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以殺敵記功,那麼負責後勤的軍事人員,有沒有功勞?

2021-01-07 桃煙讀史

從秦代開始,首級就成了作戰部隊的主要軍功,那些戰士們看著敵人的腦袋就雙眼放光,這是一份份的財富和前程啊,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後勤,輜重的運輸,軍中財務伙頭是不是只能看著人頭乾瞪眼呢?

除了一線的戰兵,那些輜重部隊的軍功該如何計算呢?大家都當兵,你回去光宗耀祖加上盆滿缽滿,我難道就只能幹看著咽口水嗎?

實際上,後勤部隊也包括很多種類,輜重運輸的軍隊,按期將物資運送到位便是極大功勞了,而軍醫,廚師,軍中會計等職位,雖然不直接殺敵,但總的勞還是要算上一份的,戰兵就更容易出位了,這是因為他們的風險更大,古代總有一支精銳部隊先登軍,這些人的榮耀是用高傷亡率換來的,風險越大,回報越大。

同時,後勤部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戰役目標的不同後勤部隊的擔當也會調整,當然也有獲取功勞的機會。

一.輜重軍隊的功勞

1.失期,法皆斬

古代戰爭中,以糧食為主的物流運輸是戰爭重要的組成部分,糧草的供給對安定部隊的軍心,保障戰爭的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數偉大的戰役,糧草供給的成敗都是戰役輸贏決定性的因素。

秦趙長平之戰,高度動員的兩國將國家的所有力量都輸送到了長平彈丸之地,戰爭既是幾十萬秦趙軍隊的廝殺,更是兩國幾百萬百姓努力地對抗,最後秦國是因為體量的優勢,在對峙中逐漸讓趙國失去了維繫戰線的能力,從而冒險發動突襲,才獲得勝利的。趙國的莽撞是國力羸弱,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是相當來之不易的。

這中間輜重部隊對於糧草的運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陝西河南向山西的物流,一筆筆都是功勞,不是光砍人頭才能拿軍功的,每次輜重的運輸,時間都被嚴格的限定,寬限期幾乎沒有。

考慮到古代道路運輸對於天氣的影響,暴雨造成的泥濘,橋梁衝毀等情況的存在,輜重運輸的風險很大,功勞雖然不能和一線衝殺,拿人命博前途的銳士相比,也是豐厚的。

從陳勝和吳廣的造反,可見秦律的嚴苛,賞罰分明是秦朝軍律重要的特點,按期運到輜重,是一筆不小的軍功,筆者認為是僅次於一線殺傷的軍功,具體折算首級的數量,當然是根據物流的路程和道路的難易度來決定的。

2.輜重:古代軍隊的命門

曹操,慣於斷人糧道,從三國演義的記載可以看到,和曹丞相打仗,那些運送輜重的軍隊,可能是比一線軍隊更加高風險的存在,淳于瓊在烏巢的被殺,守衛的軍隊就是介於野戰部隊和輜重部隊之間的二線軍團。機遇有沒有?有,他們守住了,曹操就完蛋了,守不住,曹操的精銳不是這些二線軍團可以抵抗的。

可見後勤部隊不是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只是他們願不願意面對這些機會。守備糧倉等要害,本來就是比野戰難度小的工作,士兵們能得到城牆的保護,本身的自給自足方面也能夠維持,大把立功的機會放在眼前,就看他們能不能抓住了。

3.野戰部隊本就比較精銳

戰兵和輜重兵,從軍餉的標準和戰鬥的難易度來講,本來就有很大的區別,除了戰鬥時候的輜重運送外,平時對於戰略要衝的物資的累計,大都是些累活,卻危險性沒有那麼高。

說實話,輜重兵可能也是沒有多大的勇氣對面殺敵的,明清北方的戰略要衝的運營,大量的駝隊更是需要當地民族的協作,滿清對噶爾丹,明成祖的北徵,糧道都被守護得很好,年羹堯在青海的亂戰,雙方對於糧食的渴求造成的三岔口那樣的陰差陽錯,更是戰爭魅力的體現。

對於平時運送糧食的輜重兵來說,很多時候已經和民夫沒有兩樣了,或者他們是輜重軍官監督的民夫,這樣的工作在清朝徵繳大小金川的時候成為了肥缺,因為軍功在很多時候的優越性,不用上戰場殺敵靠物流取得軍功,無論如何都是合算的事情。

二.軍中的會計,軍醫與廚師

1.軍餉與物資的配給

軍糧配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古代軍隊中軍餉在發放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都直接給了家眷,軍人身邊留太多的銀子,對戰鬥力並不是好事。

