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4A正確對待聖靈的恩賜:講道與說方言

2020-12-10 紅炭沾我口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4A正確對待聖靈的恩賜:講道與說方言

【保羅在旅行布道中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他說方言比哥林多信徒全部所有的還多。但他在哥林多各處教會很少說方言。在敬拜秩序中,保羅不反對靈性的「直覺及感性」,但他推崇悟性的「理性及邏輯」。基督徒不是反智主義,因為智慧是神的本質屬性,神是智慧的源頭。】

先前保羅在第11章中,已經對付了教會中聚會時婦女蒙頭的問題和守主晚餐的問題。在第12章中,他談到在合一中的不同恩賜,在第13章,保羅揚起愛的旌旗,以統率各種的恩賜。在第14章,他將以先知說道/說預言與說方言兩種屬靈的恩賜為例,詳盡講論聚會時當如何在愛中應用恩賜建立別人。

作先知講道和說方言,該用自己和他人明白的方式(1-25)

保羅曾在第12章暗示,哥林多信徒正在濫用恩賜,把恩賜對教會的合一作用,變成了分裂與不和的溫床(12:21-25)。哥林多人喜歡結黨紛爭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追求個人自由和自高自大,甚至不惜犧牲身體上的其他肢體,踐踏和忽視這些肢體的需要。誤用恩賜的焦點似乎在於他們迷戀說方言。

說方言的恩賜原有「叫人得益處的」功用(12:7),在哥林多卻變為自高自大的手段(4節)。保羅的糾正方法不是禁止使用恩賜(39,帖前5:19-20),是激勵他們在使用恩賜時以愛為規限。人無論使用哪種恩賜,都應當讓教會這整個身體得益處,並且榮耀神(14:25、33、40),所以保羅鼓勵人切慕先知講道。

從保羅的語氣中推知,他認為說方言是合宜的,是屬靈熱心的標誌,也能造就自己的生命,但若濫用於公共敬拜中,則影響秩序。保羅特意誇大作先知講道的功用:在會中,五句悟性的教導,頂一萬句方言(19節)。因為它是為了教會的利益和好處,包括「造就、安慰、勸勉」,和「啟示、知識、預言、教訓」(3,6)。

1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

1 本章頭三節提到兩項恩賜:作先知講道/說預言、說方言;本章從頭至尾,都可以看見它們相互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你們要追求愛」。若沒有愛,一切的恩賜都只是利己;惟有愛是最妙的道,可以使各種恩賜利人,所以追求愛最為重要。在愛中行使恩賜,便可以成就神所託付給各人要造就教會的職事。

「追求」,原意指獵人追逐獵物,用現在式,表示「持續追逐」。「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原文無「恩賜」;「切慕」與12:31「切切的求」是同一個字。「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無「羨慕」;「作先知講道」是古動詞,由「先知」變來,原意是「說預言」,用現在式假設語氣,意思是「繼續不斷地說預言」。

保羅只說「追求愛」,又說「切慕」某種恩賜,尤其是「作先知講道」。但雅各書(3:1)卻告誡:「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向別人「講道/說預言」有更重的責任。實際上今天的任何一類講員,都不必假定自己說的話肯定是屬於先知講道,就算他們完全依從了聖經的指引。保羅的榜樣是既不論斷別人,也不論斷自己(4:3-5)

2 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

2 保羅提到的說方言到底是什麼含義,這一點頗受爭議。其實,保羅大部分的神學概念和常用詞彙都來自舊約。他在本卷12-14章共用該詞二十一次;其他書信只使用了三次,每次都是引用舊約經文:羅馬書(3:13)引自詩篇(5:9);羅馬書(14:11)引自以賽亞書(45:23),腓立比書(2:11)暗指以賽亞書(45:23)。

在這三段經文中,保羅使用「方言」一詞都是作為陳述或自白的比喻。無論這個字按照字義是指人體器官如舌頭(可7:33,雅1:26,3:5),還是按照喻意指人類語言(徒2:4,11,10:46),沒有一處指的是由舌頭所發出的怪腔怪調。「沒有人聽出來」,是指沒有人可以「聽」「知道」或「了解」。

「在心靈裡」,可譯為「藉著聖靈」,指那說方言的,是藉著聖靈講說各樣的奧秘;這裡的「奧秘」,是指那所隱藏沒有解釋的奧秘(2:7)。由此可見,保羅認為說方言只是那人在心靈裡與神交通,他「講說各樣的奧秘」也是蒙神接納的。保羅沒有全然抹殺說方言的價值,或指斥其為異端,因為這是聖靈的恩賜!

