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模式成主流:不依靠兒女,老人晚年依舊可以過得體面

2020-12-22 情感小才子

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生養了多個孩子,養老就真的有指望嗎?還真未必!

前兩天在網上看了個視頻,感觸頗深。一位老人有三個兒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然而最終老人無家可歸。

老人的老伴去世早,他一個人拉扯大三個孩子,小兒子畢業後去了外地工作,女兒嫁人後也去了夫家,起初老人一直跟著大兒子一家生活。

然而由於小兒子的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老人的命運。

小兒子跟老人要錢,老人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存款都給了小兒子,大兒媳聽到公公的對話後,讓自己丈夫去把老人的房子要過來,老人想著反正大兒子給自己養老,就痛快給了。

沒想到給了房子以後,大兒子把鎖換了,把老人趕出了家。老人先是去了女兒家,雖然女兒願意給他養老,但是女婿不願意,他覺得老人把錢和房子都給了女婿,沒道理跟著女兒養老,最終為了不打攪女兒的生活,老人只能無奈離開了。

接著他又打電話給小兒子,然而由於老人從小就很嬌慣這個小兒子,導致小兒子非常自私,根本不管老人死活。

養兒半輩子,結果老了落得居無定所。

老人想要晚年過得好,靠子女還真不如靠自己,當然靠自己也需要保障兩點:第一身體好,第二得保證身邊有錢。

01.

社會進步後,養老的方式也層出不窮。有人住進了養老公寓,也有人選擇找朋友組團養老。選擇不婚的人越來越多,「抱團養老」的模式也越來越流行,老人自行結伴,不僅生活上有照應,還能一起打發時間,也不失為好方法。

「抱團養老」,意思指的是幾個老人自行組織,等以後老了以後住在一起養老,這種方式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可以說很流行,而大部分希望抱團養老的人都是沒有結過婚的人。

我們隔壁村有位大媽,今年55歲,一直沒有結婚。大媽年輕時受過情傷,導致對男性很不信任,於是便打算單身到底。

起初她也不覺得日子無聊,每天她都給自己安排了很多事,然而隨著年紀慢慢增長後,她開始有了孤獨感,尤其當某一天她發覺身體出現一些變化時,她開始擔心自己會獨自死在房間裡無人知曉。

她聽說現在有些人會找自己的朋友一起同住,然後大家互相照顧,相互抱團養老,由於她的朋友都已經結婚,所以最終她想了想準備去網上找幾個和她差多年紀條件的女性,幾個人把房子租在一塊,打算一起「抱團養老」。

由於這位大媽一向都是很敢於去嘗試,而且不怕別人說閒話的人,所以很快她就把想法變成了行動,快速找到了和她差不多年紀的李大媽還有林大媽,三個人合夥租了個房子,搬到了一起住。

像這種合租的形式,年輕人中間是比較多見的,但老年人和他們又不同,比起年輕人為了分攤房租的壓力,老年人住一起更多是為了方變彼此照顧,特別是沒結婚無兒無女的情況下,依靠朋友的扶持算是比較好的方式。

如果大家都知根知底還好,萬一本身並不熟悉,想要住一起,還需要滿足幾個前提,第一,各自的身體都要好,最起碼沒有嚴重的疾病;第二,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方便以後一起玩;第三,性格方面要處得來,否則一個大度一個小氣住久了矛盾只會越來越大。

02.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跟老人一起住,覺得彼此生活習慣不同,而且和老人一起住沒有自由還要被管束,而開明的老人也不願意和孩子們住一起,老人想住的舒服,就得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

其實不管誰都一樣,當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以後,矛盾肯定會越來越多,除非彼此已經找到了非常好的相處方式。

情侶之間或許可以做到,但父母和孩子之間確實不容易。一方面父母愛操心,不管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覺得不妥當,有些父母很強勢,非要孩子以自己的標準為主。

而另一方面,老人大部分都愛嘮叨,喜歡碎碎念,不管好的壞的都要多囑咐幾句,另外有些老人忘性大,對個人衛生不是太注重等等,和年輕人的講究起衝突,自然要互相嫌棄。

而老人和老人住在一起,不僅沒有這些矛盾,反而還會因為有共同的興趣,促進心情的舒暢,當心情舒暢了,身體各方面機能自然也會好一些。

前段時間,我老舅因為和表哥分家的事鬧得很不愉快。我老舅那個人愛熱鬧,在他看來一家人就是要住在一起才像家人,但說實話我表哥都40歲的人了,當然不希望一直跟父母住一起。

