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0導論A

2021-01-12 紅炭沾我口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0導論A

【哥林多前書與羅馬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稱保羅的四大書信。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涉及教義問題,哥林多書體現初期教會的生活教導,以及處理內部衝突的一些原則。如果說羅馬書的中心主題是神的福音,那麼哥林多前書的中心主題就是神的教會。這是教會問題專著。】

前言

在讀過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以後,我們來到保羅書信。書信不易讀,因為都是寫給特定的對象,談論特定的問題,其中有些內容不易理解。對於每一封書信,我們應該靠著聖靈引領,先從整體上了解,傾聽經上的話語,以及古代和近現代教師的教誨,用心考查,循序漸進,然後必多有益處。

哥林多前書與羅馬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稱保羅的四大書信。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涉及教義問題,哥林多前、後書體現初期教會的生活教導,以及處理內部衝突的一些原則。如果說羅馬書的中心主題是神的福音,那麼哥林多書的中心主題就是神的教會(1:2)。這是典型的保羅書信,篇幅最長,又稱教會問題專著。

從新約書卷發表的時間上說,哥林多前書序列第四,僅遲於加拉太書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保羅既是宣教的使徒,又是牧會的使徒。他三次旅行布道,傳福音、植堂、牧會,正是為父又為母(4:15,林後12:14)。他為教會的建造遭受了極多的苦難(4:8,10-13,林後11:23-28);他對哥林多人說:「求你們效法我」(4:16)。

人們常說初代教會怎樣熱心、怎樣興旺,那時不少教會確實是這樣。耶路撒冷教會至少有三四十年的興旺,安提阿教會、腓立比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羅馬教會等,都很熱心愛主,教會發展得很好。但不是所有教會都這樣,有時也不平衡。哥林多教會在建造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們應該感謝神,若沒有這些問題,就沒有這麼好的兩卷書信。保羅讓我們曉得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有多複雜、多嚴重。他每觸及一個問題,必然從神學原則來處理。他對今生短暫的事物,必然用永恆角度來看待。保羅教我們怎樣用基督徒準則,來衡量眼前的問題。把他的話細細思量,對於地方教會的建造一定有益處。

哥林多城

哥林多,現代譯名科林斯。這城市到保羅時期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城市名稱是從希臘神話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兒子科林託斯來的,不用說這城供奉「太陽神」。哥林多老城的主城區在公元前一四六年遭受羅馬人入侵被毀,剩下小部分社區。這裡古希臘文化底蘊濃厚。原住民講智慧,好思辨和辯論,重精神,輕物質。

哥林多新城在公元前四十二年,由凱撒猶流殖民大批退伍軍人和獲釋的奴隸/自由人重新興建,成為古希臘第一大城。這裡物資豐盛,財富充裕,田地肥沃,日益繁榮。到公元二十七年,凱撒奧古斯都設定哥林多為亞該亞省首府,羅馬任命的方伯駐節在此。徵服者的導向是崇尚國家榮耀和法律程序,卻又縱慾享樂。

哥林多城外有座山,高約六百米,從山頂可看見約六十五公裡外的雅典。希臘三大古典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都生活在那裡。雅典也是四年一次的世界奧運會的起源地。哥林多是雅典的競爭對手。哥林多人有錢,豪華的「科林斯柱」是古希羅文化的標誌之一,他們兩年舉辦一次哥林多地峽運動會。

當時哥林多人口倍於雅典,約有十萬之眾。這條長約六公裡的地峽,銜接希臘陸地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亞該亞省,南北有基利安港與堅革哩港。船從羅馬開到雅典與小亞細亞,或進入黑海周邊國家和地區,包括東歐各國,都從這裡經過,是希臘交通要道。船若繞道地中海不但路途遙遠而且危險。

大船通常要在哥林多卸貨,南北雙向搬運貨物,重新裝貨後繼續航行。小船直接放到滑道上,從一個港口拖上岸到另一港口。當時這裡的航運業和搬運業、造船業十分興旺,商貿發達。直至一八○○年新開鑿科林斯運河,可以直航郵輪。在羅馬殖民後,這裡種族混居,思想開放,文化活躍,生活腐化。