3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3 另一方面,一個擁有先知講道恩賜的人(12:10),可以受聖靈感動,用公眾可聽懂的語言宣講神的道。「造就」,意思是「建立,堅固」。「安慰」,意思是「鼓勵,呼召到身邊來」;動詞形態的「安慰」,意思是「一句激勵的話」(帖前2:11)。「勸勉」是古字,由「在旁邊」和「一段話,一個故事」合成。

先知講道是宣講神所賜給的信息,不可背離聖經。那些一貫以來只在廣泛研究和充足準備後才去講道的人,必須確定他只傳講那從神來的,首先應用在他們身上,並要叫聽眾受益的信息。也有習慣於在大量的禱告中,領受聖靈突然感動來講道的人,必須專注於如何將信息傳遞得最清晰、最純粹,以使聽道者得益。

愛的律與恩賜的關係(4-25)

耶穌曾在最後的晚上對門徒說:聖靈「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真理的聖靈「要引導你們『明白/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14:26,16:13-14)。

保羅接下來要進一步說明,作先知講道/說預言與說方言/翻方言這兩項屬靈恩賜的具體應用。4-5是一般的敘述;6-12列舉了方言的某些問題,13-19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20-25又回到寧願追求先知講道的立場上。事實上這一章對現今的時代,在聖靈指引下的靈恩派和非靈恩派都提供了重要的法則。

4 說方言的,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

4 當時在哥林多教會中,說方言的恩賜是受人尊重的。可是一個有說方言恩賜的人在公開講話時,如果沒有翻方言恩賜將其翻譯出來,那麼他這一項所謂大的恩賜就只能造就自己,他可以從熱烈的讚美中得到力量,也許能讓其他人同時感到激動,卻不能使眾人得到「建立/堅固」。

「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教會」前面沒有冠詞,可譯作「一個教會」,就是指地方教會。顯然,作先知講道,不單可以叫使用這恩賜的人蒙福,聽他講道的人也能從真道中被加強、得堅固。這是說方言與說預言的最大區別。所以保羅說,作先知是更值得羨慕的恩賜,因為它建立身體,造就教會。

5 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

5 保羅無意貶損方言的教導功能,他只是強調先知講道更有實效。既然兩種恩賜都出於神,那麼兩者都不應當被歧視。事實上方言的恩賜並非不好,保羅也樂於看見信徒都擁有說方言的恩賜,那樣的話,它的功用應是相得益彰。不過從實際出發,保羅對說方言還是消極地贊同,對作先知講道卻是積極地推動。

「若不翻出來」,「若不」,意思是「除非」,假設有可能成為事實;「翻出來」,意思是「翻譯,徹底的詳加說明」。說一段別人不知所云的方言,除非他能對聽眾透徹地翻出來,然後繼續講解明白,才可以「使教會能接受造就」(直譯)。然而在聚會時,先知講道的功用的確比沒有翻譯的方言更優越,因為能造就更多的人。

6 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裡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什麼益處呢?

