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南蘇丹維和警察張凱:無防護情況下徒手拆除手榴彈

2020-12-2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謝雁冰)張凱作為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的一員,在南蘇丹執行任務超過兩年。其間,他為了保護平民,曾徒手拆除過手榴彈。

日前,記者專訪了回國仍在接受隔離觀察的張凱,聽他講述驚心動魄的維和經歷。

張凱作為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的一員,在南蘇丹執行任務超過兩年。受訪者供圖

單次外派時間最長的維和警察

新京報:您是哪年去南蘇丹維和的,在那裡待了多久,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張凱:我是2018年4月21日抵達南蘇丹任務區的,在烏幹達的恩德培進行了大概一周的培訓後,我們就開始分配工作。當時我是跟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去的,被分配在朱巴戰區,另外的幾個弟兄被分配在瓦屋西戰區,還有包括馬拉卡和本提烏的北戰區。

現在南蘇丹還一直處於戰亂的狀態,目前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對南蘇丹的評級還是最低的,無論是和平、經濟還是衛生等多項指標,在世界倒數。說實話,剛到任務區的時候比較艱難,那時正好是雨季,很多東西都買不到,吃飯、做飯都是問題。

2019年4月21日,第七支南蘇丹維和警隊結束了任務,我開始一個人執行任務,去年12月16日,第八支維和警隊到達了任務區,我被編入了第八支維和警隊,今年9月7日,我結束了任務,回到了中國。

目前我是中國維和警察連續執行任務時間最長的,有兩年零五個月,相當於八百七十多天,正常的是一年。

新京報:去維和之前擔任什麼職務?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張凱:之前在合肥是一名刑警,四級警長。好在自己英語還不錯,從大學至今也一直沒忘。來南蘇丹維和之前,學習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同時接受了維和培訓,包括如何處置危險情況等。另外,也在網上搜集了很多任務區相關的資料,加深對任務區的現狀、歷史的了解。

張凱作為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的一員,在南蘇丹執行任務超過兩年。受訪者供圖

管理來自不同國家七百多人隊伍

新京報:能描述一下平民保護營目前的情況嗎?

張凱:在聯合國管理下的平民保護營一共有五個地方,朱巴、博爾、馬拉卡、瓦屋、本提烏,人員總數超過20萬。

在朱巴,有兩個平民保護營,一共是近4萬人。平民保護營裡魚龍混雜,其中有武裝力量、犯罪組織。2013年南蘇丹爆發內戰之後,大部分反對派的武裝力量潛入到了平民保護營,特別是他們也有槍枝彈藥。當地的犯罪組織也滲透到平民保護營裡,所以平民保護營裡是人員複雜、汙水橫流、幫派橫行。因此,平民保護營裡的危險事件也比較多,包括投擲石塊、開冷槍、搶劫、盜竊,強姦案件也是高發的。

新京報:維和警察每天有哪些任務?

張凱:聯合國給維和警察的授權有四個。第一個是保護平民,第二個是監督人權,第三個是支持人道主義援助,第四個是支持和平協議。

但在平民保護營中,我們主要從事的就是前三項任務。所以說,我們的任務基本上屬於社區警務和維持公共秩序,同時還要對於整個聯合國城和平民保護營的安全評估,還有對一些武裝衝突、武裝對峙的協調。

新京報:你管理了一個多少人的隊伍?不同國家的警察合作起來困難嗎?

張凱:2018年10月份,我到了行動部門的崗位,然後當上了部門負責人。2019年,開始接任Deputy POC coordinator(保護平民協調官)。我下面有來自43個不同國家的120位維和警察,還有三支防暴隊,兩支來自盧安達,一支來自尼泊爾,一共是500人,加起來是將近620人。在非戰時情況下,我們對維和部隊是有指揮權的,又會加上100人的防暴處突的力量,總計是七百多人的隊伍。

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雖然都說英語,但因為信仰不同、訓練方式不同等,一開始是需要磨合的,特別是我剛剛到任務區的時候。