同時每周的糧食,食鹽等必備物資的消耗,也被那些後勤的軍吏們按照規定嚴格的發放,這是最關乎軍心的大事,軍隊的特殊性讓他們很在意後勤的工作,曹操的借軍曹的頭顱一用,就是犧牲某人保證不譁變的經典操作。

基本上這些人是軍隊的核心組成,戰爭勝利後的功勞薄上,有他們濃重的一筆,甚至就連功勞薄都是他們來謄寫的,他們的戰功甚至能和一線死戰的士兵相比,他們算是軍隊裡的特權部門了。

2.軍醫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

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讀者們,看到諾曼第海灘上醫療兵的專業了,而在亞歷山大的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馬其頓軍醫在高加米拉戰鬥後的辛勞,古代醫療條件簡陋,簡單的傷口處理不好,就可能造成截肢等重大的後果。

軍醫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軍醫在軍隊中是最受尊敬的存在,假如連他們都要投入戰鬥了,那是對戰兵最大的侮辱,他們的軍功隨著戰爭的勝利是不會被少算的。

宋朝甚至出現了專門的野戰醫院,軍醫對於部隊的命脈,水源的甄別具有最權威的意見,他們還有更重要的職能,判斷瘟疫是否發生,第一時間阻止可能的軍中傳疫。

軍醫甚至用來甄別軍功和執行戰場紀律,對於箭傷和刀傷的鑑定,身體前面受傷和後面受傷的甄別,直接還原了戰爭時候的戰場態勢,成為了記功或者處罰的重要標準,軍醫本生的軍功,當然也是很重的。

3.夥夫為戰鬥力的保證

雖然大部分士兵是自己來煮小米粥,蔬菜湯等食品來保證營養攝取的,但是夥房確實也在軍隊中存在,他們在關鍵性的日子,大規模的戰鬥前,用來烹飪食材昂貴的菜餚。

中國古代的軍隊,大都有軍屯的附加屬性,中華民族可是烹飪技能點滿的民族,可口的飯菜到現在還是戰鬥力旺盛的保證,這些夥夫們的軍功雖然肯定比不上輜重軍官和軍醫,卻還是能有點收穫的。

三.危險和軍功並不總是正比

1.軍功計算系統的混亂

秦朝首級計算軍功的成功,讓明朝也想以首級記功,甚至封爵來重新喚回軍隊的戰鬥力和榮譽感,反而由於缺乏監督,造成了明朝軍隊紀律和戰鬥力的進一步惡化,殺良冒功成了冒領軍功的主流,幾百人的土匪能算出幾千個首級,可見軍隊對百姓的危害之大。

而清朝黑旗軍對法軍在鎮南關的勝利,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幾麻袋人耳朵,劉永福卻並沒有受到清朝的重用,被在官場壓制了十餘年,消耗殆盡了英雄意氣。

國家總體上在軍頭的軍功待遇上都是曖昧不清的,黑旗軍的後勤,那些在越南的雨林中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為黑旗軍運送輜重的後勤人員,又能因為對國家的盡忠獲得什麼好處呢?

2.後勤:突如其來的危險

由於大部分軍事將領對於糧道的迷戀,後勤部隊戰鬥的情況下,很多的都是不得已的忽然面對敵人的主力精銳,他們戰鬥的環境是險惡的,可以說,後勤也要拿刀殺敵的話,很多人是沒有生命看到功勞薄中自己的名字了。

而軍中的功曹和軍醫等後勤保障,是軍隊作為一個體系存在的關鍵節點,他們的地位較高,在勝利的戰爭中,一份功勞是肯定少不了的,而失敗的情況下,功勞什麼的,也就沒有意義了。

四、結語:

都說後勤是戰爭勝負的關鍵,這些沒什麼機會斬首和割耳朵的士兵難道就註定與軍功無緣嗎?當然不是,按期運送糧草到軍營,這本身就是一份巨大功勞,輜重軍務人員的危險雖不在直接的兵戎相見中,卻存在在自然條件的惡化與可能的敵軍機動力量襲擾下。

可以說,他們的處境也是極為兇險的,完成任務的功勞並不少。而軍中的會計和軍醫則是總的功勞薄中的一份子,當然,軍醫醫治某些權貴的成功也能迅速得到一份巨大軍功。

總之,他們是軍隊運行體系重要的組成,首級記功只不過是為刺激士兵的勇猛,其餘還是有很大餘量用來照顧軍中其餘單位的,除了直接的戰場斬首外,追擊與俘虜也能造成一定靈活的首級存在,他們的分配,是否滿足後勤人員的胃口,就很考教軍事主官的能力了。

參考資料:

