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油畫家李天祥辭世,收藏家終止向西班牙捐贈

2020-12-22 澎湃新聞
疫情之下,種種變動總是牽動人心。2月5日,中國油畫藝術家、教育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李天祥以92歲高齡在京辭世。

在西班牙,頂尖收藏家艾拉·豐塔納爾斯-希斯內洛斯因與現任西班牙文化部部長無法達成協議,決定停止向該國政府捐贈400件私人收藏。非洲裔美國藝術家莎芭拉拉·塞爾弗將在波士頓與倫敦迎來個展,探討對種族與性別的文化態度;詹姆斯·特瑞爾也將在倫敦呈現新作,繼續探索藝術中的「光」。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中國北京 | 油畫藝術家李天祥

在北京辭世,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李天祥

中國油畫藝術家、教育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李天祥先生於2020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其代表作包括與夫人趙友萍共同創作的著名油畫《山花爛漫時》《路漫漫》等,並出版有《寫生色彩學》《色彩學》《李天祥、趙友萍油畫人像寫生》《李天祥、趙友萍油畫風景寫生、《俄羅斯古典素描集》等專著。

李天祥、趙友萍《山花爛漫時》布面油畫李天祥 趙友萍 雨花石《路漫漫》組畫三 布面油畫 圖源 文匯網

李天祥,1928年生於上海,原籍河北省景縣,1946年以油畫系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徐悲鴻先生任校長的國立北平藝專,師從徐悲鴻、吳作人等名師。1950年畢業期間創作《林祥謙就義》獲一等獎,被徐悲鴻推薦給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1953年由徐悲鴻推薦並考取了第一屆赴蘇聯留學生,進入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李天祥是探索油畫「中國化」幾代藝術家中的重要一員。蘇聯留學期間,他意識到中國油畫的根本問題是 「色彩」沒畫好,中國色彩觀念和油畫色彩觀念不同。例如中國色彩觀念認為牆是白的,地是灰的,看的都是固有色。而油畫中的「色彩觀」則完全不是這樣,常常同一種物品有不同顏色的表現。這是根據光線的轉移和反光等各種情況影響,所畫物體的顏色並不是固有色。所以,李天祥關於油畫色彩的觀點對中國油畫界影響頗深。在繪畫上,他也特別重視色彩表現,色彩抒情寫意。

1983年,上海市政府在1959年重建的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本科)基礎上成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1985年李天祥教授被任命為院長,兼任上海美協副主席。

退休之後,李天祥與趙有萍、徐慶平等建立人大徐悲鴻藝術學院(現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並持續任教。(整理/畹町)

西班牙馬德裡 | 收藏家艾拉·豐塔納爾斯-希斯內洛斯

叫停400件藝術品捐贈,終止與西班牙政府合作艾拉·豐塔納爾斯-希斯內洛斯

近年來,頂級藝術收藏家偏好建立私人美術館,而不像過去那樣捐給主要藝術機構。在這股風潮下,大約兩年前,國際著名藏家艾拉·豐塔納爾斯-希斯內洛斯(Ella Fontanals-Cisneros)與西班牙政府籤訂協議,捐贈400件藏品,在馬德裡建立拉丁美洲藝術博物館。希斯內洛斯生於古巴,在委內瑞拉長大,1970年代與委內瑞拉億萬富豪希斯內洛斯成婚後開始收藏。

然而,據《ART news》援引西班牙報紙El País最新報導,由於希斯內洛斯與新任西班牙文化部部長無法就捐贈達成一致,藏家決定取消捐贈。

據報導,2019年10月,希斯內洛斯收到西班牙文化部新任部長何塞·吉拉奧一封信,稱,因為法律問題和未能解決的疑問,他無法接受捐贈。希斯內洛斯,自2006至2018年連續躋身一項「全球200大藏家」榜單,最初與她籤署捐贈協議的是伊尼戈·門德斯·德比戈部長,即何塞·吉拉奧的前任。

吉拉奧的擔憂是,在當初的合約中沒有指明,希斯內洛斯在3500件私人收藏,究竟拿出哪400件捐給國家。她的大部分藏品在邁阿密倉庫中,其他則分別掛在馬德裡、紐約和墨西哥梅裡達的住所。

