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見微知著

2020-12-07 騰訊網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強氣節之高為後人稱道。

商代最後一位君主是帝辛,後人稱他為殷紂王。年少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能力過人,手格猛獸」,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本領的人。繼位後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不殺奴隸,發展生產,更新觀念,不事鬼神。徵服東夷後,疆土擴大,農業發展,財糧增多。但到了統治後期,開始腐敗。

有一次,紂王讓人給自己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師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擔心。

箕子見微知著聯想了很多,他認為:用象牙筷子吃飯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製碗具,必將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盤;餐具改變了,食品也會隨之改變,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會進一步升級到山珍海味,珍禽異獸將成盤中之物;食物改變了,將不滿足穿著,麻布為衣將不再流行,朝中之人進而會穿綾著緞;穿著改了,下一步將造豪華的車子,建高闊殿宇樓臺,追求享樂。如此下去將一發不可收拾,腐敗之風會很快盛行起來。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韓非子,把箕子這種聯想,說成「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這就是見微知著的來歷。

古代的上醫治未病,也是見微知著。通過細微的現象就能知道事情的結果,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方向。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學習歷史,學習知識,啟迪智慧,修身養性。

相關焦點

  • 見微知著,察於未萌,是管理者必備的能力
    歷史上有很多見微知著的例子。箕子能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不可謂不智。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就能推測出紂王必將追求瑤池瓊漿,錦衣玉食,窮奢極欲,荒淫無度的生活,最終會導致商朝的滅亡。還有著名的雞肋故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雞肋的特徵。楊修能從曹操將雞肋作為傳令的口號,推斷出曹操必將班師回朝。雖這點小聰明用錯了地方,最終因此掉了腦袋,但不影響其具有見微知著的能力。見微知著,察之於未萌,是職場人必修的功課之一。
  • 成語典故:見微知著
    「見微知著」中的「微」即隱約的意思;「著」為明顯的意思。這一成語是說,見到事情微弱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及結果。為人有內無外(人品好,學問高,有修養,但是卻沒有與之匹配的相貌),形狀似不及人;少而明,學陰陽,見微知著;其志沈沈(深邃的樣子),不肯自顯,陰所利者七國,天下莫知,故稱曰計然。時遨遊海澤,號曰『漁父』,嘗南遊越,範蠡請見越王。計然曰:『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範蠡知其賢,卑身事之,請受道,藏於石室,乃刑白鷸而盟焉。」關於計然的身份,有多種史籍記載。
  • 九宮格思考法:讓你成為見微知著的高人
    那麼見微知著與九宮格又有什麼關係呢?這裡就以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例,列舉一下其中體現的見微知著思維要素。於是就有了後來「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終於請除了諸葛亮,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最終成就了帝王之業。這三人,無論從當時的任何角度,任何行為來說,都展示了見微知著的寬廣思維,而非坐井觀天、一葉障目。其三,見微知著是一種生存策略。《紅樓夢》 第五回這樣作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草搖葉響知鹿過」——錘鍊「見微知著」的預判力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韓非子·說林上》認為,「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東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說,「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先賢們如此反覆強調見微知著,是基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經驗,見微知著是一種深刻的憂患意識。
  • 推理能力極強,見微知著的四大星座
    有些人天生觸類旁通,見微知著,他們擁有堪比福爾摩斯的洞察力,推斷力和極強的邏輯感。 那麼,哪些星座推理能力極強,堪稱邏輯鬼才呢? 天蠍寶寶的邏輯思維縝密,推理能力極強,常常能通過一個很小的點,而探索出巨大的故事,也很會見微知著,看到事情的發展方向。TA們很善於研究問題,更有能力解決問題,那些原本看似複雜的事情在他眼前往往都是小兒科,分分鐘就能解開。所以,這樣的天蠍座,經常被人稱作邏輯鬼才,令人不得不服。
  • 《令龍讀書,中醫的司外揣內和見微知著、以常衡變》(中醫學04)
    見微知著,最早出自《醫學心語·醫中百誤歌》。微,指微小、局部的變化;著,指明顯的、整體的情況。見微知著就是通過觀察機體某些局部的、微小的變化,就可以推測出已經或即將出現的嚴重疾病。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體內的每一個臟腑都和體表、官竅等相互聯繫。
  • 《易經》:為什麼要見微知著,聖人為我們打了一個比喻
    網圖在《易經》姤卦中,對於為什麼要見微知著,聖人們為我們打了一個很好的比喻,使我們能夠直觀明了的感知到其中的智慧。網圖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對於各種不良的事物與現象,都要在其萌發之處加以有效的控制,而不能等它壯大以後,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來想辦法,就像教育小孩子一樣,只有從小教以中正之道,才能避免他們長大以後誤入歧途