《孫子兵法》

《上下五年千年》

《劍橋戰爭史》

相關焦點

  • 戰場殺敵晉升爵位,但有一點必須小心
    在我國古代,實現階級跨越有科舉、軍功等途徑,一旦在科舉中取得狀元或者立下軍功,出身普通的人也能夠向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殊榮。而說起通過建立軍功來享受「榮華富貴」,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戰國時期那場著名的「商鞅變法」,只要上戰場殺敵就可以積累軍功,就能改變命運,脫離底層,實現逆襲。
  • 從日本古代到明治時期建軍後,日本陸軍的後勤制度都有哪些變化?
    打仗自帶口糧的武士 首先,我們這裡先明確一下,在古代的日本是沒有後勤這一概念的。古代沿襲了一套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方式,打仗的時候都是大名們拉上自己麾下的小領主們和地方豪強,而這些小領主和地方豪強則會帶上自己的私兵和農民來打仗。
  • 古代武士自帶口糧,明治時期的統一供給,淺談日本陸軍的後勤制度
    打仗自帶口糧的武士首先,我們這裡先明確一下,在古代的日本是沒有後勤這一概念的。古代沿襲了一套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方式,打仗的時候都是大名們拉上自己麾下的小領主們和地方豪強,而這些小領主和地方豪強則會帶上自己的私兵和農民來打仗。
  • 亞美尼亞女人自願上戰場!拿武器奔赴前線,是英勇還是迫於無奈
    戰爭,一直以來被稱為男人的"遊戲",也意味著在戰場上殺敵的基本都是男性,作為殘酷的環境之下,男性甚至都會出現恐懼或畏戰等行為,但是回顧曾經的戰爭,女性也在戰場上發揮過重要作用,例如早在二戰時期,就有女兵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比如當時的蘇聯。
  • 古代一件冷兵器的使用年限能有多長?
    在評價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時常說真刀真槍,也就是刀槍的直接碰撞,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刀槍的碰撞也是這個道理。像是小說裡的青龍偃月刀、青釭劍絕對算得上神器了,但小說歸小說,真實的古戰場上,除了鈍擊類兵器外,幾乎所有銳器類兵器都有使用壽命,而且非常短。
  • 五本軍事小說,主角穿越被送到抗戰,為國殺敵誓要殺出一片天
    最全軍事小說推薦,盡在百家號局座。各位軍迷的書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局座,我們國人都有一顆愛國心,現在的軍人有,抗戰的軍人更有,為了國家與人民,甘願放棄一切,誓死也會保家衛國,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他們沒有退縮,成就了一段鐵血傳奇,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五本軍事小說,主角穿越被送到抗戰,為國殺敵誓要殺出一片天,讓我們一起通過小說的字裡行間感受他們的熱血傳奇。
  • 日本古代有女武士,有的還率領軍隊上戰場
    最近無事,重溫了幾部日本武士題材的老電影《七武士》《羅生門》《武士暢想曲》《浪人街》等,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一般來說武士都是男性;那麼在特殊情況下,有沒有女性武士呢? 查了相關資料後發現。在日本古代還真有女武士的存在。
  • 戰場新模式!人體外骨骼、無人機蜂群、無人車蟻群,後勤毫無壓力
    但是有了單兵外骨骼裝備的加持,任何人都能瞬間變成大力士,而且耐力遠超常人極限。搬運工作因此變得簡單快捷,轉運效率大幅提高,而且減少了因肌肉耐力下降而造成的安全風險。如此強大的工具,很快就被運用到了後勤保障上。日前後勤保障聯隊就舉行了一次有人體外骨骼,無人機蜂群,無人車蟻群參與的實戰化後勤保障演練。
  • 八大總部首任部長,不是元帥就是大將,為何只有他一人沒有軍銜
    總參謀部也就是為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的一個部門,說白了有點類似於古代的軍師。因此能夠擔任總參謀部長,必定是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才有這個資格擔任。而在建國後,被上級選中擔任總參謀部長的人選是徐向前元帥。
  • 「轟天雷」凌振:梁山上的軍事人才,宋江卻不重用,一生籍籍無名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堪稱梁山中最厲害的軍事人才,作為領導者的宋江沒有發揮他的最大作用,未免是一個悲哀。這個人就是梁山好漢中的「轟天雷」凌振。比如打祝家莊時的「風火炮」,攻打大名府的「子母炮」,更如「衝天炮」「連環炮」等等,然而當時凌振的火炮僅僅在精神方面有大用,對於實質性的殺傷敵人,作用不大。招安後跟隨梁山軍隊四處徵戰,我們很少見到凌振在戰場能建立奇功,他也沒有能力去正面戰場上殺敵,所以在徵方臘後倖存,被火藥局御營任用。