之前他也提過幾次分家,但每次都被我老舅拒絕了,這回他鐵了心要分,還說如果不分他就出去打工不回來了,無奈之下我老舅只能答應。

其實我老舅的擔心我也理解,畢竟他年紀也大了,他會有養老方面的考慮,而我表哥的意思也不是說不給他們養老,只不過他覺得我老舅現在身體還行,何況我舅媽也還在,他覺得分開住對大家都好,等到以後父母身體真不行了他肯定也不會不照顧。

有些老人是有這樣的擔憂,就怕分開後孩子就不管自己了,畢竟在跟前時什麼時都還能吱一聲,可等到孩子遠了自己的手就不一定夠得到了。

這個想法本身是沒錯的,只不過如果只是為了養老,卻搭上自己的舒坦似乎也不值得,很多孩子即便和父母住在一起,卻從來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該發火發火該拉臉拉臉,要看著孩子臉色過的父母其實真不少。

人啊,總歸還是靠自己更自在些。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很多時候父母並不能控制孩子的思維和行動,所以不妨學著看開些,如果真到了孩子不情願養老的地步,那就靠自己吧。

有老伴就和老伴一起,老伴去世了,可以約自己的朋友一起養老。老人只要身體不出現問題也可以過的很體面,當然如果身體不好的情況下,如果有錢相對來說也會過的好一些,畢竟在花錢請看護方面也更有底氣。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如果只能依靠兒女養老,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有些老人他們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或是經濟條件的限制,在晚年只能依靠兒女來養老。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老人想要在兒女家裡安享晚年,就一定要做好以下這3件事。
  • 老人「十級退休金表格」出爐,4級之後養老很輕鬆,你合格了嗎?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再老了以後擁有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而且一種晚年生活的保障不僅僅需要依靠子女,很多時候還要依靠物質。生活上的花費很多人在進入晚年之後,在物質上會有所放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為了賺錢確實吃了很多的苦,好不容易熬到自己退休,兒女都成了家,在物質上就不用那麼緊張。他們也會給自己買好看的衣服,有機會的時候也會花錢去旅遊,到外面看看風景。
  • 年輕過,沒老過,強風吹拂的養老攻略撲面而來
    兒女眼裡的他們,過去的幾十年,那麼艱難困苦都走過來了,就相信他們一樣可以運轉自如地對付自己的晚年。可面對老去這件事,誰都是新手啊,年輕過,沒老過,請問有那麼一顆珍視寶寶的心去珍視老人嗎?他們倒地的時候就如中空的大樹,突然僕倒,猝不及防。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以前無法明白,等真正失去時,才發現自己一直是小孩子,等那個替我擋住風雨、擋住死亡的人不在了,我才長大。
  • 2020「退休金等級表」出爐,5級以上養老無壓力,兒女也省心
    很多老人在談到養老問題時,表示自己有退休金,不需要兒女額外操心。但是老人的退休金的多少,也是有等級之分的。這不網上最新的2020「退休金等級表」出爐了,快來看看吧!這張等級表將退休金分為了10級,第一級為100萬及以上,第二級為50到100萬,第三級為30到50萬,第四級為20到30萬,第五級為10到20萬。
  •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幸福,需提前做好4件事
    這讓餐桌上我們這些五十多歲的人產生了強烈興趣,在大家要求下,老者對如何過好晚年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儲備健康從五十歲開始關注身體健康,如果這段時間過得好,後面歲月就會輕鬆許多。當你有了錢,在行動不能自理時,可以請個好點的護工照顧自己,也可以選擇住進好的養老院;如果身體行動自如,可以抱團養老,也可以與老友們結伴週遊世界。就算老年單身想再婚,充足的錢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選擇權。有了錢,你才能在晚年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選擇權力,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智慧的老人一般懂人性,他們明白子女也是人,他們身邊有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子女。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這些話,是這個88歲的老人飽經生活的風霜後,感悟出來的真道理,值得我們深思。退休老教師不靠兒女,生活自在愜意人人都會老,養老也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我身邊也有老人,吳大媽就是其中一個。我就很羨慕她的養老方式。吳大媽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3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 上海50多位老人眾籌買房卻「曲終人散」:醒醒吧,沒錢談什麼優雅變老?
    其他的老人,有記者、作家、女性生活顧問、老人康復專家等,無一不是年輕時就擁有了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酬。年輕時打下的堅實經濟基礎,在她們晚年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她們的閱歷和一生積攢下的經濟條件,給予老人們這樣的氣度,讓她們在面對衰老和死亡時,更加坦蕩。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又在病弱的時候,得到了尊嚴和體面,這群老人確實過著我們羨慕的人生。
  • 老人把四套拆遷房都給兒子,去女兒家養老被趕出來,網友:活該
    文|好孕姐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有些晚年悽慘的老人真的是自找的。刷到一個視頻,說家裡拆遷分了四套房,母親全給了兒子,最後因為兒子工作太忙,沒法照顧她,就去女兒家要求女兒養老照顧。結果女兒借房子是租的太小,住不下這一理由,把老人趕出去了。我看下面網友清一色的評論,都是痛斥這位母親,罵她活該,我自然也不例外,我覺得這樣的老人真的是活該,一點都不值得心疼,自找的!別覺得我說話難聽,生活中不乏這種重男輕女的老人,平時好處,財產房子全都了兒子,到養老需要照顧了找女兒,對女兒各種道德綁架。
