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秘魯是拉美最早實施新冠病毒預防措施的國家之一,但是秘魯現在卻是拉美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僅次於巴西,截至5月26日,秘魯累計報告的確診病例超12萬例。對此,有專家認為,秘魯社會經濟的嚴重不平等是該國疫情嚴重的原因之一。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26日報導,秘魯與其鄰國巴西的疫情應對措施截然不同: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一直在淡化疫情的風險,而秘魯總統比斯卡拉早在3月15日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實施強制自我隔離、封鎖該國邊界、宵禁等措施。
然而,抗疫措施大相逕庭巴西和秘魯現在都是拉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秘魯政府數據顯示,該國約85%配有呼吸機的重症監護病房床位已被佔用,醫院裡人滿為患。秘魯醫學院的塞利斯(Alfredo Celis)博士向CNN透露稱,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棘手程度已經超過了該國衛生部門的應對能力。
「社交距離」難以保證
秘魯醫生埃爾默·韋爾塔(Elmer Huerta)認為,秘魯的社會經濟嚴重不平等是該國疫情嚴重的原因之一。「儘管有封鎖措施,但是秘魯的許多窮人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別無選擇,只能冒險外出去工作、獲取食物,甚至前往銀行取錢。」韋爾塔說。
秘魯2017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秘魯只有49%的家庭擁有冰箱或冰櫃(城市地區為61%)。韋爾塔指出,這意味著很多人需要每天去市場(購買食物),因為他們無法在家儲存食物。
在秘魯頒布「居家令」約一個月後,4月14日,CNN旗下的秘魯電視臺(TV Peru)拍到了市場內購物者排隊等候幾小時,顧客四處閒逛的場景。排隊的一位婦女向媒體表示:「我們必須忍受(人群),別無他法。因為假使不來排隊,那麼我們就沒有吃的」。
秘魯經濟學家、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助理教授瓦爾加斯(Kristian Lopez Vargas)指出,許多秘魯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根本無法與社交隔離措施相協調。
他表示,30%以上的秘魯家庭生活在過度擁擠的環境中,4個人或者更多的人在同一間房裡睡覺。秘魯國家統計與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顯示,該國超過72%的人在非正規經濟部門工作,外出工作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政府抗疫措施存弊端
瓦爾加斯強調,雖然秘魯政府為幫助數百萬秘魯最弱勢的家庭而出臺經濟刺激計劃是個好主意,但是其分配方案卻設計得很糟糕。
秘魯銀行保險基金監管局(SBS)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秘魯全國只有約38%的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這意味著多數受助者不得不親自前往銀行領取救濟金,「正因如此,這些政策反而誘導群眾大量聚集在銀行,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瓦爾加斯說。
由於疫情始終未得到控制,5月22日,秘魯總統比斯卡拉宣布,為避免疫情進一步蔓延,秘魯政府決定在5月24日全國緊急狀態結束後,對現行的強制隔離政策進行適當調整,並再次延長至6月30日。比斯卡拉強調,在「居家令」實施的最初幾周裡,有3000人因違反防疫規定而被捕,「從這場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訓是秘魯民眾必須改變某些『造成嚴重損害的社會行為』。」
對此,醫生韋爾塔和經濟學家瓦爾加斯警告稱,不要將太多的責任歸咎於民眾,「大流行暴露出的根本問題並非是什麼新問題」。
(實習生張佳琳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多語種新聞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