  • 《大航海探險物語》後勤人員怎麼選 後勤人員選擇指南
    導 讀 大航海探險物語的後勤人員配置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大航海探險物語後勤人員配置,包括後勤人員選擇推薦
  • 作為評價古代武將的高標準,封狼居胥在我國歷史上有幾人完成?
    俗話說,年少輕狂者必有天縱之才!霍去病作為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年天才,其軍事才華肉眼可見,17歲時就能獨自領兵北逐匈奴,一戰成名。19歲收復河西走廊,退匈奴千裡。21歲時率軍突進2千裡,殲敵7萬,俘虜匈奴眾多將領,最終在狼居胥山封禪祭天,一將功成。
  • 王英、邱海波、潘純等8位在蘇部屬援鄂醫務人員被記功、記大功
    中國江蘇網訊3月8日,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給予王英、邱海波、潘純3位在蘇部屬單位馳援湖北醫務人員記大功獎勵。同時,該廳還聯合省衛健委給予5名在蘇部屬單位援鄂醫務人員記功獎勵。8位受記大功、記功獎勵的人員中,5位來自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3位來自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英、邱海波和潘純3位同志還被授予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日本女武士提刀可上馬殺敵,只是下場悲哀
    日本很多歷史資料中都有記載:女武士侍寢在古代是一種傳統,白天去戰場殺敵,晚上還要伺候男人。對於日本女武士來說,的確是一種悲哀。歷史上,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說中國是他的宗主國並不為過。可以說影響到了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男尊女卑的現象尤其嚴重,即使是現在的日本,大男子主義也普遍存在。
  • 古代戰爭有多可怕?為何戰後十室九空,甚至千裡無人煙?
    在大多數人看來,現代戰爭應該是比古代戰爭更為可怕的,現代戰爭不僅有槍、炮、坦克、飛機、炸彈,還有飛彈、原子彈,尤其軍事強國,可以在千裡之外實行無人機蜂群戰術或定點打擊。而古代除了少量的火炮,基本上都是刀槍劍戟,幾乎全是冷兵器,敵人得一個一個殺,而炮彈,一炮可是一大片,肯定是現代戰爭更為可怕。
  • 古代軍功各種封號,具體代表都有誰,為何後來就沒有這個封號了?
    後來怎麼沒有軍功封號?你沒聽過《十五的月亮》,這首歌嗎?歌詞裡就有反應啊「軍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看清楚了:軍功章,不就是軍功的封號嗎?現在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不是軍功嗎?獨立自由勳章:授予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作戰有功人員解放勳章: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有功而無重大過失的人員八一勳章:授予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勳的軍隊人員八一勳章是軍隊最高榮譽勳章,每五年頒發一次。最近一次頒發在2017年,不看新聞的嗎?所以,最後一問不成立。軍功封號不僅一直有,而且很重視。
  • 二戰期間,戰場環境惡劣,為何蘇聯女兵穿著裙子都要上陣殺敵?
    當時加入蘇聯軍隊的女性年齡都不大,而且體格魁梧絲毫不弱於男性士兵,二戰期間有超過80萬女性加入到戰爭中。這也是二戰歷史上最為傳奇的篇章。蘇聯女性的戰鬥力很強,但是當時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驍勇的戰鬥力,而是清一色的裙裝,畢竟當時的戰爭時期,女性士兵卻全部身穿裙裝上戰場,實在是匪夷所思。
  • 十八般兵器,真正戰場上需要什麼武器?劍在真實戰場上真的有用嗎
    無論是古代電視劇,或者古風戰爭遊戲,我們在其戰場上看到的兵器多數是劍。然而中國古代的十八般兵器,樣樣都有人練,那麼在真正用在戰場上的兵器是什麼呢?劍在戰場上到底有什麼作用?談及古代戰爭,最激烈的要數三國時期。
  • 日本古代最勤快的女兵:白天上馬戰場殺敵,晚上下馬侍奉男兵
    在古今中外的任何戰爭中,最終倒黴的肯定有女人。當然,也有女人主動投身戰爭之中。中國古代,最典型的是商朝婦好,南北朝花木蘭,宋朝梁紅玉,明末秦良玉,太平天國女兵等。這些女將讓人欽佩。但若是和日本古代女兵或女武士相比,從勤快這個角度看,還相差一籌。
  • 羅馬帝國打仗時如何保障後勤補給?
    有句話說得好:「羅馬軍團因後勤保障而取勝」,圖拉真記功柱正好能讓我們一窺帝國軍事後勤的奧秘。達契亞戰爭的背景羅馬疆域圖,達契亞在帝國東北部邊界之外達契亞地區位於多瑙河以北、喀爾巴阡山一帶,以盛產黃金聞名。公元87年,德凱巴魯斯成為達契亞人新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