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在蓉院士寄語 「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首發

2020-12-21 閃電新聞

歷經一個月籌備、一周線上線下報名參與, 由成都市科協主辦的「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活動今天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正式啟程。

一整天裡,「探索號」班列帶領孩子們穿越在熟悉城市裡的孩子們,再次認識、挖掘這座創新之城裡的未知之問,「打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和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等人氣點位,用科學之眼,打開邁向未來的科學之門,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創新生活。

啟動儀式上,小科技迷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由三位在蓉院士專門為本次活動寄語製作的「探索號」專屬活動紀念封發布,他們用手寫體的鼓勵話語,激勵孩子勇於發現,去創造、去探索未知。

「廣大中小學生要志存高遠,努力學習,增長才幹,為國家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敢為人先,持之以恆,追求卓越,頂天立地」……院士們的寄語通過一張張明信片傳遞給中小學生,院士們的科學精神同樣在傳遞。「探索號」科普班列活動隆重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三位院士專門為活動寄語,鼓勵蓉城青少年們學科學、愛科學。

「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在於科技創新,更在於一代又一代科學精神的培養與傳承。」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公開型、公益型科普活動,本次「探索號」科普班列首次收到三位在蓉院士「聯袂」打call,院士們親手書寫寄語作為禮物,希望通過小小的卡片祝福青少年,將科學精神傳遞給祖國的「小科技人」。通過「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科學「十萬個為什麼」之門,這正是此次科普班列的目的地所在。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是此次「探索號」班列的第一站,擁有兩棲爬行動物標本近10萬號,三位講解員以深入淺出講解方式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兩棲爬行動物的起源、特徵、習性,分類、現狀、生態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學習野生動物知識,增強安全技能。在科普館三樓,講解人員詳細介紹了如何初步區分毒蛇和無毒蛇以及在野外被毒蛇咬傷的自救方法。「咬痕間距較大,有明顯兩顆牙印的就很可能是毒蛇,因為毒液需要從毒牙中注射。」講解員告訴小朋友們,如果無法判斷蛇是否有毒,最好把它一同帶去醫院。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氣象災害中的雷電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氣象災害中暴雨預警信號是什麼樣的?……「探索號」班列車抵達第二站——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同樣乾貨滿滿。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的重建項目,運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傳和普及自然災害知識。

來到第三站,「探索號」班列抵達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在首提地帶小朋友提前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美好。這是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主體建築以3萬多塊木頭通過「拼積木」的形式拼接而成,室外景觀則以「茂林修竹」的手法營造川西林盤。公園城市展廳總共分為三部分,序廳、總覽廳和實踐廳。在序廳,講解員介紹了新時代公園城市的理念,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以及多元城市理念的誕生,讓小朋友有了更系統的認知。

