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代開始,首級就成了作戰部隊的主要軍功,那些戰士們看著敵人的腦袋就雙眼放光,這是一份份的財富和前程啊,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後勤,輜重的運輸,軍中財務伙頭是不是只能看著人頭乾瞪眼呢?
除了一線的戰兵,那些輜重部隊的軍功該如何計算呢?大家都當兵,你回去光宗耀祖加上盆滿缽滿,我難道就只能幹看著咽口水嗎?
實際上,後勤部隊也包括很多種類,輜重運輸的軍隊,按期將物資運送到位便是極大功勞了,而軍醫,廚師,軍中會計等職位,雖然不直接殺敵,但總的勞還是要算上一份的,戰兵就更容易出位了,這是因為他們的風險更大,古代總有一支精銳部隊先登軍,這些人的榮耀是用高傷亡率換來的,風險越大,回報越大。
同時,後勤部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戰役目標的不同後勤部隊的擔當也會調整,當然也有獲取功勞的機會。
一.輜重軍隊的功勞
1.失期,法皆斬
古代戰爭中,以糧食為主的物流運輸是戰爭重要的組成部分,糧草的供給對安定部隊的軍心,保障戰爭的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數偉大的戰役,糧草供給的成敗都是戰役輸贏決定性的因素。
秦趙長平之戰,高度動員的兩國將國家的所有力量都輸送到了長平彈丸之地,戰爭既是幾十萬秦趙軍隊的廝殺,更是兩國幾百萬百姓努力地對抗,最後秦國是因為體量的優勢,在對峙中逐漸讓趙國失去了維繫戰線的能力,從而冒險發動突襲,才獲得勝利的。趙國的莽撞是國力羸弱,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是相當來之不易的。
這中間輜重部隊對於糧草的運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陝西河南向山西的物流,一筆筆都是功勞,不是光砍人頭才能拿軍功的,每次輜重的運輸,時間都被嚴格的限定,寬限期幾乎沒有。
考慮到古代道路運輸對於天氣的影響,暴雨造成的泥濘,橋梁衝毀等情況的存在,輜重運輸的風險很大,功勞雖然不能和一線衝殺,拿人命博前途的銳士相比,也是豐厚的。
從陳勝和吳廣的造反,可見秦律的嚴苛,賞罰分明是秦朝軍律重要的特點,按期運到輜重,是一筆不小的軍功,筆者認為是僅次於一線殺傷的軍功,具體折算首級的數量,當然是根據物流的路程和道路的難易度來決定的。
2.輜重:古代軍隊的命門
曹操,慣於斷人糧道,從三國演義的記載可以看到,和曹丞相打仗,那些運送輜重的軍隊,可能是比一線軍隊更加高風險的存在,淳于瓊在烏巢的被殺,守衛的軍隊就是介於野戰部隊和輜重部隊之間的二線軍團。機遇有沒有?有,他們守住了,曹操就完蛋了,守不住,曹操的精銳不是這些二線軍團可以抵抗的。
可見後勤部隊不是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只是他們願不願意面對這些機會。守備糧倉等要害,本來就是比野戰難度小的工作,士兵們能得到城牆的保護,本身的自給自足方面也能夠維持,大把立功的機會放在眼前,就看他們能不能抓住了。
3.野戰部隊本就比較精銳
戰兵和輜重兵,從軍餉的標準和戰鬥的難易度來講,本來就有很大的區別,除了戰鬥時候的輜重運送外,平時對於戰略要衝的物資的累計,大都是些累活,卻危險性沒有那麼高。
說實話,輜重兵可能也是沒有多大的勇氣對面殺敵的,明清北方的戰略要衝的運營,大量的駝隊更是需要當地民族的協作,滿清對噶爾丹,明成祖的北徵,糧道都被守護得很好,年羹堯在青海的亂戰,雙方對於糧食的渴求造成的三岔口那樣的陰差陽錯,更是戰爭魅力的體現。
對於平時運送糧食的輜重兵來說,很多時候已經和民夫沒有兩樣了,或者他們是輜重軍官監督的民夫,這樣的工作在清朝徵繳大小金川的時候成為了肥缺,因為軍功在很多時候的優越性,不用上戰場殺敵靠物流取得軍功,無論如何都是合算的事情。
二.軍中的會計,軍醫與廚師
1.軍餉與物資的配給
軍糧配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古代軍隊中軍餉在發放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都直接給了家眷,軍人身邊留太多的銀子,對戰鬥力並不是好事。