  • 人到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老人,心裡藏著這3種悲哀!
    現在社會,由於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後都告別了那種為了生活而操勞奔波的日子,過上了輕鬆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是也有一些老人,他們在進入老年之後卻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生怕遭到兒女們的嫌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虎爸虎媽分享轉發)養老問題已經是現如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了,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如何養老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養老問題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這不單單是子女的事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年輕人孝敬長輩的必然形式。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長大成人。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小滿連忙問怎麼回事,媽媽說:「我還沒有到無法自理的時候,你天天這也不讓我幹那也不讓我幹,我感覺自己沒用,就是廢物。」聽了母親的話,小滿才知自己的養老理念是錯的,毀掉老人的生活。
  • 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錢,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你怎麼看?
    因為農村的老人他們沒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收入,晚年的生活保障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真的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當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但現實生活中這一點可能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麼呢?
  • 8個兒女輪流養老,小兒子「誰家不養拿3000」大兒媳婦:你訛錢呀
    最後,聽說那個老太太還是無奈接受了輪流養老,老大媳婦還是不同意把老太太接自己家照顧,但是同意一個月給老太太1500塊錢。聽我媽說,沒過幾年,老太太就去世了。好像人間最後幾年過得也不太順心。1、一娘養8兒,8兒養不起娘老太太的故事讓人聽了很是唏噓。
  • 老人晚年最大的不幸,不是孤獨終老,而是缺錢
    可如果老人手裡缺錢,日子過得就緊巴巴的。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只能伸手向兒女要,那樣的日子,會讓老人更加孤獨無助。所以,有些老人退休後繼續在外面找事情做,只為多攢一些錢,留著將來養老用。畢竟靠兒女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手裡有錢了,日子過得才舒心。
  • 那個活埋母親的人被判了12年,網友:我都有養老焦慮了
    養兒防老,真的不可靠。2相對於空巢老人的悽苦,人們更嚮往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近期,5個五十多歲的單身閨蜜在雲南買了棟房子抱團養老的新聞,讓 網友看了都羨慕哭了。她們活出了我們想要的晚年生活。養老不僅有抱團養老、居家養老,還有多種形式的養老方式。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社區養老現在也在逐步推行。有的社區設有老年服務中心,相當於託老所。白天把老人送過去,晚上孩子下班再把老人接回家。這樣白天老人不寂寞,晚上還能享受家的溫暖。
  • 「50萬養老錢留給保姆」,那些離開兒女的獨居老人,最後怎樣了?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那些看起來清清靜靜的家庭,其實內部早已亂成一鍋粥,就如葛大爺的事情。葛大爺的晚年人生葛大爺今年70歲,退休十幾年了,年輕的時候是一個船員,常年漂泊在大海上,家裡的事全由妻子打理,一兒一女跟妻子也更親近。
  • 晚年不想成兒女「累贅」,退休前要做好四手準備,你準備幾手了?
    調查顯示:超過40%的老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存在,總是不求回報,把最好的留給兒女。但父母到了一定年紀後,就開始考慮養老的問題了。一些父母不想自己到了晚年後,成為兒女的「累贅」,於是就開始做起準備。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真的很令人敬畏,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父母晚年不想成兒女「累贅」,退休前應該要做好哪四手準備?
  • 所有養老機構都值得一看,如何讓老人開心的秘訣
    而我們都知道,老年生活應該過得開心一點。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養老方式,老年人在過上晚年生活的時候一定會遇上煩心的事情,這也是身為子女和養老院護工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為老人排憂解難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對於住進養老院的老人,讓老人開心便成了護工的責任。
  • 70歲阿姨心聲:「廢物式養老」,讓我的晚年生活越來越不快樂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一個人晚年有錢有閒,兒女孝順,老了後能頤養天年,就是幸福生活。所以許多兒女在父母年老後,給他們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不讓父母忙碌操勞,不讓他們操持家務,把老人當成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人,以為這就是真正的孝順。可這真的是老年人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