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農林大學公布了關於401位同學轉專業的通知,批准通過率高達91.8%。這已經是浙江農林大學實施「零門檻」轉專業政策的第四年。
7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此事專訪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處長郭建忠,他表示,「零門檻」轉專業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真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為後續的就業提供更好的機會。」
如今,除了浙江農林大學,國內多所高校也在實行「零門檻」轉專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考一考定終身、轉專業難上加難的情況。
對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考試招生改革組組長譚松華表示,「原則上來講學校應該支持這種轉專業的合理要求。」但他也同時建議,「高校轉專業應該在培養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儘可能充分地滿足學生的興趣。」
學生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今年,浙江農林大學一共收到了437份轉專業申請,其中401份申請被批准。從金融工程轉專業到廣告學的17級俞同學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初填志願時挺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就聽取了父母的一些建議,選擇了金融工程專業。」俞同學表示,在經過大一一年的學習後,自己才慢慢確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
她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比較喜歡廣告學,對原來的專業興趣並不大。俞同學說,自己畢業後想從事廣告、文案方面的工作,所以做了這個決定,「當時入學的時候就了解到浙農林大轉專業比較容易,但具體的制度不是很清楚,沒想到真的成功轉專業了。」
轉專業不僅意味著前一年的知識可能「白學」,也需要同學們自行補習新專業大一的所有內容。對此,俞同學表示多學也不是壞事,「補一年的課程肯定會很辛苦,但想想是自己的選擇,也就沒什麼了。」
談及學校的「零門檻」轉專業政策,曾從木材科學轉到計算機專業的陳同學認為很不錯,「如果高考沒有達到想要專業的分數,可以讓學生通過努力,還有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陳同學說,在轉專業後認識了很多新專業的朋友,也是一種收穫。
但「零門檻」並不代表著隨意轉專業,計算機專業大二學生李灃宸告訴澎湃新聞,「零門檻」還是有一些要求的,「但沒有其他學校要求那麼高,比如必須專業排名前多少之類的,我們學校就沒有這些硬性框架,如果超出轉入專業名額的話需要面試,績點60%+面試成績40%。」
李灃宸認為,這樣的政策對於一些學習原專業比較吃力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好處,「但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想轉專業的學生在原專業學習上懈怠。」
此外,他表示,「零門檻」轉專業也具有一定的「不公平」因素,「對於一些本來在學校裡面較好專業的同學來說,可能覺得不是很公平,畢竟高考分數相對來說高一些。但對於一些原本考得不理想的同學來說,肯定是比較好的。」
「零門檻」轉專業可督促學校變壓力為動力針對「零門檻」轉專業制度,7月19日,澎湃新聞聯繫了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處長郭建忠,他表示,從2014年開始,浙江農林大學就已經開始推行「零門檻」轉專業政策。
「我們對於學生的申請是沒有限制的,但不同專業會根據師資和現有學生數量對轉入學生有一個限制,如果報名人數超過可提供名額,則按績點排序。」
他告訴澎湃新聞,五年前學校的轉專業比例不到70%,實施「零門檻」政策後,學校近三年來轉專業的成功率一直穩定在90%左右。
「『零門檻』轉專業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為後續的就業提供更好的機會,同時也可促進本校專業建設的優勝劣汰。」郭建忠介紹道,如果某個專業的學生都轉出去了,說明這個專業不具有吸引力,學院就會有很大的壓力,對整個專業建設的投入精力會更多,「只有把專業建設好,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轉到自己專業。」
對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考試招生改革組組長譚松華也表示贊同,「學生轉專業在學習過程中是正常的,原則上來講學校應該支持這種轉專業的合理要求。」
但他認為,學校應該把握好轉專業的標準和程序,「我想浙江農林大學在提出『零門檻』時肯定做了權衡。一是需要接收的專業有培養能力去接收轉過來的學生,和高考考進來的學生得到一樣的培養條件。二是『零門檻』要考慮到一部分轉出去的學生,不會影響太多該專業學生。」
在譚松華看來,轉專業的時候學生的個人興趣也要和專業資源均衡匹配,「學生的專業興趣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夠滿足,對他的發展、學習很有幫助。但不同專業培養學生的條件是有條有限度的,它不可能無限的去擴大。」
對此,譚松華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我覺得高校轉專業應該在培養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儘可能充分地滿足學生的興趣。」
如今,除了浙江農林大學,也已經有多所高校實行「零門檻 」轉專業制度。如北京科技大學在大類招生改革力度逐步加大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寬鬆轉專業政策,轉專業「零門檻」不設限,給考生更多的專業選擇權。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北京科技大學每年有近300名在校生成功轉專業,成功率約80%。
此外,北京林業大學也實行了轉專業「零門檻」制度,學生可於第二學期初在全校範圍內申請轉專業或於第四學期初在學科專業門類範圍內申請轉專業。藝術類專業學生只能申請在藝術類專業內轉專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