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河洛今勝昔,金秋洛陽迎盛事。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落戶」千年古都,史無前例的全景水上舞臺搭建在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旁,與不遠處的明堂、天堂遙相輝映。
一座門,一臺晚會,在這座古都的「歷史軸線」上展示著洛陽的歷史與輝煌,期待著中秋夜吸引全球華人的目光。
應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歷經隋、唐、五代、北宋4個時期530餘年。這裡是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發生地,是洛陽歷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證明,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站在應天門上,一眼千年便可感知古今,有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這是應天門讓央視中秋晚會總撰稿楊啟舫青睞的原因。
應天門前煙花璀璨 曾憲平 攝
「選址在應天門,可以很好地將晚會舞臺與千年古都融為一體。」這是應天門打動央視中秋晚會舞美總監許林江的理由。
應天門是一座歷史之門。
它的存在總是無聲地彰顯著河洛大地淵源厚重的文化底蘊。這座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百餘位帝王在此執政;絲綢之路、隋唐大運河、萬裡茶道在此交匯,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熠熠生輝;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
應天門是一座文脈之門。
近年來,洛陽不斷加大大遺址保護力度,按照「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要求,創新大遺址保護模式,統籌推進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建設,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在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上邁出重要一步。如今,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宮城區以應天門為中心,向北實施了玄武門遺址保護展示項目,向南全面推進周邊環境治理,同時,天街片區啟動了天街北延三期和建春門節點項目。
應天門夜景曾憲平攝
從原本疊壓在地下的歷史遺存,到如今備受追捧的「文化新地標」,應天門見證著時代的流變,也逐漸「化身」為講述華夏歷史、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陣地與窗口,篆刻著河洛文化、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傳統基因。2019年起,應天門3D燈光秀頻頻出現在抖音等熱播平臺中,重組歷史與現代元素,流光溢彩、繁星閃爍、龍馬奔騰、神龜出水……成為「古都夜八點」的必打卡景點之一;央視2020年戲曲春晚洛陽分會場設在應天門,民風年俗精彩呈現、戲曲名家輪番登場,深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表達。
應天門夜景燈光秀 李衛超 攝
應天門是一座現代之門。
它的存在總是靜默地見證著洛陽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吹響了洛陽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的號角。王城大道高架橋貫通南北、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加快建設、一座座立交橋四通八達、小遊園和城市書房遍地開花……
「格力『牽手』洛陽是一件幸事,洛陽城市美、人更美,自2017年格力落地洛陽,三年來格力見證了洛陽的變化。」8月1日,「格力·中國造」全國巡迴直播活動在應天門盛大開幕,爛輝煌的古城風韻搭配格力大型實景舞臺,讓「格力董明珠店」線上線下一夜間銷售突破100億元。9月19日,「買遍中國」河南站洛陽專場又以2.95億元完美收官。
今年國慶節與中秋節相逢,是本世紀僅有4次的良機,應天門所承載的中華文明必定再次閃耀世界。
洛陽將從應天門再次出發,尋根溯源,激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從中秋夜起航,凝魂鑄魄,聚合自豪的文化向心力,為新一代黃河之畔的精神傳承唱響主旋律,為新時代中原之地的文明發展續寫出彩篇章。(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