哥林多廟宇特別多,偶像世界聞名,與雅典不相上下。除太陽神外,最著名的廟是希臘愛情和美麗女神阿芙羅狄忒(羅馬人稱維納斯)神廟。哥林多人借宗教名義鼓吹嫖娼,世界各地商旅蜂擁而至。據說,這裡有上千名廟妓,可促進獻祭者豐饒。市內大型的活動,常邀請奇裝異服的廟妓列隊表演,敗壞不堪。

這是一座混雜智慧和骯髒的城市。哥林多歷來是「放縱」的代名詞,隱含「低俗文化和高級妓女」的意思。說「哥林多女郞」,等於說她是妓女。說「哥林多話」,暗示哲學和文化的浮誇。當時有一句諺語說,「不是人人有幸上哥林多」,意思是在哥林多生活奢糜,不但花費巨大,而且威脅健康,一般人會望而卻步。

哥林多教會

哥林多教會,應該是包括了幾個家庭聚會點的會眾。據估計,每個家庭最多可容納五十至八十人左右。從使徒行傳(18:7)可知,初期教會從猶太會堂分別出來以後,是在大戶人家的住宅裡聚會。羅馬教會是在第一個五旬節後植堂,家庭教會約有十多間;哥林多推遲了十八年左右,可能不到五間教會。

由於地理位置好,商貿繁華,就像以色列的加利利,和敘利亞的安提阿,商旅及其資訊川流不息,是一個很有利於傳福音的中心點。將哥林多作為宣教的策略性基地,在此植堂布道,很快就會傳遍四方。多種族殖民來這裡的奴隸/自由人,靠經商賺了不少錢,人的素質差加上有錢,這地就成了道德敗壞的港都。

由於會眾不成熟,又自高自大,有恩賜,沒有愛,後來出現分門結黨。各自擁戴有財有勢的「庇護人」,或推舉自己中意的口才出眾的領袖。說什麼屬保羅、屬亞波羅、屬磯法、屬基督。教會四分五裂,經常為了財物糾紛上法庭打官司。他們講智慧,他們講法律,能雄辯,會詭辯,就是不講聖潔,不說愛心。

淫亂在哥林多當地是普遍現象,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教會裡淫亂問題也突出,有信徒喜歡嫖妓。甚至有人亂倫,古教父指出,有教會領袖收納繼母,哥林多合城的人都曉得。這個墮落的人不但不悔改,還攻擊保羅,發生衝突(林後10:1-6,12:20-21,13:2,10)。婚變畸多,所以謹身潔己的主張獨身,視婚姻為畏途。

鼓吹女權的婦女進入教會唱反調,一些悔改後的廟妓聚會時不蒙頭。教會敬拜時,說預言和方言秩序混亂。擘餅不按規矩,甚至有錢人早就坐裡廂吃喝,等到貧窮打工的弟兄遲來在大堂領聖餐時,已經有人醉醺醺了。有些屬肉體的信徒還不信基督身體復活。總之,這也是汙穢的教會,這又是蒙羞的教會。

保羅寫羅馬書時,就在哥林多,他放眼窗外就能看見羅馬書(1:18-32)所羅列的種種罪惡。信徒很容易把自己的文化背景帶到教會,這也帶進問題。不是神學及教義的問題,是把信主前的生活態度、社會觀念及道德標準帶給教會。教會當然還是在世上,但世界若進入教會,就絕對不可以了。

每一所教會都有兩大爭戰:不讓教會與世界脫節,不讓世界進入教會。每一個信徒也都是這樣:從巴比倫出來,生活上脫離肉體和罪惡的網羅;城造在山上,得時不得時,總要在世上做光、做鹽。這是兩個方面。有些人想使教會與社會的分界線越模糊越好。保羅卻對教會世俗化的事看得很嚴峻。

在希臘傳說中,哥林多王西緒福斯因恃才傲物、蔑視諸神, 被罰永遠作苦工:將一塊巨石推上山,每當快到山頂時,巨石又滾回山腳,不得不從頭再來。一世紀的哥林多人,就像他們傳說的王,驕傲又自我中心,漫無目的又荒謬。只是他們面對的不是隨性的宙斯 ,是滿有恩慈的神,及他的使徒保羅。