記者 康沙

圖片 成都市科協

相關焦點

  • 揭秘「爆款」硬核科技 開往未來的「探索號」班列「到站」
    ……今日,「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再次啟程,「打卡」成都軌道集團軌道學院實訓基地、天府長島文創中心和光啟智能頭盔等硬核「黑科技」點位。 此次「探索號」班列中,通過專家、市民們遴選的「人氣」點位,均是各有「十八般武藝」的硬核「黑科技」擔當。熟知的地鐵出行背後,是怎樣的算力支撐地鐵出行調度,甚至還能無人駕駛?
  • 「院士來了」長沙開講 王耀南院士為青少年科普機器人知識
    人民網長沙12月15日電(記者 林洛 實習生 覃璇子)14日下午,第二期「院士來了」在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在長沙市青少年宮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王耀南來到現場,帶領300餘名長沙中小學生走進智慧機器人的科學殿堂。
  • 院士分享智慧與感悟,寄語年輕人「見微知著」勇敢創新
    更新重開的上海院士風採館迎來我國橋梁建築設計大家林元培、紅外物理學界巨擘褚君浩、海洋科學界泰鬥汪品先等三位院士,他們獲聘「楊浦區院士科普大使」,並在以「見微知著 擎天駕海」為主題的院士 Talk 秀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智慧與感悟。他們不約而同都表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激情。
  • 王耀南院士長沙開講:從「嫦娥五號」和快遞小哥說起
    14日下午,「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第二課如約而至。本次講座迎來了我國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耀南。講座中,王耀南院士以《智慧機器人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為題,引領現場數百名青少年走近科技前沿,踏入「智慧機器人」的科學殿堂。
  • 院士當主播—《中科大講堂》科普直播學芽開講
    4月4日,中科華數信研院與普華行知旗下在線教育平臺「學芽」就《中科大講堂》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國內首個以國內外院士為核心主播團隊,以科普為主要內容的直播課程項目即將上線。《中科大講堂》立足科普,以高精尖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使科學不再高冷,讓科普更加易懂。
  • 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
    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趙金龍 安普忠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2-14 06:30 講好航天故事 弘揚航天精神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
  • 鍾南山院士對學子們寄語: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
    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冠,他成了一束光,站在黑暗裡,給我們指引方向,都說中國三座山,「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有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大家的心裡就有了底。也是因為這次疫情,很多年輕人們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發展都有了新的認識,在南方都市報採訪的視頻當中,鍾南山院士除了談論醫學問題,還談到了關於教育和學習的見解。
  • 院士領銜為大一新生上課!南大「科學之光」通識課火爆開講
    昨晚,南京大學首屆「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正式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擔任主講人。慕名而來的學生將教室坐得滿滿當當,後來者甚至只能搬個小凳子在教室後面「加座」。
  • 院士開講|揭示人體奧秘,讓你更了解自己
    圖為鍾世鎮院士「百聞不如一見,看圖就能知意。」作為我國現代臨床解剖學的奠基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研究的倡導者,鍾世鎮院士表達了他對館藏標本功能的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廣州日報記者海國攝正是因為對人體結構的深刻理解,鍾世鎮院士才能順利開展對「數字人」(即在電腦裡合成的三維人體詳細結構,全部數據來自真實人體)的研究。
  • 院士專家點燃科學夢想 線上講壇走進千家萬戶 ——2020年廣州科普...
    2020年全年共邀請徐義剛院士、羅錫文院士、吳碩賢院士和張周斌、楊志敏等21位教授專家到訪直播間,圍繞科學戰疫、鄉村振興、珠峰測量、北鬥系統、量子科技等十大社會熱點科技話題進行權威科普解讀,節目同時在觸電APP、粵聽APP、新花城APP、廣州日報APP、新快報ZAKER等多家新媒體平臺進行同步播放,得到了近40家平臺和媒體超260次的宣傳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全網受眾已超過560多萬人次
  • 鬱銘芳院士昨日去世 今年已痛失14位兩院院士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浙江省鄞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 鍾南山院士開學寄語 我有國士 天下無雙
    鍾南山院士寄語全國中小學生 正值全國多地陸續復學之際,鍾南山院士通過中國教育電視臺,深切寄語全國中小學生。孩子們,快一起來聽聽鍾爺爺有話對你們說......
  • 2020年全國中小學生「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普徵文圓滿結束
    作為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七年三班的學生,曹斯博的作品在本次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徵文」。在她的筆下,轉基因等生物技術不僅能幫助人類做到傳統農業技術難以實現的事,還能在未來幫助人類挖掘出更多有潛力的糧食作物。在本次徵文活動中,像曹斯博的徵文這般看似天馬行空,實則有理有據的優秀科普作品還有很多。
  • 四百人聚雲端,聽傅伯傑院士講黃土的故事
    這是院士大講堂的第二次線上活動,吸引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內五十餘個培養單位、以及來自浙大、中農等兄弟高校師生共400餘人參與。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堅守黃土三十年,荒山禿嶺變綠海」,主講嘉賓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傑院士。講座分為三部分:傅伯傑院士與黃土高原的不解之緣;科研生涯的三個階段;地理學研究帶來的感悟與體會。
  • 聽六位院士縱論創新
    聚焦科技創新「四個面向」以「機遇與挑戰:融合創新與大學發展」為主題2020年11月至今我校舉辦了六場 院士智庫創新論壇六位院士就各自科研領域的重要課題分別開展了報告會智慧碰撞的「課堂」裡院士都講了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呢?
  • 院士領銜,北科大面向全校學生開講《大國鋼鐵》
    4月23日,北科大全新打造的《大國鋼鐵》課程正式開講,該課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攜眾多知名專家主講,全校學生不限專業、年級均可選修。這是北科大「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嘗試之一,將向大學生展示我國鋼鐵工業強國之路。
  • 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2020-12-11 14: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位中國學者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35位新院士
    趣味答題領紅包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學者。
  •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第三場 探秘神奇的雷射
    新華網上海8月16日電(魏承瑤)日前,「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第三場講座在滬開講,主題為「探秘神奇的雷射」。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射與光電子學專家範滇元,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冷雨欣,上海市雷射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上海市雷射學會理事張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田野參加。  冷雨欣作《超強超短雷射及其應用》主題報告,「超強超短雷射是目前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可以為人類提供前所未有的全新實驗手段與極端物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