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由廣東院士聯合會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五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秦國剛院士校園行講座在東莞市技師學院舉行。全國著名半導體、器件和物流學家秦國剛院士前來,為學院師生帶來《今日的半導體》主題報告。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海光帶領相關領導和學院350名師生共同聆聽。
參觀過程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海光向秦國剛院士介紹了學院基本辦學情況。他指出,學院通過實施「品牌化、國際化、人才化」三大戰略,將國際合作辦學、校企合作辦學作為兩大驅動力,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以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為理念,創立了「市場化的導向,國際化的標準,工廠化的教學」的辦學模式。
「學校非常有特色,在東莞這樣一個工業發達的城市,有這樣一所應用型學校,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次前來,收穫頗多。」秦國剛院士在參觀學院bbw學習型工廠、雲展智能學習型工廠時說到。
秦國剛院士與學院領導共同栽下一株南楊楹,寓意東技學子能保持一顆「仁心」,筆直挺立地茁壯成長。
「我一生都只在做一件工作,那就是半導體研究。」
主題報告會上,秦國剛院士從半導體的重要性、優越性、應用性等方面等深入淺出的用自身的科研經歷勉勵廣大東技師生。秦國剛院士表示,除生活中常見的手機、計算機、家電外,虛擬實境、人臉識別、人工智慧、機器人、3D列印、航天航空、飛彈火箭等,幾乎每一件高科技產品,都有幾個乃至成百上千個晶片。可以說,半導體是電子學和光子學材料的核心,起著關鍵作用。秦國剛院士今年已經85歲高齡,至今為止他仍堅持每天保持6小時的科研時間,正如他所說的,「我一輩子都在做半導體研究這件事。」
「興趣和服務,是科學需要的兩種態度。 」
在這難得的機會,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就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向張國剛院士請教。
「秦院士,您說,科學創造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請問是什麼力量支持著您一直不斷前進?」在座學生提問到。「就拿我這小小的半導體成果來說,首先是興趣,此外還要有為人類長遠利益服務的心,科學需要這兩種態度。」秦國剛院士勉勵同學們。「科研很重要,但它不是賺錢的武器,而是為全人類服務的一件事有意義的事。」 整場講座形式生動有趣,秦院士以親身鑽研的經歷分享吸引了在座的師生。
秦國剛院士強調,「手敏足捷,勤於思考。探索不輟,貴在創新。」東莞市技師學院的學子在這裡,是能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的,希望學生們能保持創新的熱情,學會動腦的同時勤動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學會解決問題,調動自身的能力。
活動結束後,學生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收穫與感悟。
17中德機電201班趙傑義同學:今天聽了院士演講,我收穫了很多,我知道我國的半導體研究落後於歐洲國家。明白了什麼是半導體,半導體的應用領域等。明白到要對學習感到興趣,勇於創新,才能有所建樹。
18中德機電202班蘇彥銘同學:今天參加院士講座前,對秦院士做了一點了解。但當秦院士站在我面前時,我的心裡十分震撼,沒想到秦院士是這麼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今天我收穫頗豐,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如何做人。
18電子301唐文梅同學:聽了秦院士的講課,學到了很多關於半導體的知識。尤其秦院士講的那句「如果想要錢,就不要知識」激勵了我學習的決心!
15中德機電201班楊桂生:秦院士的講座條例清晰、生動有趣、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我們要好好學習,推動祖國科學事業發展,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
16中德機電201何舒毓:秦國剛院士從大學四年級開始就致力於半導體學習和研究,幾十年來,他潛心鑽研,即使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也從不退縮,堅持攀登科學高峰。在他的身上,總能看到一種勤奮和創新,一份堅定和自信。他認為,科學創造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他追求的就是第一,這為期一個小時的報告使我受益良多。
(報導:何小華;攝影:廖雯樺)
【作者】
【來源】 東莞市技師學院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