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有一部很經典的電影上映了,人們也由此記住了影片中高貴、優雅、美麗的公主--奧黛麗.赫本,每當人們提起奧黛麗赫本的時候,也總是會想起影片中那個擁有美麗笑容的公主,可以說這個角色在觀眾的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個影片也拿下了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和最佳服裝設計三項大獎,但是誰又知道劇中的安妮公主的原型是出自於當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妹妹---瑪格麗特呢?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是英國當今的君主,但是在國內卻很少有人知道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出生於1930年,她的的父親是英王喬治六世,瑪格麗特公主長得非常貌美以及擁有著與姐姐女王伊莉莎白截然相反的性格,要說伊莉莎白是最符合皇家禮儀的公主,那麼瑪格麗特就是追求自我的公主,甚至還有點「離經叛道」。
瑪格麗特的形象和性格都是《羅馬假日》裡面主人公安妮公主形象的靈感來源,青春初期十四歲,瑪格麗特戀愛了,和影片中的一樣很像是在拜訪各國、遊覽各處的伴隨中漸漸地萌生了情愫,瑪格麗特認識的是父親身邊的一位近侍官彼得.湯森,然而一位是高貴的公主,一位是低下的平民,而且他們之間的戀情又怎麼會受到祝福呢?當時的人們只當這位公主是「離經叛道」以及彼得.湯森大公主瑪格麗特十六歲,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當時的彼得.湯森已經有妻子了,是他人之夫。自降身價的這種行為人們稱之瑪格麗特公主為「王室的汙點」有損王室顏面,很明顯這段戀情不被大家所公認和祝福。
即使當時眾人怎麼反對都好,瑪格麗特公主都堅定地選擇了自己的行為,為此還不惜公開反抗,以示自己的決心,後來彼得.湯森也為她離了婚,不過即使如此,上到王室下到民眾都難以接受這段戀情,但是按照當時的法律,如果她和平民結婚了,那她將得不到繼承權,為此女王伊莉莎白還遊說眾人想要將她的繼承權給自己的丈夫,後來她終於屈服了,就像《羅馬假日》裡面的安妮公主一樣,最終都是為了責任而拋棄了愛情返回大使館,要告別這段戀情。
不過現實的瑪格麗特公主狀況更加不慘,她在電臺發表了聲明表示自己會履行自己公主的身份和責任,而放棄這段感情,更不會與離了婚的男人結婚,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及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職責。
《羅馬假日》裡面的結局很美好,雖然有些許遺憾,但是已經算得上是很好了,瑪格麗特公主的這段感情結束之後,在1959年的時候湯森結了婚,在他結婚後沒多久,瑪格麗特公主也立刻閃了婚,可能是當時還沒有放下他吧,她的心中還是有傷痕,之後在媒體的報導之中,瑪格麗特貌似放任了自己,私生活糜爛,媒體照片中的她經常出席於各種酒會、還抽菸、婚外情等等,私生活混亂.
很明顯她過得很是不好,後來還有了抑鬱症,還中風了。可以說這段感情不僅透支了瑪格麗特公主的生命,還耗盡了她生存的意念,她的生命都在抽菸、酗酒之中漸漸地消失了,瑪格麗特公主再出現在媒體面前時,所有人都被眼前風燭殘年的老人大吃一驚,實在沒有想到瑪格麗特公主已經變成這樣了,只能是一聲唏噓而已。1995年湯森去世時,瑪格麗特對於他離世的消息就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不勝悲痛。」2002年2月,瑪格麗特公主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