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三尺雪!看龍江密林裡的堅守

2021-01-13 央廣網

「地白風色寒」,今年的冬季似乎格外長。密林的鐵道線維修工隊,獨守鄉村公路的養 路工人,城市街頭的環衛工人,三支隊伍在寒冷的環境裡,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確保路 暢路潔。記者近日採訪了這三個「支隊」。

西羅奇維修工隊零下45℃的巡守看護

哈爾濱鐵路局管內嫩林線大興安嶺的深山密林裡,有條通往北極漠河的鐵道線,是連接外界與大山深處的「咽喉」要道,一旦鐵道線出現故障,將造成列車停運,所有聯繫也將會被切斷。為了確保鐵道線正常運轉,這裡常年駐守著一支維修隊——西羅奇維修工隊。

地處高寒地區,方圓百裡無人煙,冬季積雪達到3尺深,最冷時氣溫在零下45℃ 左右,工作條件極為艱苦。西羅奇維修工隊班長崔學義說:「目前我們班組共有8名工作人員,負責11.2公裡線路區段內的巡守看護任務。」

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步行維修鐵道線,「極寒天氣,鐵道線容易被凍鼓包,我們需要將不同厚度的墊板墊到鋼軌下。」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複雜得多,需要拆下鋼軌螺絲釘,接著用千斤頂撬起鋼軌,再根據實際「鼓包」情況,墊上厚度不同的墊板。這些墊板厚度在3至12毫米之間,因此,作業時又要極為精細。

經過這條線路的6245次列車車長唐偉健說:「正因為他們守在這裡,我們的列車才會安全運行。有他們在,我們心裡踏實!」

每次作業,維修工隊的工人們都要背負鎬、錘、扳手等幾十斤重的工具往返20餘公裡,在零下45℃左右的戶外工作7個小時以上。

在冷得「冒白煙」的極寒天氣下幹活是怎樣的體驗?「防寒內衣、棉服、羽絨服,再套上工作服,從裡到外要穿四層衣物抵禦寒冷,襪子、防護鞋,腳上要穿三層」「有的路段積雪能沒過膝蓋」「天冷,喝的水容易凍成冰,保溫杯也不管用,戶外工作一天不能吃也不能喝;渴極了吃口雪」「幹活時滿身汗,內衣溼透,停下來冷風一吹,透心涼」「天太冷經常會有凍傷」……工人們七嘴八舌地總結起來,記者看到他們粗糙的手上布滿了深淺不一的裂紋血口。

工作條件艱苦,那麼日常生活呢?他們往往要在山裡呆上一個月左右,才能出山回家休息三四天。山裡沒有信號,上班期間根本無法與家人溝通,與外界唯一聯繫的就只有一部工作電話。崔學義說:「大家很寂寞,只是誰都不說罷了。」

工人們卻心滿意足地告訴記者:「單位知道我們的辛苦,對我們越來越重視。會給我們送肉,管夠!還給我們安裝了寬帶,能看網絡電視了,這讓業餘生活豐富了不少。公益慢火車更專門為我們在這裡設立了一站,方便我們上下班。」

為何要在這極度艱苦的條件下工作?這群樂觀的漢子們只一句:「這是我們的工作啊!」

黃泥河子道班20載守護一段砂石路

16日,哈爾濱當日氣溫零下23℃,處於張廣才嶺西麓的尚志市更是寒冷逼人。從尚志市開車近一個小時,記者來到方圓20裡沒有人家的尚志市公路管理站——黃泥河子道班。

黃泥河子道班位於綏滿公路301+500處,道班前是高大林木掩映的綏滿公路。四周望去是被白雪覆蓋的農田,沒有車輛經過時,這裡很寂靜。值守這裡近20年的養路工人楊秀軍,已習慣了這裡的一切。

16日中午,記者見到楊秀軍時,他剛從外面巡路回來,帶著一身寒氣。「我最高興的就是看到道班裡來人啦。沒有人的時候,我有啥話,養護路的時候,就跟路說說。」個頭不高的楊秀軍,捋了一下一個多月沒剪的頭髮,憨厚地說。

每天,楊秀軍一個人要巡查和看護近60公裡的國道,其中有20多公裡是砂石路。

這條國道原來是哈爾濱通往牡丹江的必經之路,哈牡高速開通後,途經這裡的車就少了,但元寶鎮、葦河鎮、亞布力鎮以及尚志市等附近百姓出行,依舊走這條道。每天有來往這些村鎮的四趟客運班車要經過這裡,特別是雨雪天氣、高速公路封閉時,這裡就成了哈爾濱到牡丹江的必經之路。

