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大學校門,就能和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零距離!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就享受到了授課陣容極為「奢華」的新生通識課程教育。
昨晚,南京大學首屆「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正式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擔任主講人。慕名而來的學生將教室坐得滿滿當當,後來者甚至只能搬個小凳子在教室後面「加座」。
「科學之光」通識課的開課時間定在了晚上6:30,記者提前到達教室時發現,興奮的學生早已將教室裡坐了個「滿坑滿谷」,熱切期待院士們的到來。
正式開課前,中科院院士、南大校長呂建還為邢定鈺院士、祝世寧院士和陳鵬飛教授頒發了南京大學首批 " 科學之光 " 首席教授聘書。「『科學之光』通識課是今年南大的首創,這無疑是一場學術的盛宴,希望科學這道光,能照進同學們心裡,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呂建還饒有興致地和學生們一道聽了邢定鈺院士的第一節課。
大咖開講,課堂上滿是會心的笑聲。祝世寧院士和學生們聊起了什麼是「科學」,邢定鈺院士則用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作為開場,而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的引言更為精彩:「你們覺得天文系和哪個系會更接近呢?我的理解是歷史系。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研究歷史的,歷史學研究的是人的歷史,我們天文學研究的是宇宙的歷史。我們仰望星空看到的,其實是整個宇宙137.9億年前的歷史。」陳鵬飛妙語連珠,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們對於天文學的興趣:「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又頒發給了天體物理,為什麼諾獎對天文情有獨鍾?這反映了學科發展的一個趨勢,人們視野越來越開闊,胸懷宇宙,可能也同時回答了《小歡喜》中『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的疑問,因為南大天文是全國第一啊!」
記者從南京大學本科生院了解到,「科學之光」項目是南京大學「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的一個重要育人項目,也是通識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課程鼓勵學科交叉、面向未來的前沿科學研究,如光電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資源、智能與大數據、新能源、化生醫藥等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科學前沿領域。
據悉,該課程面向大一新生開設,教學模式為「1+N+L」:1位院士或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理工科資深教授領銜。N位高水平教師加入組成教學團隊。教學內容主要基於老師們近期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做出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工作或者近期發表在頂級期刊的科研成果。「L」為Lab參訪,每門課程除開設系列講座外,還會組織學生參訪實驗室,在實驗室裡開展研討、實踐等活動。
2020年秋季學期有5門課程開課。6位院士、25位長江、傑青等高水平教師參與授課,10多位青年教師或博士組成助教團隊。明年,科學之光系列課程將全面鋪開,供學生選修。
當晚的院士開講,不僅讓南大的大一新生大飽耳福,全國各地的中學生也在同步線上聽課。記者了解到,「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將面向南京大學重點生源基地不定期開放課程直播,讓中學生能跟著院士「天團」上課,感受南京大學的大師魅力,體驗南京大學高水平的本科教學魅力。
開課首日,2435個高中班級同步在線上課,聽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長江學者」陳鵬飛教授講授天文學家是如何認識並理解宇宙的,了解宇宙是如何演化到現在的樣子的,感悟科學家如何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