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 記者黃曉慶
10月9日下午2點,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九龍生活廣場的福壽緣養老公寓內,24位今年滿十的老人戴著生日帽拍下了單人照和集體照,為兩周後的重陽節集體生日做著準備。一位笑容滿面的中年女子站在旁邊,逗著老人開心一笑,留下美好的回憶。
這位中年女子叫陽建春,今年53歲,是這家養老公寓的院長。從2003年創辦內江市首家民辦養老機構至今,她始終秉持老人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盡職盡責,孝老敬老,讓老人們愉快的安度晚年生活。
愛心收穫一批「鐵粉」 9旬抗戰老兵跟隨十多年
當天上午9點,初見陽建春時,她正帶領著老人們做健身操,拍拍手臂,翻翻手掌,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是她自創的,目的就是讓老人活動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
回憶起辦院初衷,陽建春還記得是受一個電視劇的影響,「隨著老齡化加快,養老行業大有發展趨勢,我比較有愛心,看到老人都覺得有親和力,就想開養老院。」陽建春說幹就幹,將自己位於新華路的一個90平米的小房子騰出來,收納了幾個老人,每天給他們做飯、洗衣、帶出去玩耍。
因為服務周到耐心,靠著老人和子女的口碑,越來越多的老人想要入住公寓,陽建春不得不擴大規模,到處找合適的場地搬家。從新華路到西林批發市場,再到九龍生活廣場,不少老人對陽建春說:「你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
創辦養老院18年來,如今有10多位老人跟著陽建春在10年以上。96歲的抗戰老兵鄭時樓就是其中一位,他說:「小陽很關心我,所以一直住到現在。」
付出贏得老人信賴 主動將養老錢交她保管
今年國慶,陽建春第一次出省去重慶玩了2天,創辦養老院來,這是她第一次假期外出遊玩。「因為節假日我們最忙,有子女來探望,也有人來諮詢。」陽建春解釋說,即使是平時,她也是朝七晚七,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在公寓查房時,陽建春看到一位老人紐扣系錯了,一邊笑著說:「今天怎麼打錯了親家」,一邊幫忙系好扣子。在房間裡,摸著89歲老人陳吉婉的手涼,關心的詢問穿了多少衣服,注意保暖。
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關心和愛護,讓陽建春贏得了「民心」。
樊婆婆2003年入住公寓,沒過多久,她就將自己的養老錢全部交給了陽建春保管,有需要的時候再找陽建春支取,直到2016年,樊婆婆出現認知障礙,陽建春才將錢歸還給老人的子女。後來,樊婆婆連子女都不認識了,可是看見陽建春總能叫出名字。
探索醫養結合之路 及時搶救讓老人轉危為安
今年6月的一個晚上,公寓的官爺爺出現低血糖,突然人事不省,大小便失禁。工作人員查房時及時發現,馬上將他送到樓下的醫院就醫,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
在關鍵時刻,這家醫養結合的養老公寓發揮了重要作用。陽建春說,以前,老人生病要到其他醫院就醫,不僅耽誤時間,工作量大,而且住院期間老人的護理照顧也是問題。
於是2016年,陽建春創辦了醫養一體化老年公寓,公寓分上下兩層,一層醫院不僅有醫生護士、病房藥房,還有彩超、核磁共振等檢查設備,老人住院期間,陽建春可以隨時與醫生交流了解病情,公寓的工作人員也方便照顧,老人還可以在熟悉的環境吃上合口的飲食。
如今,陽建春的公寓一共有268位老人居住,她將每一位老人視為自己的親人,熟知他們的情況。18年時間她共接納了4250位老人,送走了460位老人安息。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是孝親敬老典型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