道班裡準備了一些修車工具、機油,以備深夜汽車拋錨的司機之用。還儲存了一些掛麵和雞蛋,有的司機半夜車輛拋錨,又冷又餓的,吃碗熱乎的雞蛋面,開車更安全。

楊秀軍的值班房,是辦公室,更是「家」。院裡收拾得井然有序,屋內寬敞而溫暖。楊秀軍說,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上級仍是非常重視,現在生活條件比從前好了不知多少。

記者注意到,他的手機始終放在窗臺固定的位置,「這裡信號非常不好,只有在那裡才能有信號,家人來電話才不至於接不到。」

匆匆吃過午飯,記者和楊秀軍一起上路巡查。寒風夾雜著樹木上落下的清雪,讓人感到寒冷。楊秀軍一邊巡路一邊說,這個路段處於半山區,春秋雨水多,道路容易翻漿,又處於半林區,冬天雪下得大而且比較勤,再加上彎道、緩坡、橋梁等較多,翻漿時需要填補沙石,雨水大時要排水患。遭遇風雪,清除風吹雪路段,還要在上坡、下坎處撒防滑料。一年四季,保通保暢作業程度,要比水泥路面公路的強度大。

今年11月18日那場大雪,站裡增加了養護人員,對這一路段進行重點清雪保暢,楊秀軍和養護人員一直幹到晚上六七點鐘。

楊秀軍給七八個路段撒了防滑料,寒冷的北風夾雜著汽車過後捲起的陣陣冷風,吹紅了楊秀軍有些粗糙的臉,養護服掛了一層薄薄的白霜,額頭微汗沁出。他脫掉手套,用布滿道道裂痕的手,揮鍬撒防滑料……

「老楊,維修路呢。」「老楊,這幾天冷,巡路多穿點兒。」路過的司機們看到楊秀軍都熱情地打招呼。在這條路上跑了十幾年客運的孫師傅說,如果沒有這個道班和楊秀軍的堅守,周邊村鎮百姓出行真不方便。「這可是解決百姓出行的大事啊。」

嚴寒中,楊秀軍身著那套橘紅色的養護服,在301國道上、坡上坡下閃動著、活躍著,一輛輛汽車安全從這裡駛過……

他十年沒和家人一起共度春節,患有眼疾的女兒一直由妻子照顧……為啥要獨守在這條路上?楊秀軍說:「得守在這兒,這是一份責任啊!」

南崗區清掃保潔二隊松一小隊12小時工作為城市「梳妝」

21日冬至,凌晨4時,哈爾濱市海關街與郵政街交叉口,南崗區清掃保潔二隊松一小隊小隊長劉文亮正在和同事們一起清掃街面。

五名環衛工人手拿改良後的大掃帚,先重重地壓住路面,再輕輕滑開,一步步向前推進,劉文亮告訴記者:「這樣清掃可以防止起灰,避免更大的汙染。」凌晨3時30分就已經上崗的他,此時睫毛上已上了霜。

這個小隊53名環衛工人分為8個組,負責紅軍街、公司街、鐵路街圍合區域的清掃保潔。每天早班清掃從3時30分開始,一直到7時30分結束,10萬平方米的保潔面積將在4個鐘頭內被清掃乾淨。

因為毗鄰哈爾濱火車站,這片保潔區可以說代表著哈爾濱市的「門面」,保潔工作格外繁重,更要格外仔細。

凌晨街頭,朔風刺骨,只聊了十幾分鐘,身穿厚重保暖衣物的記者已經明顯感到了陣陣透骨的寒冷。劉文亮說:「冬天最考驗環衛工人的就是天氣,凌晨是最冷的時候,不管穿多厚都會被風打透,不幹活特別冷,所以要不停地幹,而一出汗風再吹,更冷!多厚的衣服也抵不住刀子般的寒風。」

另一項考驗則是降雪,為了保證城市交通正常運行,他們要邊下邊清,「入冬後的那場大雪,我們到崗時間提前至凌晨3時,下班時間延後,有時需要加班到22時才結束,連續加班加點幹了7天。」他說。

清晨7時30分清掃結束,環衛工人們會休息一個小時,之後將分成三班,分別在8時30分、12時30分、16時30分輪換上崗進行日常保潔,直到20時30分全天工作結束。