希斯內洛斯則指出,她擔憂的是,政府只是想把藏品放在一個制定場所的展示空間裡,而不是建一個美術館。政府計劃存放的場所,原來是一間香菸廠。希斯內洛斯認為,要將它改造合格,至少得花1000萬歐元。另一點她無法接受的是,博物館董事會還需要包括政府代表。「我只想結束這個項目。像何塞·吉拉奧這樣的藝術門外漢太令我吃驚了。」希斯內洛斯說。(文/畹町)

美國波士頓 | 非洲裔美國藝術家莎芭拉拉·塞爾弗

在波士頓與倫敦迎來個展,探討對種族與性別的文化態度莎芭拉拉·塞爾弗

2014年,莎芭拉拉·塞爾弗(Tschabalala Self)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五年來,她憑藉其風格鮮明的作品獲得了飛速成功,她的作品混合版畫、油畫與拼貼織物,描繪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身體。日前,塞爾弗的兩場個展分別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當代美術館和英國倫敦白教堂美術館舉行。

塞爾弗將其作品中的形象稱為「化身」,它們充滿生氣,有著豐富的肌理,展現了人們對於黑人女性身體的假想,又讓人感到困惑。這些「化身」有時候是碎片式的,有時候某些身體部位表現出誇張的情色。這些形象反映了塞爾弗的個人體驗,以及人們對於種族和性別的文化態度。

莎芭拉拉·塞爾弗《雜貨店》系列之一

塞爾弗生於美國黑人住宅區,在她的波士頓當代美術館個展中,有一間展廳呈現了黑人住宅區裡的街道和雜貨店,在接受《The Art Newspaper》採訪時,塞爾弗表示,她希望讓觀眾理解其作品中的主角都來自怎樣的環境,「雜貨店是由有色人種創造的空間,來滿足有色人種社區的需求……這是都市黑人生活的象徵,是士紳化汪洋裡的燈塔。」

在塞爾弗看來,歐美國家廣泛有「監視文化」,這種文化也被大量地投射到黑人身體上。「而我好奇的是,對於一個人的身體而言,只需要多少的信息就能夠得出對其性別或種族的結論?是不是只消鞋跟的輪廓、粗大腿和豐臀就足以給人留下黑人女性的印象?我認為就是如此。」塞爾弗認為那就是現實,而她想要探索其中的象徵與標誌,以及信息傳遞的方式。「我想要創造一些我覺得是真實的東西——只有真實可以解放人們。」(文/錢雪兒)

英國倫敦 | 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

佩斯畫廊展新作,讓人看見「光」本身詹姆斯·特瑞爾

近日,據《衛報》等報導,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的新作個展將於2月11日起在倫敦佩斯畫廊開幕。

新展將在特定場地的室內空間中展出特瑞爾《星座》系列的三件新作,這些作品將在磨砂玻璃表面上呈現圓形與橢圓形狀,磨砂玻璃表面由技術先進的LED燈驅動,其中視效轉變則由計算機編程生成。光線的變化微妙而催眠,一種顏色緩慢變為另一種顏色。程序不斷運行著一個觀眾難以察覺的循環,從而激發一種超然的體驗感。

詹姆斯·特瑞爾《星座》系列

「在某種程度上,為了控制光線,我必須有一種方法來製造光線,」特瑞爾說道。「當我準備展牆的時候,我會把它們做得非常完美,以至於你根本不會注意到它們。我所使用的建築形式就是這樣的:我對空間和地域的形式以及我們如何有意識地佔據空間充滿興趣。」

