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

2020-12-12 中國財經信息網

美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4 11:42:28

據在線發表於《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這一突破是在愛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開發出治療人類HIV感染的方法。

主持研究的天普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相關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可從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

這項新工作表明,研究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被稱為SIV和HIV的病毒儲藏庫,是病毒整合到宿主DNA中並隱藏多年的細胞和組織,是治癒感染的主要障礙。這些病毒庫中的SIV或HIV超出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範圍,而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抑制病毒複製並從血液中清除病毒。一旦停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病毒就會從其儲藏庫中出現並重新進行複製。

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SIV的行為非常類似於HIV。在實驗室研究的SIV感染的恆河猴模型是一種理想的大型動物模型,可以概括人類的HIV感染。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設計了SIV特異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構建體。細胞培養實驗證實,該編輯工具可從宿主細胞DNA的正確位置切割整合的SIV DNA。他們隨後將構建體載入腺相關病毒9(AAV9)載體中,該載體可通過靜脈注射到感染SIV的動物體內。

研究人員隨機選擇3隻SIV感染的獼猴,每隻接受一次AAV9-CRISPR-Cas9注射,另選一隻獼猴作為對照。3個星期後,研究人員從獼猴身上採集了血液和組織。分析表明,在用AAV9-CRISPR-Cas9處理的獼猴中,基因編輯構建體已分布到廣泛的組織中,包括骨髓、淋巴結和脾臟,併到達一個非常重要的病毒庫CD4+T細胞。