保羅和哥林多教會

保羅原是法利賽派的猶太人,後來悔改歸信基督(徒9章),成為在外邦建立基督教教會的第一代先驅(徒13-28章)。保羅見證自己是「蒙召作使徒」(1:1),完全是奉神旨意,被委派到外邦傳神的福音(羅1:1)。作為神奧秘事的管家(4:1),保羅領受屬靈的職事有極大的榮光,可使舊約裡摩西的職事相形失色(林後3:7-11)。

保羅到哥林多之前,曾經歷了一些挫折。在腓立比本來大有可為的,卻遭外邦人鬧事,被關押後勸離了。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又被不信的猶太人攻擊,結果也離開了。到了雅典,跟當時有學問的劇烈辯論,收穫也很有限。難怪他一來到這個喧囂的外邦大城,是「又軟弱,又懼怕,又很戰兢」(林前2:3)。

大約公元五十年,保羅獨自來在哥林多(徒18:1),投靠從羅馬來的猶太人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一起織造帳篷。安息日在會堂裡辯論。後來西拉和提摩太來與保羅會合,帶來馬其頓的捐助(林後11:9),並說帖撒羅尼迦人堅守信仰(帖前3:6)。保羅由此曉得神仍然賜福他所作的工,於是重振心力,恆切傳揚福音。

猶太人卻排斥保羅,他只好離開會堂。在相鄰的猶士都家裡傳道,管會堂的猶太人基利司布全家都信了,還有管會堂的猶太人所提尼(徒18:7-8,17)。外邦人相信受洗的也不少。耶穌在夜間對他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有我許多的百姓」(徒18:9-10)。

當保羅工作取得成功的時候,猶太人又煽動騷亂。他被帶到省長迦流面前受控告(徒18:12)。由於保羅沒有違反羅馬法,迦流不受理猶太人的指控。此後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基督教就有了保障,因為羅馬政府把基督教當作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法律上受相應的保護。這樣,保羅就得以繼續作工,不受攔阻。

哥林多教會不乏哲士學人,也有少數貴族和暴發戶,更多的是中產階級的平民,也有搬運苦力的打工族(1:2-28)。這些決定了哥林多有怎樣的基督徒。除了原先的猶太會堂,保羅新建了屬基督的家庭的眾教會,牧養了一年半。他離開後,亞波羅繼續牧會。「假使徒」可能也借彼得等耶城使徒之名進到各處。

教會大部分為異教背景的外邦人(12:2),少數為希臘化的猶太人。多元的文化有享樂主義/禁欲主義、律法主義/非律主義,早期靈智主義/「後千禧」凱旋主義。在保羅、提摩太、亞波羅、百基拉、亞居拉、所提尼都離開後,當地還有多位領袖:(該猶)提多·猶士都、基利司布、司提反、亞那福多、亞該古等。

整個團契中,腦力勞動的好像欣賞修辭豐富的講員,像亞波羅,他們認為教師必須專注,不好靠勞力養生。可是大多數體力勞動的卻欽佩降低身分、自謀生計的教師,像保羅,中意他樸實犀利的講道(1-4章)。他們各有自己所關懷的社會情況,不同群體互相衝突的價值觀滲透到教會裡,逐漸出現了分裂。

不久,保羅在以弗所寫了第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神使用保羅的個性和他所說的話,告誡和糾正哥林多人,「不可與淫亂的人(基督徒)相交」,卻被哥林多人誤解了(5:10-11) 。這在後寫的哥林多前書(5:9)中,被稱為「先前的信」。有認為其部分內容保留在哥林多後書(6:14-7:1)。此外,關於這信就一無所知了。

後來革來氏家裡的人帶來信息,說教會裡有結黨分爭(1:11)。教會幾名領袖也帶來一封信,卻只反映其他問題。保羅操碎了心,他那為父母的心腸(林後12:14),決不會放棄他們。於是寫了第二封信,就是本卷哥林多前書,逐項勸勉、警誡或教導。差派稍內向的提摩太送去(4:17,16:10),一時未解決問題。