10時15左右,記者在海關街看到了正騎著電動車巡查的劉文亮。「西大直街、海關街等主要街路車多,行人也多,所以需要非常細緻的保潔和檢查。」他說:「檢查中發現問題會及時負責保潔員馬上進行清理,如果發現街面有冰面等複雜的情況,我會下車和他們一起除冰;有的班組出現人員少、保潔量大時,也會跟著幹。」他的電動車後面還放著各式清掃保潔工具,既有掃街的大掃帚,也有掃車底的小掃帚。

他笑著承認:「這天騎車巡視也非常冷,為了暖身子需要用幹活來保暖。」

因為環衛工人要休假,所以需要隨時調整路面保潔人員,一旦人手不夠,劉文亮就要把自己補進去,「普通工人可以休假,但是我不能,每天都要上崗,每天工作時間都要在12個小時,我是隊長要以身作則。」

大學畢業的劉文亮在2012年經過考試進入環衛系統,當時這批「大學生」環衛工人引發了不小的社會爭議。工作8年,為何要選擇留下來?他說:「幹一行愛一行吧!和其他環衛工人們一起工作,一起吃苦,現在我對這個行業已經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李天池 吳利紅)

相關焦點

  • 探秘雪的「故鄉」,東遊龍江讓你快樂到家
    生活報訊 (記者 薛宏莉)近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冰雪之冠·童話龍江」為主題,推出「一城四線」五條冰雪旅遊線路,充分展示黑龍江冰雪遊的不同側面。中國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有道是「中國冰雪在龍江,龍江聖雪在雪鄉」,中國雪鄉風景區的雪之奇、之美,被網友稱為「雪的故鄉」。世間雪雖多,唯有雪鄉之雪超凡脫俗,見之神往。因貝加爾湖冷空氣與日本海暖溼氣流在此頻繁交匯以及山高林密的影響,造就了雪鄉「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
  • 陸老師90歲依然堅守三尺講臺
    陳敏  退休後義務課外輔導  今年已90高齡的陸老師仍堅守著三尺講臺,他總說:「趁著自己弦線尚未斷,我將始終不渝地將夕陽此曲繼續奏下去,實現我的教育承諾。」   自25歲時成為一名小學教師,陸老師就獻身教書育人這一神聖事業,即便退休後依然奔忙在教育一線。  2003年9月是他教育事業的轉折點。
  • 觀鶴、泡湯、滑雪……「嘻」遊龍江愜意「樂」雪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東北網近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冰雪之冠·童話龍江」為主題,推出「一城四線」五條冰雪旅遊線路。大慶石油館的陳展內容包括預展、主展和尾展三個部分。其中4D電影《石油夢想》廣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石油館秉承「貼近生活,趣味石油」的主題理念,期待傳遞給遊客直觀、簡約、震撼的石油信息。整座展館以淡藍色為主調,表達出「石油,延伸城市夢想」的主題意境。
  • 縱然知音無幾多,腰間猶掛三尺雪,平生略
    記得第一次看網文還是在大學裡,那時手機還不是智能的,也不普及,算是奢飾品。我們看的網文都是實體書,五毛錢租一天。記憶最深的是《赫氏xx》、《魔法xx》兩本。確實很吸引人,耗費了我很多時間。我還算有自控的,看的不是很多,後來就不看這類了。
  • 致敬《好人365》中的好老師 堅守三尺講臺書寫育人夢想
    從1973年起,他在這個全鄉最偏僻,不通公路、不通手機信號的達佑教學點裡傳播知識,默默地堅守了42年。詳細  就這樣,陽壽生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從此,他與群山為鄰,清泉為伴,再沒離開過三尺講臺,一教便教了37年。37年,從一個躊躇滿志的有為青年到步履漸慢的花甲老人,他失落過、猶豫過,但一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雙眼,聽到他們整齊卻略帶稚氣的讀書聲,他知道,這輩子值了。詳細
  • 堅守三尺講臺二十五年,疫情期再鑄匠心
    用愛堅守教育 師生共譜新篇  教師是塑造靈魂的職業,也是以心換心,以情引起共鳴的工作。  毛老師,普通而又平凡的教師中的一員,二十五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視教育為生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全心全意服務學生,超越時空限制,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學生需要,她隨時在那裡。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毛老師的心聲:我們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引路人,是家長無助時的最得力的助手。三尺講臺是我一輩子的鐘愛,我會用一生堅守這一方教土,用知識點亮希望。
  • 記錄老師的心裡話:我為什麼堅守在這三尺講臺