特瑞爾是探索光、空間和時間的藝術大師,凝視他的作品,讓人對於周遭空間的邊界認知緩緩消解,被純粹色彩的蔓延所包圍。不過,和他早期的投影作品不同,這些新作不是要產生幻覺,而是要讓觀眾感受到光的實際物質性,用特瑞爾的話來說,即「光的物理表現,我們的眼睛已經習慣於透過它去觀看,而不是觀看它本身。」(文/錢雪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著名油畫家潘世勳向中央美術學院捐贈100件優秀作品!
    2020年11月19日下午,潘世勳先生捐贈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著名油畫家潘世勳捐贈美院一百件優秀作品,同時設立「潘世勳生活速寫獎學金」。黨委書記兼學校基金會理事長高洪與潘世勳先生籤署獎學金捐贈協議,並頒發捐贈證書副院長蘇新平向潘世勳先生頒發捐贈作品證書黨委書記高洪代表學校向潘世勳先生及家屬表達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操刀新博物館,燈光藝術大師索尼爾辭世
    在紐約,79歲的燈光藝術大師基斯·索尼爾近日辭世,他以光雕塑以及運用霓虹燈管創作而聞名。在伊拉克巴格達,一位德國策展人遭到劫持,後被伊政府軍解救。在上海,60歲的書法家宣家鑫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120餘幅書法作品。《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宮崎駿傳奇將「開啟」美國電影學院博物館
    在德國,99歲的收藏家埃裡希·馬克思辭世,他曾影響過德國當代藝術的公共展示。在中國,80歲的中國畫家朱理存辭世,無論寫意畫或工筆畫,她總寄情於平常的人和事。當代藝術家範勃在北京舉辦個展「無形的劇場」,讓人們感受盲人世界的不易。《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顧錚評述城市表情,「江南扇王」徐義林辭世
    步入五月,國內的藝術活動終於活躍起來。上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發布了攝影評論家顧錚的《城市表情》第三版,並在展覽中呈現出疫情期間的都市街頭攝影作品。在蘇州,被稱為「江南扇王」的徐義林先生辭世,他生前最在意的是蘇扇技藝的真正傳承。在印度,知名女性藝術家扎裡娜·哈什米因病去世,享年83歲。
  • 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12月5日電 (記者 姜東)2020年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舉辦,嘉賓從容庚的學術成就、治學理念、社會交往和展覽解析等多方面展開分享與交流,讓聽眾更全面地了解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
  • 中國珍罕瓷器舊藏家坂本五郎東京辭世
    8月15日在東京辭世,享年92歲。他向日本著名學者水野清一、樋口龍康等人學習,終於以銳眼卓見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青銅器收藏家之一。在瓷器專家梁曉新看來,坂本五郎在歐洲為中國藝術品開創了新局面,「1972年,他拍下元代牡丹罐,刺激了市場價格開始飆漲」。在拍場上,坂本五郎認定的拍品,他一定會拼盡全力,「1999年,坂本五郎在香港蘇富比以2917萬港元拍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
  • 油畫家張豔老師的藝術理念 讓藝術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網11月26日訊 近日,一場「油畫與芭蕾舞」交織的藝術宴會在深圳與藝術行業大家相約。現場邀請了50位知名舞蹈藝術家、畫家、藝術品鑑家、藝術收藏家,在以百年歐洲奢華年代藏品為主的高端藝術會所中共同領略「油畫裡的芭蕾之美」。中國「芭蕾題材油畫」第一人張豔老師,在本次藝術宴會上展露驚豔四座的藝術能力,也 漸漸的走入大眾視野。
  • 著名收藏家杜維善去世 曾向上博捐贈數千枚古錢幣
    圖說:杜維善、譚端言夫婦 陳克倫供圖 下同溫哥華當地時間2020年3月7日11時16分,中國知名收藏家和古錢幣研究專家杜維善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8歲。杜維善1933年12月16日出生,是杜月笙幼子,生前曾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絲綢之路中亞古錢幣2000多枚,上博由此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異域古錢幣收藏和展示體系。七次捐贈得「顧問頭銜」杜維善是上海川沙人。
  • 一周藝術人物|舞與墨間,另一種視角的「全球藝場上海時間」
    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藝術家潘公凱攜展覽「筆·墨」而來;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央美老教授高潮用油畫展現逝去的鄉土中國;黃琪瓏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表達了當代語境下的漆器藝術。《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為奧運設計海報和「出圈」合作的藝術家們
