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幸福,需提前做好4件事

2020-12-22 千帆說情感

BBC記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中說:疾病、衰老、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恐懼。而這幾項,對於正在走向晚年的人而言,都將會面臨。

老年生活,註定是一個逐漸失去的過程,先失去工作,再離開孩子,接著熟悉的人一天天減少,到最後,孤獨地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

如何過好晚年?在我周圍,這是許多中老年人經常討論的話題。

前段時間,參加朋友邀請的酒局,席間認識了一位70歲的老人,她看起來神採奕奕,精神狀態非常好。朋友說,她是省書法協會會員,從50歲開始練習書法,已學有所成,經常參加企業舉辦的許多活動,晚年生活充實豐富。

她唯一的兒子在國外工作,她經常去國外探望兒子,兒子也每年回來陪她一段時間,兩代人之間的關係相處非常好。

朋友羨慕地說,自己也希望老了後像她一樣。這讓餐桌上我們這些五十多歲的人產生了強烈興趣,在大家要求下,老者對如何過好晚年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

儲備健康

從五十歲開始關注身體健康,如果這段時間過得好,後面歲月就會輕鬆許多。

我是五十歲那年患了骨關節炎,雙膝關節疼痛嚴重,去醫院檢查後,大夫說許多女人到50歲後,因骨質流失嚴重都會出現這個毛病。從那時起,我按照醫生建議開始遊泳,每週遊三次,每次一小時,吃藥加鍛鍊兩個月後,就再也感受不到疼痛。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個人身體素質不同,找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長期堅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成效。

飲食方面也要注意,每次吃飯不能吃的過飽,吃一些對自己身體有益的食物,這就要求對自己家族遺傳病史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因為你患病的概率會很大。哪些食物能夠多吃,哪些應該少吃,哪些必須忌口,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保持平靜愉快的心情。《傳習錄》中有一句話:人過五十,不要再去糾結,該看淡就看淡,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再去執著,尤其是當你迷茫無助的時候,更應該謹記放下二字。

人到五十歲以後,不要再讓外界事物左右心情,對一些事情學會看淡放下,才能獲得平和安靜的好心態。

儲備金錢

晚年來臨前,存些養老錢,能讓晚年活得更有尊嚴。

當你有了錢,在行動不能自理時,可以請個好點的護工照顧自己,也可以選擇住進好的養老院;如果身體行動自如,可以抱團養老,也可以與老友們結伴週遊世界。就算老年單身想再婚,充足的錢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選擇權。

有了錢,你才能在晚年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選擇權力,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對老年人而言,掙錢能力慢慢消失,手裡能有一筆錢,是晚年生活最大的依靠和保障。想買什麼自己可以滿足,不必找兒女討要;生病住進醫院,不用向兒女張口。

有錢,你才有能力幫助想要幫助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又或者是交往幾十年的朋友,你用自己的經濟實力,獲得親人與朋友們對你更多的愛與關照。

所以趁身體還未徹底老去前,給自己存下一養老錢,是晚年生活最大的依靠。

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一句話:強烈的愛好使我免於衰老。

當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中,會忘記年齡,忘記煩惱。對老年人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如果能有一項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就不會在日復一日的無聊中封閉自己,懷疑自我價值。

我是50歲那年退休的,退休前是單位技術人員,退休後開始練習書法。參加了一個培訓班,在老師指導下,每天利用四、五個小時去練習書法,每天這個時間是我心情最平靜、最愉悅,也是時間過得最快的時候。

退休後的人,經過幾十年歲月,更了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知道什麼事適合自己,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點又在什麼地方。

如果人一輩子按80歲壽命計算,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光陰,相當於人生的三分之一,如果白白浪費過去,實在太可惜。按照內心所願,為自己開闢出另外一條通道,人生才會過得更充實,更愉快。

經濟學家林採宜曾說過一句話:退休和「轉世」差不多,在如今長壽時代,人一輩子可以轉世好幾次,且退且進,每一個拐點後面,都有不同風景。

處理好與兒女的關係

每個老人都渴望年齡增大後,在溫馨的親情圍繞中,幸福安穩地度過晚年,這時候對兒女陪伴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許多兒女不孝,與父母自身的思維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有的父母重男輕女,對兒女厚此薄彼,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傷了兒女的心。有許多老人有養兒防老的思想,認為自己老了,依靠兒女天經地義。

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都很大,他們要在社會上打拼,要養育自己的孩子,這些已佔據了他們絕大部分時間。老人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的空白,在身體能夠自理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去依靠兒女。

