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611,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來源| 深圳綜合報導
深圳西部又迎來一重磅規劃落地!
10月24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方發布了《深圳國際會展城綜合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草案》顯示,深圳市國際會展城規劃為「雙島三區多廊」空間結構,規劃範圍高達22.57平方公裡,未來將建設成為是世界級國際會展中心。
規劃要點
01
規劃範圍
《草案》規劃範圍面積2257.82 公頃,開發單元控制區建築規模總量325.5萬平方米,通則控制區建築規模增量上限874.8 萬平方米,建築規模總量與增量均不包括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市政設施。
02
「雙島三區多廊」
國際會展城的規劃範圍共計22.57平方公裡,規劃構建「雙島三區多廊」的總體結構,其中:
「雙島」是利用島式圍填海工程建設的圍合出的「國際會展島」和「海洋新城島」,構建「海洋向東,城市向西」的海陸統籌生態格局;
「三區」主要為:國際會展中心片區+海上田園片區+寶安綜合港區
在這些分區裡面,也明確規劃了各自的功能,其中——
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功能區,規劃布局總部商貿辦公、酒店商業配套與城市綜合服務核心職能,形成西部城市中心極核;
海上田園片區主要為生活服務區,通過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在會展新城北部形成生活配套的集中空間。承載生活服務的功能;
寶安綜合港區為產業發展區,規劃布局會展「強關聯」驅動產業,包括智能裝備、電子信息、 航空、海洋等相關產業,並通過港口功能優化和城市更新實現產業升級。
而「多廊」,主要包括新沙路生活服務走廊、南環—沙福路綜合服務走廊、鳳塘大道 創新服務走廊、福州大道交通服務走廊等,沿主要城市道路形成多條集生態、景觀、文化與 生活配套、生產性服務業於一體的綜合性走廊,實現新城市中心功能,帶動產業雙升級。
03
產業體系
《草案》擬打造「1+2+3」的產業體系。以「現代會展」+產業的核心主導產業;重點推動智能裝備製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升級;重點培育海洋裝備及電子信息產業、航空裝備及電子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
04
空間結構
《草案》擬打造「雙島三區多廊」的城市空間結構。通過在珠江口、茅洲河、鳳凰河、紅樹林溼地等生態系統圍合區域打造「國際會展島」與「海洋新城島」;
打造以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的核心功能區,以海上田園為核心生活服務區,在核心功能區和生活服務區外為產業發展區;多廊是指結合現狀河湧系統,沿主要城市道路形成多條集生態、景觀、文化與生活配套、生產性服務業於一體的綜合性走廊。
05
土地利用
片區內規劃建設用地中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比例約為1:1,公益性用地以交通設施用地為主。經營性用地中工業用地佔四成以上。
06
片區軌道交通
規劃區內的規劃有4條軌道交通——
深茂鐵路:在規劃區外設機場東站
穗莞深城際鐵路:在規劃區內設海上田園站和和平站
地鐵12號線:設和平站、會展中心南站、會展中心北站、海上田園南站、海上田園東站
地鐵20號線:重慶路站、、會展中心南站、會展中心北站、會議中心站
歷時3年深圳最大單體建築落成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1月將迎首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是全球第一個集地鐵、周邊市政道路橋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時開發並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築工程,涉及項目眾多,建設時間緊迫,對片區項目規劃建設的統籌協調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9月28日上午,歷時3年建設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落成並將投入使用。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落成、交付啟用後,將極大提高我市展覽場館基礎設施水平,引領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深圳搶佔會展業未來發展制高點,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塑造新的經濟發展增長極奠定基礎。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項目用地面積約121.4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0.5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廳面積約40萬平方米,另有10萬平方米展廳二期建設,整體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
一期項目共19個展廳,包括18個2萬平方米標準展廳和1個5萬平方米超大型展廳,所有展廳採用單層、大跨度空間設計。
展廳採用先進的魚骨式布局,沿中央廊道東西對稱排列,既可獨立使用,也可根據需求靈活組合使用。
深圳晚報記者 劉小濤攝
結合項目配備有約64.2萬平方米的會議、辦公、餐飲、倉儲;約56.3萬平方米的地下車庫;約154.3萬平方米的配套商業(包含22.86萬平方米的商業、25萬平方米的酒店、70萬平方米的公寓),以及周邊10公裡範圍內5家五星級、14家四星級酒店提供服務。
同時,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由12條新建道路、2條改擴建道路、7座跨河橋梁組成的片區路網已基本形成,國展互通立交工程已全面完工,即將通車。
塘尾站(11號線)連接國際會展中心的智慧公交預計2019年10月份可通車;國際會展中心周邊約6.5公裡的綜合管廊和長達7.6公裡的截流河綜合整治工程也大部分完成。
據介紹,國際會展中心是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單體建築,也是全球第一個集大型建築、軌道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同時開發的建築工程。項目及周邊配套工程涉及建設主體多,工程複雜、界面交叉。
精品配套工程齊頭並進
為首展保駕護航
為助力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順利運營,寶安區全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共87項,包括新建和改擴建道路34條,綜合管廊6條,橋梁6座,公交接駁項目3個,景觀工程20個,公共配套設施18處。
其中
會展中心周邊新建道路12條
改擴建道路2條
……
作為重點打造的樣板段,海雲路串聯起了國際會展中心的南、北登錄大廳,兩側分別是國際會展中心和休閒帶。
為與國際會展中心的景觀設計緊密結合,海雲路對會展的鋪裝進行了延伸,並通過一體化的高品質街道欄杆、車擋柱進一步提升品質。
未來
會展周邊道路將進一步按照
國際一流建設標準建設
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國際化形象大道
構建文化多元、智慧促新的
活力都會
雲巴車站永福站效果圖
由於軌道20號線、12號線暫未通車,為了解決會展中心運營初期的交通出行問題,寶安規劃了國際會展中心快速智慧公交接駁工程。
智慧公交線路主要沿沙福路布設,起於地鐵11號線塘尾站,止於國際會展中心登錄大廳,全長約7.5公裡。
在會展中心大展高峰期間,將組織三路巴士同時發車、每班間隔2分鐘,以解決0.6萬人次/小時的接駁需求。
該項目7月正式開工建設,到目前為止,智慧公交接駁場站的停車區、候車區、指揮調度區等施工都已接近尾聲。
大空港地區將是未來深圳經濟和城市發展重點區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是帶動深圳西部並輻射「珠三角」,驅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增長極。
大空港地區對深圳實現有質量、內涵式發展,提升城市功能、經濟功能和長遠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新城規劃圖
深中通道規劃圖
為加快產城融合,該片區將打造「國際會展島+海洋新城島」模式,依託國際會展中心加快培育一流灣區現代服務業核心,豐富城市中心職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同時,打造成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基地,將成為海城協調、產城融合的「大空港—前海」西部海洋科技走廊。
未來的大空港片區將擁有
連接全球的空港海港和高鐵樞紐;
世界一流的會展中心;
廣深、深中「雙走廊」優勢疊加,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在這裡深度融合;
有著強勁的輻射能力。
會展灣效果圖
現在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已經不再只是一紙藍圖
而是一座初具規模的
活力之城、創新之城、融合之城
來源:南方+、深圳特區報、寶安本地通、濱海寶安等
(掃碼添加企鵝君進入騰訊房產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