同時每周的糧食,食鹽等必備物資的消耗,也被那些後勤的軍吏們按照規定嚴格的發放,這是最關乎軍心的大事,軍隊的特殊性讓他們很在意後勤的工作,曹操的借軍曹的頭顱一用,就是犧牲某人保證不譁變的經典操作。
基本上這些人是軍隊的核心組成,戰爭勝利後的功勞薄上,有他們濃重的一筆,甚至就連功勞薄都是他們來謄寫的,他們的戰功甚至能和一線死戰的士兵相比,他們算是軍隊裡的特權部門了。
2.軍醫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
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讀者們,看到諾曼第海灘上醫療兵的專業了,而在亞歷山大的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馬其頓軍醫在高加米拉戰鬥後的辛勞,古代醫療條件簡陋,簡單的傷口處理不好,就可能造成截肢等重大的後果。
軍醫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軍醫在軍隊中是最受尊敬的存在,假如連他們都要投入戰鬥了,那是對戰兵最大的侮辱,他們的軍功隨著戰爭的勝利是不會被少算的。
宋朝甚至出現了專門的野戰醫院,軍醫對於部隊的命脈,水源的甄別具有最權威的意見,他們還有更重要的職能,判斷瘟疫是否發生,第一時間阻止可能的軍中傳疫。
軍醫甚至用來甄別軍功和執行戰場紀律,對於箭傷和刀傷的鑑定,身體前面受傷和後面受傷的甄別,直接還原了戰爭時候的戰場態勢,成為了記功或者處罰的重要標準,軍醫本生的軍功,當然也是很重的。
3.夥夫為戰鬥力的保證
雖然大部分士兵是自己來煮小米粥,蔬菜湯等食品來保證營養攝取的,但是夥房確實也在軍隊中存在,他們在關鍵性的日子,大規模的戰鬥前,用來烹飪食材昂貴的菜餚。
中國古代的軍隊,大都有軍屯的附加屬性,中華民族可是烹飪技能點滿的民族,可口的飯菜到現在還是戰鬥力旺盛的保證,這些夥夫們的軍功雖然肯定比不上輜重軍官和軍醫,卻還是能有點收穫的。
三.危險和軍功並不總是正比
1.軍功計算系統的混亂
秦朝首級計算軍功的成功,讓明朝也想以首級記功,甚至封爵來重新喚回軍隊的戰鬥力和榮譽感,反而由於缺乏監督,造成了明朝軍隊紀律和戰鬥力的進一步惡化,殺良冒功成了冒領軍功的主流,幾百人的土匪能算出幾千個首級,可見軍隊對百姓的危害之大。
而清朝黑旗軍對法軍在鎮南關的勝利,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幾麻袋人耳朵,劉永福卻並沒有受到清朝的重用,被在官場壓制了十餘年,消耗殆盡了英雄意氣。
國家總體上在軍頭的軍功待遇上都是曖昧不清的,黑旗軍的後勤,那些在越南的雨林中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為黑旗軍運送輜重的後勤人員,又能因為對國家的盡忠獲得什麼好處呢?
2.後勤:突如其來的危險
由於大部分軍事將領對於糧道的迷戀,後勤部隊戰鬥的情況下,很多的都是不得已的忽然面對敵人的主力精銳,他們戰鬥的環境是險惡的,可以說,後勤也要拿刀殺敵的話,很多人是沒有生命看到功勞薄中自己的名字了。
而軍中的功曹和軍醫等後勤保障,是軍隊作為一個體系存在的關鍵節點,他們的地位較高,在勝利的戰爭中,一份功勞是肯定少不了的,而失敗的情況下,功勞什麼的,也就沒有意義了。
四、結語:
都說後勤是戰爭勝負的關鍵,這些沒什麼機會斬首和割耳朵的士兵難道就註定與軍功無緣嗎?當然不是,按期運送糧草到軍營,這本身就是一份巨大功勞,輜重軍務人員的危險雖不在直接的兵戎相見中,卻存在在自然條件的惡化與可能的敵軍機動力量襲擾下。
可以說,他們的處境也是極為兇險的,完成任務的功勞並不少。而軍中的會計和軍醫則是總的功勞薄中的一份子,當然,軍醫醫治某些權貴的成功也能迅速得到一份巨大軍功。
總之,他們是軍隊運行體系重要的組成,首級記功只不過是為刺激士兵的勇猛,其餘還是有很大餘量用來照顧軍中其餘單位的,除了直接的戰場斬首外,追擊與俘虜也能造成一定靈活的首級存在,他們的分配,是否滿足後勤人員的胃口,就很考教軍事主官的能力了。
參考資料:
《孫子兵法》
《上下五年千年》
《劍橋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