6 保羅常用親切的稱呼,把責備軟化下來;他說:「弟兄們!」這語句的結構包含兩個含義:「我若說……對你們有什麼益處?」「我若不用啟示……對你們有什麼益處呢?」保羅以自己為例,如實回顧他起初在哥林多所做的傳道事工。保羅通曉各種方言(18節),但他並沒有在哥林多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恩賜。

保羅為了多得人、造就人,是用神所賜的諸般的智慧(西1:28),「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來餵養哥林多信徒(3:2)。「啟示」包含:「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羅2:5),「他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羅16:25),主的顯現和天上異象(林後12:1,7),以及基督徒的責任(加2:2)。

有人說,保羅關注的是出於聖靈感動的言語要能夠讓人明白,因此他能將超然的「啟示」與一般的「教訓」結合起來,又將「預言」和「知識」這兩極信息融匯貫通。傳道人都經歷過,講道時是按著預備好的信息講,還是由傳講時的感動所指引,這當中的界線難以確定;顯然,充分的預備和清晰的思路十分重要。

7 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

7 「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可直譯為「甚至那些沒有生命卻能發聲的東西」(新譯本)。「無氣」,指沒有魂,或沒有生命的物。「簫」由「吹」或「喊叫」變來,這裡指管樂器,「琴」,指弦樂器。「若在聲音上不發出分別」,或者說,「若在音響中不表現出音程的區別來」(呂譯本)。「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

「所吹」,原意是「吹簫」,帶冠詞,指由管樂器所吹奏的曲調。「所彈」,是動詞「吉他」的現在式被動分詞,原意是「彈琴」,帶冠詞,指由弦樂器所演奏的曲調。兩個字都是現在式,強調同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就是管弦樂器所發出的旋律。保羅運用了比喻修辭,想把道理說得淺顯易懂些。以上是樂器的例子。

8 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

8 這是軍事的例子。「若吹無定的號聲」,依原文直譯應作:「因為若號角吹出不確定的聲音」。「無定的」,意思是「不確定的」「不顯露的」。「誰能預備打仗呢?」「預備」,意思是「預備自己」。號聲是官長給遠處士兵的命令,必須吹士兵所明白的聲調;「若吹無定的號聲」,聽的人不曉得是「進」或「退」,就全無作用了。

簫、琴、號的音符必須曉暢明白,可以領悟, 才能有用;不然的話,不僅會攪擾人(7節),還可能會造成破壞(8節)。在第6節,他把「啟示,預言」這較多帶有異能,與「知識,教訓」這較少帶有異能的恩賜歸併在一起,由此強調清晰溝通的重要性。這暗示說方言若沒有翻譯,會使聚會呈現一片混亂。

9 你們也是如此。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

9 「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又是假設可能成為事實。「舌頭」,指代「方言」的含義。「容易明白的」,由「好的」和「記號」合成,意為「清晰,明白,記號清楚」。本句直譯「你們若不藉著舌頭髮出清晰的話」。「就是向空說話了」,紆說未來式直說,表示繼續不斷的行動;「向空」,對著空氣說話,就像9:26「打空氣」。

10 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

10 「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顯然包括世上各國各族無數的語種。「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無意思的」是古形容詞,由否定字首「無」和「聲音」合成,意思是指「含義不明的話語」。在其他經文中,這字又譯作「啞巴」(12:2),「無聲」(徒8:32),和「不能說話的」(彼後2:16)。

語言的基本目的是傳遞人類信息,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語種,沒有一種不是人際交談工具。語言若不能被人理解,就毫無價值。哥林多信徒那麼迷戀沒有翻譯出來的方言,實在讓人莫名其妙。所以保羅向他們對這種屬靈恩賜的喜好潑冷水,並鼓勵他們要切慕那能叫教會多得造就的先知講道恩賜,原因就在於此。

11 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

11 「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意思」原意是「力量,聲音的力量」。「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化外之人」,指不懂得的言語,轉成指野蠻的化外之人,就是未開化的落後文化。希臘人把世上的人分為希臘人與化外人兩種,那些語言和文化不被外人所懂得的人,被稱為化外之人。

「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我」,在這兒相當於間接受格,意思是「對我來說」。話語使人明白,就是有效溝通;話語使人不明白的,就沒什麼「聲音的能力」好說。保羅的意思是,被哥林多人高舉的說方言,如不能使人聽明白,就可能被輕看為野蠻人的言語,因為只聽得「叭啦叭啦」的聲響,卻未能有效溝通。