很多國家的維和警察一起共事,有時是會出現一些小矛盾的。特別是有些西方國家的警察,其實一開始對我們中國警察有一些偏見。但是通過我們在很多事件當中的反應,包括危險處置、臨場應對,證明了我們的維和警察在工作當中具有很高的素質和戰鬥素養,特別是在面對一些急難險重的情況之下,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也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張凱作為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的一員,在南蘇丹執行任務超過兩年。受訪者供圖

曾手捧手榴彈送至安全區域

新京報:在維和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危險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

張凱:危險案件有很多,我可以舉兩個例子。2018年12月13日,我們接到一個線報,說有人闖入了平民保護營從事非法活動。他當時背著一個包,進到平民保護營社區中心,結果被當地的聯防隊員發現。但他在逃跑途中向人群當中扔了一個手榴彈。雖然他人迅速被聯防隊員控制了,但手榴彈仍留在了人群中,萬幸的是手榴彈沒有爆炸。

當時現場的秩序比較混亂,救助機構在救助中心播放電影,現場婦女兒童非常多,無法進行現場處置。而且,聯合國的排爆小組在較遠的另外一個營區,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軍方排爆小組也是在500公裡以外的西戰區。

我作為現場指揮官,臨時決定把手榴彈轉移走。當時沒有任何防護服,那天是晚上7:24,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專門看了下表,做出了這個決定——轉移手榴彈。因為之前我有些處置爆炸品的經驗,找到了保險栓,插到了引信那塊,把彈體和引信分離。然後和一名俄羅斯維和警察一起,他開著車,我就捧著手榴彈,把它從社區中心轉移到了平民保護營西門的安全區域。平民保護營西門的安全區域沒有人去,我們順利把手榴彈放置後,第二天排雷部門來將手榴彈給引爆了,很驚險。

另一件最近的事,是今年的6月7日。由於平民保護營部族很多,居住在不同的鄉、縣、村,還有不同的分支,很容易發生衝突。當時是因為一個手機卡的問題,導致兩個部族之間互相鬥毆,這個事情鬧得非常大,導致平民保護營裡上千人在武器禁區裡集體鬥毆。有人持械,有人拿弓箭,有人拿石頭,有人拿長矛。

我作為現場指揮官,命令防暴隊在6月7日中午發射催淚瓦斯,並協調南蘇丹當地警察,對暴徒進行控制。現場非常混亂,鬥毆人數是兩三千以上,而我們人數又很少,包括防暴隊,一共才500人。後來,和南蘇丹警察一起合作,通過戰術隊形包圍,逐漸把事態給控制住了,幾天之後平息下來。

疫情之下同當地警察合作,兩次推遲婚期

新京報:目前南蘇丹的新冠疫情形勢如何?

張凱:南蘇丹是在4月5日確診了第一例新冠病例,但目前檢測能力非常低,每天不到100個,到目前為止,是近3000例確診病例。但實際上,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字。我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聯合國的盧安達防爆隊,160人,將近80多個人都感染了新冠。

新京報:中國的維和警察在當地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自己?

張凱:首先,我們在國內暴發新冠疫情之後,就非常重視,參考國內措施,快速制定了相關的防疫舉措,比如採用彈性工作制度,居家辦公,減少與當地平民和其他部門的接觸,減少巡邏次數。

其次,我們也加強了和南蘇丹警察的合作,特別是在能力建設,包括維持當地治安秩序方面,對當地警察進行了相應培訓,讓當地人去管當地人。一是,避免維和警察受到意外感染;二是,增強中國維和警察和當地警察之間的友誼。

新京報:報名參加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家裡人有什麼想法?

張凱:家人當初是很支持的,但也比較擔心,因為畢竟這個任務區離家兩萬裡,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條件也差,特別是醫療衛生條件非常差。

當時想,首先這是維和,是祖國需要,也是我的奮鬥目標。另外我覺得,越是在安逸的生活當中,越不能失去鬥志,想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做一件等到年老的時候也值得回味的事情。

