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妹妹,一輩子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下,卻成了英國現代民眾最喜聞樂見的王室成員之一。
早在叛逆的哈裡王子登場之前,瑪格麗特公主就是王室的「野孩子」。她以活潑的個性和滑稽動作而聞名於媒體,她不受人們對王室成員期望的拘束,是一位熱情的「派對公主」——喝酒、抽菸,並與各種名人、演員和音樂家建立友誼。她開創了白金漢宮處理人際關係和醜聞的先例。
但在瑪格麗特放蕩形骸的外表之下,是作為王室成員帶來的無奈、痛苦和挫敗感,這似乎貫穿了她的一生。
瑪格麗特公主出生於1930年8月21日,她出生那一刻就讓所有人失望了。
英國人民和王室盼望的是名王子,好繼承王位。
當愛德華八世為了與離過兩次婚的美國人辛普森夫人結婚而放棄王位後,這種失望情緒更加強烈。
當時,法律禁止王室成員與前妻或前夫還在世的人結婚。辛普森夫人的前夫還活得好好的,而且不止一個是兩個,這一事實尤其令人反感。
愛德華八世的愛情幾乎在英國引發了一場重大的憲法危機,最終他選擇了退位,放棄了隨之而來的一切,成就了一段「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故事。
愛德華八世退位之後,他的弟弟喬治六世登上了王位, 10歲的伊莉莎白和6歲的瑪格麗特成了第一和第二王位繼承人。
姐妹倆的生活從此永遠改變了。愛德華八世退位之前,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都沒有受過王室的教育。姐妹倆只學習了些基礎課程,如數學、閱讀、寫作等。
當伊莉莎白一夜之間成為英國王位的第一繼承人時,萬千寵愛集於一身,開始作為未來的女王培養。而妹妹瑪格麗特要做的就是扮演一個聽話的公主。沒有人認為她應該和姐姐接受同樣的教育。這種排斥給瑪格麗特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並將伴隨她一生。她後來承認,她做過讓姐姐失望的噩夢。
隨著兩姐妹年齡的增長,伊莉莎白公主和瑪格麗特公主在社會角色上的差距越來越大。1952年,喬治六世突然去世,伊莉莎白於1952年2月6日成為女王,時年25歲。姐姐作為籠罩著瑪格麗特的陰影,從此永遠無法擺脫。
瑪格麗特和她父親的馬術隊隊長彼得·湯森(Peter Townsend)相愛。但湯森比她大16歲,離異,有妻室兒女,而且按照王室標準,湯森是一個收入微薄的平民。
1953年4月,湯森向22歲的公主求婚。但根據《皇家婚姻法》,瑪格麗特還不到25歲,她們的婚姻需要徵得女王同意。
面對各方的壓力,伊莉莎白要求瑪格麗特再等上幾年。公主和湯森同意了這一要求,計劃在瑪格麗特25歲時結婚。
但就在兩年後,即1955年10月31日,瑪格麗特發表聲明,為了聯邦利益放棄與彼得·湯森的婚姻:
「我希望大家知道,我已經決定不嫁給彼得·湯森上校。我知道,只要我放棄繼承權,我就有可能締結民事婚姻。但是,考慮到教會的教導,基督教的婚姻是不可分割的,並且意識到我對大英國協的責任,我決定把這些考慮放在任何其他考慮之前。」
湯森在他1978年的自傳《時間與機遇》中所說:「只有當她準備放棄一切——她的地位、威望、財富,她才可能嫁給我。我知道,我根本沒有力量來抵消她失去的一切。」
奧黛麗·赫本主演的著名電影《羅馬假日》就是取材自瑪格麗特和彼得·湯森的愛情故事。
瑪格麗特最終嫁給了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1960年5月6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婚禮。這是英國王室婚禮首次在電視上直播,全球有3億人收看了婚禮。
與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在1947年戰後緊縮時期舉行的婚禮相比,瑪格麗特的婚禮是一場奢華的婚禮。據報導,婚禮共花費了2.6萬英鎊,包括20個婚禮蛋糕、一個60英尺高的花拱門和一件用30多米布料製成的禮服,而蜜月旅行(乘坐英國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Britannia)為期6周的旅行)又花費了6萬英鎊。
但這段婚姻可能是瑪格麗特公主一時衝動頭腦發熱做出的決定。因為她在彼得·湯森宣布與一位比利時女性結婚的第二天,接受瓊斯的求婚。
這場婚姻維持了18年,生了兩個孩子。1976年她和羅迪·盧埃林的婚外情被公之於眾。1978年正式離婚,成為亨利八世以來首位離婚的英國王室成員。
她的歷史作用就是獲得了公眾對王室離婚的認可。沒有她這個先例,女王的三個孩子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和安德魯王子的離婚也許要面臨大得多的障礙。
瑪格麗特公主離婚時年僅47歲。她沒有再婚,但據說與多位男士有過荒誕不經的關係。
2002年2月9日,瑪格麗特公主因中風和心臟病在愛德華七世國王醫院去世,享年71歲。
當瑪格麗特公主與所承受的王室壓力作鬥爭時,她的反叛精神給王室注入了現代風氣,也為今天的皇室成員更自由地生活鋪平了道路。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