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古代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遊牧民族,秦朝末年漢朝初期是其巔峰,對漢朝初期造成了巨大威脅。劉邦曾親徵匈奴,卻險些被活捉,於是就用和親的政策與匈奴交好。
之後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文景帝時期,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在文景帝創立的治世基礎上打擊匈奴,大敗匈奴,大大地擴張了漢朝領土,將勢力延伸到西域去。之後打打停停,到了東漢時期再次與匈奴交戰。
在與匈奴交戰的歷史中,湧現出很多抗匈名將,雖然在不同時期,但是他們打匈奴是很厲害的。
李牧
李牧頗具盛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而他之所以成為名將,是因為他早期在邊疆抵禦匈奴的政績。在北方抵禦匈奴期間多次打敗匈奴,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之後更是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打得匈奴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成為了北方的屏障,不過後來將他調入朝中,又多次參與與秦軍的戰鬥,最後被奸臣陷害。
蒙恬
蒙恬是將門之後,他的爺爺是蒙驁,追隨四位秦王,一生徵戰,父親蒙武也是一員大將。蒙恬自幼受到大將世家的影響,之後逐漸在軍中展露頭角,參加了滅齊之戰。秦統一天下之後,四大軍團的長城兵團就由蒙恬帶領,他們常年駐守邊疆,修長城,抵禦匈奴,在鎮守北方的十多年裡,匈奴不敢來犯。秦始皇崩後,他被賜死,他有能力帶著三十萬大軍殺回鹹陽,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不想辱沒先人的教誨。
李廣
李廣的先祖是秦朝著名將領李信,也是將門之後,漢文帝時期,匈奴襲擾邊疆,李廣從軍多次斬殺匈奴,建有軍功。景帝時期參與平定吳楚之亂,後來多次抗擊匈奴,使匈奴數年不敢侵犯,一聽到飛將軍的名號就不敢與之交鋒。之後在漠北之戰中,他迷失了道路,沒有參戰,於是選擇自殺。
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前129年,首次出徵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之後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他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霍去病
霍去病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同父異母兄長。用兵靈活,不拘古法,17歲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曾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可惜英年早逝。
趙充國
趙充國也是西漢的名將,他熟悉匈奴人和氐羌人的習性,漢武帝時候,曾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領700壯士突出匈奴的重圍。漢昭帝時,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宣帝時期,任為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宣帝用他的計策,平定了羌人的叛亂,第二年,諸羌人投降。他歷經三朝,也是有功於大漢的。
竇憲
竇憲首先是個外戚,但也是一個名將,我們先不論他的政治上多不光彩,說說他軍事上的成就。
永元元年(89年),他因事被囚禁,他請求出擊匈奴。正好這時南匈奴單于請兵,於是就拜他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將,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馬三萬人,會師於涿邪山。
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殲敵一萬三千,俘虜無數。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當年有霍去病封狼居胥,現在有他燕然勒石。因為建有大功,被拜為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永元三年(91年),再次領兵出塞,攻打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虜北匈奴太后。因為軍功很大,野心也就越來越大,最後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耿恭
耿恭也頗有將帥才能。他早期跟隨劉張、竇固以及耿秉徵戰車師,將其納入東漢版圖。後在西域與北匈奴作戰。78年,耿恭攻打各處未投降的羌人部落,斬殺、俘虜甚多,使羌人13部落羌人全都投降。後來因為上書得罪人,被遣返原籍。
陳湯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就是陳湯說的,陳湯,西漢後期將領。曾擔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班超
投筆從戎說的就是班固,班固一家都很厲害,其父兄都是寫史書的。但是班超卻意不在此,他要建功立業。
之後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都是抵禦匈奴,抗擊匈奴的名將。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得國家穩固,不被匈奴所侵略,當永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