保羅不得不放下以弗所的工作,第二次匆匆到訪,以致十分痛苦。當面責備既無法澄清事態,只有滿懷沉痛地離開。他嘔心瀝血寫了第三封懲戒性的書信(林後7:8),也稱「憂愁的信」(林後2:1-9),派提多送去。這信若再不成功,勢必使他與他們決裂。這信也失傳了,有認為,部分保存在哥林多後書(10-13章)。

恰逢以弗所發生銀匠騷亂,保羅離開那裡,前往特羅亞與提多會面。在那裡沒找到提多,便焦急地趕往馬其頓(林後2:12-13,7:5),遇見了提多。提多在哥林多工作卓有成效,給他帶來好消息:教會群體悔改,亂倫的被懲處,事態漸平息。不過也有壞消息,有人「另傳一個耶穌」(林後11:4),並挑唆反對保羅。

保羅在馬其頓寫下第四封信,就是哥林多後書1-9章,稱為「和好的信」。有認為,哥林多後書6:11-7:1是第一封信的摘要;哥林多後書10-13章是第三封信的主要內容。保羅在公元五十六年冬天第三次到訪哥林多教會(徒20:1-4)。在這期間,他在外邦完成了為耶路撒冷貧困聖徒的捐項,寫下羅馬書,又重新登程(徒20:3)。