現在馬上要結婚了,10月份或12月份就結婚。當時是和女朋友談好了,(因為去維和)就推遲了一年多的婚期,再加上疫情,又往後推了九個月,總共推遲了一年零九個月。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謝雁冰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警察節】單警在外執行維和任務最長時間紀錄保持者---張凱
    【致敬警察節】單警在外執行維和任務最長時間紀錄保持者---張凱 2021-01-1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在聯合國招維和警察 常被問會不會中國功夫
    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聯合國駐南蘇丹任務區(維和警察,榮立一等功);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公安部國際合作局;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市局出入境管理局;2016年4月至2020年1月聯合國和平行動部警察司。「如果你處於這樣的場景,會如何處置?」
  • 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南蘇丹
    廖潔,中國第八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隊員,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民警。2019年12月,她主動請纓前往聯合國最危險的維和任務區之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她先後參與維和行動50餘次,提出戰區難民營工作防護計劃,得到戰區通報表彰;精細高效的勤務管理模式,廣受各國同事認可,工作質效大幅提升;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收集國內抗疫經驗,主筆撰寫《朱巴戰區新冠病毒抗疫工作指南》上報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總部獲批,向世界推廣中國抗疫經驗,廣獲讚譽。
  • 中國維和警察20年:為了和平執甲出徵
    20年光輝歷程,中國警察以正義、專業、文明、自信的形象登上國際舞臺,在聯合國維和史上描繪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從東帝汶到波赫,從海地到南蘇丹,涉足4大洲9個衝突後國家;派出的單元從單警拓展到防暴隊;維和的身份從學習者變為經驗分享者和方案貢獻者;中國警察為聯合國維和行動注入了活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南蘇丹瓦烏的維和工兵分隊圓滿完成聯南蘇丹賦予的維和任務
    當地時間12月18日,剛剛部署到任務區不久的中國第11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工兵分隊,圓滿完成聯南蘇團賦予的道路維修和排水系統修繕任務。維和工兵分隊接到聯南蘇團任務後,立即研究制定施工方案,並對施工地點的周邊環境、地形地貌、疫情情況進行實地勘察和安全形勢分析。同時做好施工人員回場的身體狀況、裝備性能等檢查。第11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工兵分隊參謀長倪寅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阻擋中國維和戰士堅守崗位,他們將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繼續執行好維和任務。
  • 重慶市公安局第一次向維和任務區派遣女民警
    12月6日,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按照公安部安排,市公安局組建2支維和警隊共15名民警,將分別派往南蘇丹和賽普勒斯開展維和任務。  今年3月,按照公安部安排,市公安局著手籌備組建維和警隊。接到任務後,市公安局從全市4萬餘民警中精挑細選出106名隊員參加公安部和聯合國甄選考試,有33人先後通過甄選。
  • 通訊:月圓之夜守戰位 國慶佳節衛和平——駐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雙節...
    新華社朱巴10月4日電通訊:月圓之夜守戰位 國慶佳節衛和平——駐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雙節紀實於東海「010,拉水分隊出發前準備完畢!」10月1日凌晨五點半,南蘇丹朱巴,朝霞染紅了東方天空,中國第六批維和步兵營的營區內,保障連拉水分隊的官兵們已整裝待發,準備前往白尼羅河的聯合國取水點拉水。拉水分隊被維和官兵們親切地稱為「車軲轆分隊」,因為他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穿梭在取水點和維和營之間,為中國營區內的700人提供用水。
  • 韓國維和部隊獲準輪換!一文了解韓國維和行動
    受南蘇丹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響,原定於3月9日要進行輪換交接任務的韓國維和部隊推遲了。通過韓方的多方協調和努力,韓國第12批赴南蘇丹維和的韓光部隊第一梯隊官兵於5月18日晚乘包機從仁川國際機場出徵。這也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中唯一一支獲準在5月份進行輪換交接任務的部隊。
  • 中國駐南蘇丹女兵與死神擦肩而過 哨位被火箭彈擊中
    8月12日,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的中國維和步兵營營地,女兵班的戰士(從右至左)王瑤、王茜、丁慧、岑儀在進行步槍分解結合練習。南蘇丹首都朱巴的朱巴山腳下,中國維和步兵營營地坐落於此。  今年7月,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朱巴發生激烈衝突,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戰士李磊、楊樹朋在執行守衛難民營任務時遭遇火箭彈襲擊,不幸犧牲。兩名烈士的事跡不僅深深感動了無數國人,也受到了 聯合國的高度評價。  和李磊、楊樹朋一樣,自去年12月輪換部署到位以來,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不畏戰火,堅守一線,出色完成各類任務2000多次。
