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今天上午,位於黃興公園內的上海院士風採館可能是全市知識「濃度」最高的地點。更新重開的上海院士風採館迎來我國橋梁建築設計大家林元培、紅外物理學界巨擘褚君浩、海洋科學界泰鬥汪品先等三位院士,他們獲聘「楊浦區院士科普大使」,並在以「見微知著 擎天駕海」為主題的院士 Talk 秀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智慧與感悟。他們不約而同都表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激情。84歲高齡的汪品先院士振奮地張開雙手,朗聲指著一張PPT圖表說:「中國科技發展正處在最令人興奮的階段,中國的研發投入曲線自2015年以來快速上升,穿透衝破歐盟28國、日、德等國,躍升到全球第2位。科研闖關不能靠『老頭子』,要靠年輕人,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科研隊伍!」
圖說:三名院士獲聘「楊浦院士科普大使」。孫雲 攝(下同)
院士是國家的寶貴知識財富。上海院士風採館所在的楊浦區是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國家創新型城區和全國唯一連續四年被國務院表彰的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共有66位兩院院士在楊浦區生活和工作。始建於2006年的上海院士風採館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和中共楊浦區委、區政府共同建設,綜合展示滬上200多位兩院院士的科技風採和崇高精神,是一個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也是院士進行學術、技術交流的場所。楊浦市民素有尊重知識的傳統,聽聞院士風採館更新重開的消息,上午,已有附近居民騎著電動自行車專程趕來參觀學習。
以院士風採館為平臺,楊浦區今天啟動「院士智匯」活動,更快壯大創新「第一動力」,更好集聚人才「第一資源」,更好弘揚科學家精神「第一財富」,讓院士資源進園區、校區、社區、商圈、場館,與人才培養同步、與科普宣傳同步、與產學研融合同步。
圖說:院士風採展示。
今天首講的院士Talk秀邀請三位院士,向觀眾娓娓道來科研探索中的專注與勇氣。第一個登臺的林元培院士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有緊密關係。他在演講中直言:「我很幸運。我所工作的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前兩代總工程師都有一個跨越黃浦江的造橋夢,但是直到浦東開發開放,作為第三代的我才有圓夢的機會。」從在蘇州河上造橋,到在五六百米跨度的黃浦江上造橋,這樣的飛躍帶來巨大的挑戰,最終,以林元培院士為首的市政人團隊將夢想與勇氣畫在設計圖紙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盧浦大橋……一道道彩虹接連飛越浦江,讓全世界見證中國質量。84歲的林元培院士語調平緩,詞語平實,其中蘊含的張力卻令人情不自禁心生崇敬與景仰。同樣84歲高齡的汪品先院士也用「上天下海」的深海探索經歷鼓舞大家,勇闖科學研究的最高點、最深點、最難點,用科學技術實現民族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