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成立後,115師有4個團,戰鬥力強大的獨立團為什麼沒番號?

2020-12-12 靜止歷史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對上日軍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以殲敵一千多人開創了一個記錄。不但主席、蔣介石都致電祝賀,全國的各大報刊、廣播電臺和國外的報紙、電臺也都報導了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八路軍115師從此名揚天下。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平型關大捷的前一天,115師還打了一場慘烈的伏擊戰,在這場伏擊戰中,八路軍以少勝多,成功伏擊了日軍,可是,這場得來不易的大勝仗,卻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打了大勝仗的115師獨立團。

在平型關戰鬥開始的前一天,115師獨立團的前衛遭遇了日軍騎兵,打響了對抗日軍的第一槍。當時,115師獨立團在團長楊成武的帶領下駐守在驛馬嶺,要以此為據點阻擊增援平型關的日軍,平型關戰役在9月25日打響,而在此之前的9月24日,日軍的增援部隊就已經趕到了驛馬嶺。

為了增援平型關,日軍出動了兩個聯隊三四千人的兵力,楊成武的獨立團卻只有1700多人,而且相比於日軍精良的武器,獨立團不但武器裝備差,彈藥還嚴重不足,而且楊成武儘管日夜兼程,還是沒趕上日軍的速度。

當獨立團趕到驛馬嶺的時候,日軍已經佔領了一處隘口,幸好,當時下起了雨,並且下了一整晚,獨立團的戰士們趁著天亮時雨剛停,靠大霧瀰漫的掩護,慢慢的靠近了日軍指揮部。

隨後大戰一觸即發,兩軍激烈交戰後,我軍在彈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直接拿刀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此戰我軍殲滅日軍四百多人,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有力的策應了八路軍在平型關的伏擊戰。

從這一場戰鬥中,我們能看出獨立團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在平型關大捷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為什麼後來的各種宣傳表彰中都沒有提到獨立團的名字呢?其實很簡單,獨立團沒有正規的番號。

115師下轄兩個旅,每個旅下轄兩個團,一共只有四個團,這是國民黨給八路軍限定好的正規編制,只給了三個師六個旅的編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限制八路軍的發展,這樣導致紅軍多出來的部隊,成了沒有正規編制的部隊。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我軍的領導當然不會放任國民黨的鉗制,於是就用多出來的那一部分兵力,編成了獨立團,115師的獨立團就是由此而來,改編自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總兵力二千多人。

大家看明白了吧,獨立團只是八路軍的番號,根本不在國民黨軍隊的作戰番號中,也就是說,獨立團在軍隊裡就是「黑戶」。

也正是因為如此,獨立團儘管在驛馬嶺阻擊戰中打的很精彩,也繳獲了不少的戰利品,卻因為擔心國民政府以八路軍超編的藉口找麻煩,只能不上報,因此,這場戰役以及部隊就才鮮為人知。