    因為有一群甘守三尺講臺的老師,在孩子面前,他們不止是老師。  當班主任時,他們會變身24小時保姆,隨時搞定學生各種突發狀況;他們也是周末家長、人生導航儀;他們更是一群靜待花開的園丁,無論寒暑,日夜守候在學生身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他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點滴小事加起來,堅持那麼多年,足夠打動人。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1996年大學畢業後,他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他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足不出戶雲遊龍江:林都伊春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整合十三個地市線上圖片、視頻、全景VR等資源,推出「雲遊龍江」主題系列內容,讓大家足不出戶遊遍龍江好風光。今天推出第六期:雲遊伊春。伊春,鑲嵌在中國東北部的「祖母綠」,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被譽為「紅松故鄉」「天然氧吧」「祖國林都」。
  • 陰陽師密林探險打法陣容搭配
    陰陽師密林探險機陣容是什麼?密林探險如何掛機?下面來看看9k9k小編帶來的陰陽師密林探險打法陣容搭配。
  • 舉頭三尺有神明——從「封神榜」裡說說可能會有哪些神明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以示告誡人們在做任何事時萬不可心存僥倖,以為自己獨自做下的事情,即使天地也不知。可誰又去想「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可是蒼天是如何知道呢。那或許就因為「舉頭三尺的神明」吧。拋去迷信不說,如果真有神明,那麼這舉頭三尺的神明會有哪些呢?我們就從「封神榜」裡說說。
  • 《劍網3》重製版三尺青峰奇遇怎麼做 重製版三尺青峰奇遇攻略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下重製版三尺青峰奇遇攻略吧。 ... 在劍網3中有很多非常值得一看的奇遇,而這些奇遇的獎勵也是不錯的,很家對於這些奇遇比較好奇,而在重製版之後,這些奇遇的條件和內容又有了哪些改變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下重製版三尺青峰奇遇攻略吧。
  • 冬日,在詩詞裡看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對雪》唐·高駢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唐·柳宗元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 》毛澤東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雪》 唐· 白居易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殘雪》 唐·祖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雲遊龍江:暢遊動物王國,體驗萌寵部落
    動物們是怎麼辨別敵友的在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你會遇見眾多動物朋友它們會告訴你所有的答案黑龍江旅遊動態展祖國「最東最北」的黑龍江,四季分明、景色各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待到灑脫的腳步可以邁向世界時,龍江大地將敞開熱情的懷抱,邀你盡情興奮撒歡兒。讓我們換個方式,遇見720°美麗山水。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整合優質景區線上圖片等資源,推出「雲遊龍江」主題系列內容,讓大家遊遍龍江好風光。雲遊龍江,讓我變成你的「眼」,去記錄、見證北國好風光。
  • 從雙年展看龍江漫畫創作
    原標題:從雙年展看龍江漫畫創作   日前,黑龍江省第十九屆漫畫雙年展展示了龍江漫畫作者的高水準。
  • 哈利波特手遊密林怎麼玩 密林玩法攻略
    密林是遊戲中的一大玩法,密林其實就是像副本需要我們去探索,在密林中我們是可以獲得一些物品的。
  • 老外在密林裡發現一隻樹懶,長得太像外星人了!
    老外在密林裡發現一隻樹懶,長得太像外星人了!05 10:11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老外在密林裡發現一隻樹懶
  • 陰陽師密林探險機陣容 單體群體式神陣容推薦
    陰陽師密林探險機陣容,密林探險用什麼陣容比較好,密林探險需要哪些式神,本次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密林探險的相關陣容分享,對戰單體和群體敵人的時候都需要什麼樣的陣容呢。
  • 看龍江陶瓷點土成金
    黑龍江日報8月20日訊 提到陶瓷,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景德鎮、德化和宜興,如今龍江陶瓷發展態勢趨好。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藝術陶瓷呈現出品類新做工精的勢頭。在本屆文博會的陶藝製品展區內,依安的仿古瓷、冰雪瓷、五色陶、裕龍青瓷、宣紙瓷板畫、粗陶泥塑,以及勃利黑陶、綏稜黑陶、大慶油陶、冰花瓷等陶藝精品集體亮相,不僅造型精美,更富有龍江地域文化特色,刷新了很多參展客商對黑龍江陶瓷的認知。
  • 「軍旅鏡頭2020」雪海雲天裡的無聲衝鋒
    這一年,西藏高原特戰官兵練兵的腳步從未停歇,從密林深處到高原雪山,上千米的海拔跨越,超極限的體力消耗,官兵們一次又一次挺進陌生雪域,掃除打仗盲區。最難忘的還是那條無聲無息的雪山路上,定格的每一個瞬間,雪海雲天裡,鐫刻著特戰官兵無聲的衝鋒。此組照片聚焦西藏軍區某特戰旅官兵在一處陌生雪域練兵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