相關焦點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合集)|文字二稿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附:創世記【更新中】羅馬書逐節匯查(合集) | 文字二稿【神的道是活潑、純正、全備的。一卷經書常有其中心思想,隨著主旋律,有兩聲部,有多聲部,迤麗展現真理的風採。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0導論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1福音是神的大能,從人類的罪惡談起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2猶太人的罪與神的審判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5一件亂倫的事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5一件亂倫的事A【哥林多教會不僅是分爭的教會,還是蒙羞的教會。儘管沒有教會是完美的,但人的缺點不是容留犯罪的藉口。父母必須懷著愛心管教兒女,教會也必須執行紀律管教會眾。教會紀律不是一群「宗教警察」奉命執法,乃是一群傷心的弟兄姊妹努力挽回家人,讓他們悔改歸正。】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A【保羅先是總結教會的真理,再特別論到:恩賜、職事、功用。保羅論聖靈的恩賜,和教會的職分,按著他寫作時間順序,在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12章、以弗所書4章、提摩太前書3章之間,似乎有一個隨教會的需要,從繁到簡的演化過程。本章統括了當時的恩賜。】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保羅從不同角度推論:若無身體復活,耶穌本人身體就無復活;眾使徒所傳和哥林多信徒所信就都無用;保羅和他的同工都是說謊的;全人類都要因著本身的罪被定罪;那些已死的人包括信徒都要永遠滅亡;基督徒最終是一場空,最為可憐!初代信徒卻都知耶穌已復活。】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保羅提出一個省察,兩個分辨。省察是察驗/分辨的意思,每個人都要檢驗自己的信心,尤其是領受聖餐的內心動機。聖餐並不是普通聚會,是嚴肅會,是主自己設立的,充滿深奧/深刻的含義。參加聚會前,當進行深切的自省,以免得罪主,造成公共敬拜的浮躁和假冒。】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A【保羅指出,我們是活在世界歷史的末時裡,基督的世代已經或即將臨到。如今的基督徒,在屬靈上也是走在曠野裡,所以不能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如貪戀惡事、拜偶像、姦淫、試探主、發怨言等。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B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B【驕傲的人,怎能謙卑地愛他鄰舍呢?放縱情慾的人,怎能聖潔地生活呢?物慾橫流的人,怎能舍己背十字架呢?若不是聖靈的智慧和能力,罪人怎能相信悔改呢?神藉著聖靈顯明福音,也藉著聖靈使我們接受福音。沒有聖靈,人無辨識力;有了聖靈,人才得知福音原委。】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C保羅論復活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C保羅論復活【耶柔米說,當號角響起時,救主降臨審判世界:地上的國民要搥胸;盛極一時的君王要顫慄;所有的教主及其信眾必憂心如焚;柏拉圖和他學生被標明愚拙;亞里斯多德的論證分崩離析。你也許是山野村夫,但那時將笑說:看這被釘十架的,我的神!看哪,我的審判者!】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4A正確對待聖靈的恩賜:講道與說方言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4A正確對待聖靈的恩賜:講道與說方言【保羅在旅行布道中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他說方言比哥林多信徒全部所有的還多。但他在哥林多各處教會很少說方言。在敬拜秩序中,保羅不反對靈性的「直覺及感性」,但他推崇悟性的「理性及邏輯」。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5B保羅的旅程和計劃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5B保羅的旅程和計劃【保羅藉著整體性「還債」行動,要繫緊基督教在猶太襁褓中的紐帶,為神救恩的最終實現鋪平道路。有人說,不只是基於地理/希臘給猶太、社會/富人給窮人、民族/外邦給猶太的因素,還在於宗教/自由給保守派/堅固給軟弱的,特別是神學/受益給施與者的理由。】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不要論斷弟兄,不要絆跌弟兄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A不要論斷弟兄【當時羅馬教會的弊病,今天在我們中間也可以看到。同樣是可彼此接納的「兩可」立場,由於互不相讓,各自拔高,以致擾亂教會的和平。保羅是良善、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又是聰明的醫生,為這毛病開出了恰切的藥方。他有正確的指引,可以緩解爭端,促進教會合一。】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9神的主權揀選「以色列人」及人的信仰自由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9神的主權揀選「以色列人」及人的信仰自由A【保羅差不多在暗示,神的子民以色列就是神的教會的預表。正如巴特所說,教會是由聽神的話和說神的話的人組成的;神的話於此必不落空。儘管教會是結構複雜、疊床架屋的組織,有時危如累卵,但神是獨自遴選和揚棄、建立和推翻、使人得生命和置人於死地的那一位。】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4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例證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4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例證A【神的「會計學」是人類一切活動效益的憑據。在神的案卷裡,信徒的資產負債表是平衡的,神是公義的。事實上神算給人的,無論是今生的流動資產,是長期投資,還是來生的固定資產,其無限價值都遠超人的長期負債及流動負債的價值。因為神給人的義,包容在神本質的公義裡面。】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01在賽普勒斯【這時首次稱為保羅的掃羅大步上前,成為福音舞臺的主角,他比巴拿巴更富有銳氣,善於跟仇敵爭戰。在此題名保羅有兩種意義:一是福音事工更多傾向外邦人,保羅這羅馬名字更適於歐洲化事工;二是暗示保羅成了聰明的工頭,第7,13和46節排名發生了微妙變化。】
  • 基督福音|耶穌和我們立新約
    阿們,我們翻開聖經[哥林多前書11章23-25節]翻到一起讀: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全家歸信【自從彼得三次不認主,又經耶穌三問建立他信心;及至五旬節聖靈降臨他和眾門徒身上;這次神又在異象中三次啟示他。彼得經歷了為過去的態度悔改的混亂過程,在與環境的搏鬥中順從聖靈的指引,培養出敏銳的觸覺,他再次代表教會,有效地事奉了神,服事了外邦人。】
  • 提多書第三章逐節解釋
    今天繼續逐節分享提多書第三章1/15節,也是最後的一章。《堅守主道的責任》1節 「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3節 「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是指不認識真理,讀了世上所有的書,他也不能夠認識神,仍然是無知的。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6-2-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哥林多前書第八章9節的內容: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的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這也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邊給我們分享的內容,你們要謹慎,不要隨便去使用這自由的權利。也許你是自由的,你這個自由,可能就成為其他軟弱人的絆腳石了。比如我們今天說了,那麼信了耶穌之後,可以隨便吃東西。
  • 《聖經》為什麼會分為「舊約」和「新約」?
    自中世紀以來,《聖經》有「唯一的書」和「書中之書」之稱。作為基督教的經典,它是一部偉大的巨著。《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共66卷。所謂的「約」就是「誓約」,指上帝和他的百姓之間的約定。其中《舊約全書》是猶太人的經書,共39卷。
  • 新約中收錄的保羅書信都是寫給誰的?
    新約中收錄保羅書信共計13卷(從「羅馬書」到「腓力門書」)其中,「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力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九卷是寫給教會的,標題也都是教會的名稱,稱為「教會書信」;「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