相關焦點

  • 除了三個主力師,八路軍還有一個師,師長還是開國上將
    八路軍到底有多少個師?很多人以為,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真的是這樣嗎?非也。八路軍至少還有一個師,這就是獨立第一師,師長楊成武后來是開國上將。 楊成武應該是第一位當上八路軍師長的開國上將。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予何銜,擔任何職
    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予何銜,擔任何職 115師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成立之初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由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七十四師等部編成,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下轄第685團、686團、687團、688團、獨立團,共1.5萬餘人。
  • 八路軍115師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將帥?看懂它的來歷就明白了
    八路軍115師是一支英雄的抗日隊伍,在8年抗戰中作戰2萬餘次,殲滅日、偽軍50餘萬人,從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中解救了上千萬的中國同胞。1955年授軍銜時,從115師走出來的將帥共有3位元帥、2位大將、10多個上將、30多個中將。
  • 八路軍的王牌115師,能力多強,兵力有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八路軍的王牌115師,能力多強,兵力有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當年日本剛剛發起侵略的時候,我們國家主要是國民軍在做戰,後來國民黨一味退讓,才有八路軍了,八路軍剛剛成立時只有六個旅,隨著不斷有人員加入,隊伍越來越大,出現了很多王牌部隊,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在戰爭中立下了重大功勞的八路軍王牌115師,這個隊伍不僅戰鬥力強悍,人數更是不斷在增加,在戰爭時間參加了多次重要戰役並且取得了勝利,那麼這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如此強悍呢?
  • 八路軍中唯一的獨立團,竟然出了1個上將,1個中將和1個少將!
    據信許多人都看過一部叫亮劍的電視劇,很多人對李雲龍帶兵的方式印象特別深刻,他所領導的獨立團在對日戰鬥中屢戰屢勝,戰績頗豐,李雲龍在抗戰期間一直擔任獨立團團長,建國後,李雲龍因戰功而榮膺當年的榮譽。獲得少將軍銜,這段情節很多人應該知道,但大家知道嗎,在真正的八路軍建制中,確實存在著一個獨立團,那就是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是幹什麼的?實際上,獨立團是指一個跨越師(旅)級指揮而直接隸屬於上一級軍事部門指揮的機構,這個團有師部或軍部直屬的意思,相對人數較多,雖然行政級別是團,但指揮機關地位較高,相對比較獨立。
  • 《亮劍》裡孔捷獨立團楊村之敗,歷史上還真有八路軍遭夜襲的原型
    山本特戰隊本來是想穿過楊村襲擊八路軍總部所在的大夏灣,但獨立團臨時調防到楊村,山本特戰隊出發前並不知道,所以結果一頭撞上了獨立團。但到底是特戰隊,即便是不期而遇的遭遇戰,出手也是不凡,竟然將擅長夜戰近戰的八路軍打了個猝不及防。儘管是為總部擋了槍,但獨立團損失慘重,孔捷也因此被撤掉了獨立團團長,由李雲龍來接任團長。而在歷史上還真有八路軍遭日軍夜襲的原型,不過並不是日軍特戰部隊,而是普通的日軍部隊。
  • 1937年,剛改編的八路軍一個團,大約有多少武器和兵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也迅速改編為八路軍,編制兵力約45000人,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作戰師,作戰師採用丙種團編制,每師轄2旅4團。以此來說,八路軍當時所轄的3個師共計有12個作戰團。
  • 八路軍3個師15個團,加總部特務團,團長和副團長都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為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特務團。各師下轄2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然後每個師還有一個教導團,這樣一共就是16個團。而這些團長副團長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很多都是中將以上的軍銜,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 抗戰時八路軍成立之初,正規編制有多少,答案讓人意外
    如果是現在齊編滿員的三個師也還好說,但是當時的國軍戰鬥師分為三種,甲等師一般為國軍的嫡系部隊,是真正齊編滿員的部隊,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一個旅下轄三個團,而乙等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一個旅下面只有兩個團了,至於丙等師編制人數就更少了,一般一個師下轄兩個旅,而一個旅下面只有兩個團。
  •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什麼團,相當於我軍什麼編制?說出來你肯定不信
    一個排是由三個班組成大概在30人左右,由軍士或者士官當任,有步兵、炮兵、勤務等很多組成。一個連是三個排組成大概100人左右,步兵、坦克、汽車連等組成。 以此類推,一個營三個連,大概350人左右。一個團三個營,大概1200人左右。一個師大概5個團到六個團再加上隸屬於師後勤處的二線非戰鬥單位,所以這樣算來一個師是一萬人左右,而一個標準師的兵力也就是一萬人。
  • 抗戰爆發前,紅一軍團有三個師,整編為八路軍後師長都為團長
