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個月籌備、一周線上線下報名參與, 由成都市科協主辦的「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活動今天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正式啟程。
一整天裡,「探索號」班列帶領孩子們穿越在熟悉城市裡的孩子們,再次認識、挖掘這座創新之城裡的未知之問,「打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和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等人氣點位,用科學之眼,打開邁向未來的科學之門,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創新生活。
啟動儀式上,小科技迷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由三位在蓉院士專門為本次活動寄語製作的「探索號」專屬活動紀念封發布,他們用手寫體的鼓勵話語,激勵孩子勇於發現,去創造、去探索未知。
「廣大中小學生要志存高遠,努力學習,增長才幹,為國家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敢為人先,持之以恆,追求卓越,頂天立地」……院士們的寄語通過一張張明信片傳遞給中小學生,院士們的科學精神同樣在傳遞。「探索號」科普班列活動隆重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三位院士專門為活動寄語,鼓勵蓉城青少年們學科學、愛科學。
「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在於科技創新,更在於一代又一代科學精神的培養與傳承。」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公開型、公益型科普活動,本次「探索號」科普班列首次收到三位在蓉院士「聯袂」打call,院士們親手書寫寄語作為禮物,希望通過小小的卡片祝福青少年,將科學精神傳遞給祖國的「小科技人」。通過「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科學「十萬個為什麼」之門,這正是此次科普班列的目的地所在。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是此次「探索號」班列的第一站,擁有兩棲爬行動物標本近10萬號,三位講解員以深入淺出講解方式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兩棲爬行動物的起源、特徵、習性,分類、現狀、生態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學習野生動物知識,增強安全技能。在科普館三樓,講解人員詳細介紹了如何初步區分毒蛇和無毒蛇以及在野外被毒蛇咬傷的自救方法。「咬痕間距較大,有明顯兩顆牙印的就很可能是毒蛇,因為毒液需要從毒牙中注射。」講解員告訴小朋友們,如果無法判斷蛇是否有毒,最好把它一同帶去醫院。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氣象災害中的雷電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氣象災害中暴雨預警信號是什麼樣的?……「探索號」班列車抵達第二站——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同樣乾貨滿滿。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的重建項目,運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傳和普及自然災害知識。
來到第三站,「探索號」班列抵達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在首提地帶小朋友提前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美好。這是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主體建築以3萬多塊木頭通過「拼積木」的形式拼接而成,室外景觀則以「茂林修竹」的手法營造川西林盤。公園城市展廳總共分為三部分,序廳、總覽廳和實踐廳。在序廳,講解員介紹了新時代公園城市的理念,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以及多元城市理念的誕生,讓小朋友有了更系統的認知。
記者 康沙
圖片 成都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