孩子成年後,更不要太多插手幹涉兒女的事情,不要在兒女與另外一半發生矛盾時護著自己的孩子,這樣只會讓小夫妻倆的矛盾更多,感情越來越疏遠。

活得通透智慧的父母,知道與兒女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只在兒女需要時伸出援手。這樣的父母會讓兒女感受到:不管自己飛得多遠,家,永遠是自己的大後方,疲憊時有人依靠;獲得榮譽時有人鼓掌,父母,永遠是自己最親的人。

結語:

人到晚年,不要再為改變不了的事情而糾結,不要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痛苦不已,調整好心態 ,學會放下,學會釋然。

人生如歌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對於五十歲的人,過去發生的事情不管成功或失敗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在後面歲月中活得了無生趣。

人生後半段是否幸福,取決權完全在於自己,提前做好規劃,才能從容優雅地迎接晚年的來臨。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的辛酸:兒女家輪流住,才明白晚年的歸宿與這個有關
    老有所依,想必是每個老人的期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美好。迫於生活,很多老人到了晚年的時候也沒有依靠。張恆今年70歲,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子女都已經成家了,所以平常也就只有他一個人在家,去年,因為在後院除草的時候,張恆不小心摔了一跤,所以也就落下了病根。因為不方便行動,所以也只能讓四個孩子照顧他,但是面對夫妻這樣的要求,幾個孩子都很推辭,甚至不想要贍養父親,因為這件事,幾個孩子也鬧出了矛盾。
  • 晚年生活幸不幸福,關鍵還是要看以下幾點,年輕時就得提前準備好
    執筆:陳芳主編: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在我國,子女贍養父母是傳統美德,很多老人都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寄托在子女身上,這種情況之下,子女是否孝順便成了他們晚年生活能否幸福的重要依據。老人年紀大了失去勞動能力又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賴子女生活。很多子女本身家庭壓力巨大,再要負擔老人的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極易產生矛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生活方式存在巨大差異,想要和諧相處也並不容易。
  • 晚年最不能做的三件事
    60歲以後身體漸漸衰退,體力和精力在逐年逐年的衰退,60前歲也是法定的退休年齡,退休後的生活,人比較自由,這比較充足的時間,過著輕鬆安逸的生活。但是勞動不可太勞累,操心不可太費心,不能做的三件事:第一,沉迷於賭博,老年人也要娛樂,適當打一些小牌開心開心,也未嘗不可,但是牌不能打得太大,打牌是有輸有贏得,不能抱著去贏錢的心態打牌,而是抱著一種樂趣打牌。有的老年人,不顧死活,小得不打,偏要打大的,一場下來輸個千兒800,當場不心疼,事後後悔不已,就算自己不心疼,家裡人也埋怨。
  • 致70後:人到晚年,寧可名聲差點,也別在4個方面亂花錢
    人要是離開了金錢,就像魚離開了水,註定難以過得幸福。 金錢,也是人到晚年養老必不可少的東西。如果沒有金錢,我們就無法及時治療疾病以延長我們的生命;如果沒有金錢,當兒女不孝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退路可以活下去;如果沒有金錢,自己的親人都會嫌棄我們。 獲取更多的金錢,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標。
  • 老人晚年最大的不幸,不是孤獨終老,而是缺錢
    所以,空巢老人就顯得特別多。儘管全社會都在關心老人的養老,但這樣的老人太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老齡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比如,今天60歲的老人還體會不到兒女不在身邊的不便。可10年之後,這些老人都將70多歲。身體機能出現狀況就是常有的事。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人到晚年,如果只能依靠兒女養老,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有些老人他們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或是經濟條件的限制,在晚年只能依靠兒女來養老。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老人想要在兒女家裡安享晚年,就一定要做好以下這3件事。
  • 兒子娶個什麼樣的媳婦,父母晚年才能過得幸福?一位老人說了實話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位老人的留言,「一個老人一輩子修身養性,要善待自己的兒媳,兩家人相互串門,不要為難人家,這樣大家的日子自然好過。」 看到這條留言之後,有位婆婆的見解很是獨到,她說:「無論你的前半生多麼辛苦無助,都不要在兒媳面前倚老賣老,因為你養的是兒子,兒媳並不虧欠你,所以說話客氣一點,對人家好點,晚年就會幸福很多。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3個忠告:撐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做做這3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將稻盛和夫的《幹法》《心法》《活法》看一遍。第二件事,重新審視自己對"工作"的理解,我覺得這完全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就像書中所說:"年輕人的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我覺得想要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是你首先了解你自己想要擁有什麼,想要從這件事情中得到什麼,而這個結果就決定了你會有一個怎麼樣的過程。是全身心投入堅持下去的過程,還是像豹子一樣僅僅爆發出一段驚人速度的過程。"