此外,天普大學研究人員對被治療動物組織進行了遺傳分析,證明SIV基因組可有效地從感染細胞上裂解下來。裂解效率因組織而異,但在淋巴結中明顯達到很高的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終結愛滋病病毒進程中的一項重要進展,下一步是在更長時間內評估這種治療方法,以確定是否能完全消除病毒,甚至使受試者擺脫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
  • 我國科學家建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新冠模型
    我國科學家建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新冠模型】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科研團隊合作,成功建立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新冠模型,該模型可用於研究新冠病毒病原體SARS-CoV-2的發病機理以及評估候選疫苗和治療劑。
  • 科學家報導改進後的獼猴基因組
    科學家報導改進後的獼猴基因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20:51 美國華盛頓大學Evan E. Eichler等研究人員合作報導改進後的獼猴基因組。
  • 新方法創造轉基因猴子:科學家可在活生物體中「剪切粘貼DNA」
    研究人員用一種革命性的新方法創造了轉基因猴子,使科學家能夠在活生物體中「剪切並粘貼DNA」。獼猴是通過強大的技術改變其基因組成的首批靈長類動物,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將導致遺傳醫學的新時代。一位批評家說,基因工程使研究人員「創造疾病動物的力量幾乎是無限的」。這項工作是在中國的一個實驗室中進行的,科學家們說,他們已經使用一種名為Crispr / Cas9的基因組編輯程序來操縱受精猴卵中的兩個基因,然後再將它們轉移給代孕母親。
  • 猛獁的基因組被成功復原,科學家試圖揭開,蘭格爾島猛獁滅絕之謎
    猛獁的基因組被成功復原,科學家試圖揭開,蘭格爾島猛獁滅絕之謎猛獁,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mammut,意思是深埋於地下的東西,因為所有的猛獁被發現時,都已全部死亡並被埋藏於凍土之中。眾所周知,北美洲在一萬多年前是巨型動物的天堂,那裡生存在大量的巨爪地懶、劍齒虎、大河狸還有猛獁,這些動物的體型都非常巨大,是人類的好幾倍。當智人跨過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後,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這些巨型動物幾乎全被捕殺了。因此,很多科學家推測這些巨型動物的滅絕,是源於人類的捕殺。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有人說,基因編輯就像一個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合上了。事實證明,所有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編輯也同樣如此。它既能帶給我們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本身。而且,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基因編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科學家完成地球上最小動物的基因組揭秘
    它只有人類的卵細胞那麼大,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小的一種動物。 受限於極小的體形,這種蟲只能啃噬葉子上養分相對貧乏的表皮。植物的表皮不僅養分低,而且有著植物的天然免疫力所分泌的毒素,以抵抗食草動物的侵襲。 可是番茄銹蟎吃著低養分的食物,還能夠抵抗這些毒素,並在短時間內大量的繁殖。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科學家們傳統上依靠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提取的樣本來研究這些疾病是如何產生的。但是,一個問題一直揮之不去:這些受試對象的大腦是否與人類足夠相似,從而產生有用的新見解?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雪貂、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中的幾個關鍵差異,這些差異都集中在一種稱為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的神經元上。
  • 國際團隊建立新型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新聞—科學網
    6月13日,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深港腦院」)和深圳市籌劃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簡稱「腦設施」)研究平臺發布最新動態:腦科學國際團隊聯合攻關,成功製備出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症SHANK3基因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 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基因組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腫瘤
    現在,由於從項目PanCancer的數據,從IBE一個研究小組比較了基因組,在腫瘤的過程積累更多或更少的突變,在最近的區域歷史的人群,而在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歷史。這項新研究的結果表明,腫瘤中突變的分布更像黑猩猩和大猩猩,而不是人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科學家成功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識別人類體液中的病原體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收集了158名患者機體在的多種體液樣本,在這些患者中,127人已經被診斷為特殊病原體的感染,其中9例竟培養檢測發現並未感染,但PCR的檢測結果卻是陽性。研究者表示,使用宏基因組測序的技術就能加速對感染性因子的識別。
  • 「收藏」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總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齧齒動物已被廣泛用於研究ASD的發病機理。然而,齧齒動物和人類之間在社交行為和大腦解剖學方面存在較大的進化差異。為此,除了自閉症嚙齒類模型,研究者們嘗試建立了一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模型來促進ASD的研究。圖源:Bauman MD, Schumann CM.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在此之前,人們僅在快照中研究了這一過程,但未使用活體成像。【2】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等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我國科研團隊建立新冠病毒非人靈長類動物感染模型
    今天,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心彭小忠、劉紅旗和魯帥堯帶領的新型冠狀病毒動物模型建立攻關團隊和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柯昌文團隊合作,經過2個月的努力,成功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感染模型。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FOXO3A在六種衰老的血管壁細胞中表達均下調,是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重要特徵。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了FOXO3A對於維持靈長類動脈血管穩態的重要作用。通過結合胚胎幹細胞基因編輯和定向誘導分化技術,研究人員獲得了靶向敲除FOXO3A基因的人類血管內皮細胞。與野生型細胞相比,FOXO3A缺失的血管內皮細胞表現出增殖、遷移和成管等能力的退化。
  • 人類和香蕉的基因相似度竟然高達50%!
    科學家們將豬的基因組,與人類的基因組進行對比後發現,它們之間具有極高的相似性,換句話說,就是人類和豬共享了許多基因。看到這裡,我整個人已經有點不好了。可是當我接著往下看,發現人類不僅僅是和豬,而且和貓、奶牛、甚至是小白鼠、果蠅,還有看起來和哺乳動物毫不搭邊的香蕉,基因相似度都超過了50%。這下,我整個人不僅僅是不好了,而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我是誰,我在哪?我從何而來?
  • 從靈長類動物到直立人種,人類緣何得以進化?
    2017-03-16 11:40:56 來源: 羅洋科技宇宙 舉報   從靈長類動物到直立人種
  • ...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比較COVID-19、MERS和SARS的發病機制
    先前曾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食蟹猴)中研究過SARS-CoV感染的發病機理,在這種動物模型中,年老動物更容易患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食蟹猴中描述了SARS-CoV-2感染的特徵,並與MERS-CoV感染和SARS-CoV的歷史數據進行了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