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第一課》武漢課堂在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洪山體育館舉行 央視報導截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肖楊 狄鑫 國倩 實習生 聶威
9月1日,湖北省1萬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如期開學,800多萬名師生重返闊別8個月的校園。當晚8時,全國學生統一收看了2020年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持續12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首次開啟雲課堂模式,在北京、武漢設置電視課堂,並將武漢課堂設在曾經作為方艙醫院的洪山體育館。對武漢這座抗擊疫情的英雄之城而言,此舉意義非凡。
抗疫天團榜樣出鏡
2020年《開學第一課》,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分為「擔當」「團結」「科學」三大篇章,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以榜樣之光點燃中國青少年奮鬥之火。
節目中,鍾南山說:「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他還跟黃岡學生連線,聽到學生的志願是做他的校友、為我國醫療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鍾南山眼裡泛起淚光。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院士說,第一批新冠疫苗下線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後,她回復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登上武漢課堂的講臺。他回憶,除夕夜他收到緊急通知:3支解放軍醫療隊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後抵達武漢!那一刻,他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武漢伢講親身經歷
一群親身經歷疫情的武漢孩子,走進洪山體育館的武漢課堂,向全國人民講述戰疫故事。
「我把我的外公、媽媽都借給你……」武漢市二十九中學生陳琪方,作為武漢課堂的課代表,分享了她致信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陳琪方的媽媽和外公都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今年2月初,她用一封公開信表達了對患者的鼓勵、對醫生家人的牽掛和戰勝疫情的信心。這封信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後,感動了無數人。
今年10月,陳琪方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並現場接受張定宇頒獎。她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她剛剛參加藝術專業統考,目前正在緊張備戰2021年高考。
武漢市三十九中畢業生付巧,曾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接受治療,並在這裡備戰高考。如今,她已是武漢文理學院大一學生。
疫情期間,我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成為世界在線教育發展中的裡程碑式事件。在方艙醫院的臨時教室,付巧度過了難忘的14個日夜,收穫了醫護人員、老師們的濃濃關愛和有力幫助,深深體會到全國人民互幫互助的溫暖與感動。
「這一年,我經歷過害怕、迷茫、無助、難過,但大家的愛與支持,讓我的心裡充滿力量和對未來的信心。」付巧對記者說。
校園重回勃勃生機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愛融化了寒冬……」《開學第一課》上,武漢市長春街小學春天合唱團的30多名同學,演唱了為此次活動創作的歌曲《草》。
合唱團成員閔雅思說,每次唱起這首歌,她的眼前就會浮現英雄的武漢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抗疫的情景。
《開學第一課》文藝匯演環節,武漢十餘所小學的100多名同學登上舞臺,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了武漢伢的風採。青山區鋼城十七小的熊恩豪同學,錄製節目時坐在觀眾席。因疫情宅家期間,他和班上的同學們一起書寫了抗疫日記,目前已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他說:「我會永遠記得那些讓我們的城市重啟的人。長大後,我也要做祖國需要的人!」
今年5月,武漢高三、初三學生率先復學。隨後,高中、初中其他年級也分批覆學。9月1日,全市139.9萬名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迎來秋季正常開學,120多萬名大學生也陸續返回校園。
全面開學成為武漢戰疫又一標誌性事件,昭示著「武漢保衛戰」的勝利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