  • 稻盛和夫的忠告:想要翻身,可以去做這兩件事,等五十歲後就晚了
    在日本有一位老人非常有名氣,那就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的身上同時具有哲學家和企業家兩種思想,他將這兩種思想完全的統一了,也讓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稻盛和夫曾經創建過兩家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到了七十八歲的年齡,還將快要破產的日航給拯救了回來,最讓人佩服他的一點是,經營三家業務不同的公司,稻盛和夫卻一點都沒有問題,將這三家公司都帶上了正軌,那麼稻盛和夫的經營法則到底是什麼呢?
  • 梅毒說來就來,醫生忠告:經常做這3件事的人,病毒也許在靠近你
    梅毒從不手軟,醫生忠告:經常做這3件事的人,病毒也許在靠近你第1件事:經常紋身其實對於青少年人來說,總是覺得紋身是一件非常酷的事,也可能是由於個人愛好,會在身上紋一些不同的圖案。若是一些小型的紋身貼所使用的工具沒有進行殺菌消毒,那麼若是上一位顧客攜帶病毒,那麼自身也會受到傳染。第2件事:吸毒很多人都知道吸毒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吸毒一旦感染上想要戒掉非常困難。其中在吸毒的過程中也容易感染性病,因為人們在吸毒的時候會精神失常,做出一些讓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文/格格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位88歲的老奶奶,她叫吳勝明。老人家人老心不老,活得通透又睿智。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有了錢要珍惜錢,沒有錢要想辦法去掙錢,活得才有尊嚴。
  • 70歲再婚老人,想給老伴驚喜卻變成驚嚇,鬧到分手究竟為啥
    溫暖的夕陽情太脆弱不堪一擊河北60歲男子趙先生,妻子因病過世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同樣喪偶的女子、小他13歲的張女士。趙先生經濟條件很好,有房子和退休金,自己還開了一家盈利不錯的工廠。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他需要有個女人在身邊照顧起居。
  • 德安縣鄒橋鄉:村裡的幸福食堂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在德安縣鄒橋鄉源口村的村部大院裡,一個顏值頗高的幸福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今年"基層三化建設"的成果,食堂的開張營業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
  • 60歲生雙胞胎的盛海琳,用現實告訴你,晚年得子是幸福還是心酸
    前言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自己能夠身體健康和兒女能夠經常陪在自己身邊,這就感覺到非常幸福,但是很多年輕人會因為工作繁忙而缺少了對父母的陪伴,會讓大多數的老人心裡覺得非常孤獨,而十年前那個產下雙胞胎的盛海琳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歲老人曾是一名軍人 在工廠發明了兩項技術專利 晚年生活安靜祥和
    小院的房門打開,一位老者迎了出來,只見這位老者紅光滿面,精神抖擻,身板正直。他姓喬,今年80歲,是小院的主人,光榮之家的牌子就是政府給他頒發的。 推門進去,還有一位慈祥面善的老奶奶,這是他的老伴,今年也是80歲。
  • 70歲的老人說:這四種男人,往往會孤獨終老,要懸崖勒馬了
    70歲的南山老人說,人活著,首先要滿足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個男人,如果在自己有了謀生能力的時候,卻沒有找到一份工作,去賺錢,去奮鬥,去成家立業,而是滿足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消極狀態中,那麼,這樣的男人,是難有出息的。
  • 一位「四世同堂」的70歲老奶奶的哭訴:表面風光,我卻苦不堪言
    楊奶奶,70歲。我今年已經70歲了,我的老伴比我大兩歲,我們在一起的生活其實很幸福,我們磕磕絆絆走了這麼多年來,也是挺辛苦的,早年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很多錢,我跟我老公一起努力的下,生活才慢慢的變好了很多,後來我們退休了之後,我有5000塊錢的退休金,而我的老公他有6000塊的退休金,我們兩個人的退休金一個月加起來都有11,000。
  • 人到晚年,家有長壽老人,子女要放下3樣東西,才能保住幸福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歷經坎坷,社會經驗豐富,看人眼光也會深遠一些,可以給兒孫一些有益的忠告和提點,比如,在《 過來人告訴我:「人到晚年,家有長壽老人,子女要放下3樣東西,才能保住幸福。」
  • 「人過五十,餘生開始」:做好三件事,方能安享晚年
    所以人們常說「人過五十,餘生開始」,聰明的人,會做好這樣的三件事,以便於自己能夠安享晚年。找到知己在五十歲過後,我們的精力大不如從前,不論是工作上還是事業上,都已經是處於賦閒的階段,人生突然釋放出大量的時間,而如何去填補這樣的時間空白,則是我們生活中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