12-13 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

12-13 這裡的「切慕」是名詞,指「切慕的人」;第1節的「切慕」是動詞,二者同源。「屬靈的恩賜」,作「切慕」的受詞,也是「多種靈恩」的複數。「當求」是動詞的現在式命令,意思是「應當持續追求」。「多得」,是動詞的現在式假設,意思是「增加,或豐富」;作為受詞「造就教會」的目的子句,可指提高質或量。

保羅在這裡作了一個結論:在聚會中「說方言」,前提是「能翻出來」;不然,「就當在會中閉口」(28節)。哥林多人「熱烈」盼望多種「靈」的恩賜,保羅沒有嚴加譴責,不過勸「他應當禱告,或祈求」「能翻出來」。他們要多求造就教會的屬靈恩賜。保羅一再重複這一點:造就信徒,建立教會,是最重要的。

14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

14 這節「我的靈」意思不容易理解,必須和下節「用靈禱告」和「用靈歌唱」一併解釋。本節的靈有人稱代詞「我的」,下節兩個靈都沒有人稱代詞,這顯然是修辭上的省略,不必過於拘泥。保羅將「我的靈」與「我的悟性」相對,暗示「我的靈」就像「我的心」,指的是靈性的直覺及感性,與悟性的理性及邏輯區分。

羅馬書(8:16)曾說:「聖靈與我們的心(靈)同證」;羅馬書(8:26-27)又說:「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鑑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這正像加爾文所說:「聖靈乃加給我的恩」(路11:13)。在我們蒙恩重生以後,聖靈就內住我們的生命裡頭,在最隱秘處內連於我們能發出信心的心靈,二靈合一,有如一靈。

保羅在這裡使用了簡潔的文字,大概有這樣的含義:他若用未經翻出來的方言禱告,是神的聖靈在作工,在敬拜中感動他的心靈來禱告;聖靈的工作凝聚成一個特別的恩典,從他心靈裡發出,且獨立於他的悟性以外。結果儘管在他裡面對他自己有發生功用,對他所服侍的團體卻沒有「結出果子」來。

15 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5 「用靈」與「用悟性」都是憑藉格。保羅特別提到兩種在集體崇拜中常見的侍奉:禱告和唱詩。這兩樣都必須透過悟性來進行,就是以理性的心智來侍奉。基督徒不是反智主義,因為智慧是神的本質屬性,神是智慧的源頭(箴2:6)。保羅不反對靈感的激動,但他明顯喜歡悟性的禱告,善用思考的能力來侍奉。

又有一種歌唱就像用方言禱告一樣,是別人所聽不懂的。「歌唱」是動詞「歌頌」的未來式,原意是「彈撥」,後轉為有樂器伴奏的歌唱(弗5:19);本節「歌唱」已與樂器無關。保羅喜歡用悟性歌唱,這樣一方面自己可以在理智的感情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別人在心智的悟性裡分享,以致同心合意地敬拜。

16-17 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

16-17 保羅轉來談論對其他在場者的影響。在聚會中說方言讚美神,「那充滿這地方的」「還未學會方言的」人,必難以體驗那熱烈的感情,也不能對那恩賜產生共鳴。說方言者可以豐富自己的敬拜,可是不能與不通方言的人有效溝通。別人若無法在你用方言感恩時說「阿們」,也必不能在你說的方言中被造就。

18 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

18 保羅肯定地宣稱,他歷來說方言比他們任何一個都多,他為這感謝神。這會使他們對他很希奇,他是給他們帶來善意的提醒,藉這話表明方言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保羅希望哥林多信徒降低對說方言的溫度,並不是出於妒忌的心態。他在旅行布道中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說方言比他們整體所有的還多。

保羅為了造就教會及信徒的緣故,他在哥林多各處教會中很少說方言。保羅願意用清晰的悟性和通用的語言來說話,他以身作則來教導眾人。對於屬靈的事,應該有大的心胸和平衡的追求;根據一己的知識和經驗,看重這個,看輕那個,都證明我們對基督的豐滿還不夠完全。