    大藝術家的「出圈」往往引起關注,例如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就在新年伊始,與韓國人氣最高的男子組合防彈少年團合作,開展跨領域藝術交流。《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物派藝術家原口典之辭世,葛姆雷雕塑惹爭議
    74歲的日本藝術家原口典之近日辭世,他與關根伸夫、李禹煥等人都是日本戰後知名的「物派」藝術代表。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因公共藝術作品的成本未能公開,在普利茅斯引發爭議,一座城市究竟該在何種程度上為藝術家埋單?
  • 油畫家李志龍,專注於藝術設計與創作
    油畫家李志龍,1997年3月出生於河南湯陰,本科就讀於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獎學金。在浙江麗水的寫生作品,以99分的成績在全院排名第二名。現為中國寫生會(油畫)青年分會副會長,中國寫生會天津分會精英會員,天津市青年書畫藝術研究院會員。
  • 河南本土著名油畫家馬剛作品展鄭州瑞光文創園開幕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主辦、鄭州瑞光創意工廠文創園承辦的著名油畫家馬剛作品展在瑞光藝術空間內隆重開幕,來自省會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以及新聞媒體的1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作者馬剛此次肖像展的作者馬剛是我們河南本土著名油畫家,其代表作雪景系列多次赴法國、美國進行展覽,受到廣泛好評,多幅作品也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 107件漢劇實物藏品入藏國家博物館,由武漢收藏家劉立捐贈
    文化武漢【107件漢劇實物藏品入藏國家博物館,由武漢收藏家劉立捐贈】自2020年6月起,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老舊戲曲樂器徵集活動。日前,資深漢劇研究學者劉立先生向國家博物館捐贈了漢劇實物資料107件套。這批漢劇實物保存完整,價值豐厚,從不同角度充分反映漢劇的藝術特色和發展歷史。
  • 一周藝術人物|比利時藏家因偽作被捕,達明·赫斯特回顧創作
    一對俄羅斯收藏家夫婦,因為兩年前的展覽作品涉嫌偽作,近期遭到比利時警方逮捕,事件的背後,折射出充斥偽作的俄羅斯先鋒藝術市場。2019年英國特納獎得主之一的勞倫斯·阿布·哈姆丹近日獲得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和義大利都靈某基金會的委託項目,而他的「大師兄」,1995年摘得特納獎的藝術家達明·赫斯特也投入了下一場回顧展的準備。《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烏裡·希克的藝術城堡
    他是目前為止中國當代藝術最大也是最具權威的收藏家。20年來他深入發掘藝術現場、工作室,拜訪過逾千位藝術家,並以覆蓋式的探訪,系統收集了中國當代藝術早期和進行時態的200多位藝術家的2000多件代表作品。2012年,他決定從自己擁有的2100件藏品中挑選出1463件,捐贈給預計於2017年開放的香港博物館M+。
  • 知名書法家楊永法向上海金山萬壽寺捐贈書法作品
    7月22日,知名書法家楊永法向上海市金山區萬壽寺捐贈了其凝心恭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吉祥經》兩幅精品力作,上海市金山區政協常委、上海市金山區佛教協會會長、萬壽寺方丈續建大和尚接受捐贈。書畫經紀人薛國榮、收藏家朱作飛等參加捐贈活動。
  • 新年特刊——中國美術人物油畫家蘇延齡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蘇延齡,男,祖籍廣東,1942年生於廣西柳州市,原系柳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美術師,職業油畫家。水韻 306x100金色如輝繪神奇 精工專技追夢成——記著名油畫家蘇延齡觀賞著名油畫家蘇延齡的山水作品,有一種夢入其中的迷美,他極善用色料的對比,營造如夢如幻的視感感受。
  • [當代最具學術收藏價值油畫家]俄羅斯列賓美院—黃音藝術研究
    經歷250年學院悠久歷史傳承逐步形成科學而系統的藝術科學教學體系,延續了歐洲世界最高美術學府對美術家的深度藝術培養,在世界美術史中培養孕育出舉世聞名的俄羅斯巡迴展畫派,俄羅斯外光派等傑出藝術代表人物 瓦西裡·蘇裡柯夫、伊裡亞·列賓、康士坦丁·柯羅文、瓦連京·謝羅夫、尼古拉·費欣、伊薩克·列維坦、阿伯拉姆·阿爾希波夫眾多俄羅斯著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