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頭像加關注。轉發分享更多好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形容一個人說話膩歪,彎彎繞繞特別多的時候,會用一個詞:拐彎抹角。和這種人打交道特別累,有什麼不直接說,非要遮遮掩掩半天才能得到一半句實話,經常讓人憋出內傷。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拐彎抹角原本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建築上的術語呢?
先看圖。
拐彎抹角。攝於長治縣蔭城花店圪廊。
看到圖中那幾個被砌成斜角的房牆角了嗎?這就叫做拐彎抹角。
攝於晉城市良戶村。
拐彎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行進中方向改變。抹角就不太好懂了。其實,抹角是一個動作,在古建築中的意思是將一個物體的直角去掉或者整圓順,應用很廣泛。在一般採用這種加工方法的構件是石柱、石柱礎等地方。
抹角加工過的石柱(左側)。攝於壺關縣
加工方法多種多樣,有直接切掉一角的,構成八稜抹角,有加工成弧形的,有弧形再刻線條形成小瓜稜形的。
抹角加工的柱礎(第二層)。攝於平順縣
還有一種是應用在建築物的牆體。一般是在窄胡同的入口處,將房屋的牆角砌成斜角,像是抹去直角一樣,故名抹角。
攝於晉城市砥洎城。
又是因為要拐入拐出,所以,連起來就成了拐彎抹角。它的加工方法也有多種,有直接砌成斜角的。有砌成圓弧形的,這種比較少見。還有下半部分是斜角,上面用疊涉手法層層收縮,更美觀的。
疊涉手法的運用。攝於晉城市良戶村。
總之,拐彎抹角的使用,一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拐彎時有個緩衝,尤其是車輛出入更為方便。
這個知識點,你get到了嗎?你們那裡有這樣的抹角嗎?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看我文章的看這裡,更多好文。
美的像花朵一樣的古建築構件墀頭,藏在太行深山長治市的古村裡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山西太行山有個媲美江南的泉水古村,七個泉眼排列暗合北鬥七星
長治市這個古村牛,有一個完整的清代古戲院,卻是坐西朝東
2600年前一把火燒出的紀念日——長治市沁源縣寒食節的傳說
太行深山古村,一座古塔鎮風水數百年人才輩出,秘密何在?