19 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19 「但在教會中,我寧可用我的理智說五句話,以便也教導別人,勝過用方言說一萬句話」(直譯)。保羅的興趣不在乎自我滿足,他關注的是對別人的服侍,藉此榮耀神(10:31-33),同時傳遞神的榮耀,並讓敬畏神的人分享神的榮耀。為這個緣故,他沒有在聚會中使用說方言的恩賜,反倒運用作先知講道的恩賜(6節)。

保羅的一貫原則,個人私底下說方言是一回事(林後21:1-9),但不在聚會中說方言。作為結束句,「以便也教導別人」,是由語助詞「以便/使得」和「教導」的簡單過去式主動假設構成,表示用悟性說五句話的目的。有人說,保羅在這兒使用的「教導」這字,是單指神學意義上的教導。

保羅在這裡明顯貶抑了以靈恩說方言在聚會中的功用。儘管方言是出乎聖靈的好恩賜,但他認為,在教會的團體中,萬句方言加起來,還不如五句出於理智的,在神學上有價值的,教導人合宜的話。西方有一句諺語也說得好:「合用勝於出眾」。我們應當作出特別的努力,確保未受教誨的人得益處。

相關焦點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A【保羅先是總結教會的真理,再特別論到:恩賜、職事、功用。保羅論聖靈的恩賜,和教會的職分,按著他寫作時間順序,在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12章、以弗所書4章、提摩太前書3章之間,似乎有一個隨教會的需要,從繁到簡的演化過程。本章統括了當時的恩賜。】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0導論A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0導論A【哥林多前書與羅馬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稱保羅的四大書信。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涉及教義問題,哥林多書體現初期教會的生活教導,以及處理內部衝突的一些原則。如果說羅馬書的中心主題是神的福音,那麼哥林多前書的中心主題就是神的教會。這是教會問題專著。】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合集)|文字二稿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附:創世記【更新中】羅馬書逐節匯查(合集) | 文字二稿【神的道是活潑、純正、全備的。一卷經書常有其中心思想,隨著主旋律,有兩聲部,有多聲部,迤麗展現真理的風採。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0導論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1福音是神的大能,從人類的罪惡談起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2猶太人的罪與神的審判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B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B【驕傲的人,怎能謙卑地愛他鄰舍呢?放縱情慾的人,怎能聖潔地生活呢?物慾橫流的人,怎能舍己背十字架呢?若不是聖靈的智慧和能力,罪人怎能相信悔改呢?神藉著聖靈顯明福音,也藉著聖靈使我們接受福音。沒有聖靈,人無辨識力;有了聖靈,人才得知福音原委。】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保羅提出一個省察,兩個分辨。省察是察驗/分辨的意思,每個人都要檢驗自己的信心,尤其是領受聖餐的內心動機。聖餐並不是普通聚會,是嚴肅會,是主自己設立的,充滿深奧/深刻的含義。參加聚會前,當進行深切的自省,以免得罪主,造成公共敬拜的浮躁和假冒。】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5一件亂倫的事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5一件亂倫的事A【哥林多教會不僅是分爭的教會,還是蒙羞的教會。儘管沒有教會是完美的,但人的缺點不是容留犯罪的藉口。父母必須懷著愛心管教兒女,教會也必須執行紀律管教會眾。教會紀律不是一群「宗教警察」奉命執法,乃是一群傷心的弟兄姊妹努力挽回家人,讓他們悔改歸正。】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保羅從不同角度推論:若無身體復活,耶穌本人身體就無復活;眾使徒所傳和哥林多信徒所信就都無用;保羅和他的同工都是說謊的;全人類都要因著本身的罪被定罪;那些已死的人包括信徒都要永遠滅亡;基督徒最終是一場空,最為可憐!初代信徒卻都知耶穌已復活。】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A【保羅指出,我們是活在世界歷史的末時裡,基督的世代已經或即將臨到。如今的基督徒,在屬靈上也是走在曠野裡,所以不能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如貪戀惡事、拜偶像、姦淫、試探主、發怨言等。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C保羅論復活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C保羅論復活【耶柔米說,當號角響起時,救主降臨審判世界:地上的國民要搥胸;盛極一時的君王要顫慄;所有的教主及其信眾必憂心如焚;柏拉圖和他學生被標明愚拙;亞里斯多德的論證分崩離析。你也許是山野村夫,但那時將笑說:看這被釘十架的,我的神!看哪,我的審判者!】
  • 林前-14-5-凡事都當造就人
