦大家三個動作,按照個人推薦逐次排序是:
1.器械側平舉
如果你的健身房有這個器械,建議你用它找好中束髮力的感覺,原因有二:
第一、力臂更短,中束收縮感更強烈。
使用器械完成動作時,阻力施加在肘部位置,這樣力臂更短,意味著我們需要施加更多的力,才能舉起相同的重量。
第二、身體靠在斜板上,上斜方不容易借力。
站姿和坐姿完成動作,各有利弊。從肌肉感受的角度看, 坐姿更有利於孤立刺激,適合找不到肌肉發力的新手掌握,也可以放到你練肩日的最後,讓肩部充分力竭。
2.斜板側平舉
我們在上邊提到, 普通側平舉做到上半程,會有上斜方參與動作。針對這個問題,當我們把身體更多傾斜、動作的上半程不會有太多借力的情況。
當你使用這個動作訓練時,明顯感覺到「哎,我之前側平舉的重量,為什麼做不動了?」
因為側身側平舉時,不但減少了借力,同時也減少了動作啟動階段岡上肌發力的情況,讓三角肌中束持續收縮,增加訓練難度。
3.繩索側平舉
繩索的優點顯而易見:繩索上的阻力大小恆定,不像啞鈴會隨著角度和位置的改變而變化,這就比啞鈴強了很多。在從下向上舉的階段,無疑會更加吃力。
如果你只會啞鈴側平舉一個動作, 建議把上邊提到的三個動作也放到你的「寬肩」計劃當中,相信練肩效率高的不是一點半點。
把肩膀練厚:三角肌後束「巧」練
肩膀厚度夠不夠,後束說了算,這塊位於肩膀後側的小肌肉,就是這麼豪橫且關鍵。想把肩練厚是個「技術活」,原因在於:三角肌後束的孤立發力感太難找了!
很多人理解的後束訓練,動作的幅度都太大了。例如器械反向飛鳥,當你的手臂都打到下圖這種程度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後縮肩胛(訓練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並非如你所願「孤立訓練後束」。
練好後束,為大家推薦幾個動作:
1.俯身啞鈴飛鳥
這個動作前期不能使用較大重量,拿個輕點的啞鈴做高次數,保持肩胛穩定,一段時間後就能發現你的「三角肌後束如何發力」。
同時要注意動作的幅度和背部收縮情況,仔細觀察下圖:啞鈴上提不到太高的位置,後背非常穩定,只有肱三頭肌上端的三角肌後束髮生了收縮,這證明動作很高效,刺激很孤立。
2.器械反向飛鳥
動作幅度同樣很小,背部肌群不會參與到動作中。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在將把手向後飛的過程中,想像自己的肘部向身體正後方「懟」一下,收縮感更強烈。
和中束訓練不同,後束的訓練你很難看到肌肉的收縮情況,找不好發力感也是正常的,因而更需要訓練技術和經驗加持。
如果你有小夥伴一起訓練,讓他從背面看你的肩胛骨移動情況,就能發現是否孤立刺激後束了。
文章的最後,再給大家梳理下今天的內容:
想要把肩膀練寬、練厚,重點要訓練三角肌中束和後束。中束訓練:啞鈴不要舉得太高,「肩高於肘,肘高於腕」,重量不要太大,做高次數訓練。推薦動作:器械側平舉、斜板側平舉和繩索側平舉。後束訓練:動作幅度不要太大,避免肩胛過度後縮。著重找到後束髮力感。推薦動作:啞鈴俯身飛鳥、器械反向飛鳥。
當然了,無論是什麼部位的訓練,技巧和勤奮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你能做一個聰明的訓練者,總結經驗、增加重量,提升增肌效果。
這裡是中國健體那些事,分享健身乾貨,暢聊體壇趣事。歡迎關注哦!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