  • (維和白皮書)我們為和平而來——中國維和官兵代表訪談錄
    曾3次參加維和任務並擔任過中國第7批赴馬裡維和警衛分隊隊長等職務的劉勇對此感觸頗深。從最初參加維和建築工兵分隊到參加我國首支維和步兵分隊,劉勇講了很多他參與過的援建當地小學、開營義診還有幫當地村民打井、種菜等並不在中國維和官兵任務列表中的「任務」。
  • 首部海外維和影片人物原型有濟南人
    魯成軍說,他是一名維和軍人,也是一名「維和爸爸」,這也是此次現身的另一層意義:作為省實驗中學一名高一學子的家長,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電影內外的真實維和故事。「藍盔勇士」的第二故鄉是濟南  9月17日上午,魯成軍抵達濟南。上次回來,還是在兒子的要求下他請假回來「陪考」,中考結束的當天他就返回部隊了。
  • 中國維和士兵付森執行任務中感染瘧原蟲 回國後離世
    中新網11月29日電 中國維和警察官方微博今日發文稱,此前在赴非洲執行維和任務工作中,中國維和士兵付森不幸感染瘧原蟲,導致回國突發惡性瘧疾。其已於11月26日離世。11月29日上午10點,興化市沙溝鎮舉行了一場追悼會,沉痛悼念維和英雄付森。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即將上映 搶先感受維和部隊官兵風採
    自1990年以來,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走過了30年曆程。30年間,一批批中國維和軍人不畏艱險,為衝突地區和當地民眾帶來和平與希望。中國維和步兵營至今已輪換第六批。日前,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預告片。
  • 12:3聯合國投票通過決議,美帶頭下,繼續制裁南蘇丹
    南蘇丹的跌宕國運2011年,南蘇丹獨立,非洲大陸誕生了一個新國家。非洲國家與中東國家相似,蘇丹共和國由於地緣和宗教的矛盾衝突,南方的尼格羅黑人與北方的阿拉伯人經歷長達十年的內戰後逐漸走向分裂的深淵。所謂哪裡有衝突,哪裡就會有世界警察美國的身影,美國販賣武器支持戰爭的同時不忘打出人權的幌子制裁對立組織。
  • 專訪|赴南蘇丹維和隊員:除了瘧疾,還要防範劇毒昆蟲
    這一消息使我維和官兵的健康狀況立刻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維和部隊出國執行維和任務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會遇到哪些危險?健康狀況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如何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曾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解放軍中部戰區83集團軍某旅季金金營長。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中,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參閱,成為本次閱兵的一大亮點,成為當時大眾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 我軍為何不裝備無柄手榴彈?有柄手榴彈與無柄手榴彈之爭
    手榴彈是步兵不可或缺的武器,是在近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毀壞武器裝備的爆破型彈藥。同時,一些特殊的手榴彈,如催淚彈、爆震彈等特種手榴彈也作為警察常用的防暴型武器。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2020年即將上映,首款...
    電影《藍色防線》海報2019年度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藍色防線》是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該片歷時五年跟蹤拍攝,真實記錄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 宿豫一位95後兵哥哥在維和部隊
    赴南蘇丹維和?!這是許多人即使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橫飛的子彈、一觸即發的衝突對峙讓許多心懷抱負的人望而卻步,然而在宿豫區仰化鎮劉澗村一位95後兵哥哥 —— 童桃軍,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扛起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與擔當!是怎麼樣的理由讓做出了這樣的選擇?讓他面對烽火炮彈不改初衷?童桃軍用6篇日記描繪了他的內心世界。
  • 楊樹朋:獻身使命的維和勇士
    楊樹朋:獻身使命的維和勇士■新華社記者 梅世雄不久前,2015年9月,旅奉命抽組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作為家中的獨子,四級軍士長楊樹朋瞞著家人偷偷遞交了申請書。在南蘇丹的每一天,楊樹朋和戰友們都直面死神。儘管一再小心,意外還是發生了。
  •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2020年9月)
    中國軍隊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維和部隊胸懷人間大愛,秉持人道主義精神,為當地謀和平,為當地人民謀幸福。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源於中國的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