  •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彭茜 李驥志  一隻小小的果蠅體內,竟有揭示人類生物鐘機制的基因密碼。  三位「40」後美國科學家歷時幾十年,從果蠅處見微知著,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 浦銀國際研究:MSCI中國「新經濟」佔比首超美股——見微知著策略...
    見微知著,各國股指的結構變化,提醒我們:·MSCI中國指數中盈利增速更高的「新經濟」佔比持續提升,股指質量已有明顯提高,這是支持近年外資持續流入的重要支撐所在。·各國股指「新經濟」佔比上升,結構性推升股指的估值水平,降低了歷史的可比性。我們需要結合分析股指結構的變化,進而採取合適的歷史比較方法。
  • 讓亞洲龍告訴你,什麼叫「見微知著」!
    所謂"見微知著",我想就像是亞洲龍這樣才算是吧。
  • 院士分享智慧與感悟,寄語年輕人「見微知著」勇敢創新
    更新重開的上海院士風採館迎來我國橋梁建築設計大家林元培、紅外物理學界巨擘褚君浩、海洋科學界泰鬥汪品先等三位院士,他們獲聘「楊浦區院士科普大使」,並在以「見微知著 擎天駕海」為主題的院士 Talk 秀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智慧與感悟。他們不約而同都表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激情。
  • 喜羊羊與灰太狼:見微知著,狼族裡鮮為人知的細節故事
    喜羊羊裡的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出一些人物特徵和故事的,狼族裡女士那些很少人知道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灰太狼的刀疤灰太狼一直以一個好老公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也確實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雖然他總是抓不到羊,但他有著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的抓羊目標。
  • 「動畫」|成語故事——管中窺豹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成語故事是《管中窺豹》。一、釋義[ guǎn zhōng kuī bào ]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二、辨析【近義詞】坐井觀天 一隅之見 略見一斑 牖中窺日 可見一斑 井蛙之見 目不暇接 盲人摸象 甕天之見 管窺蠡測 以蠡測海 一孔之見 窺豹一斑 以管窺天 一葉障目【反義詞】洞若觀火 見微知著 一覽無遺 目不暇接 眼觀六路 見多識廣 一目了然 一覽無餘
  • 《危城》:披著動作大戲的外衣,說著人性百態的故事!
    好的電影,總是可以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通過對某一件具體事件的描述,不知不覺中,就讓觀眾沉沁進來,揭示出發人深省的道理。由已故導演陳木勝導執導,古天樂、劉青雲、吳京、彭于晏等人主演的電影《危城》,就有幾分此種意思。
  • 歷史就是基督的故事
    造物主是書寫歷史,掌握歷史、決定歷史的那一位。撒旦和墮落的人類,在歷史中亂塗亂寫,留下混亂和汙點。但是,讓我們可以放心的是,歷史掌握在坐寶座的造物主手中。撒旦和墮落的人類所留下的汙點,不能阻擋歷史的進程和結果。在慈愛的、全能的神手裡,是光明和美麗的未來。撒旦一直想主導歷史,墮落的人們,一直想做歷史的主人。
  • 從傳說故事中還原歷史
    相信同學們從小都聽過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從小都聽過像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后羿射日等等耳熟能詳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了各種玄幻色彩,也被今天的人們和藝術家改編成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按理說這些傳說故事是不應該出現在我們追求嚴謹的歷史課本當中的,我們能從這些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故事當中看出哪些東西是我們的先人們所真實經歷的歷史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從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當中我們能看出哪些端倪。
  • 有故事的菜單,歷史的味道
    美食盛宴就是一場味覺的旅行,食物觸碰味蕾的一刻恰如到達目的地的興奮,而一場旅行最意外的美景往往在路上……作為食客往往很難見證一道美食的全部烹調過程,一部有故事的菜單便成了美食之旅的講述者,讓食客在到達終點的過程中更增添幾分奢想的樂趣!
  • 電視劇《絕境鑄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可喜收穫
    兩部作品講述的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西鬥爭史、英烈傳,但前者主講「打」,是用劍的故事,戰場戲一幕接一幕,將紅三十四師的浴血鏖戰、奉獻犧牲寫得壯懷激烈。《絕境鑄劍》也是「鑄劍」的故事,主講「建」,在文武張弛之間,把閩西獨立團在「古田會議」召開前的成軍風貌,與貫徹「古田會議決議」後的立軍風骨寫得精彩紛呈。
  • 歷史:「尼姑」中可怕的惡魔故事
    【歷史:「尼姑」中可怕的惡魔故事】導語:雖然Valak現在因「修女」和「魔法」而聞名,但這個可怕惡魔的故事實際上已經延續了幾個世紀。懷疑論者很快就會忽視那些聲稱基於真實事件的恐怖電影的真實性,但是對於惡魔Valak(尼姑中心的那部)的提起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
  • 講述時代「好故事」 踐行「四力」樹榜樣
    十二月二十三日「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第二組報告會現場。本組圖片由記者 魏中元 攝\視覺重慶 當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重慶,來自全國各新聞單位的12位「好記者」講述了他們記錄時代風雲的「好故事」。   「這些故事個個精彩紛呈,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記者們踐行『四力』(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證明,不愧是『國家隊』的水平!」重慶市記協專職副主席丁道誼點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