    其中,紅一方面軍及陝南七十四師等部隊改編為八路軍115師,115師343旅由紅一軍團整編而來。紅一軍團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為1930年6月由井岡山紅四軍及贛南、閩西地方武裝力量於福建長汀整編組成,最初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朱老總為總指揮。
  • 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都是誰?其中1人叛變
    八路軍第115師挺進山東後,為了適應嚴峻的戰爭形勢,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曾多次進行局部整編。1940年10月,第115師將直屬分隊、第343旅和魯西、魯南、蘇魯豫、冀魯邊等地的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教導第1旅至教導第6旅,這6個旅的旅長都是抗戰時期鼎鼎大名的抗日誌士。
  • 八路軍三大主力師,129師最能打,為什麼發展得最好的卻是115師?
    129師先是1938年3月129師的神頭嶺伏擊戰殲滅日軍1500人,同年4月的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殲敵4000人,還有七亙村戰鬥、響堂鋪戰鬥、長樂村戰鬥等等都非常不錯。那麼,為什麼到解放戰爭時期反而是115師發展起來的部隊最多也最厲害?
  •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第四野戰軍在我軍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存在,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原七大軍區中的廣州軍區、瀋陽軍區,都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不僅如此,我軍現有的13個集團軍,也有不少集團軍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最為出名的當屬82集團軍,前身為原北京軍區38集團軍,是第四野戰軍的主力王牌。那麼,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首先,第四野戰軍的底子主要是八路軍115師的底子。115師的前身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蘇區紅軍:紅一方面軍。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前段時間寫過《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沒有7000多人的文章,發現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叫編制。有的朋友不僅認為一個團有7000多人很正常,還有的認為有上萬人也很應該。其理由也很「充分」: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幾萬人,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有100萬人了,那一個團有1萬多人不是很正常嗎?
  • 八路軍115師五位旅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予啥軍銜
    根據雙方的協議,陝北的紅軍三大主力分別改編為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國共雙方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與日寇展開浴血奮戰。 115師的前身是紅一方面軍主力和紅十五軍團(紅25軍與陝北紅軍合編而成),由林帥擔任師長,羅榮桓擔任政訓處主任,聶榮臻擔任副師長,周昆擔任參謀長,肖華擔任政訓處副主任,全師總兵力15000人,戰鬥力非常強勁。
  • 《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真實規模到底有多少人?
    或許大家在看到《亮劍》這部經典的抗日影視劇之後,都會有個疑問:抗戰時期真的有萬把號人的「獨立團」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抗戰時期因受客觀條件制約,為了抵禦日軍的進犯,我軍大膽打破了原有的編制框架,在發動廣大群眾的基礎上,誕生了許多沒有正式番號的部隊,這些部隊的規模從支隊、連隊、到團再到縱隊不一而足。
  • 唯一增設主力團的八路軍,團長都不陌生,後來成為上將
    眾所周知,在抗戰爆發以後,為了實現全民族統一抗日,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也被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戰場,當時八路軍的編制按照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制定的丙種師編制,即每個師下轄兩個旅,每個旅下轄兩個團,因此八路軍在組建之初,實際上只有6個旅12個團,不過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部隊。
  • 八路軍第一戰,115師打伏擊,120師打後勤,而129師竟然打飛機
    八路軍成立之後,面對日軍的大舉侵華,八路軍義憤填膺都想給日軍一個教訓。此時北平天津淪陷,華北大片領土喪失,而日本又開始了它的新一輪進攻。這時日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把華北重鎮太原給攻下來。但是太原地處三晉大地,此地號稱表裡山河易守難攻,歷史上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時期的趙國,以及五代十國時期的王朝都是通過這裡建立的霸業。
  • 八路軍120師時共初建時有5個團,團長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什麼軍銜!
    相信有很多人都了解過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歷史上有一個西安事變,在這件事件之後,蔣介石所帶領的國民黨再次與共產黨合作,當時的國民政府改編成了八路軍,在整個八路軍中有三大主力部隊,分別是115師,129師,120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