    哥林多前書14章26-33節,26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27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28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不要論斷弟兄,不要絆跌弟兄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A不要論斷弟兄【當時羅馬教會的弊病,今天在我們中間也可以看到。同樣是可彼此接納的「兩可」立場,由於互不相讓,各自拔高,以致擾亂教會的和平。保羅是良善、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又是聰明的醫生,為這毛病開出了恰切的藥方。他有正確的指引,可以緩解爭端,促進教會合一。】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5B保羅的旅程和計劃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5B保羅的旅程和計劃【保羅藉著整體性「還債」行動,要繫緊基督教在猶太襁褓中的紐帶,為神救恩的最終實現鋪平道路。有人說,不只是基於地理/希臘給猶太、社會/富人給窮人、民族/外邦給猶太的因素,還在於宗教/自由給保守派/堅固給軟弱的,特別是神學/受益給施與者的理由。】
  • 基督徒被聖靈充滿必說方言嗎?你要離開的誤區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雖然我們從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事例中,可以明顯地看見彼得他們被聖靈充滿後,就開始說方言的事實。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就是當時在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人,是從世界各地而來的,若想對他們有效地傳福音,就必須說他們能夠聽得懂的話才行,這正是門徒們被聖靈充滿說方言的主要原因。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2-6-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
    林前-12-6-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的題目: 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一起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哥林多前書十二章7、9、10節:12:7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12:9-10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 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阿們!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9神的主權揀選「以色列人」及人的信仰自由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9神的主權揀選「以色列人」及人的信仰自由A【保羅差不多在暗示,神的子民以色列就是神的教會的預表。正如巴特所說,教會是由聽神的話和說神的話的人組成的;神的話於此必不落空。儘管教會是結構複雜、疊床架屋的組織,有時危如累卵,但神是獨自遴選和揚棄、建立和推翻、使人得生命和置人於死地的那一位。】
  • 進深:哥林多前書 第十六課|保羅先生談恩賜(一)(12:1-11)
    該有哪些恩賜?2. 約書亞是心中有靈的人(民27:15-28)3. 哥林多前書12章是保羅最直接最多談到恩賜的!4. 恩賜的有限時間性「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林前1:7)聖靈的恩賜是有時間性的,與等候耶穌基督的來臨有密切關係,在永恆中不會需要恩賜。方言、知識……都有限,歸於無有。只有愛是永不止息。(13:8-10)恩賜是歷史中的一段時間內會有,卻不是永恆的。5. 恩賜的短暫或持續?a.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2-13職分和恩賜的搭配使用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8-31節: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 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01在賽普勒斯【這時首次稱為保羅的掃羅大步上前,成為福音舞臺的主角,他比巴拿巴更富有銳氣,善於跟仇敵爭戰。在此題名保羅有兩種意義:一是福音事工更多傾向外邦人,保羅這羅馬名字更適於歐洲化事工;二是暗示保羅成了聰明的工頭,第7,13和46節排名發生了微妙變化。】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全家歸信【自從彼得三次不認主,又經耶穌三問建立他信心;及至五旬節聖靈降臨他和眾門徒身上;這次神又在異象中三次啟示他。彼得經歷了為過去的態度悔改的混亂過程,在與環境的搏鬥中順從聖靈的指引,培養出敏銳的觸覺,他再次代表教會,有效地事奉了神,服事了外邦人。】
  • 林前14-3-方言禱告與悟性禱告
    在這個時間當中,聖靈來更新我們,使我們更多的來認識你,使用這些屬靈的恩賜,使用你給我們的這些權柄,感謝讚美主!祝福來尋求你的每一個弟兄姊妹!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哥林多前書14章14-19節:14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15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